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播客笔记

记录听播客时的新知和情绪,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吧。

3583人正在讨论,8.8万人浏览

动态

  • Beads
    13天前
    📩 第 112 封邮件已发送 / 生活搅拌机,Misogi,微冒险和大日历 beads.beehiiv.com

    2025 年已经过去两周,不知道你有没有给自己设定年度计划或者目标?

    我们在听完今天要分享的这集播客后,被种草了三个非常好的生活心法和一个非常好的视觉化工具,也立刻去下单了一个。

    新的一年如果你暂时没有明确计划的话,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一些启发参考。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Marcast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1
  • Yiheunmyo
    25天前
    #播客笔记 📻

    𝟐𝟎𝟐𝟒.𝟏𝟐"📄 p88dg27ium.feishu.cn
    21
  • Beads
    6天前
    📩 第 113 封邮件已发送 / Morning Routine 的流派 beads.beehiiv.com

    Morning Routines,早间惯例,晨间惯例,是我们起床后的一系列例行活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Morning Routines,一套好的 routines 可以给一整天奠定一个好的基调,让我们更有动力面对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那一套好的 Morning Routines 应该是什么样子?

    不同的 Morning Routines 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目前网上流行的那些 Morning Routines 流派,它们的可实践性、可持续性都如何?其中都有怎样的利弊?……

    这一期我们就来看看 Morning Routines 这个事情。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Marcast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1
  • Disenchant
    16天前
    #播客笔记
    数字时代,经典的痛苦被溶解、稀释,变成了另外一种叫做无聊的东西。

    我们生活在一个试图消除一切否定性的社会。痛苦被看作是虚弱的象征,被剥夺了表达的机会,它是需要被掩盖或者优化的东西。在妥协社会里,不允许人们化痛苦为激情,诉痛苦与语言。

    尼尔波斯曼在技术垄断中说,文化在向技术投降。痛苦这东西在数字秩序下是一个无法处理的故障。数字化的特征就是一切必须及时可用,不能马上被技术消灭的问题,要么从技术上拆解,要么从文化上否认。

    妥协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点赞的社会,沉溺于讨喜的妄想中,一切痛苦都会被磨光抚平,直至称心如意。赞这个东西曾经只是当下的止痛药,如今还新增了功能,成为驯化推荐算法的小皮鞭。

    数字秩序是麻醉的,它废除了某些特定的时间感知形式,不耐烦、迫不及待地想得到,这些都导致了漫长而迟缓之物的消失。跳过痛苦,直达结果,这是数字时代给每个人编织的梦境。那里有一招绝技,叫做逃课。

    恰恰是在敌视痛苦的妥协社会里,那些被边缘化的、长期处于无意义、无语言、无形式的痛苦变成了别的样子,它们被称作无聊、匮乏还有焦虑。它们不是别的,只是溶解在时间里的痛苦而已。

    痛苦的意义:
    1.痛苦即真实。一切未经加工的真实都是痛苦的。
    2.痛苦即关联。只有一个人和世界发生关联的时候,才能被定义。每一个身份都伴随着痛苦,拒绝一切痛苦状态的人是没有关联能力的。
    3.痛苦即自我。冯韦茨泽克说,通过痛苦我才知道我所拥有的都是什么。痛苦会通过艰难的取舍把你作为你勾勒出来。
    4.痛苦即转变。无知提供极乐,认知伴随痛苦。没有痛苦,精神就是一成不变的一潭死水。只有通过痛苦精神才能获得新的洞见,获得更高形式的认知。

    少楠:倚靠在痛苦中,面对现实。我们不必去逃避痛苦,那样会让我们麻木;也不要靠意志力去抵抗,那样会让我们精疲力尽。而是要倚靠在痛苦之上,让它变成锻炼自己的事物。

    痛苦不是需要推迟或者避免的可怕的事物,它是一个信号,表明你正在变得强大。在成年人的世界倚靠在痛苦中,让整个世界变成你的试炼场吧。

    特刊:在妥协社会中,痛苦是一场奔赴新事物的征程

    科学星球

    10
  • 眼睛里有光的azure
    16天前
    计划用三周记录三个小实验。

    你有没有无数次地尝试运动去减肥却懒了?我有。

    你有没有无数次地想要拒绝过多的甜点却败下阵来?我有。

    你有没有深夜精疲力尽躺床上开始买买买?我有。

    你有没有无数次地想要早睡却依然沉迷玩手机?我有。

    但我现在都没有了,真的,虽然录这期播客时是凌晨 3 点,但我现在神情非常诚恳,我现在偶尔熬夜都是因为写文章或者录播客,真的没有一次因为玩手机。那,我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和「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 有什么关系呢?

    在投资里,我很信任的投资者沈潜教会了我「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为什么我说这句话不只是超好的投资准则,还能帮我选择运动和早睡?

    来听哟❤️

    #我的自愈时刻 #播客笔记

    E19 摆脱「决策疲劳」01. 「计划你的交易」帮我选择运动和早睡!

    azure的摘星奇旅✨

    00
  • Beads
    20天前
    📩 第 111 封邮件已发送 / 新一年你最需要知道的「蛋白质」常识 beads.beehiiv.com

    新年你给自己制定新目标了吗?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在第 6 封邮件中提到过的内容 beads.beehiiv.com 大部分人的头号新年目标都与健康有关,且年年如此。我本人绝对是这大部分人中的一员,有着十年健身和减肥历史的我对这方面的讯息一直相当关注,所以今天就迫不及待地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有过健身经验的人应该多多少少都曾经沉迷过「减脂增肌」这件事,所以肯定研究过自己的每日食谱,以满足每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尤其是蛋白质 (protein)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关键词,也是营养学中最关键和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

    在今天的 newsletter 里你会看到:
    - 为什么肌肉对人体如此重要?
    - 肌肉蛋白质是如何流失的?
    - 每日最佳蛋白质摄入量是多少?
    - 摄入蛋白质的最佳时机和计量是什么?
    - 运动,尤其是阻力训练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 睡前摄入蛋白质的作用大吗?
    - 哪种类型的蛋白补剂更好?
    - 高蛋白饮食是否会有影响肾脏健康?
    - 高蛋白饮食是否会引发癌症、加速衰老?
    - 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哪个更好?
    ......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1
  • Disenchant
    9天前
    文学是真的。文学是存在的。
    听这期节目让我想到之前听到一期节目讲,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都很重要,二者需要结合。

    节目里还有很多有启发的观点,略摘一二(结果摘了好多)。期待老编辑的视频节目今年上线。

    #播客笔记

    他(史铁生)没有能力跟得上那个时代潮,他出不去,他的半径太有限,所以他只能在他的小格子里去实现创作上的自我实现。这个东西到跟今天的我们之间的共振是更强烈的。

    (如今的地坛已过于热闹)你今天想获得是史铁生类似我与地坛的感受,你只能去找自己的地坛。

    人到底是理性的动物还是经验跟直觉的动物?
    尤其在AI崛起之后,你会发现人最大的武器绝不是他的理性,是他的经验跟直觉。而经验的直觉强烈依赖于感官。
    你在地坛,理解的可能就是,什么叫遮蔽,什么叫本质。你为什么在其他状态下不是你的本质,为什么就在那个状态下才是你的本质?
    就是因为直觉、经验这些跟感官强烈绑定的东西,才是你是你的原因,而不是你的理性。理性是大家互相能够互相复制,你的理性其实可以复制到我脑里的,通过语言。所以说人的个人的存在非常依赖于他的直觉和经验的话,就意味着他必须在此时此地此刻,就在那个情形下,他才是他。
    这也是去现场的意义。

    史铁生向出生寻找康德的鲜艳,向死亡凝视尼采的超越,将两者合二为一,于是海德格尔在地坛出现了。

    我与地坛,我在地坛,地坛在我,我是地坛。
    我与地坛,是两个主体,就是地坛是地坛,我是我,两个人相遇了。这个相遇带有人的强烈的自由意志。
    我在地坛,其实他是通过大量的人和事去复现我在地坛的时候什么样的事情会发生。时间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哲学意涵,而且你无需描述。维特根斯坦: “本质在句法中道出自身。”
    现在我们需要文学吗?我也没有那么笃定,但是我认为你一定要需要自己的地坛。是一个你去到了就可以从与他人的共在当中瞬间变成自身的存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地方绝对不只是你通过理性经验的判断推导,就可以在一个时间段证明了你回到自己被遮蔽的本质上。一定要在那个时间,在那个地点,而且是那个心境的你,才会在那一瞬间存在了一下,像火柴擦亮那一瞬间一样,非常难得。
    关于地坛在我,我是地坛。你要相信人是有神性的。可能我们人的内在包含着整个宇宙运行的全部规律。但是这种迷人在过去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中不断地被解构化。如果你认为人身上有神性是不证自明的,人内在的包含着宇宙之间的全部规律,那你就会获得一个非常大的解脱和自由,这也是你存在的一个先决条件。(张小龙与张一鸣的对比,非常有趣!)

    对我来说不证自明的:人如果过分依赖于理性,过分依赖于外部世界给的显现的奇迹的话,他当然会获得很大的成功,但痛苦会随着成功愈来愈深。一个人要如果相信了很多不证自明的东西,他相信自己内在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宇宙的话,他的幸福感和成就也会很大,同时伴随着比较自洽和幸福的感觉。
    内在记分牌可以抵抗外部共识。

    我今年跟自己一个很大谅解的部分在于,我觉得中国中产阶级还是活得太好了。
    从物质水平上来说,其他国家的中产级都活得很拮据。
    从状态上来说,就是中国中产阶级还是太想挣钱了,而且还真的能挣到一些钱。这是导致他们焦虑跟不幸福的重要来源。
    而其他国家中产阶级某种意义上就躺平了。他们能成为中产阶级肯定也有自我奋斗的部分,但这个上限/天花板可能是在他们day one就知道了。
    我们因为看似能赚到很多钱,还有赚钱的机会,导致我们的不自由。你的时间全部都耗费在那件事情上了。他们就是没有赚钱的机会了,赚不到钱。那只能就通过我自人个体的选择,跟别人的差异化去获得幸福感。

    我觉得我身边的大部分人,这两年都有这样类似的心境,就是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处境。如果说好的话,并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反过来说也一样,当你认识到你得到的一些东西不是完全靠你努力得来的,当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也知道不是我的错。

    内心的解脱:
    当你把事情搞砸的时候,你能原谅自己。而不是说,当我遇到事情搞砸,我通过抱怨社会原谅自己。不是说通过把这个负向的外部性推给社会,然后我自身获得原谅。而是你要相信一些事情是不证自明的。拒绝内耗,改善内耗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且这个东西跟抱怨社会没有关系,就是说你已经不把个人的幸福感建立在这个社会的普遍红利、外部红利、外部正当性的基础上。

    通过外部确认自身的位置,老中的坐标系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这是外部性的评价,但你需要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答案。

    其实地坛也不重要,只要你能找到那个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地方。就是到了一个地方,你觉得那个地方就是在等着你的,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也可以哪里都是地坛。

    我非常建议大家到了35岁或者说类似年龄的时候,重新学习一件你过去不会的事情。
    你可以找一件无论什么,从零开始学习它积累它,你会获得类似于婴儿牙牙学语时的幸福感。
    我们过去已经太生疏于这个东西,周围都是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非常熟练的环节,不断重复,这是我们焦虑和幸福感缺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你意识到人从根本上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经验和直觉的动物,而经验跟直觉的背后是感官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感官从零开始再去堆叠一件事情,再走一遍神经网络的那个算法(是非常幸福的)。
    我们身上的神性建立在一些非常小非常简单且不理性的正反馈上。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现代社会当中所塑造出来大量的人,还是生活在一个黑格尔的陷阱里面,还是相信社会的意义在于时代精神,那个绝对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投射,而不会认为这个意义是在自己内心的。
    因为人类社会改造历史和发展社会的根本性,包括今天政治上很多观点之间的互相交锋,都在于在观念上创造一个上帝,虽然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但我们现代社会的人非常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再创造一个观念的上帝,指引自己的所有的行为方式。我做这件事情对不对、好不好,是这个观念上的上帝来评判的。
    一旦创造出那个观念上的上帝,你就失去了判断的自由。
    而今天现代社会出生的所有人,大部分社会制度是和社会形态都一样,我们都在创造一个观念上的上帝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而不得自由。而且我们总是向那个观念的上帝寻求我的意义。所以,一定要读海德格尔。

    Vol.56 | 海德格尔,当史铁生来敲门

    老talk消息

    11
  • Beads
    27天前
    📩 第 110 封邮件已发送 / 数字足迹&现实行为: 你在网上留下的痕迹如何「暴露」了你 beads.beehiiv.com

    正值年底,各种 App 都在给用户生成年度总结,大家也都会在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发这些总结的截图,这些都是我们在数字世界留下的足迹。这些截图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留个纪念,另外一方面也在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那你觉得你有多了解自己呢?

    大概率你认为还是很了解的。

    几乎所有人都原意相信,我们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但事实是,偏见和自欺欺人 (self-deceptions) 让我们不够看清自己,也不够了解自己。

    当你问一个人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听什么音乐时,ta 回给你一种答案,但当你真的去查看 ta 实际读过的书单或者歌单时,往往会发现与 ta 原本的回答很不一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们发现了一种比问问题更有效的去了解一个人的方法。

    听完今天这期来自 Hidden Brain 的节目,你会看到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数字足迹,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大家的行为,从而做出更优的选择,进而改善我们的财务水平、身体和心理健康……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1
  • 张子文凌
    2月前
    #招募播客伙伴#
    😆简单说明:
    我们已经有两人了,现在二缺一,就差一位姐妹了!
    我们已经有成品单人播客了,现想另开一档多人播客👥
    本人enfj,另一个小姐姐是entj,性格超级好,情商超级高!
    ------
    🎤播客内容:
    我们想做一档以热点事件为话题的泛文化类播客。
    讨论每一件社会问题的背后不为人知的东西
    其中会讲到相关事件的书籍📚,讨论到最近符合话题的电影🎬
    ------
    😇希望你:
    是一位热情的小太阳,对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与热情。
    喜欢播客❤️,播客时长不少于300小时(非硬性ฅ՞•ﻌ•՞ฅ)
    希望你能有长期主义的准备,并且有说干就干的勇气。
    💪(≧ω≦) 以上(=¯ω¯=)
    #小宇宙播客漫游日 #播客笔记 #播客串台期待中
    111
  • Beads
    1月前
    📩 第 109 封邮件已发送 / Howard Marks: 写作最重要的事 beads.beehiiv.com

    Howard Marks 的思想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局限在专业的金融投资领域,可能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写过的两本经典投资必读书籍,和每年都会写几份的投资备忘录 (memo)。

    从 1990 年 10 月开始,Howard Marks 开始写投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可以说是投资界最为知名的一份读物,巴菲特就曾说:

    When I see memos from Howard Marks in my mail, they're the first thing I open and read. I always learn something.
    当我看到 Howard Marks 发了新的 memo,我会第一时间点开阅读。我总能从里面学到些什么。

    你可以在橡树资本的官网订阅和查看过去所有的 memo,另外也有音频播客版本。

    Howard Marks 目前出版过两本书,都是投资经典必读:
    -《投资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2011)
    -《掌握市场周期》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 Getting the Odds on Your Side (2018)

    巴菲特多次在各种场合推荐过 Howard Marks 的书,两个人在投资理念上也是惺惺相惜。

    Howard Marks 的写作以简洁、清晰、深刻、充满洞见著称,本期我们就去看看:
    - Howard Marks 的写作流程是怎样的?
    - 他如何提炼一个核心思想,并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 他的写作原则是怎样的?
    - 他的教育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写作?
    - 哪些人深刻影响了他的写作?
    - 他的人生哲学是怎样的?
    ……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2
  • Disenchant
    16天前
    虽然已经看过一些讲睡眠的科普读物,这期节目听起来还是挺舒畅的,也有一些新的收获。
    能感受到嘉宾应该是有认真做了准备的,且对非专业人士友好,比如会认真解释一些科学发现是怎么做的,说到光照强度时会顺带说一句“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

    #播客笔记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颌是主生物钟,是如何发现的:发现带有基因突变的仓鼠,其活动周期不是24h而是20h,将其视交叉上颌一直给正常仓鼠。
    对于一些盲人来说,接受光照同样重要:视交叉上颌对生物钟的调节/校准,主要是靠阳光。而感受光照的并不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而是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它们负责感受外界的光照,通知视交叉上颌来进行生物钟的校准。

    咖啡因的作用机制:
    腺苷,跟睡眠压力紧密相关。人清醒时,大脑中腺苷会不断积累,它通过与腺苷受体结合,产生促进睡眠的信号。
    咖啡因就是通过阻断大脑中的腺苷受体来使我们保持清醒(欺骗大脑)的。但咖啡因总会代谢掉,这之后腺苷依然会作用于我们的大脑,所以欠的睡眠债并不会凭空消失。

    人类的自然睡眠模式:
    现代的单相睡眠模式(一次连续睡八九个小时)是工业时代(有了人工照明)的产物。
    在这之前,人类很有可能是在一天中进行多段睡眠的,比如双相睡眠就是分两段睡,中间短暂清醒一段时间。
    所以不必强求自己一定按照单相睡眠方式来睡觉。适合自己的就可以。

    大脑局部睡眠的存在:
    清醒是,大脑部分区域会有短暂的离线状态,其脑电波和慢波睡眠非常像。
    就算我们整个人或者整个生物体它是醒着的,但并不妨碍我们的大脑的某一些脑区短暂的下线。而且我们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局部睡眠的状态就出现得越频繁。

    睡眠不足的危害(虽然已经老生常谈了):
    影响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影响执行功能。
    影响情绪:皮质醇的分泌量在睡眠不足时会增加,进一步影响情绪和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情绪记忆,尤其是减少对正面词汇的记忆,而负面词汇和中性词汇的记忆较少受到影响,导致人们更容易记住负面情绪和信息。
    心脏会未老先衰。
    影响食欲:使瘦素水平下降,胃饥饿素水平升高,饥饿感和食欲增加,进而导致代谢紊乱。
    熬夜/上夜班:世卫组织认定的2A级致癌物。

    睡眠的本质:
    睡眠是生物体的默认状态,而清醒状态是对身体的慢性损耗。
    睡眠是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用于从损伤中恢复。

    冬眠与普通睡眠有本质区别:
    几乎所有的冬眠动物在冬眠醒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睡觉,因为冬眠期间的睡眠压力也在积累。比如地松鼠冬眠两周以后,会醒来一两天,就是为了醒来睡觉。
    冬眠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存活的生理机制,其进入过程类似深度睡眠,但进一步降低了体温和新陈代谢率,使得动物能够在资源匮乏时存活。
    研究冬眠之后的睡眠,对理解神经可塑性、探索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人类可能的休眠状态有重要意义。因为冬眠时大脑缺氧,体温降低,这些条件对大脑损伤很大,而冬眠动物却能从低体温、低新陈代谢的冬眠中恢复,可能冬眠后的睡眠对这种恢复有重要作用。

    改善睡眠方法:
    注意进行光照调节。对蓝光不用太紧张,它确实对昼夜节律仅影响最大,但这个影响也比较有限(一项研究里两组人,分别阅读纸质书和带有蓝光的电子书,阅读电子书的人群入睡时间推迟了不到10分钟,统计学上显著,但差距不大)。
    最好在早上摄入咖啡因。
    褪黑素对改善睡眠的效果有限。且人体的褪黑素水平在黄昏时开始上升,所以也不应该睡前才吃。
    对于视力受损导致生物钟失调的人群,褪黑素有较好的调节效果。褪黑素可以被用作调整时差的补剂,建议在预期睡眠前几个小时服用。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世界上所认为的非药物治疗失眠最好用的疗法。
    冥想。
    阻力运动可以改进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时,大脑进入一个非常同步的状态。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进行一些重复的有节奏的动作,如跑步,甚至可以大脑在不进入睡眠的状态下进行休息。但尽量不要在睡前一两个小时运动。因为要进入睡眠一个前提就是人体的核心温度逐渐降低。

    我们为什么睡觉?怎么睡好觉?来自牛津博士的硬核科普

    果壳时间

    12
  • Beads
    1月前
    📩 第 107 封邮件已发送 / Gabor Maté 谈创伤、恐惧、愧疚、理解人性的整合理解力、以及不必寻找真实的自我 beads.beehiiv.com

    为什么人你会被困在一些负面情绪之中久久不能恢复?

    人在经历过创伤后很容易产生后悔、愧疚、恐惧、羞耻等情绪,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创伤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而经历这一切的人又该如何从过去的创伤经历中走出来呢?

    本期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的单集:Gabor Maté: Why Your Trauma is Showing Up as Guilt, Fear, and Shame & How to Untrap Yourself from the Past

    简单介绍一下,主持人 Jay Shetty 是一位作家和生活教练,他的播客 On Purpose 也做了很多年,对话了很多知名人物,后期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打动我们的单集内容。

    这集的嘉宾 Gabor Maté (加博尔·马泰) 是一位匈牙利裔是加拿大心理学家、医生和作家,他本人有二十多年的家庭医疗 (family practice) 和缓和疗法 (palliative care) 的经验,还在温哥华为有毒瘾的人和精神病患者提供帮助,他对儿童年发展 (childhood development) 和创伤 (trauma) 等领域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Gabor Maté 教授个人的早年经历非常坎坷,1944 年他出生在纳粹占领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祖父祖母都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爸妈也遭到了迫害。婴儿时期,他被偷偷运出布达佩斯犹太区,1956 年,他们举家移民加拿大。童年的这段经历对 Gabor 教授的影响非常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后来主要研究的主题也多和童年创伤和疗愈相关。

    目前,Gabor 教授已经出版了 5 本书:

    - Scattered Minds: A New Look at the Origins and Healing of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1999)

    - 《空洞的心 : 成瘾的真相与疗愈》In the Realm of Hungry Ghosts: Close Encounters with Addiction (2018)

    - 《身体会替你说不》When the Body Says No: Understanding the Stress-Disease Connection (2003)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Hold On to Your Kids: Why Parents Need to Matter More Than Peers (2006)

    - The Myth of Normal: Trauma, Illness, and Healing in a Toxic Culture (2022)

    这集节目里 Jay 和 Gabor 教授就在讨论时也多次提到了 The Myth of Normal 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我们看看他们都聊到些什么。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2
  • Disenchant
    7天前
    这期节目是我心目中那种超越时间的作品,任何时候还是能回过头来听。主播老鱼在岛上沉迷于卖大头菜(赚了很多)但再也无心认真建造自己的岛、再也体验不到最初玩这个游戏的快乐,是一个多么真实又深刻的案例啊。老鱼自己说是“低成本学习人生智慧”。

    如果你实在没时间(而主播也说“人只能拥有自己花时间专注做的事情”),那么就听听开头的90秒,再看看节目结尾处主播引用的继承之战S4E9中Ewan在Logan葬礼上的一段悼词吧(我让ChatGPT找的):
    He gave away a few million of his billions, but he was not a generous man. He was mean, and he made but a mean estimation of the world, and he fed a certain kind of meagerness in men.
    Perhaps he had to, because he had a meagreness about him, and maybe I do about me too. I don't know. I try. I try. I don't know when, but sometime he decided not to try anymore, and it was a terrible shame.
    (他捐了自己亿万财产中的几百万,但他并非慷慨之人,他非常刻薄,他也以刻薄的方式看待世界,他滋养了人们内心的匮乏感。
    也许他不得不这样,因为他内心也有某种匮乏感。或许我也有,我尝试与之抗争,我真的尽力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但在某个时候,他决定不再努力了,那是可怕可耻的。)

    两位主播的评论如下:
    这种匮乏感就是一个黑洞,它需要通过占有更多的物质和爱来填补。但是它就注定填不满。
    对抗这种匮乏的方式,关键不在于占有更多。我们需要去努力抵抗那种资本传输给我们的,通过占有更多来使自己满足那种虚假的承诺。对抗匮乏的方式在于去创造、去分享,去让周围的人丰盈快乐,去运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做一些真正造福于他人的事情。

    #播客笔记

    关于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富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都看到了,巨额的财富在他们心中仿佛掏了一个巨大的洞,让他们失落、空虚、多疑、恐惧,而他们越是通过外部的感官刺激更多的物质来填满这个空洞,这个洞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大。
    金钱是一种加速虚无的力量。
    财富会让他们做到一些普通人完全做不到的事情,社会地位和名气,甚至能够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财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力量,它会消磨人的感知、目标感和意义感。

    财富与空虚:
    空虚就是金钱的副作用。金钱就是会有这样的魔力,起初它让你目眩神迷,兴奋刺激,你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局限都不存在了。你再也不用在喜欢的东西之间做选择,你可以都要。那一刻你觉得仿佛拥有了掌握一切生活的力量。
    然而这样的兴奋是短暂的。随着财富变得越来越多时,你会发现财富的增长还在加速。资本滋生资本,滋生资本,像病毒一样扩散。它会开始反噬生活中的朴实快乐。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曾经让你感到充实的追求,这些具象的感知都消失了。你越是想要依赖金钱带来的安全感,就越会在发掘它的虚伪面孔后感到失望。

    为什么发现越是有钱的人,他们距离真实的世界就会越远,这种距离就会进一步加速空虚:
    1. 钱多到花不完
    因为资本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消费的速度,于是这个钱他竟然会对越花越多。
    花钱如流水,当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快到令人无法掌控,即使你努力去享受去消费,钱却像水一样溢进了你的生活,超越了你所有消费的欲望的极限,那么做很多事情的期待和必要性就消失了。
    花钱并没有那么容易,你需要有心力也要付出时间去花钱。否则,(对于买来的o东西来说)东西只会放在那里逐渐坏掉,过时,失去生机。而且。拥有太多不知道怎么用、不需要的东西,反而是累赘。

    2. 可支配时间多到无处打发
    在服务是一种商品的今天,一切都可以打包出去。一旦你发现很多事情可以用钱来解决,你很快也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太需要生活了。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亲手操办的,没有过程只有结果。不必亲手操办成了上等人的象征。
    有钱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找专门人来打理,但是日子始终是自己过的。殊不知,正是日常的一些琐碎的过程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也组成了我们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富人的生活看起来都是被安排好的,打点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一点点操劳。但实际上他们和生活本身是完全脱节的,是没有生活经验的。他们看似是接受服务的主人,实际上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基本的掌握感,也压根不了解自己的生活。

    中产以上的人经常会有种虚幻的感觉,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通过购买服务让别人帮你过生活来实现的。实际上你就是没有来过生活,仅此而已。

    3. 这个世界的公平在于,物质财富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个人成长或专业技能,只有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获得”。
    虽然金钱会给人带来很多的可能性,但是要把可能性落实是需要个人花精力做的事情。有着顶配资源的人实际上并不会用的大有人在,eg. 贝克汉姆大儿子Brooklyn Beckham

    花钱是需要时间和劳动的,而非常诡异的点在于,当你花的钱数量级越多,你需要用掉的时间就越长。(消费层级越高,消费过程越复杂)

    富二代的困境:为了满足富人圈以及社会的期待,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开拓一个全新的故事模板,而这个创造是艰难的,是令人恐惧的。
    有一天,一些无聊到长毛的有钱人,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正经的title,比如生意人、演艺人员、导演、摄影师,他们会对自己感到多么的骄傲。他们真的会对自己做了一些极其普通的事情感到非常骄傲,就是有一种非常强的配得感。

    心理学术语【过度理由效应(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
    当做一件事情和精神上的奖励联系在一起了,做这件事情本身的乐趣就会大大减少。
    金钱会让我们从一件事情的体验中抽离出来,腐蚀掉做这件事情的乐趣和意义感。
    外部奖励会剥夺我们做一件事情本身的乐趣。这是因为当我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的回报上的时候,内在的动机就会被削弱。
    外部奖励可能会被视作一种强制力,即感到自己是被人贿赂去做这件事情的,因此认为自己只是为了外部的奖励而行动。

    本来我做这件事情很开心,但是一旦有钱拿,我就会不自觉的开始衡量自己亏没亏赚没赚。即,我们生活的今天真的非常容易剥夺掉生活的快乐,做具体事情的快乐。

    过度理由效应的社会学术语表达【挤出效应(crowding effect)】
    金钱奖励可能不会增加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比如献血,因为这种行为往往是基于利他主义,而非外在奖励。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我们对于自主和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的成就感,是有天然的心理需求的。这种需求构成了我们内在的动力。外在奖励如何影响内在的动机,取决于人们的理解。
    如果我们认为奖励提供了对于我们的能力和自控力的正反馈,那么内在的动机就会增加。
    但是如果我们把得到的奖励理解为外部的控制,就减少了我们的自控感和胜任感,内在的动机就会减少。

    金钱具有一种剥夺我们具体感受的力量,钝化我们的感受,让我们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无聊是模糊的、未定的。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某种特定的经历而感到无聊,而是因为他们无法专注于这些经历,也无法从中获得意义。
    金钱恰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到了负面作用,它剥夺了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具体体验的能力。

    李沧东《燃烧》中的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
    小饥饿者是生理上的饥饿,伟大饥饿者是饥渴地寻找生存意义的人。但这只是一方面的解读。
    饥饿的关键其实并不是富裕程度,而是对物质享乐和世俗成功的渴望。
    有钱人陷入小饥饿的案例:继承之战中的Logan

    交大教授李沐:唯一克服欲望和恐惧的方法,就是把它转化成一种向上的动机,一种符合社会价值的正面的东西。

    消费主义非常擅长提供我们各种各样的商品,让我们填饱小饥饿。但消费是不可能填满你自己内心的那个匮乏感的。原消费的前提本身就是匮乏,你要永远感觉你没有,你才能持续地想要新的东西。
    时尚就是一个让你永远感到无聊的产业,是这样它就可以创造下一件单品了。
    消费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的职责或许是短暂地填满被营销出来的匮乏感,但也为下一次的匮乏做铺垫。

    心理学术语【享乐跑步机效应(hedonic treadmill theory)】
    虽然我们会在生活中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令我们感到开心或者难过,心情起伏不定,但是终究会回到一个初始的比较平稳的状态。

    快乐是有限度的。所有璀璨的珍贵的事物都会转瞬即逝,一旦消失就不会再回来。
    我们可以体验快乐,但是我们永远抓不住。无论身处什么阶级,经历了多么大的起落,都是一样的。如果追求快乐的感觉,就会永远被匮乏感驱赶,在这个循环当中轮回往复。这是受到我们大脑结构限制所产生的诅咒。我们有着源源不断的欲望和追求,把快乐寄托在一再向上调的目标当中。

    金钱作为资本的特定属性,以及这种属性如何威胁到人的存在:
    社会学家Wright Mills 《Power Elite(权力精英)》:社会中的关键领域,包括政府、经济、军事,是由一小群拥有巨大财富和权力的基因所主导的。精英们非常擅长造势,创造出某种精英神话他们很容易将自己定义为理所当然地拥有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他们会将自己的财富和特权想象为自己身份的自然延伸,而不是世世代代寡头精英塑造的结构性不平等。可以说他们内化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竞争是自然的,并相信自己是最适合世界的领导。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在道德上也是优越的,他们觉得自己的成功与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精英们自以为自己是神,但他们心中真正的神是资本。资本具有无处不在改变人们生活,扭曲人心,甚至是改变世界边界的力量。而资本家就是当代的教皇,他们信仰的神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资本。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和资本对话的能力,他们能让资本去想去的地方,这是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

    但其实想富人和资本之间的关系非常耐人寻味。他们以为自己掌握了资本,但实际上资本并不由他们真正的掌控。有钱人其实并不掌控资本,因为资本的运行是不需要主任的。

    资本扩张:资本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它会像水流一样无孔不入,像细菌一样饥渴地吞噬一切。细菌需要营养,而资本需要扩张,它不停地寻找机会,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空隙,它就会渗透进去并占据一切。
    资本是追求效益的,它会自动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而更多的利润意味着对发展和效率不断的诉求,也就意味着压榨。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之下,强者扩张,弱者被吞噬,这就是自然的法则。另外,资本的扩张呈现一种复利效应,即这个暴力会随着时间变得更加强大。

    出卖劳动的人,我们获得回报的速度是线性的,而且可劳动的时间受到直接的约束。而资本的回报是指数的。《21世纪资本论》: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富人的劳动收入或者工资比穷人高,而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收入更高。在过去的这个世纪,让财富的鸿沟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承袭资本主义(财富传承,负债也传承)。

    高利贷与消费文化:
    复利是为资本的所有者服务的,而复利在发挥它神奇的同时,也对不拥有资本的人造成了反方向的作用,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借债/贷款就是一个资本加剧贫富差距的非常直接的方式。

    弗洛姆“存在与占有”:
    资本主义的逻辑把存在变成了一个简单占有的问题。而一旦这个问题发生了变化,人的存在也会很快被抹去。
    占有和存在是两种根本体验世界的模式。名词代替动词的用法愈演愈烈,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我有什么东西的说话方式,而不是进行描述。eg. 我有一个难题vs. 我很困扰,我有失眠症vs. 我睡不着……
    现在的语言风格表明当今社会已经高度异化。通过用“我有一个难题”来替换“我很困扰”,主体的体验被消除了,我的体验被替换成了可被占有的它,我的情感转化成了我所拥有的东西,也就是“一个难题”。

    现代人的占有欲已经发展到了多么深的程度,比如【过度诊断(over diagnosis)】:
    在心理精神健康领域中,求助者真实的困境和不幸被忽略,而是专注于症状的清单和诊断的标签。
    比起真正的描述、解释、理解、共情一段真实的体验,专业人士更想要给到,求助者也更想要收到,一个具体切实的东西,也就是诊断。自己的体验不在于体验本身的存在,而是被替换成了一个诊断。

    占有是资本的本能,它是金钱唯一擅长行使的功能。积累、扩张、控制,资本就是通过不断地占有,占有市场、资源、技术、消费者,来实现增长。在金融领域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比如兼并、收购、垄断,它反映的正是资本扩张的运用机制,它是一种不近人情的入侵。
    弗洛姆说资本主义的固有态度是吞下全世界。贪欲是占有型生存模式的核心,而贪欲正是资本主义的核心。
    在占有型模式中,我与所有物的关系是没有生命的,它和我都成了物。我拥有它,因为我具备占有它的力量。但这种关系也可以倒过来讲,它拥有我,因为我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以及我的理智,是建立在我占有它以及尽可能多的东西的基础之上的。

    存在的一个很关键的特征就是主动创造。这个主动强调的不是外在的活跃和忙碌,而是内在的积极的主动。积极主动也意味着自我更新、成长、流露、热爱,超越孤独自我的藩篱,对一切兴致盎然,热切期待,并且不吝给予。

    弗洛姆:能够创造、分享、给予的就是富有的,和这个人的身家无关。而纵使一个人家财万贯,若是无法与人分享,那么他也仍然是贫穷的。

    S4.E5 空虚不过是金钱的副产品

    啊! 是猫咪呀!

    01
  • Disenchant
    16天前
    终于看到有专业人士来讨论这个话题了,很喜欢听陈碧老师讲话!

    #播客笔记
    普通人的正义空间:一个人的存在,他的问题被听到、被看到、被承认,本身就是一个正义性的要求。它是个人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之所以不在。
    研究犯罪和侦查,对于确定性是很警惕的。事实真相浮现以前,有一些开放的心态,开放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国家对于无差别杀人事件的评价,从《刑法分则》中可以看出:
    刑法分则的第一个罪名是危害国家安全,把危害国家安全的放在最重要的。第二部分就是危害公共安全。无差别杀人涉嫌的罪名是放在这部分的,而不是在往后面的。第四部分才是危害个人权利的这些犯罪,里面第一个罪名才是故意杀人罪。

    无差别杀人的手段:
    在无法使用枪支等重型武器的国家,无差别杀人事件主要通过驾车冲撞、纵火及使用冷兵器三种方式进行。这些手段通常针对弱势群体,如儿童、女性和老年人,以实现凶手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伤亡的目的。

    无差别杀人案件的社会观察:
    公众讨论由过去的公开讨论转向私下的交流,媒体报道变得有限且缺乏深度,导致社会对这类事件的了解和处理反应变得不透明。案情通报也是语焉不详,只能够在自媒体上看到一些片段,还未知真假,也就看不到进一步的,比如说案件真相是什么,动机到底是怎么样的,当地有什么样的回应。
    而如果能够把媒体报道或者讨论控制在一个能接受、能疗愈、能够回应,就是一个安全的角度,实际上是可以被讨论的。

    应该正确面对社会上的犯罪:
    就像一个人体一定会生病,一个社会没有犯罪也就是不正常的。学习刑事司法,就是要面对社会不停的生病,即犯罪。
    在犯罪里面,可能有一类是比较恶性的无差别杀人,类似于身体会遭受癌细胞的攻击。这也是很难避免的。其实是从人体或者从社会上来说,犯罪就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在于,报道需要谨慎处理,避免详细描述犯罪手法,以防引起公众对犯罪行为的共情。要避免将犯罪分子塑造成英雄形象,防止过度描述犯罪细节以防他人效仿,而是应从犯罪学角度进行客观分析,探讨社会如何预防和控制这类犯罪。

    无差别杀人的社会根源:
    “社会在犯错时是一个系统,分辨不出来具体的人,但在遭受报复时,社会不见了,分散成了个体的人。明明是社会闯的祸,为什么需要个人来承担?
    心理学者指出,应当由家庭环境、法制完善、媒体规范等社会综合力量参与。
    社会学者说,要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和福利倾向的政策,让社会弱势群体受到更多倾向性的保护,并对未来发展有希望缓解其心理平衡,这样使得仇富心理降低和反社会人格减少,并降低社会暴力和戾气。
    法学工作者说,必须要建立全社会对公力救济的信心,合理的利益诉求应得到满足。”

    社会责任:
    在加强法律打击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对个体应承担的责任。
    刑法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惩罚,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学的范畴。虽然个人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社会和社区对于犯罪行为的后续处理和预防也负有责任。
    社会应通过法律建议、心理咨询等方式,对恶性案件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和补救,以弥补过去未能做到的地方,从而减少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
    社会应检视自身在塑造个体行为方面的角色,以及当个体行为失当时,社会是否也应该承担责任。

    互联网言论自律:警惕以正义为名的暴力行为,警惕过度确信和追求正义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真相明确前保持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共同营造更负责任的网络环境。

    最后还聊了一些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

    Vol.96 对话陈碧:无差别杀人事件频发,谁的问题?

    螺丝在拧紧

    00
  • 黛西_Idealism
    1月前
    本期嘉宾羊牧东岭来自抚顺新宾,超级优秀!
    从小就对家乡话东北方言有着一种敏锐的文化自觉,大学就开始自发收集整理生活中遇到的方言,直至今日已经研究东北话13年之久。
    做内容最幸福的就是遇到志同道合的嘉宾朋友,聊起来仿佛毫无阻力,无论是东北话的研究,还是他后来参与的东北文化保育工作,以及和他聊完之后我对《东北诗人》播客的反思:“人”永远是最终的目的和手段!连接人,形成社群,建立生态。 #播客笔记 @小宇宙App

    12. 从“东北话研究”到“文化保育”到“自由职业”:“人”才是最终的目的!

    东北诗人

    00
  • Yiheunmyo
    1月前
    #播客笔记 📻

    𝟐𝟎𝟐𝟒.𝟏𝟐"📄 p88dg27ium.feishu.cn
    00
  • 播客仨言俩语
    3天前
    愿新的一年少一点加班,多花一点时间去扩展人生的根系,向内连接自己,向外连接世界。

    你会听到:
    - 被工作“垄断”的一年,从厌倦工作到工作上头
    - 新家里买的最值的家具:感恩白板
    - 心理医生告诉我:“感恩人比感恩事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 把极简生活进行到底,在虚拟空间里疯狂“断舍离”
    - 看着我那亚健康的猫和濒死的植物,“我的班怎么上成这样了”
    - 降低工作的权重,要靠增强生活的引力
    - 你对工作的态度,在被你的孩子默默学习

    #我的2024年度播客 #播客笔记

    074 开年特辑|2024卷了一年,2025让我歇歇

    仨言俩语|硅谷青年的职场闲聊

    00
  • Beads
    2月前
    📩 第 107 封邮件已发送 / 咖啡因、酒精、焦虑:睡眠周期与非快速动眼睡眠的影响因素 beads.beehiiv.com

    人在一生中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和我们在前几期提到的「学习」主题一样,「睡眠」也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人生重大课题之一。

    本期我们讨论的关键词之一是「非快速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简称 non-REM Sleep,就是指没有快速动眼运动的睡眠,在这段睡眠期间,眼球几乎没有运动,大脑的活动降到最低,梦也很少出现,人体能够得到完全的舒缓)。

    与之相对的当然就是「快速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又称快速动眼睡眠期),是睡眠的一个阶段,由于在做梦时人的眼睛会快速移动,所以大多数的梦都是出现在这个阶段,在此期间大脑活动与清醒时相似。

    一个睡眠周期是由 non-REM sleep 的三个阶段 (N1、N2、N3,大约占一个睡眠周期的 75%) 和一个 REM sleep 阶段组成:

    N1 阶段是入睡 (falling asleep) 阶段
    N2 属于浅睡眠 (light sleep) 阶段
    N3 属于深度睡眠 (deep sleep) 阶段,也就是慢波睡眠 (slow wave sleep)

    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心跳和呼吸越来越缓慢,肌肉和身体越来越放松。进入到 REM sleep 阶段时会开始做梦,眼球移动变快,心跳和呼吸逐渐加速。

    一般情况下,每人每晚会经历 4 到 6 个睡眠周期,但每个周期的持续时常可能会不一样。

    关于如何提升睡眠质量和时长,尤其是深度睡眠的质量和时长,本期你将会读到以下重要信息:

    - 剧烈运动对深度睡眠的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
    - 如何通过温度控制改善睡眠质量
    - 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取对深度睡眠的影响
    - 压力和焦虑对于深度睡眠的影响
    - 通过控制焦虑从而改善睡眠的各种方法
    ……

    今天分享的这期节目是来自播客 The Matt Walker Podcast 的 AMA (Ask Matt Anything) 系列的第七集:AMA Part 7 - Deep Sleep, Alcohol & Anxiety

    播客的主持人 Matthew Walker 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教授,一直关注睡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是一位科普作家,2017 年他出版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这本书。

    Matt 的播客节目全部都是关于睡眠科学研究的,节目的 AMA 这个系列是由伯克利人类睡眠科学中心 (Center for Human Sleep Science) 的神经科学家兼睡眠研究员 Eti Ben-Simon 博士一起联合主持,和我一样对睡眠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看。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1
  • Beads
    2月前
    🥳 Beads Newsletter 上线 2️⃣ 周年啦!

    现在 Beads 也已上架小报童平台,往期所有内容都已同步~ 不方便通过官网使用信用卡的朋友,欢迎通过小报童订阅查看。

    📮 目前 Beads 的订阅途径有 3 个:

    1. Beads 官网 👉🏻 beads.beehiiv.com
    2. 小报童 👉🏻 xiaobot.net
    3. Marcast 厂牌公众号 👉🏻 mp.weixin.qq.com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愉快阅读!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marcast
    #播客笔记
    13
  • Yiheunmyo
    9天前
    00
  • 张子文凌
    2月前
    🎙️ 《吾声有涯》全新系列推出!
    📂 「时尚编年史」系列五期揭开奢侈品的秘密

    👠 你以为奢侈品只是一场财富的游戏?其实,它们的故事比你想象的更跌宕起伏!

    从路易威登的流浪传奇,到爱马仕的马背荣耀;从香奈儿的小黑裙革命,到迪奥的梦幻工坊;再到普拉达的极简哲学——我们带你走进 5个奢侈品牌的诞生与蜕变,探寻隐藏在光环背后的故事。✨

    📅 节目安排:
    1️⃣ Louis Vuitton:从流浪少年到奢侈品帝国
    2️⃣ Hermès:从马背到T台的优雅横扫
    3️⃣ Chanel:一条小黑裙,如何颠覆女性时尚?
    4️⃣ DIOR:梦幻与现实的无缝切换
    5️⃣ Prada:极简背后的权力与美学

    💬 本系列亮点:
    • 深入解读奢侈品家族的风云变幻
    • 剖析品牌的文化传承与历史拐点
    • 探讨奢侈品如何影响现代时尚与我们的生活

    🎧 你准备好了吗?第一期【Louis Vuitton】即将上线!
    点击收藏本帖,不要错过每一期的时尚传奇! 👇
    📌 让我们一起探寻奢侈品背后的智慧与灵魂。

    ✨ 关注《吾声有涯》,发现广袤的世界!
    #播客笔记 #小宇宙播客漫游日 #播客串台期待中
    00
  • 黛西_Idealism
    2月前
    再见不容易!最近被大热的《再见爱人》霸屏了,无论是播客还是群聊话题都是里面的讨论。理想主义主播们也坐不住了,我们从旁观者视角聊了下观后感:亲密关系中没有仅一方的拉扯和纠缠,互相的作用力可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吞噬着人们的内心…@安卓儿Andrew @小宇宙App #播客笔记

    《再见爱人》:爱很容易,相爱很难!

    理想主义

    21
  • Beads
    2月前
    📩 第 106 封邮件已发送 / 一个创始人的 AI 工具效率系统实践 beads.beehiiv.com

    不知道你目前日常使用 AI 工具的频率是怎样的?

    Beads 过往写 AI 相关话题的频率并不高,不是因为 AI 主题在我们这里不重要,而是因为已经有很多信息源在每天推送 AI 相关的资讯,我们不一定在这个话题上会做得更好。但如果我们在播客里听到关于 AI 领域非常好的实践,尤其是和个人生活工作场景相关的,我们也会时不时来分享给大家,这次要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集内容。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来自 Andrew Wilkinson 的播客 Never Enough 的单集:Designing Your Digital Mind: Charlie Grinnell’s AI Journaling System

    Andrew Wilkinson 是 tiny 这家科技控股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我们最早是从 My First Million 的播客知道他的。tiny 这家公司比较特别,他们是一家上市公司,运营模式就是通过收购其他小公司,然后将这些公司经营得更好获利,属于现在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一种 Buy Then Build 的模式。这个模式非常好的地方在于,你不用再亲自从零到一创业,而是花一点时间去研究那些好的、已被市场验证的标的,筹集资金,直接去买一家公司,然后把它经营得更好,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多利润,或者未来再被其他资本收购,实现财务自由。

    另外关于 Andrew Wilkinson 本人的故事也比较精彩,后面有机会我们会分享到,看他是如何从一个咖啡店员在某一天开窍,然后一步步成为亿万富翁的。前不久,他也出版了一本和播客同名的书叫 Never Enough:From Barista to Billionaire 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找来读一下。

    今天这集的主人公叫 Charlie Grinnell,是数字营销科技公司 Right Metric 的创始人。大学辍学后,就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工作。Charlie 是一个效率工具狂热者,本期我们就来看看他基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利用 AI 给自己打造了一整套效率工作流。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2
  • 波妞芝士泡
    27天前
    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很喜欢听杜素娟老师解读的角度。#播客笔记
    00
  • Beads
    2月前
    📩 第 105 封邮件已发送 / 引爆点的复仇: 防御性悲观、单一文化陷阱、Malcolm Gladwell 的自我纠正 beads.beehiiv.com

    2009 年 8 月,Malcolm Gladwell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发布了那本著名的《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书里介绍了「引爆点」的概念,并通过各种案例介绍了引爆流行的三大法则。

    25 年后,今年的 10 月,他又发行了新书 Revenge of the Tipping Point: Overstories, Superspreaders, and the Rise of Social Engineering,我们就直接把它翻译成《引爆点的复仇》。

    为什么这么多年之后 Malcolm Gladwell 仍会反思原书中的内容?
    他又有了哪些新的思考?
    书中又提到了什么新的内容?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ReThinking with Adam Grant 的单集:Malcolm Gladwell on the Importance of Self-correction

    Malcolm Gladwell 做客 Adam Grant 的播客,以这本新书为出发点展开了一段火药味十足的对谈,如果你喜欢听大佬互怼的话请千万不要错过本期内容哈哈。

    如果你对本集的嘉宾 Malcolm Gladwell 还不熟悉,可以回看第 3 封邮件《重访<异类>:一位畅销书作家的后悔》beads.beehiiv.com

    如果你对 ReThinking 这档播客感兴趣,也可以回看第 19、65、77 封邮件 beads.beehiiv.com

    ----------

    成为 Beads 的年度会员,是支持我们最好的方式。

    目前你可以通过以下 3 种方式订阅 Beads:

    1. 通过 Beads 官网订阅,这是确保最佳阅读体验的唯一方式,$25/年,到期自动续费,订阅地址:beads.beehiiv.com/upgrade

    2. 不方便使用外币信用卡支付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国内的小报童平台订阅,费用为 ¥188/年,同时支持邮箱和微信端阅读,比官网更新滞后一周,到期需手动续费,订阅地址:xiaobot.net

    3. 关注 Marcast 公众号,单篇付费阅读,比官网更新滞后一周:mp.weixin.qq.com

    「付费订阅会员」除了收到我们每周的 newsletter 外,还可以解锁 Beads 往期所有内容的 Web 网页版的阅读权限,以及获得未来的新增权限。

    「免费订阅用户」每个月会收到至少 1 篇的免费内容,其余邮件均可阅读部分内容。

    当然,付费订阅会员也可以随时取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请勿使用「QQ邮箱」订阅和支付会员费,我们使用的平台对 QQ 邮箱有一些限制,所以无法订阅和支付成功,可以使用其他邮箱订阅和支付。

    非常期待你成为 Beads 年度会员!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upgrade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1
  • Yiheunmyo
    2月前
    #播客笔记 📻

    𝟐𝟎𝟐𝟒.𝟏𝟏"📄 p88dg27ium.feishu.cn
    00
  • 万物皆可聊
    2月前
    在我们的播客《万物皆可聊》vol.13:“马栏山秘辛大公开——拨开迷雾,她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我”这期节目中,我们提到一个概念——“祛魅”。我们将在这里作相关内容的补充:
    1、概念溯源
    祛魅,汉语词语,意为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In the modern age we are witnessing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with the rise of science and the declining influence of religion.),汉语也可译作“去魅”、“去魔”、“解魅”、“解咒”,是指对世界的一体化宗教性解释的解体,它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型转型中。
    2、概念内涵
    韦伯用祛魅来描述西方国家从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理性化)中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性颠覆与裂变。他认为,祛魅实质上是世界从神圣化走向世俗化、从神秘主义走向理性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再是世界的一部分或世界的产物,而是成为以自我量度世界、征服世界的独立主体。
    其内涵包括:
    - 对巫术或巫魅的祛除。
    - 对非理性之魅力和神圣感的祛除。
    - 古代世界观到近现代世界观的转变。
    3、理论延展
    引申之今日文化,也可以指主体在文化态度上对于崇高、典范、儒雅、元话语的能指疑虑或表征确认。是对被赋予崇高事物的一种祛除,一种消解。

    知识补充@一根书枝
    #播客笔记
    00
  • Beads
    2月前
    📩 第 104 封邮件已发送 / 自然遗忘,神经可塑性,最优的学习策略与工具 beads.beehiiv.com

    今天要分享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如果你是一个想要保持进化的人,这就是贯穿你一生的主题。

    所以,无论你是在学校里上课的学生想要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还是已经跨入社会的打工人想要学习不同领域的技能,又或是你想学习一项运动、一门艺术,等等等等,你都一定思考过一个问题 —— 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习效果最佳、学习效率最大化呢?

    在节目正式开始前主持人还特意提醒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违背直觉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过去所认为的那些最好的学习方法大概率全都是错的。

    今天这期我们会重点看到:
    - 什么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 学习与「神经可塑性」的关系
    - 提高专注力和警觉性的工具
    - 那些「学霸们」的学习习惯
    - 如果你的睡眠时间不够怎么办?
    -「测试」对学习的惊人影响力
    - 什么是「信息交错」?
    ......

    本期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Huberman Lab Podacast 的单集:Optimal Protocols for Studying & Learning

    我们之前在第 6、40、46、70 封邮件中已经分享过 Huberman Lab 的节目,对这个播客节目和主持人 Andrew Huberman 还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回看我们的往期内容 beads.beehiiv.com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upgrade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1
  • Beads
    3月前
    ✅ 2500 订阅小目标达成!beads.beehiiv.com

    🔵 目前,通过 Beads 官网订阅依然是保证阅读体验最好的方式:beads.beehiiv.com

    另外,我们也为不方便使用外币信用卡支付的朋友提供小报童订阅版本:xiaobot.net

    ㊗️ 阅读愉快!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44
  • Beads
    3月前
    📩 第 103 封邮件已发送 / 从 Tyler, The Creator 身上得到的 3 点启发 beads.beehiiv.com

    本期想给你分享一个 YouTube 上的视频访谈,之前在第 49 封邮件中我们也分享过一个音乐 MV 导演 Cole Bennett 视频访谈,错过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回看 beads.beehiiv.com

    今天这集访谈的主角是 Tyler, The Creator,一位音乐人和创作者,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一位 Artist,他不仅在音乐作品积累颇丰,获得过两次格莱美奖,也创立了自己的服饰品牌和音乐节。

    Tyler, The Creator 原名 Tyler Gregory Okonma,1991 年生人,从小在洛杉矶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从没有见过他的爸爸。

    Tyler 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7 岁就开始给自己幻想的专辑做封面,后来开始自学弹钢琴,学用电脑软件做 beats 和录歌。

    2007 年,16 岁的他和一些小伙伴组建了一个音乐厂牌 Odd Future (全称是 OFWGKTA / Odd Future Wolf Gang Kill Them All)。这个团体一直活跃到 2015 年前后,里面的很多成员后来也都发布了自己的 solo 专辑,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 Tyler 和 Frank Ocean。

    Tyler, The Creator 在今年的 10.28 发布了新专辑 CHROMAKOPIA,如果算上 2009 年他独立发行的 Bastard mixtape 在内,Tyler 目前一共发行了 8 张录音室专辑:

    - Bastard (2009)
    - Goblin (2011)
    - Wolf (2013)
    - Cherry Bomb (2015)
    - Flower Boy (2017)
    - Igor (2019,格莱美最佳说唱专辑)
    - Call Me If You Get Lost (2021,格莱美最佳说唱专辑)
    - CHROMAKOPIA (2024)

    如果你有听过 Tyler 一路以来的专辑和做的创意项目,你会发现他是一个一直在进化的创作者和艺术家。

    除了音乐之外,Tyler 还创立了两个服饰品牌 Golf Wang 和 Le Fleur,还有一个音乐节项目 Camp Flog Gnaw Carnival,2024 年的举办日期就是下周的 11.16-17,在洛杉矶的道奇体育场 (Dodger Stadium)。

    今天这封邮件,我们想从这个访谈视频里,分享几点从他身上得到的非常大的启发。如果你也是一名创作者,甚至是一名创业者,Tyler 身上的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21
  • 一一_Jf9K
    2月前
    听沈老师博客还学习到一个词语:密集母职。(那一部分很遵守社会规训,很期望要小孩子的妈妈)

    妈妈投入过多,对孩子过于关注和包容,滋长孩子个性,上学或进入社会后,原本在家中被包容的界限之外的事情会被合理化。
    或者一部分妈妈太过敏感在意要遵循自己想法走,孩子的思维与行动被驯化和影响,试错空间减弱。

    成年后遇见的新问题,不应该回头求助养育者。旧的方案不再适合新的问题
    #播客笔记
    00
  • Yiheunmyo
    2月前
    #播客笔记 📻

    𝟐𝟎𝟐𝟒.𝟏𝟏"📄 p88dg27ium.feishu.cn
    00
  • Beads
    3月前
    📩 第 102 封邮件已发送 / 独处的技艺 beads.beehiiv.com

    再次的小提醒:Beads 的更新时间已经调整为每周一早晨 8:00 发送,网页版也会同步更新,小报童版本会滞后一周更新 xiaobot.net

    本期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Hidden Brain 的单集:How To Be Alone

    Hidden Brain 的节目我们已经多次分享过了,作为心理学领域的标杆播客,我从这档播客里真的获益良多,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错过我们之前的内容的朋友可以回看往期的第 2、39、53、63、83、95 封邮件beads.beehiiv.com

    这集的关键词是 Solitude,这里我们翻译成「独处」。

    其实我很好奇有多少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孤独?
    孤独与独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独处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何更好地和自己交朋友,更好地独处?

    这集的嘉宾 Netta Weinstein 是英国雷丁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的心理学教授。今年 4 月份,她和另外两位研究者 Heather Hansen 和 Thuy-vy T. Nguyen 合著出版了一本书 Solitude: The Science and Power of Being Alone,可以说是好好把对 Solitude 这个主题的研究好好说了说。

    这一期就让我们看看关于 Netta 教授关于 Solitude 的研究都产生了哪些洞见!

    📮 欢迎加入 24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upgrade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1
  • 半夜谈MNT
    2月前
    新人罪案播客,欢迎指导!#播客笔记 #小宇宙是我的__

    EP04.夜话案件:日本“龙猫”案,半个世纪的悬案之殇

    半夜谈MNT

    00
  • pursuit_c
    2月前
    #播客笔记 嗨咻 052

    竹子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情绪崩溃和好转的过程,崩溃的是在于自己的计划各种变动和不可控,士兵是身体的感受,指挥官是脑子的欲望,指挥官需要计划的事情都做到和做好。

    这些角色我日常也有,指挥官的自我批判日常可太有,被这么清晰的说出来,对自己的各种情绪似乎也更加理解。无所事事一天,就是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心生不满,容易自我批判。

    小宇宙评论区有一句超级治愈的话:我总觉得人的一生并不是靠挤压进更多的事情来变得充实的。

    竹子分享了几个自我感觉良好,能把自己从崩溃中拉出来的点:
    - 维持生活秩序,比如固定的跑步,工作开会,明确事情的优先级,知道自己的生活框架和重心;
    - 日常积累小能量,比如有启发或者能被打鸡血的播客和 vlog 和 书籍
    - 知道外界发生什么,关注世界新闻,见朋友聊天,烦恼都很正常
    - 先出门跑步,把自己身体搞累

    最后一点其实我觉得不太好,还是得照顾身体,好好休息,不要用身体转移精神上的痛苦。不过虽然有这个道理的认知,我的报复性熬夜也是如此转移痛苦。

    052.崩溃,站起来,再崩溃,再站起来

    嗨咻

    00
  • Beads
    3月前
    📩 第 101 封邮件已发送 / 赚30万花100万:一对夫妻的理财咨询 beads.beehiiv.com

    先宣布一个小小的调整:Beads 的更新时间将会提前半个小时,改为每周一早晨 8:00 发送,网页版也会同步更新~beads.beehiiv.com

    本期想分享 Ramit Sethi 的播客 Money For Couples 的单集:"We make $300k but spend like we make $1M"

    早在第 13 封邮件中我们就分享过这档播客的内容 beads.beehiiv.com/p/ramit-sethi-stop-feeling-guilty-about-money 那时候播客名还叫做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现在被他改成了 Money For Couples,专注在夫妻和家庭的理财问题。Ramit 之前出版了一本同名畅销书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他的新书 Money for Couples 也将年底发售。

    本集节目中 Ramit 帮助的是一对住在美国加州并且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夫妻,丈夫叫 Forest,40 岁,妻子叫 Kathleen,43 岁,Forest 的年收入有 30 万美金,妻子暂时是全职主妇。正常来说,他们的生活应该非常安逸还能额外攒下不少钱,但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比起年入百万的富豪来说也相差无几,所以他们不仅没有存款,还欠下了高额的债务。

    金钱和理财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主题之一,我在看到这集节目的标题时就被吸引了,想看看这对夫妻是怎么花钱的……

    金钱管理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无论你是已婚、未婚,还是单身,收入高还是低,如果你的消费习惯或目前的经济状况和这对夫妻有些相似,尤其是曾经因为冲动消费而债务产身让生活深陷窘境的,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带去一些参考。

    📮 欢迎加入 24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upgrade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2
  • 疯趣阿泽
    3月前
    在南非,官方曾组建过真正的灵异警察部队。
    与死人的灵魂对话,这种现象就被叫作通灵。
    把“半仙”集合起来组成“通灵部队”参战,那会是什么景象?
    #小宇宙播客漫游日 #播客笔记 #播客串台期待中

    万圣节特辑:超自然犯罪与通灵部队-疯探86

    疯趣侦探社

    10
  • Beads
    3月前
    📮 Beads Newsletter 的 10 月更新:

    🔵 101: 赚30万花100万:一对夫妻的理财咨询 beads.beehiiv.com

    🔵 100: Tim Ferriss 的高效产出 8 步骤 beads.beehiiv.com

    🔵 99: Sam Altman 如何看待 AI 时代的写作 beads.beehiiv.com

    🔵 98: Gurwinder Bhogal 的现代游戏生存指南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1
  • 黛西_Idealism
    3月前
    大家对史妍@史妍在发呆 好奇不?欢迎来听听我的一本正经采访和她的胡乱乱语回答 哈哈哈哈哈哈🤣 #播客笔记 @小宇宙App

    10. 史妍:我还净给人纠正"东北口音"来着?!

    东北诗人

    00
  • Yiheunmyo
    3月前
    #播客笔记 📻

    𝟐𝟎𝟐𝟒.𝟏𝟎"📄 p88dg27ium.feishu.cn
    00
  • 昱佳Liz
    3月前
    今日份小喜悦🥳
    入场邀请开播百天 订阅破2000啦

    希望这档节目真的如同它的定位一样:
    陪伴创业者和超级个体们,探索8-10小时之外更多的创业和副业机会,链接圈内和圈外,在成长的路上能给需要找方向、找方法和找人请教的小伙伴 带来一些帮助 哪怕只有一点点
    继续加油👏

    也真的希望能在节目里链接到更多嘉宾 去请教交流
    #播客笔记 #播客串台期待中 #小宇宙是我的__
    10
  • Beads
    3月前
    📩 第 100 封邮件已发送 / Tim Ferriss 的高效产出 8 步骤 beads.beehiiv.com

    本期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The Tim Ferriss Show 的单集:Productivity Tactics – Two Approaches I Personally Use to Reset, Get Unstuck, and Focus on the Right Things

    今年是 Tim Ferriss 做播客的第 10 年,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上半年他发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播客十周年线下听友 meetup 活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听友都自发组织起来分享交流。上半年他也没怎么更新新的节目,而是把之前的老节目按主题和嘉宾做了拼盘重播,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9 月份,他休假回来,先和老朋友 Kevin Rose 录了一集 The Random Show,随后恢复了更新。

    今天要分享的是他个人最新的一集 solo,他是如何同时能做很多事情,每年又能保持这么高产出的,Tim 在这集里分享了他经过这么多年实践出来的一套高效工作方法,我们觉得非常受用,也推荐给你。

    📮 欢迎加入 24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1
  • Anne包子酱
    3月前
    #播客笔记
    朋友今天分享说很有感触,听完后觉得,她不成功谁成功啊
    1.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2.通过展示他人在意、自己拥有的优点建立信任
    3.强大的愿力:我不接受被选择
    4.connecting the dots:感受世界多元性
    5.创造性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6.目标、分析、实践→得到自己想要的
    7.找重点、沉淀方法论
    8.主动性:思考和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做自己职责范围外的事获得成长(工资低时想想怎么锻炼自己的能力)

    vol.02 我的前半生:如何获得底层自信

    天真不天真

    01
  • 昱佳Liz
    3月前
    为女友开店,一个自称二奢门外汉的“糙老爷们”,半年内做到行业标杆,客户遍布全国,仅凭两家小店就能年营收过亿。
    智慧的特殊经营智慧,绝对的利他思维,真的令人很佩服。
    期待你的收听和探讨
    #播客笔记 #小宇宙是我的__ #二手之美

    EP.13 二奢“门外汉”凭2家店年收入过亿 入局半年成行业标杆

    入场邀请

    00
  • 疯趣阿泽
    3月前
    她的复仇剧本,吊打今年所有大女主!但她却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复仇”。
    最近,余华英案再次受到关注,人贩子余华英重审一审宣判,死刑!
    回顾整个故事,这是一个女孩被人贩子伤害的一生,如今,该是让人贩子血债血偿的时候了。
    #小宇宙播客漫游日 #小宇宙是我的__ #播客笔记

    致命女人:血债就该血偿!杨妞花被拐案-疯探85

    疯趣侦探社

    00
  • Beads
    3月前
    📩 第 99 封邮件已发送,欢迎查收 / Sam Altman 如何看待 AI 时代的写作 beads.beehiiv.com

    本期要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How I Write with David Perell 的单集:The Man Behind ChatGPT (Sam Altman Interview)

    前面在第 81 封邮件中我们分享了 David Perell 从 Paul Graham 那里学到的 10 条写作经验,错过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回看 beads.beehiiv.com

    这集节目里依然提到了 Paul Graham,因为本集的嘉宾是 Sam Altman,我想就不用做过多介绍了。2011 Sam 加入了 Paul Graham 创立的 Y Combinator,在 2014 - 2019 年期间担任 CEO。离开 YC 后,就有了后来 OpenAI 的故事。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上周的 10 月 8 号,202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2024) 颁发给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 John J. Hopfield 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 Geoffrey E. Hinton 两位教授,表彰他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机器学习领域做出的基础性贡献和发明」(for foundational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that enable machine learning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其中的 Geoffrey E. Hinton 教授在获奖后的一个访谈中说了一句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话:

    I'm particularly proud of the fact that one of my students fired Sam Altman.
    尤其让我骄傲的是,我的一位学生曾经开掉了 Sam Altman。

    Hinton 教授说的这个学生就是 OpenAI 的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也是技术天才 Ilya Sutskever,之前 OpenAI 上演的「宫斗剧」大家肯定也有所了解。

    你可以在下面这个视频的 3:40 左右听到这句话:m.youtube.com

    Anyway,我们先抛开围绕 OpenAI 和 Sam Altman 本人的很多争议不谈,熟悉的朋友知道,除了 CEO 的身份, Sam Altman 也是一位很好的写作者,他的个人博客质量也是非常高的,有很多篇广为流传的文章 blog.samaltman.com

    How I Write 是一档关于写作的播客节目,所以这期我们就看看 Sam Altman 对 AI 时代的写作都有哪些看法。

    📮 欢迎加入 24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1
  • Yiheunmyo
    3月前
    #播客笔记 📻

    𝟐𝟎𝟐𝟒.𝟏𝟎"📄 p88dg27ium.feishu.cn
    00
  • Beads
    4月前
    📩 第 98 封邮件已发送 / Gurwinder Bhogal 的现代游戏生存指南 beads.beehiiv.com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2460,比上周净增 18,欢迎新订阅的朋友们~

    本期要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Infinite Loops 的单集:Gurwinder Bhogal’s Guide to Modern Survival,之前我们在第 36 封邮件中也分享过这档播客的内容 beads.beehiiv.com

    这集的主人公叫 Gurwinder Bhogal,他是一个印裔英国人,是一名程序员,也是一名写作者。我强烈推荐你先去订阅他的个人 newsletter 和博客 The Prism 棱镜,再来继续阅读今天的内容 www.gurwinder.blog

    Gurwinder Bhogal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那篇博文 Why Everything is Becoming a Game,非常醒脑,在如今的环境下显得尤其珍贵 www.gurwinder.blog

    这集节目主持人 Jim O’Shaughnessy 和 Bhogal 讨论了很多关于现代社会的话题,也聊到这篇文章。

    这一封 newsletter,我们就会结合本集节目和他那篇著名的博文,和你一起来看看在一个后真相的、游戏化的世界,我们该怎么摆脱蒙蔽,挣脱束缚,重新做回一个正常人,获得该有的自由。

    新的一周,我们一起来醒醒脑。

    📮 欢迎加入 24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
    11
  • 大番茄Silence
    3月前
    5 年时间,一千多万字素材…
    Amy记录单口喜剧行业的历史,我们想记录她。

    单口喜剧开始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有人选择开始看单口,有人选择开始讲单口,却有这样一个人,选择花五年时间看300+专场就是为单口喜剧写一本史书,她被誉为单口司马迁。脱口秀大王周奇墨说“喜剧演员应该是一群善于观察的人”。Amy在五年的时间里,采访了90+单口喜剧演员,用她的视角去观察单口喜剧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没有师承、没有合作伙伴、没有科技与狠活儿,只一个人、一支麦,在舞台上讲自己眼中的世界和脑海里的想法——以喜剧的方式。”

    【喜剧卷王】刘旸教主说“国内单口喜剧专场越来越多,但口碑两极分化,缺乏专业的评论家和成熟的评分机制”。Amy看了很多的专场,有评价维度,有榜单排名,还有推荐语,不过看她的专场推荐语,比起说是评论我更愿称之为朋友间真诚的推荐——跟朋友推荐朋友的演出,像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聚会,敞开胸膛迎接拥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Amy讲讲她和单口喜剧朋友的那些故事~
    #播客笔记

    5年, 90+位单口喜剧演员 千万字素材,「单口司马倩」与追光者 ft.Amy | 39

    喜愈中心

    00
  • Yang的思考笔记
    3月前
    使用谷歌notebooklm导入最新一期极客公园的早报,生成的AI播客对话,太猛了,直接可以出节目了
    播客名我都想好了就叫DeepDive(doge ),要是能支持中文对话那就更强了! 目前内容还在审核中。 (Logo是AI画的。 #播客笔记 #AI的神奇用法 #notebooklm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