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观察 我能理解日本民众为什么也看不懂开幕式。
就像08年开幕式,老谋子搞了个几千人“击缶而歌”,我们的解说也需要向观众解释什么是“缶”,这种存在于《说文解字》、《诗经》里的物什和老百姓的普遍认知确实不搭界。
日本虽小,也是有上千年历史的国家,老百姓不能面面俱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太正常了,不丢人也不奇怪。
不过我们和日本开幕式不同的是,老某子的文化审美和大众审美是一致的,就是我虽然不太懂文化内核,但呈现形式简直绝美!
不管是哪国观众,分得清美与丑。
还记得“康康”吗?本来该作为猴年吉祥物出现在春晚上,韩美林原稿也挺对味儿,谁知道央视公布的3D版丑成了一坨屎,全网群嘲,央视最后作罢,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日本网友看开幕式,大概跟我们当年看“康康”一样。
我也看了科普,说什么物哀,幽玄是日本美学巴拉巴拉。我想着“物哀”是不是和“黛玉葬花”有相似之处?可是黛玉葬花是美的,日本的小说、动漫、俳句不也擅长渲染一些又丧又美又细腻又能触及心底的东西吗?
所以说,日本这回搞的这么“阴间”,不是它文化本身的锅,是呈现方式有问题,他本可以做出符合大众审美的“丧”,搞成现在这个鬼样子,不知他们奥委会高层怎么想的。
至于某些博主吹捧的“文化自信”,那就是为了流量,都是生意,不寒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