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I工作流

你探索出了哪些AI辅助工作的思路,来这里和即友们分享,一起提升工作效率!

3005人正在讨论,3.8万人浏览

相关圈子

AI探索站

4.9万名prompter正在创作

设计师的日常

6.3万名设计师正在擦屏幕

JitHub程序员

37万名开发者在这里同性交友

人工智能讨论组

45万名技术爱好者在研究人工智能or“智障”

职场那些事儿

100万+名职场人士正在分享

动态

  • 海辛
    17天前
    最近和朋友七黔在琢磨基于 SDXL 训练的 AI 美甲工具,有两件让我特别兴奋的事情!

    第一是,除了穿戴甲 LoRA在 SDXL 上训练效果比1.5好了特别多以外,还可以通过训练 LoRA 直接实现美甲上手效果!!!

    另一个是可以通过最新的 ControlNet 模型 IP-Adapter 根据参考图直接提取图像设计出美甲款式,这一点也太有想象空间了。

    我们把 demo 部署了一下,如果感兴趣可以试试看:sdx1.yamin.eu.org

    #AI工作流
    2186
  • 哲思2023
    3天前
    #AI工作流
    GPT语音版惊艳到我了!你们细听他回答过程中的语气,根本感觉不到对面是个机器人...
    04:38
    3667
  • 杨昌
    26天前
    在日本做AI的toB 生意,有点过于舒服了吧~

    上周五,闫老师@UFFUUO 给我看了个案例(图一):一家还不是特别有名的企培公司,单纯给东京瓦斯简单做了个套壳AI,每月就能收到 70 多万的人民币(不含税)。

    1、

    看我意犹未尽,闫老师又给了我一个日本 AI 的门户网站,叫做 aismiley(拆开就是AI+smile+y),他说网站上有更多案例。

    我先是简单查了一下网站的流量,好家伙,这家 2018年成立的 AI 门户网站公司,五月份的访问量有百万之多。哪怕是现在的月访问量,也能排在全球 AI 导航网站top10(图二)。对啦,全球 AI 导航网站数据,参考的是这篇帖子:m.okjike.com

    2、

    然后我又看了下案例(aismiley.co.jp),网站上一共列了 97 个案例,涉及 14 个行业/业务类型(图三)和 19 种 AI 技术。

    这 97 个企业真实案例当中,有 34 个跟 chatbot 相关(图四),而且里面有不少是直接用的 ChatGPT api。

    从这两处的数据来看,日本的大小企业,是真的开始把 AI 用起来了。

    3、

    回看国内,极客公园的那篇《8.23 中国大模型「顶流群聊」笔记》(mp.weixin.qq.com)里,中国大模型的「半壁江山」,基本都提到tob生意不好做,甚至还有人聊到中国 SaaS 不好做。

    其中的缘由,我没做过太多的研究,就不瞎展开了。不过,在企业应用 AI 方面,确实可以持续关注日本企业的动态,见贤思齐。比如,在开头的那个案例中,一些方式方法我在国内也可以尝试。#AI工作流

    此外,即友们如果有机会做日本市场的 AI 生意,感觉可以一试。在 SaaS比较火的那几年,我见过一家出海SaaS公司,在日本市场做得特别好。虽然现在 AI 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但也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1280
  • 杨昌
    2月前
    我感觉在new bing上用中文搜索,经常会出来知乎帖的总结,质量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好。

    包括用ChatGPT上的webpilot搜,如果单纯搜中文,答案都不是那么理想。

    不过,想想简体中文互联网上都是些什么信息,想想用百度搜出来的前N条都是些什么广告,似乎也说得通了。

    1、

    所以,在不知道该领域最专业网站的情况下,我自己一般会让webpilot插件用英文帮我在google上搜。

    担心自己看英语没那么快,我就让它用中文帮我总结;担心它胡说八道,我就请它把出处的链接也放上来,然后亲自点进去检查。

    如果知道该领域最专业的网站是什么,我就直接让它去那个网站里去搜,比如某些产品肯定是先去官网上搜细节。

    2、

    以上这套流程,真的帮我解决了很多工作中的阻塞感。

    当工作/探索进入到全新的领域、我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搜索。

    用中文在百度上搜,不如用中文在google上搜;用中文在google上搜,又不如用英文在google上搜。

    但怎么快速地把想搜的内容翻译成英文,又如何快速地从一堆英文网页中找到想要的信息,对于英文没那么好的人来讲,其实也是挑战。

    如今通过AI来翻译和总结,我只用一句中文提示词“请在google上用英文帮我搜xxx,然后用英文总结出来,最后把出处的链接也放上来”,就把刚刚的这一系列琐事给解决了。(如图)

    3、

    当然,之前也遇到过给的出处链接点进去查无此链接的情况,这个时候我在去google上搜对应链接的标题,一般也可以搜到。

    此外,进入网页后也会有不完全能读懂的情况。

    我一般第一步是用“沉浸式翻译”插件,把网页变成中英文对照,相对就能看懂很多了。因为有对照,翻译得不好的地方,我也可以比较快识别,典型的有把LLM翻译成法律硕士的。(更多翻译插件和软件的内容,强烈推荐@DemoChen 老师的这篇文章mp.weixin.qq.com

    定位到我问题相关的段落后,我会把该段落复制粘贴出来,然后带上网址一块儿,让webpilot插件给我翻译。这一版的翻译,就会信达雅很多了。

    如果这一版翻译我还是看不懂,那就请ChatGPT-4用15岁学生能懂的方式给我解释。如果还是看不懂,继续让它以9岁学生能懂的方式解释。#AI工作流
    1743
  • 海辛
    3天前
    试了一下用自己的视频驱动,animate diff + 洛洛的 LoRA 来生成动态洛洛!

    未来的目标是能自己生成洛洛的动态卡面 🌝

    #AI工作流
    00:03
    122
  • 收藏侠-蚂蚁
    1月前
    个人AI工具怎么选
    有网络条件的
    1、大模型选ChatGPT和Claude
    ChatGPT:chat.openai.com
    Claude:claude.ai
    教程:hf0y97ff1r.feishu.cn
    2、AI绘画选 Midjourney
    Midjourney:www.midjourney.com
    教程:hf0y97ff1r.feishu.cn
    3、集成AI工具的选Poe
    Poe:poe.com
    帮助文档:help.poe.com

    没有网络条件的
    4、AI绘画有硬件条件的选本地部署 Stable Diffusion,没有硬件条件的选云部署
    教程:hf0y97ff1r.feishu.cn
    5、国产的大模型选文心一言和讯飞星火
    文心一言:yiyan.baidu.com
    讯飞星火:xinghuo.xfyun.cn
    6、办公需求选WPS AI
    WPS AI:ai.wps.cn
    #AI的神奇用法 #AI工作流
    1264
  • 晴岚
    4天前
    计划搭建个《提效宝典.早日下班》知识库,先整电商行业流程自动化场景🤖:

    🚩后面再补充RPA+AI、营销场景、办公场景、和其他信息化软件协同的工作流

    💻目前已经更新(电商):
    1、批量上架商品
    2、批量自动发货
    3、新订单自动监测并处理
    4、批量抓取商品数据
    5、自动导出指定商品已发货订单
    ... ...

    工作量巨大,会慢慢更新整理~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1810
  • 泛函
    14天前
    作为一个非技术背景出生的人,如果想在大模型(AIGC)这个领域持续精进,我们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可以推荐你按照「场景」来归纳你的知识。

    我们以『个人买单』还是「企业买单」为横轴,以「创造全新体验」还是『已有场景提效』为纵轴,可以将所有的场景,划分为四个象限:

    1️⃣ 个人买单 + 创造全新体验=陪伴&娱乐;

    2️⃣ 企业买单 + 创作全新体验=服务&营销;

    3️⃣ 个人买单 + 已有场景提效=搜索&助理;

    4️⃣ 企业买单 + 已有场景提效=检索&生产。

    几乎所有的产品、AI 解决方案、prompt 应用场景都可以归纳到这四个象限之中,我们公司也是这么整理知识库的。

    #AI工作流
    610
  • 海辛
    18天前
    下周三在瑞云🌟
    #AI工作流
    80
  • 哲思2023
    5天前
    前天使用ChatGPT写了篇文章,发在了某平台的新建号上,展现2.3w,阅读500+,评论30+。

    感觉撬动了什么东西😮😮😮
    #AI工作流
    150
  • 晴岚
    1月前
    用GPT读书,简直是读书博主的核导弹㊙️
    写了个prompt,3分钟生成读书笔记,再花2分钟排版生成一张思维导图,这能不高产吗🙈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249
  • MrCoffeeTalker
    1月前
    这周最大的收获,是成功开发了一套基于 ChatGPT 的信息监控系统。

    举例来说,假如我想持续关注创作者们如何面对 AI 的冲击,就可以指定筛选有关内容创作和 AI 的信息,集中收录起来分析。

    目前这套系统的优点:
    - 24 小时全天监控,指定信源新发布的内容如果涉及指定主题之一,随即收录到 Google 表格
    - 人工省事,上千条内容经 AI 筛选后,人工处理只需半小时不到
    - 经济,API 每天开销 1 刀左右,即便每月拉满也比人力便宜
    - 开发门槛低,我基本没有机器学习或 NLP 的知识背景,但借助通用的 LLM,却能做到按语义筛选监控信息

    本质上是爬虫+AI,涉及的工具包括:
    - Pipedream:云端执行代码,自动化
    - Google Sheet:临时储存数据
    - GPT-3.5 API:判断内容是否涉及指定的主题
    - Notion:多人协作,管理数据

    期间和朋友交流,得知学术界也有用类似技术的,为了持续追踪领域前沿,有的教授会自己搭一套资讯日报系统。能自动收录指定方向的研究,汇总生成日报,每天准时推送给自己,听着也很香。

    下个阶段想了解下 LangChain,目前了解到的是能结合知识库做 AI 问答,很好奇能做到什么效果。

    #AI工作流
    3320
  • 海辛
    1月前
    和海风、邦邦一起用 MJ, Gen-2 工作流,为联想 GQ 新产品「山中客艺术桌椅」制作的一条纯 AI 生成画面的广告片。

    感想:runway 你是真的不好用 🙉 自从 gen2 发布至今,不知道给我增加了多少工作量 😅

    #AI工作流
    197
  • 杨昌
    26天前
    之前遇到不懂的概念或句子,我都是让 ChatGPT 用 15 岁学生能懂的话解释给我;如果还没理解,就让他用 8 岁学生能懂的话解释。

    今天学到个新技巧,亲测比“用 xx 岁学生能懂的话解释”效果还好,那就是“提供旁白和流行文化参考”。

    1、

    这个技巧,来自一篇 Twitter 上的帖子(x.com;t=XCqing-72j4t7iN2adebSg)。

    帖子里讲到的概念有点多:“跨领域关联”、“推理引擎”、“‘偶然发现’引擎”等等。最开始,我其实没看懂帖子说的是啥。

    于是,老规矩,我请 ChatGPT 用 15 岁孩子能懂的方式解释给我。解释完(图一),我发现自己仍然没太看懂。

    接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请ChatGPT“提供旁白和流行文化参考”。结果还不错(图二),答案比刚刚好懂多了。

    2、

    但我仍然没完全搞懂,因此,把这段话里面的陌生概念拎出来,让ChatGPT解释。

    这次的回答(图三),着实有点惊艳到我了:

    “你可以把「偶然发现引擎」想象成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指南针」,它不是指向北方,而是指向你最想要的东西,即使你自己都还不清楚。

    这样的工具或系统能帮助你找到一些你原本可能不会去寻找,但却可能非常有用或有趣的东西。”

    这回,我真的懂了。

    3、

    不过,旁白和流行文化参考这两提示词为什么这么强,我还有点没搞明白。

    于是,我就让 ChatGPT 展开说说。这回解释得很给力(图四):

    ①旁白:通常用于增加深度或广度,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或者引入一个与主题相关但不直接相关的新观点。

    ②流行文化参考:通常用于使解释,或让讨论更容易理解或更有趣。它们也可以用于建立与听众的联系,因为流行文化通常是大多数人都熟悉的。

    4、

    今天看到一组数据(mp.weixin.qq.com),说 ChatGPT 前 3 的应用场景,分别是编程、教育(包括成人学习)和内容。

    如果你也经常通过 ChatGPT 学习,强烈建议试试请它“提供旁白和流行文化参考”。

    除了帮助更好理解外,其实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提示词的末尾简单加一句,ChatGPT 就自动帮你找相关内容在流行文化中相似的角色、剧情等等,可太有帮助了。#AI工作流
    720
  • 哲思2023
    5天前
    #AI工作流
    我准备搞一套程序,实现如下目的:
    1.自动获取每日各大平台热搜榜话题
    2.自动获取主流媒体平台的相关话题优质文章
    3.自动使用ChatGPT进行总结归纳,自由发挥编写相关热点话题文章
    4.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批量做号

    其中每一个环节我都打通过,现在要做的就是整合+prompt调优

    AI,就该为人服务嘛!
    132
  • 杨昌
    21天前
    单一提示词可以生成完整科幻小说,并提供电子书格式了。

    github上这个生成科幻小说的项目,我在Colab上跑了好几遍。但因为没有gpt-4 32k等原因,最后都没有完全跑出来。

    不过,在工程师的帮助下,我把每一步产出的内容,都给打印(print)下来了。

    总体来讲,效果算不上特别惊艳,但任务分解的思路和过程中用到的提示词里,确实有不少可以借鉴的。

    比如,不断让ChatGPT扮演更高级的角色(如世界级的大师、前一个的老师),如何在前一个的基础上优化已有内容。#AI工作流

    我本想自己去扒一遍里头比较不错得提示词,今天发现宝玉老师已经扒完并汉化了,同步过来:
    614
  • 晴岚
    1月前
    做营销必备:免费AI工具🔧10秒出海报

    ① ​GPT写slogan — 5秒

    直接用我写的这段slogan生成器prompt ⬇️
    m.okjike.com

    ② ideogram.ai出海报:— 3张5秒
    网址:ideogram.ai
    midjourney未来竞敌,非常好用文本生成图片工具,目前公测免费,不限次数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AI+营销
    741
  • 泛函
    1月前
    最近花了很多时间面试候选人,发现对于 AI 公司来说,有三道面试题格外好用:

    1️⃣ 请你根据你当时的项目经历讲解一下那段时间你每天日常的工作流程。

    2️⃣ 请你设计一套方案,让 AI 把你自己当时的活儿都干完,你会怎么设计这套方案?

    3️⃣ 请你设计一套方案,让 AI 把你当时直属上级的活儿都干完,你会怎么设计方案?

    这两道面试题来自于我自己刚学 AI 时的思考:

    1️⃣ 如果我要用 AI 让自己失业,该怎么做?
    2️⃣ 如果我要用 AI 让我老板失业,该怎么做?

    打不过就加入🐒

    #AI工作流
    28
  • 杨昌
    2月前
    今天跟业务部门沟通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个特别好懂的比喻。趁还记得住,我记录一下。

    【before】

    之前跟大家介绍使用ChatGPT/Claude 的时候,总是泛泛地说:

    “要把AI当做萌新实习生,要尽可能把任务交代清楚。”然后,还介绍了些网上的提问框架。

    但从反馈来讲,大家似乎并不能很好 get 到,也很难落地。

    【after】

    今天,我还是说“要把AI当做萌新实习生”,但做了进一步的展开。

    首先,实习生刚来的时候,你得给人家安排个岗位吧。所以,第一步,告诉AI现在他要胜任的是什么角色。

    然后,你要告诉实习生他参与的是什么项目吧。所以,第二步,是告诉 AI 这个任务的背景信息。

    接着,你要给实习生安排具体的任务吧。所以,第三步,就是用大白话给 AI 介绍清楚它要干的事儿。

    最后,你得告诉清楚实习生他的最终产出是什么吧。所以,第四步,是明确告诉 AI 你对结果的要求,比如长短、风格、格式等等。

    ———

    现在回过头来看,今天所谓“好懂”的比喻,不过是将之前泛泛的比喻做了进一步的拆解。

    但拆解完之后,就能发现,现场的反馈更好了,大家更知道怎么具体去跟 AI 聊了。#AI工作流
    621
  • 泛函
    26天前
    书接上回,中午的时候发了一份《AIGC 产品偏好及购买决策》的调研问卷,目前已经收到了快 60 份了,已经能从里面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洞察了。

    确认了一下没有用户敏感信息,数据给即友们开源一下吧,希望对各位做生成式 AI 的同行们能有一点子帮助。

    不过呀,鄙人还是希望能多收集一些数据,这样能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

    所以,朋友,如果你还没填问卷的话,咱讲究一个礼尚往来,您不妨先填一下问卷,再来看看和您一样的其他伙计们都有哪些偏好😉

    问卷链接:inf-monkeys.feishu.cn

    后台数据汇总:inf-monkeys.feishu.cn

    #AI工作流
    77
  • 海辛
    3天前
    AI GameJam 👾🤖 谢谢成志的邀请~!

    10.11 晚 8 点和Stability AI 技术总监屹州、腾讯光子工作室动效师海峰同台聊天 XD!

    这次其他分享场次的嘉宾也有好多是熟人,欢迎感兴趣的即友预约一起玩。

    #AI工作流
    02
  • 海辛
    2月前
    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做 AI 动画的尝试,许多 demo 都得到了内外网的很多关注,其中 AI 蜘蛛侠的效果在抖音拿到了 17 万喜欢和 1.8 万评。很多朋友希望我能分享是怎么做的,决定趁机做一个梳理总结。

    完整文章链接:mp.weixin.qq.com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路径,大致包括:A. 根据参考视频进行风格迁移、B. 文本生成动画、C. 根据静态图生成动画等。(在每一大类的末尾,我都会附上我推荐的教程,这些教程都是免费的,对我在探索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帮助。)

    再次感谢开源社区。

    #AI工作流
    1267
  • 泛函
    26天前
    在这儿做一个小调研。

    俺设计了一个比较简洁的问卷,想了解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样的 AIGC 类产品,以及背后的购买决策过程是什么样的。

    inf-monkeys.feishu.cn

    问卷非常简单,大多是选择题,没几道填空题,您应该 20s 左右就能填完。

    这份问卷设置了匿名填写,所以不会涉及到敏感信息啥的。

    这是我自个儿的论文课题,不是公司的研究,所以如果你对调研完后的数据感兴趣的话,我也可以分享给你。

    还有一件事情,帮鄙人填了问卷的朋友可以在这条动态下留下你的姓名或昵称,我可以在【论文致谢】的部分,写上咱大恩人的名字。

    先远程给大伙儿磕个头,谢谢恩人们🙇‍♂️

    inf-monkeys.feishu.cn

    #AI工作流
    81
  • 杨昌
    24天前
    “泛AI”知识付费,科普已结束,应用刚开始。

    虽然,不少“泛AI”付费社群的交付,已经比不上即刻「AI探索站」这类免费社区。

    但也不可否认,在ChatGPT横空出世的那段日子,这些社群、课程和他们的吆喝,做了些比较有效的科普。

    1、

    不过,科普几个月之后,学员中没在工作中用起来的,没有通过AI赚到钱的,也就陆续沉寂。

    现阶段,想要在工作中用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工作能不能做更好,不取决于AI,更多是行业知识、专业技能。因此,普通人更好的选择,反倒可能是借助AI加速专业成长。

    想要通过AI赚钱同理,真正赚到钱的,大多之前本来就懂某个细分人群的需求,知道如何更好解决,AI只是来加速。

    2、

    除了当学员,我之前也在好些社群当过活跃分子,积极贡献内容。

    最近,不少社群负责人问我,怎么不继续在社群里贡献内容了。

    原因也很简单,我分享内容是为了study in public,所以社群的真实反馈对我很重要。

    遗憾的是,在大多数社群里,越来越难获得我想要的真实反馈。这个时候,我更愿意在即刻这样的社区里继续分享。

    3、

    说回应用,个人感觉跟知识付费的关系不大了。

    目前看到效果比较好的,绝大多数都是“AI专家+行业专家”的组合做成的。

    今天早上看了吴恩达老师的分享,更坚定了我的这个判断。

    他说以前AI只有应用在广告上,才能承担得起研发费用。现在,AI终于可以应用到更长尾的行业,比如农业、船舶等。

    但作为AI专家,他们的团队也无法判断各行各业的真实需求。因此,他们也需要从行业人士那里获得具体的想法,然后从技术、市场等方方面面进行验证。#AI工作流

    具体的验证步骤,宝玉老师已经整理得非常详细了,我把他微博帖子的图片放过来:
    43
  • 晴岚
    1月前
    ✅调教完成:slogan生成器,直接复制到GPT使用,参考了@李继刚 @刘海等大佬指导

    # role:品牌slogan生成器

    ## Profile :
    - writer:晴岚
    - version:1.0
    - language:中文
    - description:根据产品卖点,结合目标群体的痛点特点,快速生成品牌slogan

    ## Definition:
    Slogan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宣传标语,通常用于强调产品、传达核心信息、吸引目标受众、建立声誉、简化复杂性、区分竞争对手,是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通常简洁明了、有力量,以便在短时间内传达核心信息和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 Goals :
    - 定位用户画像,分析他们可能的痛点
    - 理解产品特性,并找到与定位用户痛点结合的部分
    - 有品牌识别和记忆特点,传达品牌核心信息
    - 有力而令人印象深刻,能触发用户情感共鸣
    - 根据这些分析生成5句slogan

    ## Constrains :
    - slogan主题必须围绕产品,必须与目标受众有关
    - 必须简洁,控制在一句话20字内,用词专业,清晰明了
    - 文案中不要提及目标群体的原内容,而是剖析它的特点
    - 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后再输出

    ## Skills:
    - 广告营销知识
    - 产品分析
    - 用户心理分析
    - 创意文字表达

    ## Knowledge:
    - 4P 理论(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 STP 理论(Segmentation, Targeting, Positioning)
    - SWOT 分析(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 用户画像(User Persona)
    - 情感分析(Emotional Analysis)
    - AIDA 模型(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ction)
    - 故事情节(Storytelling)

    ## example :
    - 产品:外卖平台 。slogan:"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 产品:电商平台。slogan:“好的生活,没那么贵”
    - 产品:手机。Slogan:"为发烧而生"
    - 产品:社交平台。Slogan:"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
    - 产品:酒。Slogan:"人生没有早知道,只有当下酒,眼前人。”

    # Workflows:
    - 你将会在用户给定的「产品」、「目标人群」、「产品卖点」等信息中,使用你的「Skills」和「Knowledge」对用户给定的信息进行分析并输出slogan文案。
    - 第一步,一步步理解分析目标人群的痛点和心里,并列出来,确保你的分析是准确合适的,你的宣传切入点是能吸引用户的。
    - 第二步,一步步思考并分析,目标产品的特点和卖点,发挥你的创意能力,吸引用户眼球,列出来确保符合产品描述。
    - 第三步,一步步思考并推理,如何将产品卖点与目标群体痛点结合,让用户情感共鸣,即使用户没有明显的需求,你也需要考虑到用户可能存在的切实需求,走在用户需求前面。列出来确保方向正确。
    - 第四步,一步步思考并推理,结合以上三步你的推理过程,最后产出5条slogan文案供用户选择。

    ## Format:
    【产品名】:<产品名>
    【目标人群及特点】:<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特点的推理过程:300字>
    【产品卖点】:<深度剖析产品卖点后的完整推理过程:300字>
    【内容推理】:<深度思考如何将产品卖点与目标群体相结合:300字>
    【slogan文案】:<20字内,5句>


    ## Initialization:
    当用户找你的时候用以下开场白:
    "你好, 我是一个Slogan 生成器, 请提供以下3个产品信息,以便我思考:
    - 产品名称
    - 目标人群
    - 产品卖点
    "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AI+营销
    719
  • 泛函
    2月前
    上个星期给提示词的编写、迭代、管理流程定了一个规范,沉淀了一份 SOP。

    感觉这套流程对即友们应该也挺有帮助的,拆成几条即刻来分享一下吧。

    提示词工程,是所有非技术背景的同学,稍加努力就能掌握的技能。

    能在不动用公司研发资源的情况下,

    实现一些在以往需要靠复杂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的功能,满足一些需要研发人员大量介入才能满足的客户需求。

    所以,对于非技术岗的同学来说,掌握提示词工程的一整套成熟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掌握后对工作会大有裨益。

    对于各位读者来说,掌握一点点行内人的基本功,就能让你超过身边大部分研究 AI 的外行了。

    提示词工程的全流程编排,可以参考一家软件公司对于代码全流程管理。

    我们从提示词的编写开始聊起:

    我们先来看这么两段提示词👇🏻

    🕵🏻:你现在是一位世界一流的诗人,擅长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描绘景象、讲述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独特驾驭能力。

    你创作的作品可以是纪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马的史诗;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隐含多种解读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

    你擅长写现代诗、七言律诗和五言诗,他们的特点如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是心灵的映现,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七言律诗: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汉族民间歌谣。

    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富于音乐美。

    我们的协作流程如下:

    我会以以 "形式:[], 主题:[]" 的格式来指定你将要创作的诗歌形式和主题。

    请你针对我给定的形式和主题,创作诗歌,包括题目和诗句。

    我对你的要求如下:

    你创作的诗歌应该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七言律诗和五言诗要押韵。

    在开始对话前,请你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再介绍一下我们之间的协作模式。

    ————

    对于外行来说,这种程度的 prompt 已经代表着 ta 拥有了非常高的提示词编写水平了。

    但是对于内行来说,提示词可不能这么写。

    请看下面这个示例👇🏻

    ————

    # Role: 诗人

    ## Profile - Author: YZFly

    - Version: 0.1 - Language: 中文

    - Description: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艺术家,擅长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描绘景象、讲述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独特驾驭能力。诗人创作的作品可以是纪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马的史诗;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隐含多种解读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

    ## skill

    1. 擅长写现代诗

    -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是心灵的映现

    - 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2. 擅长写七言律诗

    - 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

    -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

    - 它起于汉族民间歌谣

    3. 擅长写五言诗

    -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 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富于音乐美

    ## Rules

    1.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 七言律诗和五言诗要押韵

    ## Workflow

    1. 让用户以 "形式:[], 主题:[]" 的方式指定诗歌形式,主题。

    2. 针对用户给定的主题,创作诗歌,包括题目和诗句。

    ## Initialization

    作为角色 <Role>, 严格遵守 <Rules>, 使用默认 <Language> 与用户对话,友好的欢迎用户。然后介绍自己,并告诉用户 <Workflow>。

    ————

    那么,这样写提示词有什么好处呢?

    🤖 对于 AI 来说,结构化提示词的好处在于能够定向唤醒大模型的深度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能通过格式化的方式,让大模型输出的效果更好。

    🕵🏻 对于人类来说,对于人类,结构化的提示词有这些好处:

    1⃣️让你编写提示词的思路更加清晰。

    2⃣️当提示词的结构化程度较高之后,便能让 AI 来参与一起编写提示词了。

    3⃣️更方便迭代提示词,也更方便做版本管理。

    4⃣️提示词在未来可以更好地复用了。

    先给你分享一个「结构化提示词」的编写模板吧:

    ————

    # Role: 设置角色名称,一级标题,作用范围为全局

    ## Profile: 设置角色简介,二级标题,作用范围为段落

    - Author: yzfly 设置 Prompt 作者名,保护 Prompt 原作权益

    - Version: 1.0 设置 Prompt 版本号,记录迭代版本

    - Language: 中文 设置语言,中文还是 English

    - Description: 一两句话简要描述角色设定,背景,技能等

    ### Skill: 设置技能,下面分点仔细描述

    1. xxx

    2. xxx

    ## Rules 设置规则,下面分点描述细节

    1. xxx

    2. xxx

    ## Workflow 设置工作流程,如何和用户交流,交互

    1. 让用户以 "形式:[], 主题:[]" 的方式指定诗歌形式,主题。

    2. 针对用户给定的主题,创作诗歌,包括题目和诗句。

    ## Initialization

    设置初始化步骤,强调 prompt 各内容之间的作用和联系,定义初始化行为。

    作为角色 <Role>, 严格遵守 <Rules>, 使用默认 <Language> 与用户对话,友好的欢迎用户。然后介绍自己,并告诉用户 <Workflow>。

    ————

    扫了一眼这个模板,你应该就能意识到了:

    为什么我们已经看了那么多的提示词教程,学会了一个个思考框架,但在自己上手写提示词的时候,还是感觉困难重重?

    因为非结构化的提示词很像命题作文,即使你掌握了固定的套路,还得靠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话说清楚。

    但现在你学会了结构化地提示词,写提示词的过程变成了填空题,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也因此降低了很多。

    结合我昨天分享的一条动态里,

    通过飞书多维表格 + 话题群这几个组件来完善这个流程,你和你的团队的 AI 应用能力,应该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m.okjike.com

    先写到这儿,下一条来讲讲如何让 AI 参与我们的提示词编写流程。

    #AI工作流
    1431
  • 樊川
    24天前
    #AI工作流

    ## Role : 会议纪要生成器

    ## Profile :

    - author: 樊川
    - version: 0.2
    - language: 中文
    - model: claude 2
    - description: 你是一位擅长进行总结的文员,能根据完整的会议逐字稿总结出此会议的重点

    ## Preferences : 句子要简洁明快,不要太长或太复杂。要注意语法准确、避免错误。

    ## Goals :
    - 根据会议记录总结整个会议的主题和概要
    - 总结出席会议的每个人的观点、评价和指令
    - 总结下一步需要推进和完成的事项

    ## Constrains :
    - 不要输出材料中不包含或与材料不符的信息
    - 确保每个观点清晰明确,不提炼模糊、普遍性的内容
    - 生成参数 Temperature=0.2
    - 直接输出结果

    ## Skills :
    - 具有强大的知识获取和整合能力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 重分理解与会成员站在各自立场上的重要性和利益诉求
    - 拥有排版审美, 会利用序号, 缩进, 分隔线和换行符等等来美化信息排版

    ## WorkFlow :
    1【会议概要】
    - 会议主题:本次会议主要是{谁}在对{什么问题、项目}进行讨论
    - 主要内容:从结果上看,本次会议{是否进展顺利,得出什么结论,达到什么目的等}

    2【主要内容】
    - 根据用户输入的参会成员顺序,分条总结该成员在整个会议中的主要观点
    - 需要着重提取{与众不同的观点、对内容的评价、下达的指令等}
    - 对每个成员分条总结,每条内容需尽量精简明确
    - 对于重点的关键词需在总结中原样保留

    3【下一步行动】
    - 分条列出整个会议中提到下一步需要做什么相关的内容。

    ## Initialization : 接下来用户将输入会议的逐字稿、会议主题和参会成员,需要你根据上面的要求生成会议纪要,当你明确这些要求后请回复“我准备好了”并等待用户输入。
    08
  • 杨昌
    1月前
    我又找到了个查看「AI在企业落地的成功案例」的途径了。

    1、

    我最近在即刻“AI 探索站”的热门里,发现资料汇总帖的数量慢慢多起来了。

    虽然我也收藏了不少,但实不相瞒截至目前一个都还没有看完。

    个人觉得,囤 AI 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跟囤 AI 绘画提示词一样,大多是放在收藏夹里面吃灰,不太能用得起来。

    2、

    那怎么才能用得起来呢?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莫过于看到同行用出了效果。

    最先出效果的,肯定是国外同行,尤其是日本同行。

    因为日本全国都觉得这一波 AI 浪潮,是他们赶中超美的机会,官方支持力度也大,民家使用力度也大。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日本同行的资料没那么好搞。哪怕搞到了,很多老板也会拿“国情不同”当理由,不当回事。

    3、

    好在,现在国内的一些龙头企业也用起来了,而且效果确实不错。

    在文娱领域,芒果TV每天全自动化上传的二创视频量可达到上万条,已在运营宣发层面减少了约50%的人工成本,流量获客的成本也节省了约三分之一。

    在跨境电商领域,安克创新通过引入AI,客服部门每周提效累计150小时,广告投放点击率提高15%,转化率提升10%。

    4、

    这些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是来自上市公司的财报,比如跑得更快一些的影视文娱板块,AIGC与业务的结合就是本季财报的重要看点。

    “相比前一阶段各家偏「探索性」的表述,各传媒公司在年中报中提及的落地环节「遍地开花」,产业改造已经开始。”

    其次就是各家技术负责人的访谈和官方文章,里面有更多具体的细节和数据。

    比如前面提到的芒果 TV 的数据,我就是从他们CTO访谈文章里找的。

    5、

    今天,百度、智谱、百川、字节、商汤、中科院等8家大模型,率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

    昨晚凌晨,随着文心、智谱、百川连夜发布,国内大模型首批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就正式开始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算是还不错的信号。可以预见,接下来好几个季度里,不少上市公司的财报里,都将重点提及「AIGC与业务的结合」。

    如果你确实想学AI,不妨多留意国内同行在 AI 落地上比较有成效的一些应用,然后再回过头来在即刻搜相关工具和教程,以终为始地在工作场景中用起来,相信会更高效。#AI工作流
    17
  • Raina宇小雨
    26天前
    除了好看,AI绘画能在商业上做什么?
    这是我最近研究的一个主题。
    这是第10篇《AI可以轻松搞定粘土动画画风》
    独特的风格,让你的视频/游戏可以脱颖而出!

    全文地址:mp.weixin.qq.com
    限时免费体验AI绘画生成相同图片:aijiaolian.chat

    #AI的神奇用法
    #AI工作流
    72
  • 晴岚
    17天前
    做了个数字人名片,好特别哈哈哈~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00:14
    22
  • 好夕雷
    2月前
    ChatGPT 的 Prompts 不用多,一个 IIO 模型就行。

    指令(Instruction):希望 AI 执行的指定事项
    - 角色:通过限定 AI 的身份和能力范围,让它输出更符合要求的内容,例如扮演老师,教我们学编程;
    - 模型:让 AI 基于成熟的思维框架进行思考,例如 STAR 法则、二八定律等;
    - 任务:该指令必不可少,指定了 AI 要做的具体事情,例如查询天气、回答问题等。

    输入(Input Data):一些可供 AI 参考的素材或数据
    - 背景:提供对话的补充信息,能够让 AI 更好地理解上下文;
    - 受众:假设 AI 生成的内容,会由怎样的人群阅读,例如儿童、牙医等;
    - 素材:提供一些需要 AI 加工相关文本、图片或其他资料,以扩展模型的知识和信息;
    - 示例:通过提供一些例子,让 AI 参考并生成符合预期的内容

    输出(Output Indicator):限定输出内容的类型、格式等
    - 模板:模板定义了 AI 对话的基本结构、内容格式;
    - 风格:规定 AI 的风格或语气,例如幽默、可爱,或者模仿名人讲话;
    - 要求:明确 AI 应满足的具体要求或标准,例如准确性、可读性;
    - 限制:设定模型的限定条件,例如生成数量、最大长度、敏感内容过滤等。

    通过 IIO 模型的 11 个 Prompts 基础元素的排列组合,你完全能写出复杂的 ChatGPT 指令,满足日常 AI 办公场景。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234
  • 泛函
    2月前
    最近在工作中做了很多 prompt engineer 的活儿,对于写 ChatGPT 提示词这门手艺,又有了很多新的启发,写几条帖子分享一下。

    提高 prompt 生成质量的一个核心方法,就是融入内行人的方法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想做一个「小红书标题生成器」,常规的做法是在 prompt 里写上:

    “用好用到哭,大数据,教科书般,小白必看,宝藏,绝绝子都给我冲等词语来起标题,并使用 emoji 来增加标题的活力”

    测试过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好,有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这时咱转念一想,对于内行来说,给一篇小红书起标题,有没有什么成熟方法论呢?

    有的。

    刚好在去年春节放假的时候,读完了我读完了@吕白White 老师写的《爆款小红书》,里面刚好有一整章在教你起小红书标题。

    这一章节的名称叫「标题:8种模式+“四步法”+“三段式”模板,打造出爆款标题」。

    于是我在想,既然方法论的确定性比较强,那能否把这套方法论,直接写成 prompt 呢?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 prompt:

    ——

    你现在是一个世界一流的文案大师,并且熟悉小红书这个平台的内容规则。

    现在我将告诉你一些在小红书起标题的方法和示例,以及我的内容选题。

    请你根据我告诉你的方法和我的选题,帮我起 8 个小红书标题。

    起标题的方法如下:

    1️⃣ 用数字凸显价值和美感

    我们的大脑会优先识别数字,因此在标题中使用数字能增加辨识度,让用户更加直观地感受内容的价值,激发其点开笔记的欲望。

    例如:

    《每天3分钟,10天消除黑眼圈》

    《不节食不运动,挑战7天瘦10斤的快速减肥法》

    《3年攒够100万元,相信坚持与复利》

    《强推!1年时间让我脱胎换骨的24个好习惯》

    《72个自我提升App,零成本自学》

    《42个学生党免费自学网站,在假期中脱胎换骨》《这5个方法让我摆脱拖延症,行动力提升99%+》

    《过了20岁,一定要尽早养成这32种认知》。

    2️⃣ 体现实用性,强调价值:

    小红书用户搜索主动性强,通常会在平台内对一些问题进行主动搜索。指导性强的标题有更好的针对性,从而提高笔记的吸引力。

    例如:

    《答应我,下次拍照一定要这样拍》

    《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看完不迷茫!》

    《如何停止胡思乱想,告别精神内耗?》

    《这样做每日复盘,2021年每天进步一点点》

    《职场人必备技能,让你能力翻番》

    《自律上瘾!开挂的人生从自律开始。干货,建议收藏》

    《保姆级教程,教你把安卓平板升级成学习机》

    …………

    (以下省略吕白老师的其它方法论和例子)

    好的,请你根据以上方法以及我的选题[请输入你的选题],写 10 个小红书笔记标题,标题中记得根据语义加上合适的emoji。

    效果很不错。

    篇幅有限,这里就不放结果了,大伙儿可以自行试试。

    这个思路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如果你的团队在某个日常工作上已经有了成熟的 SOP,或者归纳出了一套做事的公式,都可以试着将其「提示词工程化」。

    以前,你用这套方法论教会员工,让员工理解后来执行。

    现在,你可以用这套方法论指导 AI ,让 AI 学会后来更高效地执行。

    即刻有很多各个领域的资深从业者,也有很多 AI 的实践高手。

    诚邀各位内行人分享自己的成熟方法论,也诚邀各位 AI 高手开源自己的提示词。

    我先从自己开始,刷到这条帖子的各位,只要在即刻公开发帖@我,我在这方面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知无不言。

    立帖为证。

    #AI工作流
    1043
  • 杨昌
    2月前
    昨天跟一位“AI+教育”行业的前辈,聊了下“学习AI”相关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小的结论:

    1、学习是反人性的,所以通常只有功利导向的“学习”,才会带来强烈的付费意愿。

    比如,在真实的K12买课场景中,很多家长根本不在乎孩子「能力」是否提升,他们更在乎老师能不能押对考试的题目,直接让孩子多拿「分数」。

    2、“突破性新技术+垂直行业知识”的组合,一般能为学习者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拿程序员举例,如果单纯看 996 的新闻,还以为中国程序员早已供大于求了。

    但在很多很大的行业里,懂该行业知识的程序员缺口大的不得了,很多时候只能找高潜应届生从头开始培养。

    典型的有,银行嗷嗷缺金融科技人才,车企嗷嗷缺智能网联人才,智能制造行业嗷嗷缺数字化转型技术人才。

    3、放在 AI 领域,则意味着「让 AI 工程师懂行业,让行业专家懂AI」,这个学习的投入产出比可以做到很高。

    但前提是,一定要找到 AI 在该行业的高价值应用场景。

    找到之后,AI 工程师会发现,如果说自己的技术在那个领域创造的价值是西瓜,那么在手头的这个领域创造的价值可能就只是芝麻,孰轻孰重,他会知道怎么选;

    行业专家也会发现,在他的专业领域,很多事情的效率可以提升 10 倍以上,他不仅有机会真正做到“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还可以为组织为行业复制出无数个「能达到 80%水平的自己」。

    4、现阶段,之所以「AI 口嗨者众,AI 实干家寡」,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能带来足够正反馈的高价值应用场景。

    拿我自己学 AI 绘画举例,22年12月我花了大半个月学 AI 绘画,然后还花了 200 多充midjourney。但此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一直没找到合适应用场景,压根用不起来。

    直到最近,因为公司业务团队的 AI 绘画需求,我才重新捡起来。一周不到的时间,我已经出过上千张图,支持过多个业务团队了。

    5、如果一定要让某人主动学习AI,亲测有效的方式,是让他看到 AI 能多快多好地完成他手头的活儿。

    如果他都亲眼看到 AI 能很快很好地完成他的活儿,但仍然无动于衷。

    那么,要么说明他这个行业的人不值钱,廉价劳动力极其好找,而且人远比 AI 便宜;要么说明这个领域的人足够“稳定”,办事效率和产出质量的优先级,远不如其他。

    6、生成式 AI 目前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为 AI 找高价值应用场景这件事,或许能干个一二十年。

    而且,这件事儿的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不是更懂某些行业知识的算法工程师,也不是更懂生成式 AI 的行业专家。

    而是同时拥有了「更懂某些行业知识的算法工程师」和「更懂生成式 AI 的行业专家」的某些行业龙头。#AI工作流
    517
  • 泛函
    2月前
    对于一家做内容的公司来说,写过的文章、拍过的视频就是公司的重要资产

    它需要规定一套详细的内容生产、管理和复用的标准;

    比如从选题到内容生产到发布,再到数据复盘,这整个流程会有一套标准的 SOP;

    曾经拍摄过的视频文件会有一套复杂但规范的命名方式等。

    对于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程序员们写过的每一行代码都是公司的资产

    也应该制定一套编写、管理和复用的流程,将代码模块化、原子化,构建公司的代码中台;

    同样的,对于我们这样的生成式 AI 公司来说,我们生产的每一段 prompt,也应该制定一套编写的标准,

    并构建一个提示词中台,来管理和复用曾经生产过的提示词。

    我最近就在负责这个事情,在定义这个流程,以及配置好相关的工具,让团队成员能好好使用。

    给你分享一下我的实践思路:

    在刚开始定义流程的时候,不怡把系统设计得太复杂,所以用的都是@飞书 里的一些简单组件。

    这套方法实践起来非常容易,如果你的团队也经常用 ChatGPT 和 AI 绘画的话,还挺推荐马上试试的。

    1️⃣ 在编写提示词这一步,我做了一个引导式表单,将 prompt 的各个模块变成了一个个循循善诱的问题。

    利用这个问卷,能把写好 prompt 的“解答题”,变成“填空题”。

    2️⃣ 填好这个问卷之后,会有一个飞书机器人自动把你写好的 prompt 推送出来。

    3️⃣ 填好这个问卷之后,prompt 会自动同步到多维表格中,方便未来做更复杂的检索和管理。

    4️⃣ 我建立了一个飞书话题群,里面留存了所有我们在业务中沉淀下来的 prompt、在互联网的各个地方搜索到的 prompt,搜索起来很方便。

    5️⃣ 如果对之前的 prompt 进行过了一轮迭代,可以直接以【评论】的方式写在这条帖子的下面,并且简单说明一下修改的地方和版本号,这样保证往下翻总能找到最新版的 prompt。

    好的,方法说完了,来分享一下工具吧,给大家个多维表格的模板🔗:

    to7e2gkmim.feishu.cn

    #AI工作流
    725
  • 晴岚
    2月前
    #AI+营销玩法:【万能爆款文案模型】promote咒语分享:

    ☑️ 已调教好,直接复制下面文字到GPT使用:

    请扮演一个专业的小红书文案写手,以“xxxxx”为主题,控制在80字内,其中需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 引人入胜的开头:开头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一段好的开头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并促使他们继续阅读。
    2. 提问引出主题:明确且有深度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导向主题,引导读者思考。
    3. 观点与案例结合:多个实际的案例与相关的数据能够为抽象观点提供直观的证据,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4. 社会现象分析:关联到实际社会现象,可以提高文案的实际意义,使其更具吸引力。
    5. 总结与升华: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可以强化主题,帮助读者理解和记住主要内容。
    6. 金句收尾:有力的结束可以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提高文案的影响力。
    7. 带有脱口秀趣味的开放问题:留下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让用户后续继续思考。

    💻持续研究Ai赋能营销的各种玩法~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AI+营销
    129
  • 华一
    16天前
    我们有 5 款 AI 产品,也合作了200 多个渠道和博主,下面小伙伴经常让我决策这些渠道要不要复投,我说你按照下面的决策逻辑去判断,你心里自然就有答案了。

    AI 产品渠道推广过程中,关于要不要复投一个渠道,我觉得主要考虑下面几点:

    1、如果 ROI 大于 1,那你毫不犹豫肯定直接复投了

    2、如果 ROI 小于 0.5,甚至 0 充值,那么也很简单,直接 pass

    3、如果 ROI 在 0.5-1 之间,你此时才会纠结犹豫,对吧?

    4、关于第三点我觉得可以两个角度去看,第一,向内看,我们内部在渠道合作方面有达到天花板(上限)吗?如果新找一个渠道的难度和风险远大于优化一个老渠道,那么你就尽可能选择复投这个渠道;

    第二,向外看,也就是看这个渠道有优化的空间吗,例如文案和素材还能优化吗,广告位置还能新增和优化吗?你需要自己思考以及和渠道方沟通,拿到足够的信息,此时你也就知道怎么决策了。

    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一起交流。#AI工作流
    41
  • 海辛
    2月前
    对 AI 动画逐渐有了灵魂级理解。左边是子康老师的滑板视频,右边是我用AI渲染的效果。
    #AI工作流
    00:08
    2547
  • 杨昌
    2月前
    我最近一直在想,在创作领域,AI能为创作者带来的高价值增量究竟是什么。

    昨天开始重看 up 主「汤质看本质」《高手的黑箱:AI时代的学习、思考与创作》课程,隐隐约约找到了点答案。

    或者说,似乎已经找到了线头了。这个线头就是:

    “很多人只把Al当成搜索引擎来用,这无疑是用屠龙刀去杀鸡,更聪明的人,开始让Al扮演各种专家融入我们的生产流程。

    但真正的屠龙术,是【让AI融入我们创作的改进循环】。

    在这个意义上,AI就像是一种独特的肥料,让植物快速生长的同时不破坏它的有机性。”

    下面我结合3个问题来来展开讲一讲,问题的答案主要来自课程内容。感兴趣,可以直接看up 主公众号上的课程介绍文章(mp.weixin.qq.com

    1、为什么「创作的改进循环」是高价值场景呢?

    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好的作品都是反复打磨出来的。课程里也有很多知名作家的例子:

    “村上村树说自己的‘初稿很乱,必须一遍又一遍地改写,一共写四到五遍’,他一般花六个月写完第一稿,然后花七八个月时间修改。

    海明威每天停笔前会回头修改一遍当天写过的内容,全部完成后再改一遍,《永别了,武器》的结尾,最后一页,改了三十九遍,记者问是什么技术问题让他如此为难,他说难在‘找到准确的词’。

    翁贝托•艾柯说自己对作品的语调极为敏感,他会把一页内容重写几十遍,将段落大声朗读出来。”

    2、让AI融入我们创作的改进循环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课程中说是“保持流动性,避免被阻塞”➝提升创作的效率

    我们都会在创作的过程中被卡住。有时候,是被技能薄弱或资源不足所困。

    比如,查阅资料的工作过于繁重,缺乏阅读一手材料的外语技能,不擅长数理分析,缺乏某领域的专业知识等等。

    这类困境,Al能提供很大帮助,这就是“流动性”的价值。

    能通过AI,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调取语言世界中的天量知识,包括不限于补齐人物角色的行业知识、了解新目标受众的审美偏好等等。

    3、让AI融入我们创作的改进循环解决不了的是什么?

    “没有阻塞感,作品则无法打动人心”

    还有些时候,我们被卡住,是被卷入了世界神秘与混沌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阻塞感,除非你亲身去挣扎一番,否则不会有深刻的领悟。

    Al无法体会那种阻塞,永远流畅地生成,恰恰是Al的致命缺陷。Al没有身体,无法体会世界,因而不会遭遇真正具体的失败,它就永远无法触及创意的源头,只能困在语言世界中。

    因此,那些刁钻的角度,独特的问题,犀利的洞见,AI或许能给出些启发,但依然需要创作者结合自己的“体会”亲自给出。

    提升效率的“流动感”可以交给 AI,但打动人心的“阻塞感”,是来自创作者。

    ———

    单纯从逻辑上理解,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方向。

    但回到落地层面,尤其是工业级应用层面,我感觉还有蛮长的路要走。

    不过还是要感谢汤质老师的分享,接下来我试着在影视行业落一落。#AI工作流
    46
  • 泛函
    2月前
    研究 AIGC 的朋友一定会对提示词工程师(prompt engineer)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到底什么叫提示词工程,

    到底拥有什么技能之后,才能算一个提示词工程师呢?

    这件事情好像还没人好好讲过。

    作为一个生成式 AI 的行业从业者,咱也算内行人,咱有责任给大伙儿讲明白这回事儿。

    于是在即刻写了几条帖子,看完后应该能让你快速入个门了。

    1️⃣ 为什么我们需要结构化提示词➕ 提示词的编写与迭代流程: m.okjike.com

    2️⃣ 如何像管理资产一样管理提示词:m.okjike.com

    3️⃣ 如何让 AI 帮助你编写提示词:m.okjike.com

    4️⃣ 提示词该如何高效复用:m.okjike.com

    以上内容来自于我在公司编写的《提示词工程管理体系 SOP》,全文在这儿:inf-monkeys.feishu.cn

    最初学习自@云中江树 老师的公众号文章:mp.weixin.qq.com

    #AI工作流
    225
  • Raina宇小雨
    1月前
    除了好看,AI绘画能在商业上做什么?
    这是我最近研究的一个主题。

    这是第8篇《AI可以轻松搞定logo设计》

    全文地址:mp.weixin.qq.com
    限时免费体验AI绘画生成相同图片:aijiaolian.chat

    #AI的神奇用法
    #AI工作流
    49
  • 晴岚
    27天前
    07
  • 晴岚
    1月前
    做这组产品海报就用了几秒,GPT写的slogan海报AI生成,你们平时找人设计这样的得花多少钱?💰

    保姆级教程献上:mp.weixin.qq.com

    #AI的神奇用法 #AI工作流
    03
  • 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
    2月前
    一字不差地记住所有知识,真的是好事吗?
    其实不然。人类对知识的记忆过程需要先将知识整合抽象。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教授吴思认为,「在抽象概念以后,你在还原时加一些细节,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由此及彼,这就是所谓的泛化。而过于精准,反而会消弭想象的空间。
    #AI工作流
    01:15
    1414
  • 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
    2月前
    为什么ChatGPT不知道也要「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因为,它真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它只是想一直让对话继续下去——像不像和你唠嗑时的e人朋友?
    如果你想让ChatGPT回答的更准确,可以在提问时加上”请逐步分析“,引导它像人类一样推理,它也能拥有思维链。不妨一起试一试?
    #AI的神奇用法 #AI工作流
    02:23
    88
  • 我是雄少
    27天前
    #AI工作流

    我创建了以下产品流程,AI 在资讯方面的应用。

    《一键智能生产,资讯成本缩减 80%-降本增效》

    我只能说,这个 AI 流程使用频率很高,不是取代,而是辅助。

    这是一个作为自媒体比较常用,能降本增效的资讯生成流程,把饭喂到编辑的嘴边。

    可以减少编辑的心智,让编辑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流程比较完整,如果有自媒体公司可以作为参考。

    https://wk5u55sc2e.feishu.cn/docx/RQ1RdpmCvo7kIZxTQFvc45Yen8b?from=from_copylink

    26
  • 晴岚
    2月前
    完全不懂影视的我,花了3小时用Ai生成一部科幻电影🎬《黎明之翼-Wings of Dawn》预告片。

    讲述的是2068年机械统治,人类危在旦夕,生存不再是人类的选择,只有反抗才能夺回未来。一支名叫“黎明之翼“的民间组织,在美女领袖Lisa的带领下,用智慧与勇气在黑暗中闪耀,拯救人类的故事。

    🤖️本片所有图片、视频、文案、配音,均由Ai生成
    ⌚️耗时:3小时

    ❤️如果想知道全程如何制作,评论【1】
    我后面出一期保姆教程

    #AI工作流 #ai #aigc
    00:28
    90
  • Raina宇小雨
    1月前
    除了好看,AI绘画能在商业上做什么?
    这是我最近研究的一个主题。

    这是第6篇《AI可以轻松搞定卡牌设计制作》

    全文地址:mp.weixin.qq.com
    限时免费体验AI绘画生成相同图片:aijiaolian.chat

    #AI的神奇用法
    #AI工作流
    04
  • 依桐Eva
    28天前
    💻和20年经验的国内初代投资人,深度探讨国内AI创业形式与机遇。

    有幸和国内某数百亿人民币管理规模(美元等价换算)的头部VC投资机构合伙人线下交流1.5小时。前辈有20年科技领域早期投融资经验(VC&FA),是见证了互联网时代几经兴衰的国内初代投资人。

    以下是可公开部分我做的核心提炼:

    ✨Q1: 今年的投融资环境,许多人直呼艰难,AI领域机构也是观望多出手少

    A1: 2010年以前,出来融资的创业公司基本都已经有一定规模和营收,创始人自筹启动资金几百万到一千万RMB不等,不是让投资人来出第一笔钱。2010年以后的十年,因为市场化投资发展及行业周期多因素影响,才形成PPT融资“繁荣景象”。这两年只是回到了2010年以前的阶段,不是所谓最差或是到底谷。

    创业公司需要合理预估自身能力和增长,回归商业本质。业务到一定规模确实有前景,投资人是愿意出手投的。如果你的业务本身不行,让投资人投你,风险都让投资人买单,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Q2: AI这一轮创业,大模型、中间件、应用层,您(及所在机构)认为机会在哪里?

    A2: 只是站边的问题,并不是我们认为大模型一定行或不行,也不是中间件和应用层一定有或没有机会。投资就是买定下注,我们选择了站其中一边。

    模型层和应用层是有紧密关系。模型层发展好才会催生应用层更繁荣,应用层繁荣也会辅助模型层迭代。

    ✨Q3: 目前说市面上几乎没有看到好的AI Native产品,创业公司都还是在做+AI

    A3: 所谓AI Native产品到底是什么样产品?其实不是很能讲清楚,它是怎么定义的问题。以B端市场为例,客户是不知道也不在意到底结合了多少AI的,满足需求/解决问题/提升效率才是客户关注的根本。

    也不是客户知道了你的产品结合了AI,会提高TA的预期,客户的预期是建立在TA之前使用的程度和水平。如果客户之前没有用过软件产品,你提供质量很低体验很差的产品也会觉得很惊艳,反之关注的才是产品增效。核心在于产品定位的目标客户的细分。

    ✨Q4: “在奇绩创坛和金沙江之间没有接盘侠”,种子轮和A轮间是早期创业公司发展和融资最难的阶段。现在对天使轮的要求和以前的A轮标准一样

    A4: 很多创始人说,你看我的项目怎么好怎么有前景。但即使我信你的故事,下一轮投资的人不信你啊,VC也需要向LP汇报和交付结果。在什么阶段投入项目,及思考在本轮融资额花完后,这个项目下一轮能否有其他机构接盘,是早期投资人关注的核心。

    什么阶段是投入的好时机,不同行业判断其实是不一样的,具体分析。企业需要学会自造血,Solid就不会着急用很低的估值接受投资。

    ✨Q5: 目前SaaS+AI方向很热门,好像几乎所有SaaS产品都能+AI,您怎么看?

    A5: 中国经济之前向好,现在在转折。前些年SaaS火热,但国内国外的商业环境和付费习惯就是不同的。我们要看市场的大趋势,在中国面向中小客户做标准化SaaS是很难的,服务大客户会更稳定些。#AI工作流

    个人认为国内是没有PLG的,创业公司以营收为目标去拓展客户,大厂一旦介入直接免费就被打没了。你不可能和大厂拼免费,一两个亿的营收是你公司的全部,但对大厂只是一点营销支出。

    ✨Q6: 如何看近期广泛受关注的AI Agents?

    A6: AI Agents还处于早期,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最终也是需要有形态能商业落地。但有一点很核心的是,重要决策一定是人决策,AI只能辅助。此外,所有的商业都要有利润产生,营收增长还是成本降低,和之前的提升结果或效率是多少。

    👋🏻关于我:前互联网大厂95后管理层,AIGC「创业+投资」跨界双重身份,今年累计深度交流150+位国内AIGC领域创业公司创始人/CEO。
    欢迎交流探讨/创业合伙/融资建议/商务合作。

    *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我所在or合作的任何机构观点
    22
  • 醒来的小沉
    29天前
    #AI工作流
    AI替我听讲座、记笔记☺️
    1️⃣通义听悟,语音转文字,导出文档
    2️⃣Claude,总结文档内容
    01
  • 泛函
    6天前
    「高难度企业级 AI 解决方案思路分享」

    这一条好像被即刻夹了,我重新发一次🥲

    #AI工作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