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浴室沉思

洗澡的时候往往会脑洞大开,每个人在浴室里都是哲学家。

100万+人已经加入

  • btrshanghai
    9天前
    美食家容易穷:foodie抽薪
    40
  • btrshanghai
    16天前
    烂尾楼其实是烂头。
    120
  • 广屿Ocean
    2天前
    怎样避免成为【喂养一线城市】的饲料

    说实话我自己就是90后小镇青年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大城市工作的,随着2016年美团王兴提出“互联网依靠PC网民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已过”,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我就知道,我可能是上了最后一班时代的快车

    往后的世代,并不是说机会就完全没有,而是当时代从巨大的增量变成存量竞争,意味着市面上存在“跃迁”的机会总量更少,且获得相同机会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更多,所以为什么你会发现后来职场充斥了内卷、PUA、35岁歧视等乱象...

    有人说现在也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啊,比如AI,但你要知道,至少当前AI的机会和绝大多数普通人是没关系的,比如在AI行业内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效能的提升,据说一个AI团队但凡超过40人,在业内都是要被笑话的

    所以,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期间,作为背井离乡来大城市打工的普通人,如果还在用上一代的生活理念来指导你自己,很可能就会被“大城市”吃干抹净,比如陷入“中产返贫”三件套

    所以,建议你可以考虑参考以下6个生活建议:

    1,存钱,尽可能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我曾数次分享过很多金融界大师给年轻人的建议,比如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和著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都是建议年轻人要存钱

    “要存钱,尽你所能去多存钱,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储蓄,想想你有多少存款。思考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想一想我每个月花多少钱?我已经存了多少钱?重视你的储蓄。因为储蓄就是自由和安全。”

    2,用存的钱来购买资产
    存钱不是最终目的,因为钱会“变毛”,持有现金是为了购买资产,而买资产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损(巴菲特),你需要购买足够好的资产来避免被通货膨胀吃掉,并且接受“慢慢变富”(巴菲特X2)

    我个人是在5-10年的维度主要定投黄金和红利资产来抵抗通胀(我个人的想法不构成任何建议),而你也需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资产

    要知道,赚钱效能是分不同等级的,最高的是资产,其次是土地,再次才是劳动

    3,远离会让你亏钱的东西
    巴菲特老爷子说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只有两个,第一是不要亏钱,第二是永远记住第一条原则。现在最可能会让你亏钱的幻觉是什么?是别人告诉你的让你觉得“应该”有的东西,那些到手就贬值的东西,以下列举部分,你可以不同意,也可以评论补充:

    市面上99%的房子、非顶级的中低端奢侈品、汽车为主的非必要大件、高溢价潮牌、大部分主动投资类基金、迷信海外学历尤其以就业为目的、不合适的人生伴侣…

    那什么会让你绝对不亏呢?其实你肉身来到“大城市”,这里最“值钱”的是你身边那些有趣、励志、经历丰富的朋友,记住,你认识了谁,和谁在一起,才是不论你身处大城市还是老家,都能记住一辈子的财富

    “人的本质,是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充分利用时间杠杆投资自己
    每个人的财富可以相差1万倍,但时间都只有24个小时,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再次补充。如果你想缩小和巨富们的差距,就只能在公平的赛场和他们竞争,也就是“24小时”这个赛场

    他们24小时可以赚1亿美金,但只能读1本书,你24小时只能赚100美金,但你也能读1本书。对普通人来讲,比钱更珍贵的其实就是你的时间,你每天节省下来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很大程度上累积起来的作用,会比加薪更能改变你的生活轨迹

    现在停下刷短视频的手,把你的“碎片时间”积累起来,培养你自己的技能,升级思维

    5,成功一个能独立生存的公民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把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打工人,这是工业时代的教育形式,它的目的并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独立处理自己生活问题的公民

    所以真的进入社会后,对于社会运转的基本底层规律,例如法律、医学、经济金融…你如果不是学相关专业,基本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这些内容你得自己花时间补起来

    我就亲眼见过普通人在自己权益遭受侵害时是多么不知所措的,就像徐峥的《逆行人生》扮演的外卖员那样,被车撞倒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赶紧去“干活”,而不是如何维护和保护好自己

    6,保持健康比任何事都重要
    当时代拔足狂奔的高速发展期过去,各种冲突和乱象都会爆发。但你永远要记住,在任何决策中,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只要你坚持待在牌桌上,上帝总会重新发牌

    举个极端的例子,司马懿不就是靠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最终才有机会建立了晋朝…

    记住,生一次大病就可能让你返贫,而且会极大降低你的生活幸福度,尤其是年轻人,不要等真的发生了你才知道健康的优先级

    “好好吃饭,坚持锻炼,睡个好觉,几乎能带你走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
    3791
  • 老蒋不一定靠谱
    01:19
    最近接触了一些人类,很好玩,人对外呈现的面貌和内心的精神世界往往是反的

    看上去特没有边界感其实是因为严重自卑;
    嬉笑怒骂但内心特别悲观;
    表面犀利其实是因为需要贬低他人自己内心才能接纳自己不失衡;
    表达温柔感性但这是算出来的社交优解

    人的心智是复杂迷宫没问题,真实世界是没有结构的,但因为我们要把自己合理化,所以会创造出一个心智结构——最怕的东西没法正常接纳,只能攻击或者故意忽视;最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太难受,不想让他人看到自己的匮乏,只能炫耀或者假装豁达或者自嘲——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形成自反式的逻辑闭环,一个情绪-行为的内外系统

    有三层自我:真正的内在自我,理想自我,对外呈现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和内在自我一般是反的,因为理想自我的诞生,就是为了对抗内在自我中最薄弱最难自我接纳的那个环节,芸芸众生,99%的人,包括我,理想自我用来骗自己,外部形象用来骗别人,内在自我被放在一个宫殿里面供着

    这套心智系统如果看它是怎么来的,怎么变的,会复杂的难以想象,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条漫长的充满泥沙的河流,但,如果只看最核心的框架,它又往往简单到两三句话就能说明,通过日常的接触和观察,外人完全可能破译这套系统的骨架(并被附赠极大的属于观察者的乐趣)

    对于自己的系统,一些人完全不自知,大多数人模糊有感知但不想弄清楚,一少部分人知道它是什么想要变得“更健康”,还有一些人知道了之后选择自我奇观化,形成一种自恋式的接纳——“我就是这么一个奇怪而且独特的人”,还有少部分脆弱却又没法糊弄自己的人,给自己搭了个纸房子,把另一套相似的东西假装成自己的系统,躲开那个真实的答案

    但人好玩的地方就在于,人类真的很难做自己,可同时,也真的很难完全骗自己,不管多驽钝的人,其实最终也大概知道自己是什么,自己在藏什么,于是,生活就成了一种循环,一种不停推动、躲避、寻找、忽略的漩涡
    159
  • Jcccc
    2天前
    什么时候能对大🐻祛魅
    1102
  • 冬知
    3天前
    《小区换电梯的实际感受》
    高层住宅一定会是未来的贫民窟,已经掏空了六个钱包换来一幢幢建筑垃圾,想想实在无奈。
    高层外立面脱落、水管改造、燃气管检查……还有这个电梯15年的使用寿命。
    更换电梯是一项漫长的工程,起码一两个月才能换完一部。假设30层的楼高,每一层都需要把原先的电梯门、钢结构拆除,任务量非常大。
    新买来的电梯就摆在大楼的门口,风吹日晒雨淋一两个月,还没用上已经开始折旧,同时占地方。
    其次,我们一栋楼有三部电梯,一部一部换。但是保洁打扫、更换电梯运送材料,都需要反复占用电梯。如果小区是两部电梯,换电梯的日子里做好爬楼准备。现在上下楼,经常和一堆建筑垃圾推车一起坐电梯。
    运送建材也比较重,很损耗电梯。在更换电梯期间,老的电梯明显有异样。还是有点不放心的,异响、延迟的楼层显示…还好及时维修了。
    楼层进进出出的人多了,隐患也多。不是说施工人员不安全,而是整体增加了变化。昨天有一层楼垃圾桶着火,烟尘滚滚。还好是周六很多人都在家,及时发现。起火原因不明。
    还有,换电梯的日子,别想睡好,每天叮叮咚咚。这么敲敲打打,怕折损整个房体结构;异味也很重,电焊的味道、油漆的,不过分时间段的,但总体来说空气变差了,常戴口罩出行。
    换电梯一个多月过去了,由于下雨、审核等各种原因,一部电梯未换好。希望未来能加快进度…大家以后要换电梯,还好心理准备。往后再更新
    3313
  • 李继刚
    2天前
    随便瞎想一个产品想法:

    和我一起进入这个世界的人,有多少已经离开了

    输入: 用户出生年份

    输出:该年份出生总人数 |目前已死亡人数 死亡率
    245
  • Mockingbird
    4天前
    我有时候真的很厌恶小红书的内容。

    什么35+怎么保持少女感,40岁怎么去掉中年感,39每天两顿饭少女感是我应得的以此类推。

    我就特别想骂人,怎么了?人到什么年纪就接纳什么样年纪的自己很难吗?

    一旦被剥夺了“少女”的头衔,这个女人她就死掉了吗?从此以后不再有价值有魅力,不应该存在了吗?

    对少女的迷恋的文化到底哪儿来的?到底是在讨好谁?那些该死的恋童癖吗?

    社会审美就如此的接受不了多元化女性的存在吗?这些女性博主也接受这一套,拼命的用一生追求少女感,努力的想要活在少女的躯壳里。还不停宣扬这一套,真的非常傻逼。

    少女意味着天真懵懂,发育不全,很好欺骗,整体偏向瘦弱,不性感,没有攻击性,可爱,让人觉得很青春。

    但这是别人规训的,不应该是女人自我成长给自己套的壳。我希望每一个女孩子,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能热爱自己,活成任何想要的样子,不要被这些傻缺博主影响。
    6612
  • CEO来信
    2天前
    @潘乱 有关何同学和某媒体的发声在群里引发了讨论,我觉得兄台你没必要趟这趟浑水的。不论有多勇,我觉得应该考虑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外部大环境。
    想要持续发声,就得注意边界。贸然出头,只会让自己受伤。倘若用永恒的沉默换来一句有胆有识,不值当的。
    不要做公知,先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好,有能力去做做公益,传播更多正向的认知就挺好。不必过于犀利的批判。
    这么看来,潘老师何尝不是另一个何同学。其实有些话心里知道就行了,说出来就会有问题。
    何同学经历此事以后,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多学习丁元英向下兼容,未来可能会更美好。
    个人愚见,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129
  • 甜水井青梅酱
    2天前
    有活人吗?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