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赋予我力量的女性创作者 要知道在很多国家,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女性是不配拥有一张书桌的。这个书桌,泛指受教育的权利,阅读的权利,和创作的权利。她们生来就注定服务于家庭,命运受制于婚姻,写作被看作一件“多余”的事。
好不容易能写出点东西,但如果你是用自己的女性名字,出版商也未必会接受,所以很多女作家会使用男笔名。像写出《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的勃朗特三姐妹,早期也因为女性身份被当时的男作家和出版商歧视,而纷纷使用了笔名。
我个人理解,使用笔名并不是想让自己看起来像男性,而是模糊自己的性别。要知道,很多男作家喜欢用女笔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出版创作。显然,披上马甲的勃朗特三姐妹没过多久就成为了文坛上的热门新星,大家都在猜测他们的身份。大家是后来才知道写出这些小说的人,都是女作家。但她们的很多作品,她们在世时是得不到出版机会的,是她们死后,文坛对女性创作者稍微宽容了一些,或是她们之前的影响过于强大,才得到了面世的机会。
这里就想回应某些即友对于男女作家“看似一视同仁”的看法。很多女作家,是先通过各种艰难险阻,让自己的作品被认可,被看到,被记住,然后她们的女作家身份才被认可,被看到,被记住。有多少女作家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没有面世的机会,更遑论被大家“不歧视性别”地看到了。这个顺序问题背后的差异希望某些人想清楚。
即便如此,按我所看到的近现代文学史来说(古代女作家掐指可数),她们的作品被文学研究者审视的时候,依然会带着天然的傲慢和更严苛的要求。像张爱玲,虽然看的人很多,作品本身的魅力不小,个人的影响力也很大,但其实在文学史中,她的作品是很少得到正面认可的,或者就随手写几句就算了。很多文学评论家,根本不屑于去评价她的作品。而普罗大众,比起关心她是如何创作的,更多人关心的是她的情史,是她如何在异国他乡孤独地死去。
我举的这些例子,只是很少一部分能被看见的人。更多的女性创作者,说句好笑的,连她们的八卦都没人能听到。因为她们被动地沉默,封笔,消失。
近百年来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者的不断奋斗,社会上对女性创作者的歧视有所改善,有越来越多的女作家被看到,这是一件多么多么多么不容易的事啊。记住她们,书写她们,有问题吗?纪念过去的苦难,畅想未来的绚烂,这是每个纪念日的意义,有问题吗?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阅读和写作的门槛降低了很多,无论是女性阅读者还是女性创作者都多了不少。当这股新兴的创作力量和消费力量注入文学图书的市场,没有什么资本家会放弃这个机会,所以我们能看到书店里网络上有那么多精彩的女性作品。是女性创作者的环境改善了吗?或许吧(笑
换个没那么准确的角度,现在电视剧那么多耽改,男演员们纷纷下海,是女性小众的耽美文学终于被正视和认可了吗?我觉得还差得远吧,他们不过是想抢占女性市场罢了。说到底,钱谁不喜欢。
我估计很多男的都没耐心看到这一行字了。所以女孩子们,去阅读,去学习,去创作,去表达,去赚钱,去消费!他们过去看不到,就让他们现在看到,他们现在看不到,就让他们将来看到。
从改变到被认可,中间要走的路太长了。每个人的一点点争取,从一个人来看,也许只是让自己的生活有稍微多一点的能量和可能。但把我们所有人的画图连起来,或许就是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