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贝壳走仔
9关注77被关注1夸夸
🌻🐎🦢🐚
是一名i人图书馆管理员
码字女工|杂食阅读|书籍拔草|不热门书单
不研究热门爆款,只研究小众经典
置顶
贝壳走仔
17天前
发了书单,久违地有这么多赞和收藏,而且目测还会继续增加,说明优质的内容还是有人要看的,说明我的方向也是对的,我的舒适区之一Get✅

这比起以前自以为在用心编辑内容结果没人care好受多了~

同时发现我的内容输出本来就不是奔着爆款去的,但是后续阅读收藏量会慢慢攀升~

有这样的正向反馈,我愿意生产多些内容,当然也离不开AI的帮助,提高效率。
22
贝壳走仔
1天前
00
贝壳走仔
11天前
虽然我每天坚持同样的事,也同样不断怀疑我自己:在我吃饱睡好的情况下,我阅读很多很多的书,但我从来不会分享表达出来,也从来不会参加什么读书会书友会活动,更不会想要以此交友,我只想要一个人沉浸在这份安静的愉悦中,但并不能带来半分钱的收入,也没有给身边人带来什么实质性好处和帮助。

我花好多时间在上面是不是错的?是不是在浪费生命,我老了会后悔吗?
10
贝壳走仔
11天前
『休息日给大叔找书』

自从群里发了有新书轮换后,吸引来的反而是两位大叔,反正我也不喜欢那些自以为带着个娃比天大比天高的事儿爸事儿妈还有聒噪的小学生,大叔阿姨们好好说话我还是可以接待的……

大叔要找一本部队的书,给他搜了要么市总馆不外借要么其他馆太远,没想到他真的跑去区馆找工作人员找也找不到,于是我今天休息日给他到另外一个分馆找,结果人家闭馆改造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电话也没人接!还好没有推荐70岁的老人家过来找……这该死的大太阳……

我真的太害怕在本区的图书分馆找书了,吃闭门羹,人态度也差,各种设施也不方便,进去后各种浑身不舒服,别再说自己图书馆之城了,你一个个摸过去只会让你大吐血!反正真正买书认真读书的人少,摆拍的多,很多图书馆书店从业人员也自暴自弃了……
10
贝壳走仔
12天前
今天为了布置一个读书角,还有买冬天的衣服,花了比较多钱,预支下个月的工资💰

以前花过买衣服最多的一笔是5k多,跟这么多年买书花费相当,所以相比之下,书便宜多了,

如果把买衣服的钱用来买书,我想我应该挺满足的~
00
贝壳走仔
12天前
最近做了几个都是关于“山”的书单,今晚刷到这篇。人生如山,比山还高,比山还难。

你都不知道爬山怎么也要跟烧钱扯上关系……

22岁大学生,倒在雪山上

00
贝壳走仔
12天前
呃……以后可能不会花钱买近几年出版的书,也不会认真去读一篇文,因为它完全有可能是AI写的。但是你就算阅读以前出版的书,你又怎么知道它是不是AI写的呢,你又怎么知道哪些真实哪些虚假?晕了……
30
贝壳走仔
12天前
AI写书评测评,文心一言、KIMI、智谱清言三者相比较之下,哪一个用来写书评会更好吗?🤷‍♀️

⛰️事件焦点:
《梅里雪山》:关注梅里雪山山难,侧重于描述山难事件本身以及对当地文化和信仰的影响。
《登山物语》:同样关注梅里雪山山难,但更注重个人体验和多角度的叙述,包括登山者、山民、遇难者家属等的声音,试图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沟通。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聚焦于1996年珠峰山难,由幸存者乔恩·克拉考尔撰写,提供了对事件的直接见证和深刻反思。

⛰️写作风格和侧重点:
《梅里雪山》:更注重“事”,即山难事件的具体经过和对当地的影响。
《登山物语》:更注重“人”,即山难中的人物和他们的个人故事,以及山难对家属后代的影响。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以户外记者的视角,提供了对珠峰山难的惊险叙述和个人感触,被认为是“登山者的圣经”。

⛰️文化和哲学探讨:
《梅里雪山》和《登山物语》都深入探讨了山难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则更多地关注登山行为本身,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展现。

⛰️情感和思考:
《梅里雪山》和《登山物语》展现了对梅里雪山的尊重和对山难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当地信仰和文化的影响。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则展现了对珠峰山难的直接经历和对登山精神的反思。

🤷‍♀️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00
贝壳走仔
12天前
看多了小红书,发现其实上面有点流量的都是幸存者,才能被我等看到。他们现在是“成功”了,请问“不成功”时候的生活费是怎样赚来的,谁支撑他们的……“成功”不是你多么优秀,而是你靠什么支持和坚持……
10
贝壳走仔
13天前
事实证明,这类书没人看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