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小样Young
757关注4k被关注17夸夸
追求真。
“1000小食”计划发起人,全网同名。想认识1000位中国家庭食谱记录者。该计划进展更新于newsletter《1000小食报》。
置顶
小样Young
9月前
🈺 今日开始营业

最近一周还在福建,为今年1000小食的产品开发找找线索,也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提名再开发、升级的福建物产和本土小食!

也想趁还在福建的时间,走走小地方,见见还在认真做食物的手艺人们!

图1: 营业中的队友

图2:“1000小食”的第一款产品,更贴合日常点心、快手餐的传统肉燕。
产品故事:mp.weixin.qq.com

图3:“1000小食”理解的珍贵的、当下的传统甜食:的福州暖暖芋泥
产品故事:mp.weixin.qq.com
451
小样Young
2天前
想念。
40
小样Young
2天前
#海带上的「糖」

来到霞浦的西洋岛,本地居民带我们来到一座岛上新建的公园,公园里有一间闲置的石头房子,刚一走近,同行的朋友立刻反应过来,「好浓的海带味道呀!」小时候在海岛生活的朋友,比我更快地辨认出这气味。

走进石头房子,两眼一黑,一座「海带山」拔地而起。全都是晒干的海带,乌泱泱的、交缠地堆在一起。要不是它们的气味鲜灵,乍看会误以为是旧衣回收的处理厂房。

而这一座海带山旁边,是三位手不停歇的「整理大师」:她们的工作是从「海带山」上,抱下一小堆,再将几片长海带在桌上摊平,用戴着袖套的手臂轻压,左右对折,最终叠成一方深色「布包」。这些布包将会送去海带加工厂,制成海带产品。

凌乱、皱褶的干海带,在她们手中被抚平、收纳——任何一个叠过衣服,尤其是衬衫的人,对这套动作或许都不会陌生。亲眼见到叠海带的过程,我对将海带叫作「昆布」,也多了些具体想象。

晒干的海带上,有一层细绒绒的白色粉霜。一位叠海带的阿姨指着这层霜说,「这像糖一样,很甜。」我一惊,竟然不是盐?

于是我将信将疑,伸出一根手指,从海带上蘸了一点儿,往舌尖送。神奇,最初传递到味觉神经的还真不是咸味,是一种轻轻的甜。后来在朱家麟老师的《吃海记》中了解到,原来这层白色粉霜是「甘露醇」,是一种糖醇,也具有医疗功效。

作为鲜味的发现源头,海带的味道其实并不好描述,于是它成为海岛人熟悉的特定气味。但这一次,我亲口尝到了,向来抽象的鲜味中,一种明确、纯粹的甜。
20
小样Young
3天前
想学福安光饼——红糖馅儿的。
00
小样Young
4天前
#海岛笔记

来海岛寻鲜,风平浪静时,小船一天可以运回两三趟渔获回港口,这季节最常见的是虾蟹、龙头鱼和河豚鱼,岛上居民善于将一切渔获晒成“一夜干”,尤爱河豚干,本地话叫“gei”。也是每个海岛上的年轻人离家时,家人必提前晒好捎带上的“海岛包裹”。

鱼干是岛民的下酒菜。昨夜陪朋友的爷爷喝酒话聊,爷爷一开就是1.8L的一瓶清酒——三个人喝。酒一杯接一杯,见菜已见底,爷爷命奶奶拿出鱼干,用高压锅快速蒸熟。

鱼干平时要冷冻储存,吃时蒸熟,吃多少蒸多少,蒸多了吃不完,稍放凉,鱼肉就会变硬,隔夜更不推荐。

灶台上压力阀噼噼冒汽时,鱼干糅合在一起的鲜甜气味也飘到饭桌。端上来的一盘鱼干,种类包含了河豚干、带鱼苗干、墨鱼干、龙头鱼干,各有各的鲜法:

河豚干最甜,嚼着像嫩鸡胸肉;龙头鱼干味道最淡,肉质也最酥松;小墨鱼肉最耐嚼,余味长;带鱼苗最咸鲜。

一边抱着每种鱼干都尝尝的心态,一边是爷爷的“言传身教”,一筷子一筷子地把他觉得最新鲜的鱼干夹进我们盘中。谁能想到,最后把零食吃出了主食的感受。

图1. 海岛渔获
图2.处理河豚
图3.河豚去皮和内脏
图4.腌制河豚
图5.各种鱼干
图6.带鱼苗干
40
小样Young
4天前
海岛早餐:光饼夹油饼、炒米粉配酸辣汤
00
小样Young
6天前
霞浦菜市,看见“鲜”的另一面。
猜猜图1像龙眼核一样的海鲜干货是什么?
60
小样Young
6天前
#霞浦黄鱼
11
小样Young
7天前
在香港的「界限书店」淘到两辑名为《ISLANDERS 岛民》的独立地图杂志,封底的介绍写道:

「《ISLANDERS岛民》是一份独立的地图杂志,透过向岛屿发问,我们希望探索可持续生活的原点。」

这本岛屿地图杂志,目前已经刊发了四辑主题,立足的地点是香港两百多座离岛之中的坪洲。杂志告诉我,坪洲的岛屿面积是 0.98 平方公里,最高的山叫「手指山」,海拔不到 100 米。

🔢如何想象一座不到 1 平方公里的小岛呢?

我查了查数据,厦门的鼓浪屿面积大约是 1.87 平方公里,坪洲大约是 1/2 个鼓浪屿;北京的朝阳公园面积大约是 2.88 平方公里,而香港迪士尼的面积也有 1.26 平方公里。

✍️如何挖掘这么小的一座离岛的在地内容?

图片中展示的一辑《ISLANDERS 岛民》主题叫「浮城自足」,从岛屿上店家们的「休息」现象展开,去理解岛民的生活方式。而岛屿够小的好处,或许是能做到全数统计,比如有一店家的休息日长达 500 多天。

另一辑的选题叫做「在地生活」,切入的现象则是本地社区的文化T恤。和小岛一样,选题聚焦的地方也都是小小的。

🗺️再说设计,地图与杂志合二为一。

不断展开叙事的翻阅体验亦很流畅:封面、岛民对谈、地图、主题调研——虽然打开是一张纸,但的确是杂志的编排逻辑。(题外话,平时看到一些消费品牌在做「报纸」形态的线下物料,但内核逻辑仍然是DM单。)


即将要登上一座福建的海岛,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奇遇~
65
小样Young
7天前
想问问有霞浦的朋友知道海瓜子熬油的做法和出处吗?
70
小样Young
8天前
从香港带回来二十本书,饮食相关占了一半。

看到两本专注在一种食物上的“小”选题:《菠蘿油》和《香港燒賣》(同系列另一本是《香港鸡蛋仔》)。

前者是香港前《饮食男女》的执行编辑呂嘉俊与本地插画艺术家秦啟峰合作的绘本,文本精炼,胜在图像与装帧的精致,相较于书,更具有伴手礼价值。

而后者的作者,则是一个名叫“香港燒賣關注組”的互联网社群。出版品牌【點子編輯室】,则由身兼数职的三位编辑组成。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