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曾有无数预言指向「纸质书将死」,但是随着数字化更趋极致,纸质书的魅力反而有了不同的展现形式。你为什么还会阅读纸质书呢?

2410人正在讨论,3万人浏览

相关圈子

读书会

100万+名读书人在这里交流读书心得

喜欢逛书店

2.6万名即友已加入

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11万名即友思考后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对

浴室沉思

100万+名阿基米德正在沉思

有什么好东西值得买

100万+名很会买的即友正在分享好东西🛒✨

动态

  • 虎虎虎虎虎虎
    21天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The Memory Puzzles of Hong Kong Drifters
    港漂记忆拼图
    吟光(Lucla Ino xu),青年作家,跨媒介创作者。香港作家联会及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
    “艺术乌托邦”东方幻想系列,研究“分布式叙事”未来文学方向。
    出版长篇小说《天海小卷》《上
    山》,发布原创音乐包括《无人》
    《伊莎贝拉》《山中人》 等。
    作家出版社
    10
  • 虎虎虎虎虎虎
    21天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猫侦探的名推理
    ——唯真相与爱不可辜负
    广元(广岛)
    生于1986年,从小酷爱文学创作,2013年开始涉足文坛。2018年凭借《猫侦探的名
    推理》荣获第六届日本网络小说大奖。
    青岛出版集团 |青岛出版社
    10
  • 就不输入新昵称
    19天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没有什么是无法替代的,地球离了谁都会转,知识离了纸依旧会传播。
    00
  • 姜禾Evelyn
    5天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可能是因为复盘的时候更方便自己吧

    我自己之前经常读电子书,在复盘的时候来回翻页,有时候前文出现的内容如果中间间隔比较长的话,就很难和后文的内容产生联动,不太方便产生更深刻对于这本书的理解,目前我的处理办法就是来回不停的翻页,并手动记录心得的页数,不是很智能,所以最近一年在放弃电子书,重新回归纸质书。
    00
  • 文案小学生
    8天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无可取代,是个伪命题。
    纸,只是介质。
    介质承载的内容会存续,
    但纸质书这一形态终将消亡。
    就像纸张代替沉重的竹简,昂贵的绢帛那样。

    就像早在东汉,蔡伦就改进了造纸术,但纸质书开始大规模流行却到了700多年后的唐朝后期。

    纸质书之所以还没有被替代,只是因为就目前来看,书的数字化还不够彻底。
    00
  • 米沫MIMO
    1月前
    黄渊普先生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涉及了全球化、品牌建设、市场策略、文化差异、以及中国企业出海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要点的简要总结:
    1. 全球化观察:除了新加坡和迪拜等地区外,世界许多地方都存在问题。可多了解一下印度。印度人研究咱们比咱们研究印度要深刻。

    2. 电商与市场:可关注丝路电商。带着"run"的心态去做海外市场是不可取的。不管去哪,你的肤色、语言、文化记忆都属于中国。中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倡单边开放。

    3. 文化与商业:海外华人商会做得好,但普遍社会地位不高。纵观全球人均 gpt 和基尼系数,做生意,要么针对 5~10% 的高端市场,要么针对 80% 的大众市场,没有中间层。

    4. 品牌与市场策略:
    全球消费降级。看好极具性价比又有品牌感的企业,比如名创优品。“大牌平替”这个逻辑是成立的,比如徕芬的吹风机,主打戴森平替。
    出海是个一把手工程,一定要足够坚定地长期投入一个品牌。是以十年为单位去计算的。“中国缺笨蛋”,那种执着、专注在某个点、沉淀三五年没问题的人
    沙特阿拉伯是要呆够三年,才会给你生意机会。表达的意志力要高于别人。因为他们的逻辑是先成为朋友再谈生意。
    做品牌一定要“真实”。只开线上做不成品牌,需要开线下门店。比如东南亚市场的拓展,应该思考线上线下怎么结合。

    5. 差异化与非主流市场:
    建议在主流市场做差异化产品,或者在非主流市场做标准品。
    做主流市场,比如欧美市场,做标准品会被卷。差异化品类,比如中医药非标品,有机会。标品去非主流市场还可以,比如国家名没人听过。或者产品的人群小众,比如左撇子轮椅🦼
    伊拉克的毛利是沙特的三倍,因为没人做生意。“没有中餐馆的地方,生意都不错”。

    6. 科技与品牌:中国品牌在海外应该突出科技元素,因为全球有共识认为中国的科技很强。比如“美国追着hw打”

    7.故事与ESG:中国企业不太会讲故事,需要学会利用ESG作为护身符。

    8. 出海与外贸:出海和外贸不同,出海不仅是卖货,更是品牌和文化的输出。

    9. 本地化与全球化:强调深度本地化的重要性,包括产品、营销、人才和供应链的全方位本地化。

    10. 风险管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可以辅助在海外经营时的风险管理。

    11. 关键词:年轻一代的全球舞台、中国的机会、以及中国工程师的红利等。

    12.学术讨论:国家安全学 VS 区域国别学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1
  • Rrrrrp
    11天前
    准备随手打卡,监督下自己的读书习惯。
    《明亮的夜晚》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0
  • 盛牧磊
    2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究其本质,就是因为拿着实体的书,心里踏实,且不易被干扰。

    电子书,虽然也确实便捷。

    但大脑这玩意儿,容易不受控制,容易被手机/iPad/电脑上的其他东西所吸引。

    千万不要太相信你的大脑。

    所以,有条件读纸质书,就尽可能地多读纸质书吧。
    00
  • 一只肉松啊
    26天前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太对了,很多时候就是不能容忍别人跟自己想法不一样,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常常深信自己才是对的,上帝视角我不会错,所以不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思想人。冲突,不解,争执随之而来。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容忍与自由#
    00
  • 克苏佩里
    2月前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说
    ——我想请大家去写各种各样的书,
    不管书的主题或大或小,都不要犹豫。

    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书里这段话深深打动我。这样的女性,越多越好。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女性的艰难时刻
    00
  • 一二一.
    2月前
    00
  • 谷恒
    2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纸是有手感味道的
    00
  • seven_游猫猫
    3月前
    我的读书笔记里满满的图文和解释……
    当年为了犯罪心理学做了好多功课📚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图书馆的大开本都是我的指纹……
    30
  • 黄想想
    2月前
    00
  • 那个小姨
    3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油墨书香有活着的实感
    00
  • 呱呱princesse
    3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可以触摸,可以闻到纸和油墨的芳香,在纸上书写的感觉独一无二!
    00
  • 街头巷尾的宏大叙事
    3月前
    跨越四十年辉煌:细数第1至10届茅盾文学奖的卓越之作
    #微读 我在读书群读完所有电子书啦
    自1982年设立以来,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最高荣誉的长篇小说奖项,以其严谨的评选标准与深厚的文学底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历届获奖作品犹如璀璨星辰,点亮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浩瀚天空。本文将带您一同穿越时光隧道,回顾第1至第10届茅盾文学奖的那些经典之作,领略其丰富多元的主题、深邃的人文关怀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
    第1届(1982年)
    首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发,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其中,《李自成》(姚雪垠)、《芙蓉镇》(古华)、《东方》(魏巍)、《将军吟》(莫应丰)、《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等五部作品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获此殊荣的力作。这些作品或以历史巨变中的英雄人物为焦点,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或深入社会底层,细腻描绘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沉浮,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
    第2至第9届(1985年至2015年)
    在接下来的八届评选中,茅盾文学奖继续挖掘并表彰了一批批优秀长篇小说。以下列举部分代表性作品:
    • 《钟鼓楼》(刘心武)
    :通过北京一座钟鼓楼周边居民一天的生活琐事,编织出一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市的风貌与民众心态。
    • 《平凡的世界》(路遥)
    :这部史诗般的三部曲,深情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农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及其周围人物在困苦生活中的挣扎、追求与成长,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 《白鹿原》(陈忠实)
    :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舞台,展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巨变,通过对家族恩怨、宗族冲突、政治斗争的刻画,揭示了复杂的人性与历史命运。
    • 《尘埃落定》(阿来)
    :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20世纪初川西土司制度的衰亡过程,主人公“傻子”少爷以其超然智慧透视世态人情,作品兼具历史深度与艺术创新。
    • 《秦腔》(贾平凹)
    :以秦腔这一地方戏曲为线索,勾勒出西北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冲突与文化变迁,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地域色彩浓厚。
    • 《蛙》(莫言)
    :以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展现了莫言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与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每一部获奖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社会变迁与人性探索的重要窗口。
    第10届(2019年)
    步入新时代,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继续关注当下文学创作的新动态。第10届获奖作品包括:
    • 《人世间》(梁晓声)
    :全景式展现了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通过周家三代人的生活轨迹,深情抒写百姓生活悲欢,弘扬了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 《牵风记》(徐怀中)
    :以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文艺宣传队的战地生活为背景,通过诗意的语言与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战争中的爱情与理想。
    • 《北上》(徐则臣)
    :围绕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讲述了三个家族跨越百年的命运交织,既是对民族历史的回望,又是对现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
    • 《主角》(陈彦)
    :聚焦秦腔名伶忆秦娥的一生,通过其舞台内外的悲欢离合,生动展现了传统戏曲艺术在时代洪流中的兴衰起伏。
    • 《应物兄》(李洱)
    :以知识分子应物兄为核心,通过繁复的人物关系与对话,探讨了现代学术、文化与社会伦理等多重主题,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实验性。
    回首茅盾文学奖前10届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部部作品犹如时代的缩影,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精神追求与社会进步。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积淀。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更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精神世界,激励着后来的作家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共同推动中国文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读书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好书 #电子书
    00
  • 伊达政宗疯了
    3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可以撕膜

    📓《PPT》
    我现在觉得这本书有点用
    2020/8/9 21:12
    北京市昌平区融泽嘉园二号院
    00:28
    00
  • 麦壳虎
    4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手机没电了也能看🤔🤭
    00
  • 光速不变
    4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简中了这些网络版本,总喜欢隔几年就给你删除一些东西。啊。
    00
  • 河汁札記
    3月前
    🙋🏻‍♂️新人读书博主即刻报道!

    很惭愧自己来东北生活了六年,才开始读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前做人物关系图还是几年前读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当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作图逻辑,这次作图的逻辑比较完善了,在此希望这一小艘“佳乌(桦树船)”,能够载各位轻轻泛舟额尔古纳河上,见证鄂温克族的历史变迁。

    分别整理了书中人物关系图、简版人物关系图以及局部视图,具体分类如下:
    1️⃣书中出现的鄂温克语及其含义,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包括shén灵,人的称谓、物品、食物、植物、节日、动物、住所、舞蹈等内容;
    2️⃣与“我”相关的伯祖父家、祖父家,以及部落里的拉吉达家、阿来克家、达西家的人物关系
    3️⃣安达们、瓦加罗部落,以及后来伪满时期出现的人物;
    4️⃣激流乡时期的人物,以及其他次要角色;
    5️⃣书中大量泼墨尼都萨满、妮浩萨满以及出场次数较少的其他萨满,以及部落内、部落外以及发挥shén力的情节;
    6️⃣书中出现过的城镇、道路、河流以及山脉,虽然他们大部分是被马粪包命名的,但确实都很有意思,相关山的名字的意思可以在“鄂温克语词汇含义”中查看对应的语意。

    🦌
    以上就是人物关系图的介绍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阅读、理解迟子建老师的故事。

    如有纰漏,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作为新人读书博主,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0
  • 小日-无量光寿
    4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阅读是一个全身心接触的体感系统,手指抚摸页面的质感,印刷的气息,铅笔在纸张做记录的沙沙作响。
    00
  • 不想再等了
    4月前
    《我,厌男》
    没有想到 作者要遭受这样的风险

    你想要找到想法跟你一样的
    首先你得表达出来
    才能吸引到更多人
    发声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
    但庆幸作家们没有放弃
    那么读者的我们
    怎能不继续阅读
    继续刺激各种书写✍️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只要你不停止 走慢一点没关系👊
    00
  • 周易智慧
    4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1电子书做笔记太麻烦,尤其写字不是很好看的人 比如我
    2 针对常用的书,电子书翻找很不方便,没目录就不说多难了。虽然有目录,一般的目录需要点一下调出来,特别麻烦。纸质书只需要一个手拿着,发出刷的一声就找到了。
    3 纸质书摆在家里能装逼
    10
  • 望月在小镇
    4月前
    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焚书上亿册,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却掀起了给军方捐书和印书的热潮。

    胜利图书运动为从民间募集了 1800 万册图书分发给美军,随后战时图书协会印制了 1.23 亿册军供版图书,超过了纳粹焚书的数量。

    为了阅读和携带的方便,军供版图书大量采取平装和微型图书样式,也让图书从以精装版为主发展为多种形态,还让《了不起的盖茨比》、《布鲁克林有棵树》等成为超级畅销书。#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0
  • 一只林萨摩
    5月前
    🟢
    先前我在广告公司工作,天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回家了还伏案写作,我妈很不理解,她反问我:你一个女孩子,要飞多高呢?
    她不明白,我不是为了飞多高才去写,而是,当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后,哪怕前路艰险,也决不放弃。
    现在我做到了,写出了5本畅销书,其中3本卖出了海外版权,但我依然会遇到低谷,会自我怀疑,会夜里崩溃。但幸好在我人生的每个低谷期里,笔下荡漾开来的这些美好文字的能量,支撑着我往前走:

    ✔️ 如果没能大器晚成,我也想要你快乐。
    ✔️落寞失意的时候,请告诉自己,没关系,至少我们还在路上,还在努力抵抗平庸的重力。
    ✔️人生在世,奔腾的念头很多,肯踏实实践的人太少。所以,每当有期待发芽🌱时,只要有靠近的可能,哪怕只有一点点,你都不应该放弃。
    ✔️ 与自我和解,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爱刻在自己身体上的每一个时光刻度。
    ✔️人生那么长,那些一城一池的得失,和你真正想去的地方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管他呢,天大地大,开心最大。
    ✔️大部分人生活中的烦恼都来源于,该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非要用力发泄情绪。
    ✔️为自己造一座防空洞吧,这样你就不用在渴望人性的柔软、善良、理解和包容的嫉妒脆弱时刻,病急乱投医,随便把伤口扒开给人看。

    🟠
    创作是一个不断内耗与自我和解的过程,人生也一样,不断逼死自己又不断自我救赎。3.8妇女节晚,我将和策展人梁亮老师@美好的书THEBOOKAND 对谈“女性成长新叙事”。
    词语是多种元素掺杂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符号场域,所以,我特地用了“妇女”而非“女生”二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妇女”指的是成年女子的通称,妇女要比女生听起来,更有力量,更有主动权和选择性。

    亚洲的女性似乎在共享一个「叙事脚本」,脚本从何而来,我们又如何打破它的桎梏,重写自己想要的人生?都将出现在对谈里:

    〰️亚洲女性的共享剧本
    〰️魔都“城市牧民”期的迷茫与探索
    〰️与世界和解后的内在丰盛
    〰️《明天,我想重新喜欢上自己》的内核

    我也会现场带领静心冥想哦(原版来自于正念之父卡巴金老师)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11
  • Sijia
    5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喜欢阅读不仅是眼睛扫视,还有打开书闻到纸张油墨的味道,翻页时手指和书页的摩擦,还有读完一本书时合上的声音。
    有种不知不觉的仪式感。
    31
  • Givebest
    5月前
    最近在【云听】听完了张东演播王松的《烟火》,讲了天津“蜡头胡同”里一些市井小人物的一辈子,用的天津方言,听着特有味,烟火气十足。

    听书频道里面还有不少高质量免费的小说,无广告,推荐去听听。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20
  • Kyle润炏
    5月前
    不知不觉小宇宙听了2年了,昨天通勤路上被李诞的播客安利了物理学书籍,便顺道去书店拿下,迫不及待的速读了一遍
    确实有点意思,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ps:我优先查询了读书app上,居然没有,想到很久没读纸质书籍了,也挺怀念那股油墨味道,便立即出击,内心还有点小兴奋是怎么回事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0
  • 其实我只是一只羊
    5月前
    好久没看小说了 拆本新的
    睡前看小说唯一不好 就是容易熬夜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81
  • ithink
    5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繁花 #茅盾文学奖
    2e. vs 3e.
    10
  • 0x6270
    5月前
    为半年前读的《被讨厌的勇气》作reading notes
    其中参悟有:
    1.课题分离经实践过还是卓有成效的,其核心在于对事情事务的定性。
    2.佐证了4年前自己的观点:在每个刹那做对自己最佳的选择,没必要懊恼和悔恨
    3.需要直面自己的人生课题,逃避无济于事
    4.共同体感觉未完全实现,可能因为对做一个圣徒的兴趣不浓,还需要继续理解并践行
    #三本书回顾上半年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0
  • YiKang
    6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人们对实物的执念是写在基因里的——这也是很多人难以理解NFT的原因。
    11
  • 断木
    6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某个夏日的午后,坐在窗前手捧一本喜爱的小说,微风中飘荡着若有似无的香气,那段时光是最美的记忆。
    10
  • 慎重勇者大魔王
    6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纸质书是有直观的物理地址的
    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够促进记忆
    00
  • 家屹
    6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对我来说,有这几个原因:

    1. 用笔在纸质书上写笔记,比打字更快,写得快写得多,阅读吸收的效果更好
    2. 纸质书,拿在手上,从物理上感知阅读的进度,更有掌控感
    3. 纸质书,更好翻页,更好定位章节
    4. 没有 App 的打扰,更专注

    不过平时,还是读电子书更多📚
    81
  • 法外狂C张3_C哩C哩饭
    6月前
    Z世代=95后10前
    纸质书拥趸doge老怀甚慰。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Z 世代拥抱实体书

    00
  • 哈迪斯的海
    6月前
    这两天看《刀锋》,感觉即便是20世纪初的欧洲也一样,全世界人民都一样,对于生活的苟且和诗都是一个态度,要辛苦赚钱才是,要保持以往的生活状态,至少不能往下走。对于中上层的人来说,饭桌上的聊的,八卦的都一样。😂 几十年,一个世纪过去了,还是如此。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的确如此。但发展和进步更多更快的多是身外之物,尤其杀人方法。
    @CyberDaily @阿法兔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10
  • 报告班长
    6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没有什么不可替代,除非它承载了特殊的东西。
    纸质书的走向一定是价格越来越贵,知识门槛越来越高,也原来越重视版权。
    电子书是纸质书的平替,优势是便宜,目前有很多可以免费下载的资源。随着国民素质提高,未来应该也会走向正规化(参考微信读书)。但是这也是它的劣势,因为获取方便,门槛低,所以目前大部分人经常看的电子书都是网文。很多冷门书籍还找不到资源,必须购买纸质版。
    最后,纸质书是不可能被替代的,因为它纯粹,它也代表人类文明的沉淀和走向。这是电子书做不到的。
    00
  • 滕逸凝
    6月前
    【辨别是否是割韭菜项目】

    最近看了一篇分析滴灌通(李小加老师的基于RBF模式创业项目)的文章,看到一个很“牛逼”的词叫价值诉求辩证法。

    大致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看一个项目是不是割韭菜项目,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满足项目关联各方的价值诉求。

    以滴灌通为例,相关方是投资人,融资人和项目团队。三方在发展小微金融的情怀之外的诉求都以营利为出发点,投资人可能对标的是银行利率等标的,融资人可能想要的是分成之后有足够盈利,项目团队想要能cover成本之后客观的利润。

    这里其实有个有趣的点在于,大家都见过“财富认知觉醒训练营”等“割韭菜”项目,那么,如果从这个分析角度出发,关联方付费用户的诉求是提升财富认知还是缓解提升等焦虑呢🤔🐶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社畜的日常
    10
  • 宋学东
    7月前
    看不进去书,可以试试换个颜色

    我经常走神,看书的时候,眼睛还在浏览内容,思维已经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眼睛和脑子分家了。

    偶然看到一个博主,她用透明的彩色卡片,辅助阅读一些枯燥的内容。我也是头次看到这玩意儿,下意识觉得对自己会有帮助,就买了些体验一下。

    当我把那两层薄薄的塑料膜撕掉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张卡片的通透度,异常的高,根本不是上学时候买的那种塑料尺子的感觉。

    在我的使用过程中,这个卡片就像一个荧光笔,或者说是一个探照灯,带着我的眼睛和思维,顺着作者的内容读下去。

    文字,好像变得清晰了。

    我从未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卡片,也能够提升我的阅读体验,瞬间有种被气笑的感觉,我怎么现在才发现?

    也可能是在我原有的认知里,所有的遮挡物,只会干扰阅读的视线,纸张上盖一层塑料片更是奇怪的操作。

    但是没有想到另一层,如果这张塑料的通透度足够高,高到像玻璃一样,那还算是遮挡吗?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2825
  • ithink
    6月前
    读书就像进电影院🎦,不能 multi task。
    沉浸式体验摆脱干扰,才能聚焦深度思考。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1
  • 重度失眠的法师
    6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电子书所依托的平台会有倒闭的风险,到时候用户的电子书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而纸质书只要保存得当基本上可以流传很久。
    00
  • 在北京爱喝麻酱的姐姐
    7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纸质书有气味,有质感,有翻阅的声音,视觉上能更清楚缓慢地浏览。阅读书籍是一张各种感官得到调动运用的身心放松形式。
    00
  • 六百慢读
    7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纸质书带给人的比电子书的更丰富和立体。

    超爱家门口的图书馆,周末必打卡。
    00
  • 夏沫summer
    7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喜欢一个人很容易,放弃一个人………很难~~~
    00
  • 鹿可琳
    8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因为它跟电子屏幕的阅读感受完完全全不一样。真正有差异化的东西是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的。
    00
  • 夏沫summer
    8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突然发现,我读书真的读的太少了…PS:后面两张不是我的……有一位学霸级别又爱读书的老公是个什么体验!!!
    60
  • 阿加莎在探索
    8月前
    在上海朵云书店晒到了最热的太阳👀
    要来上海慢慢感受的,可以考虑点个茶坐不同的角落,看看书啥的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0
  • 小小黄
    8月前
    断断续续看完《再见,妈妈》,韩国一位男性作家笔触下描绘的母爱👩‍🍼

    母亲在世的时候,多次提出让擅长文字表达的小儿子写一写自己的生活,小儿子却固执地认为,家庭天生的贫困使得大半辈子操劳忙碌的母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生涯,拥有的只是艰难平凡的人生而已。直到母亲确诊肺Ca离世,残存记忆的痛苦绷带才被解开。

    作者说自己是从叫做母亲的一口井里打出来的一瓢人生。一想起妈妈,肚子就很饿,想起童年时期的剩菜泡饭,想起拌着吃的萝卜丝,那些被曾经幼小的自己称为猪食的食物,长大以后再怎么寻觅也尝不到当初的味道了。此时此刻,妈妈的形象就是厨房的破旧灶炉,布满黑乎乎的烟尘,终日忙碌,陈旧不堪。

    等到承担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小作坊需要进行缫丝作业时,妈妈就变得更加忙碌了。为了节省出一个工人的工资开支,她亲自上阵挑战沸水,被烫得满手是泡。酗酒成性的爸爸,只顾着在一旁说三道四,哥哥们也没有劝说妈妈前往医院治疗。妈妈只是表情痛苦地用生大酱涂抹手指,寄希望于偏方治愈烫伤。

    许多年后,曾经的烫伤依然隐约可见。妈妈的那双手,泡浸在滚烫的热水里,布满皱纹和伤痕。她期盼五个孩子的人生,也能够像由自己双手抽丝制作而成的衣裳那样美好而富裕。

    中国古诗《蚕妇》里描述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说的就是这样的辛酸。

    妈妈自己舍不得前往澡堂沐浴,省出钱来给孩子们享受,让长大后的小儿子心怀愧疚“如果我是女儿,一定会拉着妈妈进澡堂的,生这么多儿子,对妈妈来说,没有用处”。拿着妈妈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坐上白鸽号火车,离开贫困的家乡,在首尔这样的大城市扎根。

    生活稍稍轻松了一些,妈妈还是没能享受到清闲的日子,人生的尽头躺在医院里,在昏迷前一夜,呆呆地坐着,告诉孩子“想死”,小儿子只是宽慰两句,就参加朋友的聚会了。

    这些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位母亲身上,被家庭的琐碎掩盖,被生活的痛苦掩埋,只有读到或者听到类似的事情,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熟悉的妈妈模样,恍然大悟:啊,这些事情,怎么跟我妈妈一模一样!

    天底下的父母,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却抵挡不住命运的洪流,冲到同一片海滩上。时代让他们去哪里,他们就飘去哪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得暗流涌动,后知后觉。

    支撑着这片土地的经济和时代的栋梁,就是生活的苦难和经得起痛苦的无数平凡。

    黄黄千万不能丧失了弥足宝贵的柔软的心呐!要时刻看见,要及时记录,珍惜和铭记。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