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普遍面临一个冲突:理性和情绪的拉扯。
理性知道应该怎么样,它努力在掌控方向盘。但情绪这个搭车客时常因为感到不安全,在后座闹腾。
这是因为情绪处理信息的方式不是逻辑分析,而是基于联想和经验。
如果过去有一些不好的体验,或者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情绪就会在相似情境中拉响警报。
更让我们沮丧的是,理性可以快速更新自己的知识。对于那些过时、陈旧的信息,理性可以通过和推理,直接剔除或覆盖。
但是情绪不行。情绪跟身体绑定,跟基因本能绑定,它的调整更费劲。情绪的调整是这样的:
情绪可以:
✅建立一条新的神经通路,通过不断强化,使它优先于旧通路。
✅亲身体验一次,确认没有风险。
✅在安全和支持性的关系中,让真实的感受被看见,从而降低防御和焦虑的感受。
情绪无法:
❌直接删除旧通路。
❌被外界强行灌输没有风险。
❌一蹴而就实现改变。
本来,情绪和理性是相对平衡的,它们共同支配人的行为。如果理性长期压制情绪,情绪能量并不会消失,最终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这就是抑郁。
如果完全让情绪主导,不顾长远后果,理性将不再是平和的规划者,而会变成严厉的审判者,这就会造成自我攻击,内心无法平静。
所以我们需要追求的是双方的合作和平衡,理性倾听情绪的声音,理解它的需求,提供安抚和保证,扮演一个成熟的内在父母。
这样,情绪才更愿意配合理性的引导,为理性提供动力,让人的行动续航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