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在经济上行期,是什么感觉?
我发现最近网上有个流行的评论火了,经常在好作品下面会看到一条评论“有一种经济上行期的美”,不论是音乐(比如之前爆火一条视频《明天会更好》1985版和2024版的对比)还是影视。最近我看阿汤哥的《碟中谍8:最终清算》就有这种感觉
《碟中谍》系列是带着经济上行时代气质的系列电影:他永远相信事情有解法,他的队友从没有一刻怀疑他。等到我们七老八十,只有老年人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年轻一辈再想翻拍这个系列,也不会再是这种气质的作品
有影评说,“离开靓汤,不会有人再给我们拍这种电影了。” 靓汤的老去,就像经济上行期的谢幕
那经济上行期的美,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自己就有幸经历过着段经济上行期的尾韵,2013年,我毕业时就正好恰逢团购行业“千团大战”最激烈的时期,用王兴的话来讲就是还处在“互联网的上半场”
说说我自己能想起来的体感就是,你和周围的人每天工作都对工作热血沸腾,你们相信自己真的在做一件能改变行业甚至社会的事情,因为热爱,每个人每天都拼命工作根本不需要有人催你,连pua这个词都没有被发明
不仅是市场上充满了新的创业机会和热钱,公司内部也不断有新的创新项目,赚钱真的不难。而且只要你想要换工作跳槽,一更新简历马上有好多猎头打电话找你…
我在网上也搜索了一些网友的回忆评论
“简单来说就是毫不犹豫的默认‘明天会更好’。”
“从银川到北京,工作经验一年,随便面试了一下就到了个不错的单位,会计给我发工资的时候很仔细的给我解释加班按照几倍工资来算的,我当时一脸震惊原来还是这样算的…那是一群温柔的人,我很怀念。那是2001年。”
“我以前没有学历焦虑的,因为出社会以后遍地都是工作,我是05年毕业的,当时班上同学还没出校门就已经都找到工作了。我自己去面试的成功率是100%但是我很懒不愿意上班,就一直做自由职业,后来我养不起自己了,大概是14~16年我马上30岁了才出去找工作,面了两份都中了。”
不只是我们,环球亦是同此凉热,比如我在小红薯上搜到一个帖子,标题是“长叹一口气... 米兰确实不是20年前的风貌了”
大意就是现在作者去米兰跟20年前相比,街上的人非常杂,游客都戴着防盗装备,市民感觉也没有以前友善了,还到处是查游客票罚款的工作人员,人人都很冷漠。而在20年前作者刚到米兰的时候,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我04年去意大利玩,受到很多陌生人的无私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硬塞给我20欧让我别错过某家烘焙店,打车发现零钱不够,司机说那就免费,希望你在米兰玩得开心,每一次在马路上面露疑惑,都有路人问我要不要帮助,等等等等。”
最后,我想说我们还是不要沮丧,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经济周期”变化,有下行期就有上行期,黄金时代总会再次到来。我看到最可信的预测分析,就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桥水的创始人雷·达里奥在《原则2》中做的500年尺度的数据计算
世界的经济周期变化,往往都和历史上每一届世界掌舵者的变化强相关,比如从西班牙到荷兰,再从荷兰到英国、最后从英国到美利坚,每一次掌舵者的崛起到完全衰落的周期差不多是250年。在250年中,达到巅峰后的半衰期是90-100年
这一任掌舵者美利坚在1950年达到了世界上相对实力的顶峰,那么90-100年后也就是2040-2050年,达里奥预测世界将迎来下一个黄金期
而根据康波百年周期的测算,1850-1875是维多利亚经济景气期,1950-1973是自由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期,那么下一个经济大景气年代会从2050年左右开始——完美交叉验证了达里奥的数据测算2040-2050年
最后,就像我之前写的,现在房子价格在极高点、股价在高点、工资在低点,经济体的负债达到极高点,是在一个泡沫的顶峰
现在年轻人要做的,就是等着泡沫破裂出清的过程,在此期间保留实力,好好锻炼、休息、好好玩,享受真实的生活,这样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珍惜沉寂的时光,在沉寂中滋养生长”,下一次大机会总会到来,而你在此之前要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