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梳理工作流,包括当前工作流与未来工作流,要向后兼容,预先考虑一下,不然可能需要换工具。
2. 根据工作流澄清需求,或者说需要的功能点,然后排个优先级。
3. 根据需求选合适的工具。可以列一批,先简单筛一下,剩下两三款再深入比较。
4. 作为协作工具,最基本要有这么几个功能:协作(共同编辑/分享外链/导出PDF等)、多端实时同步、页面历史、多维表、权限设置、导出为通用格式。
5. 就我了解的工具来看,去掉没有协作的(如Obsidian),去掉没有多维表的(如幕布),去掉联网慢或者数据有风险的(如Notion),去掉文档和多维表体验差的(如石墨文档)。剩下三个选择:飞书、Wolai、FlowUs。其中飞书太重,编辑体验也不够好,如果只用文档和多维表,其他功能用不到,就去掉飞书。
6. 对于小团队协作来说,Wolai和FlowUs二选一。两者各有特色。从综合体验来说,Wolai在界面与功能细节上更多,体验更好。比如中英文混排空格、小标题加编号、脚注、引用计数、多维表标题列设背景色等。
但Wolai有两方面不够好,一个是导出多维表只能选Markdown或CSV,而不像FlowUs那样Markdown&CSV,后者会把多维表导出为CSV,可以迁移到任何支持多维表的工具,同时标题列的每个条目都导出为独立的Markdown文件,另一个是Wolai的付费版,外部协作人数也有限,只有20人,而FlowUs的付费版支持的外部协作人数有1000人,假设你要给100人做咨询,每个人都有一份协作文档,那么Wolai就不适用了,我都搞不懂Wolai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7. 就笔记的形式,用好文档的基础上,把多维表用好就可以了,多维表有多种视图,数据可以联动,而且导出为CSV格式是通用的。在文档中,少用页面引用、块引用、同步块,因为各家的笔记迁移,块引用是最难的,或者说几乎不通用。用好Markdown支持的语法就够了(比如加粗、高亮、删除、无序列表、任务列表、简单表格等)。比如我在文档中画图用Mermaid,因为基本各家基本都支持Mermaid,一份简单代码在各处都呈现为一样的图片。
8. 无论是个人做笔记,还是团队写文档 ,关键在于确立一套规范,do lists & not to do lists。这套规范具体写什么,看每个人或者每个团队的具体情况,先列再删,最后留下最必要的一些,太多了反而不容易做到。比如我的笔记规范中包括、“标题要短”、“标题加前缀与冒号”、“文件夹不超过两级”、“每篇文档自动添加创建时间与修改时间,时间格式为YYYYMMDDHHmm”(Obsidian用frontmatter stamps插件实现)、“每篇笔记尽量不超过2000字,超过则拆分,然后用维基链接与MOC串联”,等等。
9. 目前我的PKM工作流主要用的四款:
电脑浏览器、手机浏览器、微信内,剪藏用五彩划线;
用Dynalist在手机上记碎片,多端同步,大纲笔记,且支持Markdown,所以便于梳理与导出;
用Obsidian作为笔记库,界面是自己用CSS配置的极简白风格,插件是试过很多插件后留下来的组合,Obsidian中多维表用Dataloom插件,比较简单,不过够用了;
与人协作与对外分享用FlowUs。 //
@王盐:
@ChatV 有什么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