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大的世界稀释痛苦。
荣格说:“人生中很多重大的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超越。”
人生走到下一个阶段,有了新的挑战与憧憬,过去的痛苦与执念,曾经以为无法放下的,回头再看已云淡风轻。
逻辑很简单,分子不变,分母越大,值越小。
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人就会困在此时此刻。无法释怀某些事某些人的时候,可以用更宏大的世界去稀释它。
问题有多大,取决于你的世界有多大。水杯里的风暴在大海里不值一提。
更大的世界,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灵上的探索与成长。阅历、眼界、见识、认知拓宽了,心境也就宽了。
所以书籍、纪录片、电影和旅行,永远能治愈我,它们把我的世界悄无声息延伸了,给了我生命的广阔与丰盈。
分享一份适合假期看的书单和纪录片单:
📖《山之四季》
高村光太郎在山间独居七年的生活手记,记录与草木虫鸟对话的寂静时光。
“雪落在雪上,寂静堆积成永恒。我学会用苔藓修补屋顶的裂缝,如同修补灵魂的缺口。”
📖《游隼》
J.A.贝克用十年追逐猛禽踪迹,将荒野凝视写成一部献给消亡者的哀歌。
“它俯冲时撕裂空气的声音,是天空被划破的伤口。我羡慕它从未被文明驯化的瞳孔。”
📖《羊道》
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转场的非虚构之作,荒原篝火与奶茶香气中生长出粗粝诗意。
“月亮像块馕饼卡在山尖,我们躺在银河压低的毡房里,听风把星星吹得叮当作响。”
📖《心向原野》
自然作家理查德·梅比抑郁康复后重返湿地的随笔,探索人与荒原的共生哲学。
“芦苇丛中藏着时间的褶皱,当我跪下来辨认蕨类时,焦虑像露水般在晨光中蒸发了。”
📖《夜航西飞》
柏瑞尔·马卡姆以飞行员视角写非洲往事,孤独穿越云层与狮群的长夜。
“飞行教会我最重要的道理:所有目的地都是错觉,唯有在风中悬停的瞬间才触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