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刚刚听完少楠flomo 的直播
@少楠Plidezus ,还挺感触的,也看到微信元宝来了,顺手让帮我写了点最近招人的感悟(先让flowith知识库写的),以及人和ai结合的想法。
(也面试到了非常厉害的朋友们,并不能以偏概全,叠甲)
过去一周,Flowith的招聘邮箱被近万封简历淹没。本该高兴,我却越看越心凉——太多人明目张胆地用AI答题,甚至面试时实时生成答案。那些流畅却生硬的词藻,突兀的emoji,还有面试中机械的“标准答案”,像一面镜子,照出AI时代最讽刺的现实。
我们做Flowith,不是为了鼓吹AI替代人类,而是探索人与AI协作的终极形态。所谓“vibe marketing”,不是把问题丢给AI复制粘贴,而是以人的直觉和经验为主导,让AI成为表达的延伸。人,始终是核心。
可眼前这些AI生成的求职材料,像一记耳光。当AI能轻松产出“完美答案”,还有多少人愿意艰难却真实地思考?当“效率”被曲解为“让AI代劳”,我们是否正在交出思考的权利,甚至放弃展示真实自我的机会?
这让我想到“Vibe Coding”——输入端始终是人的思想。AI只是翻译器,把个人独特的直觉、风格或目标转化为具体产出。问题在于,现在很多人连“vibe”都懒得注入,直接套用AI的标准答案,结果就是千篇一律的躯壳,没有灵魂。
“品味”才是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它不只是审美,而是你的认知、判断和价值观的总和,是经历和思考的烙印。AI再强,也难凭空生成这种独特性。可当求职者用AI包装自己时,他们恰恰藏起了最宝贵的东西。
Flowith的工具和环境,是为了打破AI的线性束缚,让它更好地服务个人思维。我们希望用户像指挥家一样引导AI,结合自身洞察去创造——AI该是“加速器”,而非“代步车”。
用AI答题让我失望,不是因为他们用了AI,而是用错了方向。招聘的本质是找“人”,是思维同频、有独特价值的个体。如果连自我介绍都交给AI,我们还能期待什么主动性、创造性?
这引发更深的问题:在AI能力爆炸的未来,人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想,是创造力、共情、批判性思维,以及那个独一无二的“vibe”——AI再强,也得靠人输入。
Flowith的路还长。我们想构建人与AI深度融合的未来,但这需要人类自己的觉醒。别被“效率”驯化,要坚守独立思考。AI该是伙伴,不是替身。
Happy floing,更要happy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