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42Channel
949关注5k被关注29夸夸
建筑13年/美股10年/新消费电商1年
笃行不怠🫡
反躬自省🫡
2025年:记录思考过程
置顶
42Channel
2年前
2025 年•专注工作

关键词:
一生勇敢无畏,越挫越勇
去听得见“炮声的地方”

——————

2025年•10个小心愿
写下来才会完成🥰

“I am rooted, but I flow.”

☑️Walk slowly
1. 底层系统稳定:连续早睡早起(22 点睡5 点起)-100天
2. 提升攻击性:网球等级 3.0-3.5 -400h
3. 提升耐力:穿越整个中国(50天)
4. 舒展愉悦:跟家里人过周末(1个月)

☑️Being
5. 保持高强度节奏:每周工作 60 h,至少 50
6. 第一性原理解决:团队稳定产出过亿
7. 互为大脑:深度关系的好朋友10 人,定期建联复盘,看见对方同时照见自己
8. 信息畅通:行业内聊 100 位前辈/专家
9. 逻辑畅通:内容平台更新 100w
10. 收益不设限:美股收益翻倍每两月

——————

2025年•驯化能力板块:

1. 管理能力:设立一个自组织生态

2. 沟通能力:一是通过写长短文,向社媒输出自己观点的系统能力,二是口头表达能力,口条顺,既精炼简洁,也坦诚清晰

3. 思维能力:系统版图增加投资&AI&营销,成为国内top;

系统运转支持:每天早起早睡➕运动➕冥想,跨学科体系;驯化自己的肌肉习惯,体质变好精力充沛,实时应对各类高强度场景

2024年12月30日 记于杭州

—————————————————

hi,我是42,见字如晤。

离我正式转型已经100多天了。搬新公司,认识新朋友,组新团队,开始新业务,也有些新成果。

回头一看,仿佛隔了一个世界。

来说说我之前的世界吧。

UAL 建筑毕业后,我一直在建筑设计领域创业,主要接触政府与地产,是知名企业指定设计分包商,主打一个审美+落地的项目能力。这 8 年,我把一个毫无知名度的设计工作室变成了一个细分领域的设计品牌。不算多有成绩,操盘诸如杭州亚运会、前首富王x的花园等项目,折腾了各自媒体平台(合计45w粉,总归有了从0到1的经验,也养成了万事kpi+sop习惯。

那我为什么会放弃之前的 8 年累积,除了考虑到行业正处于起-落落落落落的阶段,也是在2022年看到AI绘画的程度远超预期,有预感到不出一年,公司业务会面临极大挑战。

我的设计公司主要负责两件事,一是审美,需要把客户脑海里原先用语言描述不出的场景和构想,变成直观-可视化的美的东西,二是用专业知识来帮客户考量美与落地可行性的关联度。

而Aigc毫无疑问夺走了我的第一部分工作,至于第二类,全国各地工程公司比我更专业。除非是对"美"的要求极致的客户,但凤毛麟角。

但我还是没敢行动,花半年时间想清楚这是风口还是趋势。
1. 从大方向来说:技术本质是什么,商业格局会是怎样,短期红利怎么抓,长期趋势在哪里;
2. 从自身优势出发:市场应该怎么切,产品应该怎么做,组织应该如何改变,壁垒应该如何规划。

当时这方面的信息、方法论和讨论真不多。网上随处可以找到的都是技术研究、社会学探讨、传播焦虑,商业视角、创业视角、创新视角,其实信息、资料和讨论都非常的少。

于是我把收集的信息、看法和思考分享出来。

于是2023年2月底,我在小红书和微信里发起了AI社群,也有几个大厂找我们做课程。运气比较好,变现也快千万。

但是商业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

短暂成功后,紧接着面临AI不断冲击和变化。一时间,出现了很多AI产品,课程压根来不及迭代。4月那会的体验,真是AI一天,人间一年。早上刚定好宣传计划,晚上推翻重来。这趟红利,赶着有点费力。

但我觉得科技上的最大变化意味着商业上的最大变化。这可能是我一生当中会遭遇的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大的机会。原计划我先准备结婚,放松一段时间再继续工作,但还是按捺不住继续想做点事的心。

所以,创业的人永远爱折腾,喜欢理解变化,找到机会。

同时也希望,能找到一路同行的人。

2023年6月29日 记于义乌

——————————————————

今天是2024年的第三天,base成都。

回顾过去一年,生成式 AI 迎来了井喷式发展,见证了很多奇迹。

终于,AI也从抽象晦涩的技术概念也变成了生产力工具。3 个月,我用它制作视频号矩阵,累积了 300w 中老年粉丝。

这一年, 我也学着踏进各类应用场景的洪流,试着用AI技术去突破,从潜在风险到市场趋势,不断勘探。

所以你们看到了我在做一些没有用的业务,我都在用AI+自动化的模式去看看能否改进工作流,尝试压缩工作量,调动大家的工作激情。

我想通过 doing 去弄懂规则的边界,用时间和努力去换取别人的常识,尝试跟专业的人站在一个信息点上。

2024年,我还会尝试更多的东西,底层架构一样,多拥抱新的 超级力量,有效地集成到自己日常工作流程,这很值得。

望2024年,自己还能继续坚持攻克业务增长点,也做到未知全貌,不予置否。

——————————————————
2443
42Channel
10:26
今年个人账号没做管理,但涨粉来得有点猛烈
纯图文发布已经快过10w粉了,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开始上长视频了~
101
42Channel
2天前
复盘自己的思考模型非常有必要(准备做连载ing:

1. 我常用在增长上的逻辑其实是“正反合”;

2. 其实“正反合”是一个哲学术语,意思是:正题、反题、合题;

3. 大概流程是先设立一个正题A,再看对立面反题的非A,最后两者统一为合题B;跟常规的三段论相比,主要包含了否定和创造性的想象力;这也蛮好玩的,因为非A这样的判断可以做成无限判断,有极大的任意性,不管你理解为什么,都能重新带入进去,那合题B就非常有意思了,玩法和想象空间非常大;

4. 正反合的有限性可以从哲学概念的改良看出其限制:

1)康德提出时以分析、辩证思维来对哲学对象进行思考,但到了该综合时,康德却总是用蹩脚的术语来形容,例如“先天综合判断”、“想象力”、“超验”、“定言命令”、“统觉”等等,导致其没有到更高层次思维;

2) 费希特敏锐意识到了康德哲学中缺乏的思辨思维是因为分析起点出了问题,不该用自我的经验论来进行分析,而是无条件地绝对地方式去感知;然后黑格尔完善;

5. 所以,更纯粹地分析,抛去一切杂念是正反合推论的核心;增长的方法也就可以无限组合且不重复;借用上一切工具去做放大~
21
42Channel
2天前
其实复盘的核心是——是否抓住了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还有影响这些变化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来再次强化一下复盘关键点:

1. 观察(用SMART模型):

很多人没做成一件事的原因是压根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所以得明白做这件事的关键目标,所复盘的事件究竟是什么;

2. 反思(用MECE/决策树/思维导图/4M1E模型)

用水平和垂直的思考方式,分析事件成败因果要素;而明确目标后最重要其实是坚持反思,一次次微小迭代;

3. 行动(用5W1H给出方案)

行动反而成了最简单的一步。
01
42Channel
3天前
路径依赖/方法论依赖不再是我的核心问题——再次突破一个限制因素❗️

在自己的系统模型中,问题的关键是认识&处理各种限制因素,限制因素也会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外部系统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优先控制好能控制的:若调节回路失灵了,那护好心力➕持续深耕一线直面挑战则是重点;若反馈回路迟缓,退回看系统的层次性➕处理信息熵为优先级;

成长飞轮启动的核心是快速突破每一个限制因素的卡点,但个体状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本身还是会改变各类限制因素的强弱对比,直到另一种限制因素又开始发挥作用,再处理下个阶段。

任何一个有着多重输入和输出的自我系统,不可避免受到多重限制因素的制约。系统一边发展,一边影响和改变各种限制因素,系统与其限制环境之间构成了一个共同进化的动态系统。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而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00
42Channel
4天前
春节期间学了数学,最近在建模@SiliconLuo 的底层能力,开始系统学习物理学

短短两周时间(刚入门)发现抽象和表达能力提升不止一个level,早上两个小时能看完一本组织行为学教科书!人菜瘾大,物理学比文学还要浪漫和极致~
30
42Channel
5天前
每个人的哲学体系不仅是其价值观与意志的统一,也是他在各方面(执行力/想象力/领导力/影响力/反脆弱性/远见/无畏/倔强)的延伸。

首先是成为他自己,然后是慢慢生长初延展力。
43
42Channel
6天前
5月开始驻扎上海了,嘻嘻
20
42Channel
6天前
试错其实是相当有效的策略:

1. 在寻找的过程中,每一次尝试&失败都能提供额外的信息增量,每一个信息都比上一个更有价值,因为你会越来越清楚,哪些方法是无用的,或者在哪些地方不可能有结果。

2. 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要找寻什么的环境中,每次尝试都会使你更接近于那个东西,也就能从失败的尝试中逐渐摸索出正确。
01
42Channel
6天前
判断生产厂家不是个好生意(我做不了)的逻辑:

1. 进入到完全竞争阶段,生产厂家是价格接受者,长期利润为0;
2. 如果进入到完全垄断阶段,单一生产厂家控制市场,那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MR=MC)定价;
3. 进入到寡头垄断阶段,是生产厂家和生产厂家的竞争策略;
4. 进入到垄断竞争阶段,是差异化产品的市场;

总结:只有品类优势且原材料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上,才能长期做。
82
42Channel
7天前
无用之用,是为无用,而非平庸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