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Disenchant
604关注1k被关注4夸夸
忙碌的打工人👷‍♀️
无聊的时候喜欢听播客/在公园散步
生活总是要有一些无用之事呀
置顶
Disenchant
4年前
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
告诉自己要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122
Disenchant
4天前
被公司的问卷调查气笑了,到底想表达什么。(虽然说是收集数据,不评判成绩)
既然如此,现在还在加班😵‍💫也算上夜班了吧……
到底是谁定的正确答案!
41
Disenchant
6天前
偶然知道了这本书,翻完觉得算是一本不错的关于“如何找到人生伴侣”的实用操作手册。
每一章结尾都有总结,还蛮美式教科书写作的感觉……但读完正文内容再看总结会感触更深。

对于终身伴侣来说那些不重要和重要的(第七章):
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的:
1.金钱
2.长相
3.和你相似的性格
4.共同的爱好
(这里可以停下来想一下,一般在交友软件上展示的都是什么哈哈哈)
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的:
1.情绪稳定、心地善良
2.忠诚
3.成长型心态
4.能够把你最好的一面激发出来
5.懂得合理争吵
6.和你一起做出艰难决定的能力

关于交友软件的剖析很到位(第八章):
我们的大脑关注的是那些可量化、容易比较的东西。身高、年龄、学历、工作……但它们其实没那么重要。而问题在于,某个特性越容易比较,它看上去就越重要(可评估性)。所以,交友软件强调的可量化和可比较的品质可能会把我们引入歧途。

而这本书比较全面的地方在于,还讲了要主动对“明确关系”和“同居”这样的关键点进行决策;决定分手时应该如何分手(不要玩消失!),手把手教大家制定计划;如何营造适应变化的亲密关系,毕竟人自身和环境一直都在变化。

其中的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对于日常生活也挺有启发的,比如:
完美主义者做出正确决定后感觉糟糕;知足常乐者做出正确决定后感觉满意。
峰终定律:当人们评估一种体验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他们在感受最强烈的时刻以及最后时刻的感受来判断的。他们的记忆并不是每分钟体验的平均值。(虽然书中提到这个是在讲约会,其实也可以是讲分手要体面,做事要好好收尾。)
07
Disenchant
11天前
昨天和本科同学Q约了顿饭,她没多久又要辞职然后去欧洲再读一个硕士。
聊了聊她做的这三份工作,说了下我的工作选择,一路讲下来,发现人的脑子确实可以把自己的选择合理化(让自己活得自洽)。

我自问过也不时会问一些朋友一个问题:如果拿着你现在的认知回到读大学之前,你会选择什么专业,走上什么样的职业路径?

认真地自我剖析下来,大概还是会选一个差不多相近的理工科专业,同样很可能踩进四大天坑。或者计算机写代码,总之还是做技术类工种。

金融呢?以前学经济学双学位的时候,还蛮喜欢学微观的,因为它很数学🤣,让我觉得逻辑很清晰,很有条理(我真的很理工科思维);到了宏观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都什么玩意儿,我怎么感觉老师这么说有道理那么说也有道理呢,搞不太懂。总之最终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
正好Q有一份工作是在二级市场做医药行业研究,听完她跟我讲这到底是做什么的之后,我确信这在我眼中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符合我的价值认同。用矫情的话来说:虽然金融行业挣钱多,但我真挣不了这份钱。

互联网呢?这里仅仅指为了研究如何更大程度争夺用户时间、放大极端情绪、诱导用户消费etc.的那部分,一想到这些我已经在说不了,实在干不了。

想来想去我还是喜欢做研究或者技术,似乎真正做出点儿什么东西来,才能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
但问题在于,虽然现在的工作确实是要研发产品,但现实世界的工作并不是纯粹做技术研发,间隙里夹杂着太多糟心事儿,太多bullshit job。就类似于做学术理论上是真的为了新的科学发现,实际上学术圈有多少乌烟瘴气的事这几年见得也不少了吧。
所以说听起来很矫情呢,不认同时下的热门(赚钱)行业,似乎有那么点儿理想主义,但步入社会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Q说她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同事是贵校隔壁系的,去美国读博士读不下去转了硕,上班后做技术发现难以施展,陷入自我怀疑就辞职了。这位前同事在家待业了一段时间,状态不太好,Q都怀疑其有抑郁倾向,还担心来着。后来大概是想通了,不给工作赋予那么多的价值了,就又回到了之前的公司。
我笑道:我已经平滑过渡到这位校友的状态了。

有点自命清高不认同做某些类型的工作,想单纯做技术吧又有很多掣肘,最后认清了自己,打一份工而已,过好工作之外的生活,也已经不算容易了。

(写下来发现,原来我潜意识里只是想做跟人无关的研究,不太需要跟人打交道的事情,但这可能就是深陷做题家思维,在象牙塔里闭塞太久。哪里存在不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呢?我只是想活得简单点,但社会就是个大混沌啊😢)
30
Disenchant
2月前
晚上和妹妹聊天。
我说起自己是需要家庭(广义上的家人和朋友)的人。工作以来一直独居,我发现自己很容易“糊弄”自己的生活,类似于,不上班的日子里自己随便吃点儿什么就行,很少有自己要消费什么的欲望(习惯性节俭)。但是如果家人来了,或者朋友邀请我出去玩,我会为了让大家吃好玩好而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带着或跟着大家一起消费。当然,亲友玩得开心我也一样开心。
妹妹说我这样就是陪伴型消费,而她不一样,她就可以“理所当然”去进行一些享受型消费。

所以我觉得我需要有家人在,我会因为想要家人们过得好而让自己过得好一些,而不是糊弄。

当然还有另一个解法,就是把自己投身于工作(上班,而不是事业)。每个工作日我都能按部就班、一日三餐,但那终究是成为资本主义下的打工机器。短暂的上班经验让我觉得这样会崩溃的。

我这样因为成长经历而无法把“爱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到目前为止,如果没有想法上的进步,解法还是和家人在一起吧。
当然啦,得是自己选择的家人。
10
Disenchant
4月前
好几年前,男友送了我一瓶WD-40除湿防锈润滑剂,一直闲置(没找到使用场景——主观偏见之我为什么需要这东西)。
直到半年前想起来,拿来喷了喷我的通勤自行车链条和轴承,没想到效果拔群,看起来跟新的差不多。
今天又给我的小破自行车喷了喷,想着明天上班时又能焕然一新了。

发现即士多上有不少人安利WD-40精密电器清洁剂,大多是因为switch摇杆漂移问题。
看来WD-40应该有点行业地位在的。
191
Disenchant
4月前
看到十几年前默默喜欢过的人写的文字,还是忍不住感慨一句:确实是我看上过的人啊(价值观上的认同)。

不过现在就是纯欣赏,没什么交集啦。
00
Disenchant
7月前
记忆里最早有印象的中秋连着国庆长假,是14年前(写下这个数字突然意识到正好是迄今过半的年纪)。
那时候我刚去成都念书,因为本人的晕汽车体质(现在我知道在四川那种依山傍水弯来绕去的山路间行进,很难不晕车,虽然我的晕车体质也没完全消失),选择先坐火车到临市,再坐汽车回我们县。

14年前,或许还没有12306线上购票,但至少我根本没用上智能手机(同学里流行的还是翻盖、滑盖手机,只有多年后我才知道有个同学给我看她爸爸从美国给她带回的那款手机,可以玩什么感应气流的游戏,是iPhone4之前的某一代),所以我只能在周末去火车票代售点买票,还排着不短的队。
毕竟那时候成都市区里连地铁的影儿都还没有呢。
长假的火车票还是难买,我只买到了假期第一天下午(可能是一两点)的票。

因为学校里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成都本地人,住校生很少,大多也离成都不远,攀枝花除外。所以头一天我的舍友们全走了,假期第一天早上我在宿舍里正玩着呢,十点突然停电了,想来估计是同意拉了闸。
那时候我只想着,本来之前还考虑要不就不回家了吧(主要是觉得旅途太劳累),还好下午就要走了。居然根本没想过去找一下宿管阿姨之类的。

14年前,从临市到我们县,走国道/省道,要3个小时。记忆里有一次(或许就是这次),走到一半到某个桥头(看周围环境像是在某个县或者镇),桥在施工,路都挖烂了,除了摩托车之外的机动车都不能过。司机叫我们下车,到桥对面去,搭在那边等着的另一辆大巴。
或许是我低估了桥的长度,拉着我的行李箱在不平整的桥面上走着,感觉走了好久好久,似乎因为路太烂,行李箱的轮子还是什么地方都弄坏了。大概就是那么一个瞬间,我决定这种短暂的假期我再也不要回家了。

14年前,我爸妈都还没去县城工作。所以到了我们县呢,我还要坐20分钟的车到镇上,才算回到家。

这种漫长让我痛苦,所以从那以后,我只有寒暑假回家。

14年过去了,虽然刚读大学那会儿基本上还是这个样子,但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县有了火车站,高速也修通了。一切都方便了很多倍。现在去临市不管是高速还是火车,1个小时就到了,再也不会有之前那漫长3小时的折磨。
但即使是这样,从我们县到成都的高速有四百公里呢,直达成都的复兴号城际动车,也要4个小时。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的舍友里有山西、江苏人,我才知道,她们开车走高速/坐高铁四五个小时都到家了,对我而言,我还在四川省内转呢。

蜀道难,是有那么点儿道理。
不过我更想说的是,虽然过去十几年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飞速发展,虽然过去几十年对于北上广这种地方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我来北京也超过十年了),但对于那些最不发达地区来说,通路,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变化。
不管怎么说,还是感谢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吧。毕竟前些年还听我妈讲,有段时间县城里火车站停运了,好像什么款项没扯明白,最后还是省里要求恢复运行的,反正感觉乌七八糟的事儿还多着呢,尽管明明是个特穷的县城。
00
Disenchant
7月前
Disenchant
7月前
打开即刻发现和上海共享秋季限定晚霞了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