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清迈,随意逛进了 JJ Market,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 Good Goods 的概念店。站在门口,我一眼就被吸引了。没有那种刻意“可持续”的生硬感,而是一种舒服、真诚、让人愿意探索的氛围。
走进去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更像是一个策展空间。摆在架上的,不只是商品,而是一个个有故事的物件——手工织布、本地天然染料制作的服饰、乌隆他尼府身心障碍者联盟编制的托特包,还有所有利润通过 Central Tham 社会企业回馈社区的牌子。
这才是可持续品牌该有的样子吧?
很多品牌做可持续,不是过于理想化,导致产品又贵又难买;就是过度商业化,结果可持续只是个营销口号。但 Good Goods 在这之间找到了平衡,它既不像高冷的环保品牌那样“教育”消费者,也不会因为迎合市场而丢掉自己的坚持,而是用一种轻松、好玩,而且还带有些许潮流的方式,把可持续真正融入日常。
在这里,购物不是单向的消费,而更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会知道,这件衣服是哪个手工艺人制作的,这个碗的材料来自哪里,这些产品如何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被好好地生产出来。而当这些信息变得可触可感,可持续也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可以参与的生活方式。
这里会让你看到,可持续不需要成为一个复杂的难题,而是可以以一种自然、温暖的方式存在于商业和日常之间。它不是高高在上的选择题,而是“这些好东西,正好都很可持续”。
很多做可持续品牌的创业者,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太过坚持理念,产品就变得小众昂贵,难以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如果为了市场让步,又容易变成“可持续”只是营销噱头的品牌。而Good Goods 之所以能做到兼顾理想和商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背后有 Central Tham 的支持。
换句话说,Good Goods能做到 “既理想又现实”,不是因为它找到了什么创业公式,而是因为它本身就被放在了一个理想与现实能共存的环境里。
如果你也在做可持续品牌,真的值得来清迈Good Goods 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