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创业者的日常

32421人已经加入

  • west0n
    15天前
    【为什么要办一场Hackathon和办完一场高中生Hackathon之后的takeaway】

    昨天和@Zeeland_ 复盘这几个月办PivotHack这场Hackathon的经历,重新拷打了自己一下为什么想办这场Hackathon,这场Hackathon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学到了什么和之后怎么办,和一些对教育的思考,遂打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一下,整理一下思绪也算是开源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

    为什么想办这么一场Hackathon
    - 高中三年大多数事情都是在学校外面做的,说实话没对学校做什么贡献,很少组织学校内的活动,想用一场活动的形式给十一学校和给自己的高中三年一个交代和一个结尾
    - 从@Ryan.eth 的SparkLab开始,大大小小线上线下的黑客松也算是参加了五六个,感觉从一个参与者慢慢的过渡到一个组织者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
    - 一直觉得Hackathon是一个在大学申请的环境下缺少的活动类型,有一些想要验证的观点和想法(后面会提),需要用自己办一场Hackathon来验证
    - 申请大学完了最后几个月太无聊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度过人生的垃圾时间

    发现或者验证的一些观点
    - 之前我的观点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顶级高中的学生做事情的平均水平大于985大一大二学生的平均能力”,通过这次hackathon大家的短期学习能力,展示的项目效果和观众嘉宾的反馈看下来,这个观点是被验证甚至被低估的。
    - 仍然承认这是教育不公平导致的现状,但对于这些顶级高中生,现在的教育资源是否匹配?对于那些会主动尝试做事情,主动探索的15-18岁的人,我感觉教育系统给予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仍然不够大,是否那些针对大学生做的基金,创业资助,科研机会应该更下放一点?(其实现在高中生也有,不过是针对申请的)
    - 非常感激三年前的自己在人大附中和国际教育中选择了后者,针对高考/中考的教育让学生失去的并不只是时间,还有一种将探索作为最重要的事情的勇气和态度
    - 说到国际教育,很奇怪为什么黑客松没有在中国的国际教育和美本申请体系中火起来,明明应该是很能很能割韭菜的地方啊!其实近年来也有一些相关的活动,比如已经很久的XA的capstone,CTB等创新比赛中也新增了Hackathon环节,但是好像还没有一个以Hackathon为主体的活动,从我们超越预期的报名情况和报名人的demographic来看(80%+国际生,申请美国大学),我觉得这样的生态位存在且蓝海
    - 一部分之前在国内没有针对高中生的hackathon的原因可能是代码的学习成本,不过现在thanks to AI,代码学习在黑客松中可以被省略。我们技术实现做的最好的一个项目的所有成员都是非技术背景,完全是现场学习vibe coding,100%AI实现的,以后的hackathon里,除非是tech orientation的项目外,是否design或者产品能力比技术重要很多?
    - 和zeeland的讨论中我们将我们这次PivotHack黑客松定义为一个“周周黑客松之上,黑客松之下”的细分市场,比周周黑客松等半天时间的活动更加沉浸式(过夜能带来很多新体验!),但也比一场普通的hackathon可能会更加轻量级,这样的黑客松非常适合PivotHack所针对的高中生群体,但可能还需要验证是否还有其他群体比较prefer这种量级

    我们的Hackathon有何可以改进的地方
    - Basic Fact: 28人,7队,周五晚上-周日下午,13技术背景,15非技术背景,录取率40%左右,当周周一开放组队
    - 团队管理是这回做的问题最大的地方,从day1的权责划分就没做好(应该day1就我独裁的(笑)),什么三个人一起当管理层真是笑话,让一个逆天入类手里有权,后面真是鸡飞狗跳,连删库跑路这种逆天事情都出现了。中途其实有很多次机会,但都心软了没有踢掉,虽然最后也是采取了强硬措施,但总体来说如果早点踢的话我们活动会更好(而且我能几乎完全不用生气),整个故事真是逆天的drama啊,欲知后事如何请听后文分解
    - 团队分组最后还是没有做的很好,我们觉得随机分组有点出生,而且很多人都是预先找好队友来的,所以最后决定还是让大家提前一周自由结组。遇到的问题是最后完全没有组的队伍,被强制分到一起去的队伍确实体验感不是太好,而且技术喜欢和技术组队,产品喜欢和产品组队,比较难受。是否以后应该不按照人分队而是按照ideas分队,值得考虑
    - 我仍然有一些歧视年龄低的技术开发者,我认识这么多人了,most of them会在团队协作中出很大的问题
    - 黑客松的体验感主要在一些非黑客松的小细节里,空调,零食,冰棍,加餐披萨和懒人沙发是我们被夸的地方,蚊子,正餐盒饭,场地过于刺眼的阳光和比较烂的wifi是我们没做好的地方
    - 缺少了一个给大家提供的辅助知识库,hackathon101这样,尤其是对non-coder(其实我们本来是要做的!!不过因为上文逆天团队问题我和cofounder去擦屁股了,这块战略性放弃了)
    - 邀请workshop有些不妥,当时邀请嘉宾的时候我没想清楚,还是应该邀请能够立马对选手有作用的嘉宾,非常后悔的一点是没让zion来线下做分享,后面会注意这点
    - 我们面试的时候还是放了一些我们最后觉得不太适合参与的同学进来,不过我觉得我们已经控制的很好了,下次加油吧
    - 找钱这块还是启动完了,最后钱也没有很多,最后两周才靠着砍预算/学校给了很多住宿场地的帮助我们不用花钱了/找校友把钱攒齐,有点极限,而且如果我们拿的钱更多的话我们体验感会更好很多
    - 即使我们挺穷的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花销,吸取教训了

    What’s next?
    - 我认为Pivothack留下的东西还是很有价值的,这个活动不应该只办一次就结束了,但是后面怎么做,困难重重啊
    - 我要出国了,目前我们的团队里只有一位同学有一定可能有能力接棒
    - 我应该不应该继续做:我还没想好这件事情带给我的ROI是不是够大,在这几个月里确实给了我不小的压力和成长,但是之后我是不是应该去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之前跟别人聊的时候他说这件事情只有先去做了才能理解做的好处,先相信后看见,不过我还没有想清楚这一点,可能之后还是要找大家多聊聊
    - 其实还是有很多人有想办一场hackathon的意愿的,不过执行难度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真是不小,在我们学校估计也只有高三的我能做成这件事情,高二的我就完全搞不定,主要是1.时间,2.资源,3.执行能力
    - 这次学校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主要是因为教委要推AI这一块。如果我们没卡上这个timing或者换了个学校,还能做成这件事情吗?不一定

    一些之后的想法
    - 一定会有人继续在学校里做下一届,我应该也会帮助,不过因为要出国上大学了目前我不打算继续做一号位了,预计是9月份
    - 有没有可能做一个中国的Hack Club出来,最近在想一种统一品牌做franchise的可能,还需要跟更多人聊一下
    - 黑客松真的给我很大很大的压力和成长,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压力我已经彻底放弃以后创业的念头了(我办个黑客松压力都这么大以后创业那不得压力出癌症啊),不过办完之后又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听到了大家的鼓励和批评觉得我仍然喜欢自己做一些cool的事情
    - 大学应该不会drop out了 毕竟我们学院甚至把黑客松作为必修课哈哈哈
    - randomly post 一张图,这张图是demo结束后的晚上收拾完东西的我举着一杯没喝完的喜力,很喜欢
    - 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不管是physically or mentally,办完黑客松只有感激
    46
  • Allen仍将梭哈XR
    2天前
    两年的创业真正划上了句号,账上剩下的钱也按比例退回了,发自内心的感谢所有投资人彼时和此刻信任,以及创业的兄弟们的支持。
    ​商业与时代的残酷狠狠鞭笞了我的各种 ego,但我还是希望未来能再次给予大家悦耳的回响。
    152
  • 超级碗Alex.
    2天前
    兢兢业业做产品,被一些外卖档口店搞的很难受,开会的时候吐槽了一下,同事说我像魏建军🥺
    171
  • julian.
    2天前
    谁同意、谁反对?
    270
  • 季森Jason.
    2天前
    可别看insta360刘靖康发财了,又说相信什么年轻人那种屁话了。去spark lab找05后想搞AI的一堆啊,主观能动强的很多。去小红书找啊。

    除了奇绩对年轻人友好一些,其他的看人下菜,现在给你们机会你又他妈不投“普通”年轻人。
    97
  • Ryan.eth
    3天前
    你其实很难预测下一代年轻人的创业者是什么样子,刻舟求剑是不行的,让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就好

    照着乔布斯的样子找下一代创业者也是有问题的,那个时候的乔布斯就是一个 outliner,从来没有人见过这样的创业者;我们下一代的创业者也应该是一个从来没有人觉得这样也能创业,他不是好学生,也不应该是乔布斯 2.0

    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年轻创业者的 input 是有限且质量不高的,18 岁就只能照着 40 岁的创业者怎么样照猫画虎,学着怎么 pitch,老气横秋,那是有问题的,年轻人就应该是自己的 vibe,自己喜欢怎么搞跟着自己来,得玩起来。年轻人变成自己就好,也不需要装自己是谁。
    64
  • 生姜iris
    01:05
    一天开了八个会。
    开到困到脑子昏迷。

    于是倒数第二个会的时候,和一个Founder开会没忍住,理性脑基本告辞,kuku疯狂输出。

    没想到这位哥和我开完会,特别认真地撸了一个会议录屏,把我说的话摘录了下来(没想到很多句我说的真不错,堪称金句女王👸:

    于是在这里简单摘录几句,分享给大家:

    1️⃣你一直缺一个机会,好好的,认真的,安静的打磨产品。因为你一直在追风。

    2️⃣其实你没有逼自己,而是做不好,没有正反馈就放弃。
    每次看似很努力,但是每次都没有坚持。都是小有所成,但没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浅尝辄止。
    太多人创业同时做多个产品,很多都没有坚持下去,最后都死了。不要走这样的路。

    3️⃣产品设计是最关键的。精力放在产品本身,而不是预热和画饼。

    4️⃣不要辜负那么好的用户。因为他们爱你,这是最大的底气。你可以一次对不起他们,但不能一直对不起。死忠粉的失望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

    5️⃣任何事情有回报,都是一定是需要时间投入的,前面就是很苦。

    6️⃣扎扎实实怼一件事,坚持到底,总会给你点回报。

    7️⃣出手前要想得足够清楚,这个打出去是为了什么。

    8️⃣太着急了,战术和节奏就会乱。

    9️⃣给一件事留更宽裕的时间,不要同时做很多事情。

    🔟要真的把这件事做到极致,不要做到50分就不继续努力了。要做到视野范围内的最好。

    🔟1️⃣你还没有真正的孤注一掷。还在东想西想的时候就不是孤注一掷。孤注一掷就是明天你粉身碎骨,跳下去死了我也要这么做。你要有这样的勇气。

    创业就是很苦很累的一件事。
    要扎扎实实,长期主义。拒绝「自我感动」
    「冷静地清醒」,尤为难得。
    不过我也时常很难做到。
    这或许也是很多founder找我,希望我从外部帮TA们「做减法」的原因。

    所以与大家共勉。
    04
  • Sophia在斯坦福
    1天前
    作为创业公司创始人,我真的太喜欢有跨专业、跨领域能力的同学了

    设计+编程,市场运营+编程,产品+编程(甚至只是vibe coding就行),都是非常美妙的搭配。大厂或许只需要单一技能的人,但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人才越全栈越好,非常需要能够全局思考、整体性创造优化产品的同学。

    最近我有遇到也有招到这样的同学,据我的观察,ta大概率不是从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生长出来的,而是自我驱动,从自己的兴趣或需要完成的目标出发,逐渐丰富自己的技能树。在AI时代,学新东西本身不再是难事,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人也可以学会vibe coding,但是主观能动性依然是最大的门槛。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我们持续招市场运营负责人和实习生,多个headcount~如果你喜欢二次元,有海外市场经验或愿意学习,请联系我!也欢迎朋友们推荐人才,我们红包答谢!当然如果你/ta具有跨领域能力就最好了哈哈!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邮件发到team@caffelabs.com

    (图文无关,是最近在日本的随手拍哈哈)
    30
  • julian.
    2天前
    我们在招聘一位视觉设计师,这是一位候选人给我们发来的自我介绍。

    “by making something with care, you are expressing your gratitude to humanity, to the species.”
    22
  • 蒲苇__
    2天前
    要去做一场小型的关于女创业者心智突破的分享,今天写ppt,想了想写下了主题:走上勇气与幸福之旅。

    创业与幸福不应该一定相悖,创立小破公司的第一天就想好了,我要过程幸福、过程意义,要蓬勃的人生状态而创业,而不是追求一个巨大的成功。

    蓬勃的人生​——它包含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目标的投入,以及持续的自我成长。

    它不依赖外部的财富、地位,而是源于内在的选择:选择关注当下、拥抱挑战、接纳他人。

    所以虽然常常遇到挑战,遇到风险,超负荷工作,也会付出没有回报,但总体上,我觉得实现了给自己的承诺。我是幸福的,恒定的幸福。

    获得感和心力齐齐增长,更接纳不完美,允许缺陷,主动创造,拥抱现实给的回馈。没有强大的赚钱和出人头地的欲望,似乎也无损这份自驱,甚至是更加快乐的自驱。

    不必等成功来临,现在就是人生最棒的时候。

    “幸福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场旅程——一场关于成长、爱与自我实现的旅程。”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