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度工作,想到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讲,硅谷科技公司的领导层把努力认真工作作为一种道德观,努力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想到Elon Musk(播客中果然有提到);想到国内近年来青年教师去世的新闻……
#播客笔记 Twitter上的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能像工作那样,让我们如此规律地、高强度地、毫无怨言地甘心受苦。”
为什么我们要把过度工作标榜成崇高、有荣誉感的事?
过度工作的的原因很多,但或许还有一个,我们其实很害怕那种无事可做时无可适从的感觉。用工作填满生活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防御方式,避免自己闲下来。
一份学者调研:
过度工作盛行的地区,是美国,和日本为首的东亚。从行业来说,过度劳累的重灾区是那人从事帮助他人的工作的人,比如医务工作者、从事自杀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
从行业维度来说,过度劳累并最以其为荣的是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知识工作者们(主要指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不仅在过度工作中感到耗竭,并且以这种耗竭为荣誉勋章,成为一种身份象征,象征自己所拥有一切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过度劳累和无止境的工作在当代社会被浪漫化:一种以工作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在我们这个时代显得正确到不容置疑。
牛津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的研究:过度工作的道德化和浪漫化,可追溯到十六世纪的新教徒职业道德,即努力工作和对利润的追求是一种美德;后来的工业生产让当代人对效率愈加痴迷,往往走向以牺牲个人福祉为代价的生产。
对于我们今天这一代人,过度工作的文化和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植入我们的道德观中,好像就是为了工作本身,有时也带有一些表演元素(一种疲惫状态)。
对过度工作导致的工作怠倦的更普遍的定义:你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到自己被非人化,被工具化,身体和精神上感到力竭,对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份工作陷入深深的怀疑。
心理学家对过度工作的阐释:一种强迫症状,表现为不断加强自我要求。
韩炳哲《时间的味道》:
他认为实际发生的不是加速,而是无向和无序,加速只是人们感受到的一种症候。
对于阿伦特的《积极生命》,他认为“作为”不是一种解决之路,恰恰相反,它与“劳动”(尤其是马克思所说异化的压迫性劳动)互相应和,无助于复原。只有凝思和作为配合,才能有所作为。“无作为的凝思生命是盲目的。无凝思的积极生命是空洞的。”
一种可能的解法:要尝试创造更多的空间去做无意义的/没有目的行动,有目的地去做那些没有目的的事儿。
休息就是休息,休息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休息是为了休息本身。
哲学家Seneca: Why do you postpone yourself?(对当下的拒绝)
负性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最早是济慈描述莎士比亚时用的词,即,能够接受不确定性、神秘和怀疑,而不急于追求事实和理性。
过度工作的改善方法:
1. 承认自己有强迫性工作的倾向
2. 把睡眠和锻炼放到你的日程中,而且尽量排在工作前面
3. 在生活中找到一样纯粹享受的事情,这件事要与工作无关
4. 要增加对自己身体的感受
5. 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身份(create multple identity),让自己不太容易僵化在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这样的等号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