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玉伯
325关注8k被关注12夸夸
一个诚实的人
置顶
玉伯
4月前
小产品,终于要见大世界

今年五月开始创业,前几个月在跑融资和搭团队,最近几个月聚焦做产品,终于有小雏形了。虽然还非常不完善,但就如当初代码还没怎么写,就选择开源一样,这次做产品,也想尝试一开始就开放。

希望这个小产品,能让对 AI 有好奇、对知识管理有欲念、对内容创作有心痒的你,在产品起初,就能参与进来,与我们共同定义和迭代产品。

欢迎有兴趣的即友申请内测。在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里,留言“即刻”,会加速审核通过。

点击以下链接,即刻申请内测。👇

YouMind - AI Creation System

235193
玉伯
00:00
发现创业和在大厂,有一个挑战类似:如何让自己让团队持续有热情做所做的事。

不要说什么喜欢没有理由。喜欢做某事,特别是能喜欢并持续做某事,需要巨大的运气。有些运气来自环境,比如高晓松喜欢看书。有些运气来自个人,比如李子柒做非遗。

一个创业者,真喜欢在做的事不。是面向 VC 的喜欢,还是面向内心的喜欢,还是面向用户的喜欢。每种喜欢背后都不一样。

于己如此,于团队每一位人,也如此。大公司其实很难靠使命愿景吸引人,比如在字节,能随口说出字节愿景的人,并不多。阿里好点,都知道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听到这句话,内心有涟漪的,也不多。

创业公司,更需要愿景驱动,需要心有涟漪。

创业和在大厂,都挺难的。
有意思的是,去解决,就都挺有意思的。
53
玉伯
5天前
我是一个时空穿梭者。

我记得农耕时代的生活。在田野间光着脚丫跑的快乐,是那么自由。在田地里插秧和在野地里割猪草时的腰酸背痛,是那么真切。儿时的我,很喜欢爬树。经常爬在枝桠中,睡在天空里,伸手全是熟透的果子。

我记得工业时代的厂子。暑假,会去姑妈家在的林场。有条大大的河,不会游泳的我,好几次去摸鱼,差点成为了鱼。我喜欢下象棋的工人伯伯。

我记得做科研的日子。最佩服的一个老师,会穿两只不同颜色的袜子。最期待又最担心的,是轮到自己进实验室。那些昂贵的仪器,现在想起都有点不敢乱动。科研的平静,和爬树一样快乐。

我记得在互联网大厂的日子。少年气的自己,面对职场保持着少年气。职场,也像爬树。只是越往上爬,果子越少。于是我直接从一棵树跳到了另一棵树。发现树还是树。

我重新回到土地,拿起锄头开始挖土。我要做回农民,我要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我要做一个会种树的时空穿梭者。你呢。
96
玉伯
5天前
如果吃亏是福,那么很多人已福如东海。

短视频上,有人用马云来配音上面这段话。但一搜索发现,马云从未说过。

再搜索,Claude 说是王朔说的。不放心,于是用 OpenAI 仔细 Deep Research,发现王朔没说过。

真真假假世界,越来越难分辨。
73
玉伯
6天前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人到中年才意识到,这句话跟体育锻炼没多大关系。从科学或人文角度来讲,这句话更好的一个表达是:生命在于熵减。

熵减是什么。

熵减是无序的反面,是有序,是能折腾,是去做一些美好的事: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按佛学的理解,熵增是贪嗔痴,熵减是戒定慧。

按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的最近说法,熵减是:Make good new things.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熵减。
熵减产生意义,意义让生命有意义。

配图是不运动的后果,
快速到达生命的终点。
109
玉伯
8天前
如果你没了工作,也不是作家
打开 MS Office 会很茫然
不知道要写什么

如果你不是 Researcher,也不是极客
打开目前任一款 AI Agent
最大的挑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

需求在哪
138
玉伯
9天前
阿里的价值观里,最难的还是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比如很多 AI 产品的官网,赫然写着 Agent
这背后其实是 VC 第一

很多 AI 创业公司比大厂还卷
这点蛮符合阿里价值观:员工第二

所以实际情况是,一不小心
一家 AI 创业公司,就很容易做成
资本第一、员工第二、客户第三

阿里当年的价值观,还是非常厉害的
能做到的,寥寥
135
玉伯
9天前
投资人视角,希望投一百万,能赚几千万甚至上亿。因此很看赛道选择,在乎天花板有多高。

创业者视角,更加多元。除了赚钱,也在乎喜不喜欢。甚至是原生喜欢,再考虑赚钱。

很多情况下,不是投资人找不到好的创业者,而是越来越多好的创业者,逐步不再需要投资人。

世界在变,在快速变。
46
玉伯
9天前
PH 打榜
不是应该找到 PMF 之后再去打榜吗

想起高成资本一个分享
《SaaS 成长中的十大陷阱》
Pre-PMF Scaling
是十大陷阱之四
843
玉伯
10天前
最近有那么一些时刻,感觉什么事都了了于心。清楚知道哪些事得做,哪些可以不做。

事有大有小。大的有产品某个方向决策,小的有某个投资人约聊要不要去。等等。

更好玩的是一些微小的事:比如日历上某个待办要不要延后,手机上某个红点要不要消除,邮件是否需要现在查收,聊天中是否要打断对方,是否要陪小孩睡觉了,明天早餐吃啥。等等。

一旦很多事了了于心,就发现大量内耗可省掉,真正重要的事并不多。有个规律是,大量让你低头的事,都不重要,比如看手机。重要的是一些平视的事,比如看电脑,与人讨论。等等。

知识不需要管理,时间也不需要管理,需要的是事情了了于心,知道做哪些,不做哪些。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