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玉伯
77关注3k被关注6夸夸
做一个简单、自由、有爱的人
玉伯
1天前
最近把马斯克的五步工作法用于竞品研究,发现很有意思:

第一步:质疑。比如 NotebookLM 真的可以做播客吗?真实去用,发现不是做播客,而是听总结。更像是微信公众号听全文的升级版。用作播客,只是一种用法,不是原始功能本身。

第二步:删减。比如 Readwise 有各种功能,很强大。回到图文阅读场景,结合 AI,真的需要在网页原文保持 Highlight 样式吗?用户划线的目的是什么?是高亮还是保存?阅读纸质书籍时的划线标记,到了网页阅读,有必要直接迁移这种习惯吗?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先去掉,会怎么样。

第三步:简化。比如 Notion 有各种功能,Apple Notes 功能也不少了。如果要重新设计一个笔记编辑器,最基础的功能是什么?会发现 Notion 里有大量功能是用于协作的,都可以砍掉。Apple Notes 里的一些隐藏高级功能,也是没必要的。回到最基础的纸笔记录,会发现笔记可以简化为两个基础能力:写和画。能输入文字,能画图表达联系,就是最最基本的笔记编辑器的功能。画图甚至都可以简化,文字里本身有关联。

第四步:加速。研究完一批竞品后,会发现同一个领域,真正有创新的产品很少。再有新品出现时,往往快速看个官网,就能对产品定位有不偏离方向的理解。这时不用再去主动找信息,信息会找你。

第五步:自动化。竞品研究的自动化,是忘记竞品。回归到用户场景,回归到需求集合,从千万需求中取一瓢饮,知道自己擅长哪一瓢,就不用再看竞品了。

以上全是强行附会,轻喷。
519
玉伯
1天前
这条很有意思。最近也有个类似思考:人脑之所以为人脑,有个很重要的feature是遗忘。比如问自己一周前的某个晚上吃了什么菜,大概率是想不起来的。AI大脑的一个bug,是不会遗忘,或者目前还没有加入遗忘模块。遗忘模块或许是进化中很重要的因子。

期待什么时候问AI某个学过的知识,AI会回答:我想不起来了。那就有意思了。

少楠Plidezus: 人们使用新工具时 总会带着旧工具培养思维惯性 让新工具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 进步的速度取决于遗忘的速度

30
玉伯
1天前
最近听了些00后整顿职场的真实故事。发现并无什么新鲜事,我好像天然就是这种方式在职场做事。从2008年开始,就不怎么加班。虽然经常回到家后,出于热爱还在疯狂写代码。对一些冗长的会议,也做到了要么大胆拒绝,要么到场后“全情走神”。时代在变,同时也没什么大变化。
10
玉伯
1天前
感谢倾听和总结。比 AI 的总结好太多👍

何其狂: 最近反复在听这期潘乱对话@玉伯 的播客,有几个观点特别认同,也特别真诚; 第一个就是玉伯谈到什么是痛点,他认为很多产品的创新都不是从痛点开始的,都是从一些痒点,一些花里胡哨的,没什么价值点的切入,成就了不少的伟大的产品;举例了两个例子,一个就是汽车出现不是为了出行的痛点,马车明明跑的好好的,出行的痛点还得靠马车。第二个,淘宝的出现也不是为了解决购物难的痛点,当年线下购物也很方便,买个东西可以和熟人打招呼。在当年没有它一样可以购物,所以它也不是一个痛点。 玉伯认为,不管是淘宝还是汽车,都只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更爽,更方便,再逐步的切入用户的心智。他认为真正的创新,是爽点,是把某种东西重新构建之后,得到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个体验一开始可能是少部分人的爽点,然后逐渐变成了大多数人的一个共识。当产品具备一定的体量和用户后,没有这个产品的却成为痛点了。就比如现在时代没有淘宝或,拼多多,已经足够体量的使用人群,如果现在没法在网上购物,反而变成痛点了。 这个说法确实是非常的认同,当我们发现某种产品想法的时候,不要着急去想这个东西有没有做过,是否是用户最大的痛点,同质化产品是否过多,是不是已经是红海了;更多还是考虑产品设计后是否能优化出来一些好体验,让用户感觉比之前的会更爽点,效率快了点。 在当下产品市场里面,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可能像玉伯观点,从痒点来出发,切一些小的场景,把用户体验做的更好点,逐步根据用户需求来迭代。就比如记笔记,手机明明有备忘录,但市面上仍旧有flomo,有道云笔记,Notion,obsidian ; iPad上面又有goodnotes,Notability,Prodrafts,无边记; 这些软件都在切一些细小的笔记应用场景,各自都有自己的新体验,有的产品主打即走即停,有的主打思维共联,有的主打手写方便,都在满足各自场景的用户群体,自然产品就立住了,起来了。当然要验证产品是否起来了,还需要看看分享率,有没有自然用户在各种社媒平台讨论这个产品,有一定热度至少前进的方向一定是对的。 第二个就是对管理的分享,玉伯认为在公司做管理,离不开三个要素,财权,人权,事权; 首先是财权,就是这样就你决定能够在某件事情上花多少钱。这个财权是很关键的,但是其实大部分高管都没有财权,至少玉伯做语雀的时候没有财权的,在做预算也都挺难的。真正的财权永远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上的, 其次是管人的人权,这个可能作为管理者,在互联网上半场就是就招聘,可能就是各种抱地盘,靠人头让自己的团队快速扩张。他指出这个人权,不是说增加人才是人权,还是你有权利把自己团队规模砍半,也是开放的一个权利。但实际上各种因素会使得甚至管理者都不会去想这个事情,更多就是人的贪婪和地盘意识。只是管理者看别人招人,自己也要求招人,然后比拼团队人数。所以很多管理者其实是没有人权的把控的。 最后就是事权,就是做做事的权利。管理者最有的甚至说甚至可以说唯一拥有的就是做事的权利。就是自己定的绩效目标,然后逐步去完成。但是你的制定目标和人权和事权息息相关,三者很难分开。 在现在看来事实确实也是这样的,就比如说你做了一个产品,你肯定产品使用用户一定要多,但仅仅只靠运营自己去推广,或者团队去做用户增长,连一个小红书推广都做不了,就很难。没有一定的财权,批不了预算,目标肯定就不会好制定的。但有的大厂高P的财权就特别大,我真实的了解到,一些大厂的高P,一个人手里握着4,5个亿的预算,什么产品推广,产品宣发,技术壁垒的购买,都可以通过财权这个搞定,甚至很多公司全年的收入就靠这些个高P合作着,那么他的目标在制定的时候,就能算出来完成到什么地步。 玉伯的这期分享很干货,很诚实,也很受用。

00
玉伯
2天前
写得非常好。这也是所有想做 Second Brain 方向的产品悖论。人想拥有一个第二大脑,最终的结局是,殆矣。

Lightory: 笔记软件是有限的容器,人却是无限的存在。想要用有限承载无限,殆矣。 庄子。

01
玉伯
4天前
诚实、善良、好奇,最近越发感悟到这三个词充满力量,是内心的孜孜以求。

先说诚实。@崇旭_Ken 前不久分享过一篇文章:Do You Really Believe What You Believe? 你真的相信你所相信的吗?文中提到要确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相信(Belief),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去“听其言”,还可通过观察去“观其行”。如果言行一致,那么也只能姑且相信这个人可能相信某个东西。例如一个信上帝的人,你问他信不信,他说信,你看他礼拜天去不去教堂,结果每周都去,言行很一致。然而,你依旧无法确定他是否真信上帝。能确定一个人是否相信某个东西,只有他自己。自己可以通过所思(Thought)来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对话,简称自省)。然而,自省也很容易充满虚假、谎言。这时,诚实是通往智慧的桥梁(也可能通往精神病)。诚实的自省,有机会让一个人看懂自己,开始逐步清楚我是谁,以及内心有哪些真的相信。

再说善良。经历过诚实自省的人,往往会看清世界和人生的无意义底色。同时也能明白言行一致,可能只是某种习惯或骗骗自己。诚实会带人经过地狱,地狱大概率是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天堂也可能就是地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经历过黑暗,还能内心有阳光,这叫善良。善良是对自己的好,也是对他人的笑。“英雄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这名言,或许可诠释为:英雄就是诚实与善良的人。

最后说好奇。这是一个宝宝的状态。对万事万物有好奇,想知道什么是什么,会问某个没听过的词是什么意思,会被电视上从没看过的影像吸引,这些都是好奇。从动物演化成人,这期间可能最神秘的因子就是好奇。如果地球上的动物生下来,和石头一样一动不动,那么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的奇迹。好奇是运动,敢去接触从未接触过甚至感到恐惧的东西。万念俱灰是因为没了好奇。好奇可发现美,并不断拓展美。

诚实、善良、好奇,貌似就是真善美。求真(自己的真实想法)是诚实,行善(寻找阳光,照耀自己也照耀他人)是善良,求美(美是极其广义的,美可能就是奇,奇观、奇迹、神奇,寻常的东西被暮然回首发现,也是一种奇)是好奇。

诚实善良好奇,或许可让人随心所欲不逾矩于世间。
712
玉伯
4天前
这段太好了,可以用来理解大量现象(宗教、网红、股市等等):

To conclude, information sometimes represents reality, and sometimes doesn’t. But it always connects. This is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Therefore, when examin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in history, although it sometimes makes sense to ask “How well does it represent reality? Is it true or false?” often the more crucial questions are “How well does it connect people? What new network does it create?”

总之,信息有时代表现实,有时不代表现实。但它总是有连接的。这是信息的根本特征。因此,在考察信息在历史上的作用时,虽然有时有必要问“信息有多好地代表了现实?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更关键的问题往往是“信息有多好地联系了人们?信息创造了什么新网络?”
33
玉伯
4天前
《智人之上》这本书,有点翻阅不下去。最近找了英文电子版来读,发现大多是翻译惹的祸。

比如书名,原书名是《Nexus》,为什么不翻译成连接呢。连接应该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点。信息就是连接。一切都是连接。

比如Wise(智慧)被翻译成了明智。还有一个非常不能忍的,是Intersubjective reality被翻译成了“主体间现实”,原书其实是“主观间现实”。

很奇怪的中译本。
41
玉伯
13天前
人性是懒的。这句话成就了少量产品。同时,有更多产品因为这句话,误入歧途,成为了一波流产品,特别是这届 AI 应用。

一定要小心所谓的产品共识和原则。

人性极其复杂又简单。这也是一句废话,对做产品没用。对祛魅有用。
21
玉伯
21天前
究竟什么是理想主义?AI 的回答索然寡味。有人类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特别是在充满理想的即刻小镇。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