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播客去散步 傍晚在人文学苑附近的小道上散步,听木遥(但不是“遥遥无期”的更新,可能就遥遥无期了吧哈哈)。
这期节目主要是木遥从自己几年前在蒙特利尔参加的一场为期十日的冥想内观营谈起的。正好我最近在看《洞见 (Why Buddhism is true)》,还挺好奇他的冥想体验的。
#播客笔记 一般的冥想练习都是从专注呼吸开始的,其实这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比如我们平时根本不会注意到我们吸入的空气(室温)和呼出的空气(体温)温度是不一样的。
佛家把痛和苦是拆分开的,痛是pain,苦是suffer,痛是纯生理性感受,而苦是对这一生理性感受的心理反应。我们对人生中的各种感受,会不自觉地做出我们的反应,而这个反应给我们带来了苦。
人世间种种事情是无常的,我们之所以挣扎其中无法自拔,不是因为无常,而是因为我们总是想要逃避无常。坏的东西我们想要躲开,好的东西我们想要留恋,而好的东西不可能长久,坏的东西不可能永远回避,有爱的时候要别离,有求却不得,这些心理感受就是我们苦的来源。(《洞见》里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佛家的解决方案就是把痛和苦分开,感受就是感受,你只是看它但并不逃避它。
当然,这期更接近闲聊,因为中途多次跑题,还是木遥会说,感觉离讨论冥想越来越远了。不过跑题的一些内容也挺有意思的,比如:
我们从小到大的学校教育主要就只让我们念书了,会让我们以为,念书并不是我们成长的主要方式。而实际上,念书是我们成长中非常次要的方式,那些重要的比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其实明明是人人都需要的,却并没有人来教我们。
为什么木遥更愿意谈论冥想而非一开始主播们给他关于文理科生的话题,大概这期节目的标题能解释一部分。而说起更多地谈论生活体验,木遥给出的例子本冰,她在微博上就是晒猫晒娃讲自己做饭(哈哈确实,我也很喜欢看本冰的微博),只要把自己的生活表述得用心,是会有人喜欢的。
想起之前看到一个故事,说微博上有个中老年男性,好像还要照顾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伴儿,每天就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生活,完全一个普通用户。他的关注者还不算少,却也没什么人评论,但到了过年的时候,有很多陌生人给他留言祝福。
是呀,“观念是暂时的,但生活本身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