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uji_Yang
67关注232被关注0夸夸
Seede.ai 合伙人
前 Founder Park 成员 -> AI 创业者
🇨🇳NKU -> 🇸🇬NUS
House 舞者,徒步爱好者
Muji_Yang
6天前
👐格局打开!Seede.ai
真实用户案例:有设计需求的,下沉的,长尾的,不会用设计工具的,希望一键排版的,信息结构化的,多文字的!
01
Muji_Yang
6天前
特别认同,心中理想的创业状态就是「面向未来」构建产品。

必然基座大模型的能力会持续进化,AI 应用层的创业者,可以在某个领域和自己的认知范围内,预判未来 2-3 年内技术,产品,配套基础设施的成熟度,还有可能发生的用户心智和交互方式的改变,提前布局自己的产品。

在当下,这个 Demo 体验不行;但创业者的预期是跟未来交汇的那个点!

歸藏: 很多时候我在分享一些 AI 做的东西的时候,下面总有很多人冷嘲热讽说这并不强,有 xxx 问题。 但我并不是在感叹他现在有多强,而是在感叹他未来的可能性,某些看似笨拙的 demo 代表着强大的未来

00
Muji_Yang
7天前
有时候缘分真的很奇妙!偶然结识了@Hilongjw——一个既有创业勇气,又精通 AI 全栈技术的 GitHub 万星开发大牛!💡

故事是这样的,去年 6 月,我从极客公园 Founder Park 毕业后,一直在探索创业方向。直到去年 9 月,给女朋友制作一本 文字 + 图片的纪念册 作为礼物时,发现 AI 完全可以极大提升制作效率!(1. 文字描述+图片,生成扩展故事;2. AI layout; 3. 图片优化)

但市面上的纪念册制作工具,不仅编辑器难用,而且缺乏 AI 能力,于是我花了 3 个月学习全栈开发,并开始搭建自己的产品。

直到,遇见了@Hilongjw,发现不仅是同乡邻居,他所构建的 Seede.ai 背后的底层逻辑,产品愿景,竟然和我默契般的高度相似!

于是,一拍脑袋,觉得两个人的技术和商业能力完美互补,不如一起干!就这样,Seede 全职团队变成了 2 个人!共同为梦想而努力!!

Hilongjw: 感谢@歸藏 翻牌子!👋大家好我是 Longyi,一名连续创业者,现在是 Seede.ai 创始人。 我们的产品还远未完美,但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体验和反馈!🙏 前几天,GPT-4o 展现出了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我们对此感到兴奋,因为它验证了我们的创业初心:AI 一定会重塑未来的设计交互方式。 同时,我们也认为 GPT-4o 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产品能力。 但 Seede.ai 的方向并不只是「文生图」。这些能力正在快速的被基座模型所内化。 我们认为 设计 ≠ 图像生成,核心在于「信息密度」和「信息结构化」。 像电影海报这类以视觉信息为主的设计,MJ、SD 等模型已经能很好地覆盖。 但像活动海报、邀请函、菜单等信息密度更高的设计,目前大模型的能力还未能触及,我们的目标就是在这个方向上探索突破。当然,也许 1-2 年后,模型会迎来新的进化,但今天,我们希望让 AI 在「高信息密度设计」领域真正可用。 期待Seede 团队 @Muji_Yang 与大家一起见证 AI 设计时代的到来!🚀

00
Muji_Yang
7天前
#AI工作流 #AI的神奇用法
正式成为一名 AI 创业者啦!🚀 with @Hilongjw

我们希望打造一款垂直细分、具备真实场景价值的 AI Productivity 产品,「让有设计需求但不会设计的小白,也能轻松创作出 Layout,而不仅仅是生成一张 Visual 图片」

体验入口:seede.ai

目前 Seede.ai 上线不久(很多肉眼可见的问题),也收到了很多用户反馈。但我们坚信 AI 会重塑未来的设计交互形态。⭐️如今,GPT-4o、Krea、Recraft、Kittl、Seede… 都在探索不同的交互方式。

👉🏻我们认为,当前「文生图」的最大痛点在于不支持精细编辑【有时候,改几个字、调整一下排版,比重新让 AI 生成一张图更直观高效,偶尔多轮对话交互成本反而更高】。

⭐️因此,Seede.ai 的 AI 生成元素,是可以在 Canvas 上二次编辑的。

未来,我们设想,AI 可以产出 80-90% 完成度的「高信息密度」设计,比如长图海报、邀请函、菜单等,人类只需做最后的微调,让创作真正做到 高效 & 可控。

我们的产品还远未完美,感谢大家的包容与支持!也欢迎体验和反馈🙏
75
Muji_Yang
16天前
分享一款很喜欢的 AI design 工具,Seede.ai,文生图后,文字元素还可以直接拖拽编辑,这一点真的很方便。虽然这两天 gemini 很火,但有时候反复下指令让 AI 调整,未必比自己动手改两个字高效。

就好比那个经典理论“两分钟法则”,如果一件事情能在两分钟里完成,那就立马去做。

一句话搞定P图,Seede AI 最新功能 - 小红书

00
Muji_Yang
29天前
一个暴论:很多 AI 的出圈案例,还是得依赖高质量的 prompt。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提 SMART 式的需求。大部分时候都是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开始,一路修正,最后才完成(谁家甲方那么好,一稿过?)

之前试了很多 multi-agent 的产品,通过一句简单指令出来的东西,离真正可接受的产品还很远..一些短 prompt 案例的成功原因是需求非常具体,比如做一个贪吃蛇/2048游戏,或者参考xxx网站做一个类似的网页(短 prompt 不SMART,因为有参考标的,反而更容易执行)。但这些并不是真正的产品创新。

个人觉得应用层 AI 的定位还是 copilot,还是需要人类 pre-defined workflow 介入,一步步拆解目标,理清需求,特别是屏幕外的真实世界的 workflow,更难。不过也挺期待看到 AI 实现真正的端到端流程,超越人类逻辑和直觉!
00
Muji_Yang
1月前
这半年都在沉浸式学习和开发,好久没发动态,🙌 今天还能和@莱森LysonOber 再次链接,真的太棒了!特别感谢他愿意花时间倾听我还不够成熟的 idea!

Dify 真的是做 AI 应用最值得掌握的工具!🔥 作为 -1 岁的创业菜鸟,在摸索 AI 产品的过程中发现,颗粒度拆得越细,产品才能更具象、更精准。

为了完善 Demo 产品的 AI 工作流,最近从 0 到 1 入门 Dify,刷了超多期 「莱森LysonOber」 和 「Dify101」(dify101.com) 的教程!

接下来还有很多要学,on the way 🚀,期待做出一个自己会用的产品!
21
Muji_Yang
5月前
感谢国大音乐系的大提琴家们,在表演完前面高深莫测的曲目后,最后来了一首具有观赏性(大提琴六重奏)和表演性的第二圆舞曲 Waltz No 2,太舒服啦!
03:5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