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成为 π 型人才有多重要?
前段时间看老王的清华产品课,提到了一个概念叫 π 型人才。简单来说,就是拥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可以说,一名各项能力 60 分左右的 π 型产品经理,一定胜过专职的 80 分产品、研发或运营。
他不但能避免拿着锤子找钉子的笑话,还可以很好地完成跨学科知识融合、运用。
举个例子,当你遇到了一个需求时,业务方反馈说某功能的评价率太低了只有几十个,问产品能开发什么功能,帮忙拉高下评价数。
如果是一个只懂堆功能解决问题的产品经理,脑子里可能只有产品方案,接完需求这时该画原型了。
可真实世界却又那么复杂,你有可能忽略、但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 业务说的评价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是否可靠?
- 拉高评价率,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
- 一年需求几百个等着落地,研发资源又有限,这个需求真的那么重要吗?
- 即使重要,什么时间、什么节点、什么节奏、用什么方案,完成它才合适、ROI 最高?
- 通过一通数据分析和模拟,出的产品方案,研发成本高、投产比太低,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不好,是不是有别的替代方案?
- 运营呢?咋提需求这么行,干活时没啥动静?
- 对了,干脆让他们搞个“评价送好礼”活动,奖品就几千块,还能连续办 N 期,光是私或受众就几万,这不比做任务送积分强?
我的研发巴巴我守护,又默默省下几天团队摸鱼时间,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