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为什么好,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权力真空窗口期!就像当年的中关村大街、华强北,处于一个旧秩序松动、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的时期,给普通人撕开了一道可以搏一搏、求逆袭的口子。
杭州是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早就围绕它形成了一整个互联网产业集群。现在,阿里衰落了,但这并不是坏事,反而恰恰是关键,这向社会释放了大量经过市场锤炼的人才。正所谓“一鲸落而万物生”。
这些人才转身就能利用杭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快速抱团、快速试错、快速壮大,形成一股股新势力,填补了阿里“退潮”后留下的空间。外地的人才看到这场景,嗅到机会的味道,自然也往这里集聚。
再加上杭州政府出了名的市场化作风,少了很多有形无形的“手”,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自下而上的生长效应。
我们来对比一下:
* 京沪深这种超大城市,产业强、人才顶尖没错,但坑基本都被占满了,“旧王”仍在朝,权力结构稳固得很。机会?有,但那是“卷王”的修罗场,论资排辈是常态,留给草根的空间极其有限。
* 其他强二线、强省会,本土势力根深蒂固。他们不擅长在本地造王,更倾向于引进成熟企业。你想在这里混出头?行,先学会“拜码头”,外来者需要与本土势力结盟,和本地圈子搞好关系,毕竟台子是人家搭的。这就不利于顶级人才(特别是“不服管”的人才)的融入。想想马翔宇的遭遇。
所以,资源越扎堆、秩序越稳固的地方,往往讲究“先来后到”,缺乏对“异类”的包容,对没背景的年轻人不够友好。
至于欠发达地区,或许真有权力真空,但没产业集群、没配套基建,你赤手空拳去了,有真空也没用啊,那是“荒漠”,不是“蓝海”。
杭州,就妙在这个黄金比例般的平衡上:既有“真空”带来的机会,又有产业基础让你能把机会落地。
怎么判断一个地方还有没有“权力真空”?很简单:
* 凡是需要你舔前辈才能上位的行业或地方;
* 凡是需要你排队等候才能获得资源的行业或地方;
* 凡是让你感觉光靠做事不行,还得拼关系、熬资历、甚至搞办公室政治的地方...
基本就可以判定,那里没啥真空可言,等级森严的秩序早就焊死了。这种环境,哪怕你能力再强,也总有人能用规则之外的手段把差距抹平。
还有个观察角度:文化上越“精致”、越多传统规矩、越跟你强调“情商”重要性的地方,往往旧势力就越强大,年轻人就越难单靠能力出头。
为啥“精致”反而是坏事?逻辑很简单:精致是谁在玩?多半是有钱有闲的阶层在彰显身份、建立壁垒。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天天强调自己精致吗?比如,一家公司要是对穿着打扮(Dress Code)特别讲究,说明啥?说明在这里,光靠专业能力不够,人家还要看你的“外表”(甚至“色相”)。外表一旦成为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无疑给那些只想专注做事的人,增加了巨大的额外“摩擦力”。
有钱人也分两类:一类是企业家,敢冒险、求创新,赚超额收益,也创造社会价值;另一类是看重安逸享受的小资,不担风险、不创造啥,但特别热衷于构建鄙视链,强调出身、品味、圈子。这俩最大的分歧就是:小资觉得财富和地位是和血统绑定的,企业家则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像上海、香港、新加坡这些地方,是企业家精神的荒漠,但绝对是小资的天堂。
杭州,刚好相反。你会发现,就算你穿个T恤拖鞋去谈几千万生意,只要你真有料,别人也不敢轻视你。因为在这里,做事 >> 其他。
说到这里,我耳畔边仿佛有个大喇叭在广播:“各位新王,欢迎驾临杭城!本市新一轮财富洗牌已开局,已有六位勇者成功跃升新贵!接下里,请各位尽情 enjoy 这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