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的冰火两重天实在很难评价,但最近看到一些事例,也许能反映些事。
我在PR的几个前同事,没成家的都去创业了。当时的主管接了项目,搞个活动,问我有没有年轻人可以推荐,需要坐班兼职,不要没经验的。
我推荐了几个,其中一位非常多的经验,喜欢活动策划、好玩儿的,有自己的作品集,十几页呢。当时她也在其他地儿二面,基本确定ok。我主管就说现在年轻人真nb,她那时候这年纪还在玩泥巴。我说:才不是……
1. 作品集是直接的能力证明。企业不想培训人,也等不了,所以有一技之长非常重要,比如说剪辑、写作、美术,至少是不愁工作的。当然你说要一点“dirty job”没有是不可能的——我个人特讨厌这个说法,无聊的工作也有自己的门道,任何工作都需要练习和经验,不可能不积累就让大学生当经理。
2. 作品集意味着有大量业余时间探索自我,而现在大学学制很不合理,既要又要,学生又以为必须卷才能保障安稳路径,一个个只做有客观可见回报的事。我找10个大学生未必能凑齐一本作品集。
3. 大学生实习,做两件事比较好,①破除大公司精英迷信,去大厂精炼一下自我,至少知道讨厌什么,②媒体/投资/招商之类能接触大量不同人的岗位行业,这样能发现多样的生活方式。人活着是很容易的。赚不到那个钱、被看不起都不会死。
4. 卷会淘汰人,但也会出现超级怪物。不要总想着让别人给自己解决问题。把你憧憬的人的背景、履历、技能全部拆分,别仰望,合理化对方的强大。要比昨天的自己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