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广屿Ocean
44关注6k被关注17夸夸
🍐独立执业咨询师|撰稿人
🍐字节跳动CKA管理团队|前美团大区经理
🍐主理《心理与职场》
🥑正尝试为咨询的读者提供《人生诊断建议书》
置顶
广屿Ocean
2年前
你好,这是一条自我介绍😉

此人是一只在互联网搬砖多年的天蝎,现在是独立执业咨询师和《心理与职场》的撰稿人,不定期提供一些咨询服务

静喜欢摄影和写字,动可以剑道打拳击。现已骑行5国(越南,柬埔寨,泰国,冰岛,日本),目前计划第6国骑行中,最爱动不动po照片😉

这里主要是我的思考和阅读笔记,以心理学研究和职场应用为主

为了方便你了解我的内容风格,以下是即友点赞过百的内容,欢迎查阅:

·怎样避免成为【喂养一线城市】的养料
m.okjike.com

·传奇谢幕,聊聊巴菲特最后想告诉我们的事
m.okjike.com

·原来爸妈取的名字,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命运
m.okjike.com

·默默观察一位初中生刷短视频,有点不寒而栗
m.okjike.com

·当一位女孩被大厂辞退后,崩溃到决定去死
m.okjike.com

·选错伴侣,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m.okjike.com

·小米su7事故让我看到,有些打工人真该回炉重造
m.okjike.com

·突破人生天花板,关键是要避免【局部最优】
m.okjike.com

·年轻时想要的很多东西,其实不值一提
m.okjike.com

·人生低谷恰恰是你完成“英雄之旅”的契机
m.okjike.com

·其实财富自由的真相,并不是赚很多钱
m.okjike.com

·【事前验尸思维】让人生少走10年弯路
m.okjike.com

·一旦消费,就只买高质量的东西
m.okjike.com

·人这一辈子浑浑噩噩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m.okjike.com

·《风之形》
m.okjike.com

·懂王谈判失败,世界真的会迈向下一次深渊?
m.okjike.com

·对生命最大的【浪费】是掉入无效学习陷阱
m.okjike.com

·马斯克推荐的九本书告诉了你一个做事秘诀
m.okjike.com

·最怕你误以为,只靠努力就能成功
m.okjike.com

·你的一生只需要抓住【几次】关键的机会
m.okjike.com

·拖延症其实是成功的【指南针】
m.okjike.com

·工作的本质就是在【演戏】
m.okjike.com

·钱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自由】
m.okjike.com

·努力,究竟会多大程度影响你的人生
m.okjike.com

·年轻人要多存钱,尽力多存,有多少存多少
m.okjike.com

·大部分人在用生命1/5赚钱,供养剩余的4/5
m.okjike.com

·有人问乔布斯学到最重要的事,他沉默了很久
m.okjike.com

·如果你的生活平淡如水,就胜过了大部分人
m.okjike.com

·李蓓的建议,堪称年轻人的财务避坑指南
m.okjike.com

·大冰翻红,是因为他早知道了争论的真相
m.okjike.com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学习
m.okjike.com

·你一定要去搞懂,这个世界运行的基本常识
m.okjike.com

·画过20W玩游戏,浅谈大厂为啥出不了黑神话
m.okjike.com

·女人的【颜值溢价】30岁后才是最高的
m.okjike.com

·关于逃不开的【断崖式衰老】你该知道个好消息
m.okjike.com

·作为抖音员工,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抖音
m.okjike.com

·如果有天你要去做件大事,可以看看这篇
m.okjike.com

·为什么恋爱的女生会“变傻”
m.okjike.com

·辛苦赚的钱,怎么花才能让自己更幸福
m.okjike.com

·Manner店员向顾客身上泼咖啡粉这件事
m.okjike.com

·觉得上班很累,并不是你的性格有问题
m.okjike.com

·宦官是怎么控制皇帝的:
m.okjike.com

·2023年刚开年面试的一个女生,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反差”两个字:
m.okjike.com

·你一定要知道,人最珍贵的资源并不是钱:
m.okjike.com

·听著名经济学家直播,讲到一个学习窍门:
m.okjike.com

·男人为什么长大后,常会陷入中年危机:
m.okjike.com

·我发现,你和精英人士的区别只有2小时:
m.okjike.com

·讲个小秘密:想薪水更高在公司你得这么说话:
m.okjike.com

·采访了177位富人后,发现的思维共性:
m.okjike.com

·男生真的就那么花心吗:
m.okjike.com

·我们的人生,不用处处讲效率
m.okjike.com
2643
广屿Ocean
1天前
“你的本质是一只智人。
你今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正主线目标只有一个:想办法找一个不会流失热量的栖息地,然后每天搞到2000大卡的热量进账。
剩下都是你自己探索的支线。”
45
广屿Ocean
1天前
看了那年今日相册,我怎么一直在喝喝喝...(现在也在喝喝喝
80
广屿Ocean
1天前
如果生活在经济上行期,是什么感觉?

我发现最近网上有个流行的评论火了,经常在好作品下面会看到一条评论“有一种经济上行期的美”,不论是音乐(比如之前爆火一条视频《明天会更好》1985版和2024版的对比)还是影视。最近我看阿汤哥的《碟中谍8:最终清算》就有这种感觉

《碟中谍》系列是带着经济上行时代气质的系列电影:他永远相信事情有解法,他的队友从没有一刻怀疑他。等到我们七老八十,只有老年人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年轻一辈再想翻拍这个系列,也不会再是这种气质的作品

有影评说,“离开靓汤,不会有人再给我们拍这种电影了。” 靓汤的老去,就像经济上行期的谢幕

那经济上行期的美,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自己就有幸经历过着段经济上行期的尾韵,2013年,我毕业时就正好恰逢团购行业“千团大战”最激烈的时期,用王兴的话来讲就是还处在“互联网的上半场”

说说我自己能想起来的体感就是,你和周围的人每天工作都对工作热血沸腾,你们相信自己真的在做一件能改变行业甚至社会的事情,因为热爱,每个人每天都拼命工作根本不需要有人催你,连pua这个词都没有被发明

不仅是市场上充满了新的创业机会和热钱,公司内部也不断有新的创新项目,赚钱真的不难。而且只要你想要换工作跳槽,一更新简历马上有好多猎头打电话找你…

我在网上也搜索了一些网友的回忆评论

“简单来说就是毫不犹豫的默认‘明天会更好’。”

“从银川到北京,工作经验一年,随便面试了一下就到了个不错的单位,会计给我发工资的时候很仔细的给我解释加班按照几倍工资来算的,我当时一脸震惊原来还是这样算的…那是一群温柔的人,我很怀念。那是2001年。”

“我以前没有学历焦虑的,因为出社会以后遍地都是工作,我是05年毕业的,当时班上同学还没出校门就已经都找到工作了。我自己去面试的成功率是100%但是我很懒不愿意上班,就一直做自由职业,后来我养不起自己了,大概是14~16年我马上30岁了才出去找工作,面了两份都中了。”

不只是我们,环球亦是同此凉热,比如我在小红薯上搜到一个帖子,标题是“长叹一口气... 米兰确实不是20年前的风貌了”

大意就是现在作者去米兰跟20年前相比,街上的人非常杂,游客都戴着防盗装备,市民感觉也没有以前友善了,还到处是查游客票罚款的工作人员,人人都很冷漠。而在20年前作者刚到米兰的时候,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我04年去意大利玩,受到很多陌生人的无私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硬塞给我20欧让我别错过某家烘焙店,打车发现零钱不够,司机说那就免费,希望你在米兰玩得开心,每一次在马路上面露疑惑,都有路人问我要不要帮助,等等等等。”

最后,我想说我们还是不要沮丧,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经济周期”变化,有下行期就有上行期,黄金时代总会再次到来。我看到最可信的预测分析,就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桥水的创始人雷·达里奥在《原则2》中做的500年尺度的数据计算

世界的经济周期变化,往往都和历史上每一届世界掌舵者的变化强相关,比如从西班牙到荷兰,再从荷兰到英国、最后从英国到美利坚,每一次掌舵者的崛起到完全衰落的周期差不多是250年。在250年中,达到巅峰后的半衰期是90-100年

这一任掌舵者美利坚在1950年达到了世界上相对实力的顶峰,那么90-100年后也就是2040-2050年,达里奥预测世界将迎来下一个黄金期

而根据康波百年周期的测算,1850-1875是维多利亚经济景气期,1950-1973是自由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期,那么下一个经济大景气年代会从2050年左右开始——完美交叉验证了达里奥的数据测算2040-2050年

最后,就像我之前写的,现在房子价格在极高点、股价在高点、工资在低点,经济体的负债达到极高点,是在一个泡沫的顶峰

现在年轻人要做的,就是等着泡沫破裂出清的过程,在此期间保留实力,好好锻炼、休息、好好玩,享受真实的生活,这样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珍惜沉寂的时光,在沉寂中滋养生长”,下一次大机会总会到来,而你在此之前要做足准备
1414
广屿Ocean
2天前
色不到一起的人,真的很难过一辈子

这种感觉就是你看到一个人,根本不用动用任何理性的思考,就是“身体告诉你的感受”会让你们像磁铁一样互相吸引,不需要用脑子去罗织理由劝自己“我为什么喜欢ta”,只要是见到就想在一起

就像心理学上也有一个基本概念“身心一体”,也就是不仅心理会影响生理表现,生理也会反向影响心理状态,它们是互相影响相通的

而在东方文化语境下,我们往往太过重视心理因素,反而忽视甚至打压了生理的重要性,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这样反而不能得到深层次的幸福

所以,如果两人能够在身体信号彼此有明确感知的情况下,还能深入交流的三观和认知(不会开口即下头),大概就能找到自己的“智性恋”,没错我觉得“智性恋”是最高级的一种情感状态

所以,希望我们都能遇到那个人
2011
广屿Ocean
2天前
今天在雷暴的清晨被吵醒,于是看到了蓝调时刻
20
广屿Ocean
2天前
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背井离乡”

最近看了王左中右对王朔的采访,久不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的王朔竟然也已经70多了。在他们聊到为什么现在普通人对“家庭关系”和“婚姻”这个东西有如此深执念的时候,我比较有感触

首先是王朔说婚姻关系,“我觉得七年之痒指的就是性破产,就是夫妻这七年性就没戏了,剩下就是纯属演给自己看了,七年之痒实际上指的是这个。”…

“婚姻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原因,大家要共同抚养孩子。经济问题彻底解决了,咱俩经济条件一样,我凭什么要受你气呀对吧?

我们同龄的那帮女的,都特别厉害,好多不结婚的,也不是说经济条件。就那个时候妇女顶你半边天。

那时候那些女的,她心理上是没有那种我要依靠谁的。从小没被灌输说你长大嫁个人。像我父母都没跟我说你长大要成个家、将来找一媳妇照顾什么的。”

(这里我想到为什么把伴侣叫“新娘”呢,就是新的娘,来照顾你这意思。)

然后是聊到家庭关系,必然首先是避不开生育。王朔说,“我们那时候就不想生孩子,我的发小多数是没结婚没生孩子的,男女都算。孩子都是稀里糊涂生的。你要让我选择,我还是不生。我们那时代没有人说你将来要成家,没有人说过这个,父母也不教你这个。”

主持人在这里总结得很好,他引用了王朔书中的内容,“您好像对家确实没有太大的执念。《起初·竹书》有一句话大家看了之后很有感觉,‘家里再多房子的人也经常做找家的梦。因为人自古无家,在世上流浪’。

还有李耳说的一句,‘一家人巴结在一起,互相借力,日子没省心,净剩下互相搞好关系了,真正省的只有饭钱’ 。”

《起初·竹书》里面有写周穆王走远了;《起初·纪年》里有张骞,他也走很远。您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个远行的愿望,走很远,或者现在有没有那种走一个像丝绸之路那么长的路的想法。”

王朔回答说,“我原来有,但是我现在身体不好,生各种病,我没法再去啊。我原来有一个地方想死在那。后来想算了,我觉得还是死在这吧。”

以上,我对“因为人自古无家,在世上流浪。”这句特别认同,因为在之前我对于人这个物种诞生的目的,就有类似的思考

看看我们自己和周围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就知道了 —— 出生在小镇的青年,想靠做题去到更大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本来就在大城市的人,想要去“国外”读书和生活;出生就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人,也一心想要挤进自己圈子的“上流社会”;即便已经富可敌国,也想要上天入地,去火星移民…

所以我发现,其实人这个物种很奇妙,如果说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底层是在寻求生存和安全,但一旦稍微安全下来,他们就又想要去远方看看

我们的祖先,不就是这么从非洲大陆开始,用双脚走遍了地球
611
广屿Ocean
3天前
以色列要摧毁伊朗核设施,狂轰滥炸,X上有新闻跑出来说巴基斯坦表示要为伊朗提供核保护,再加上现在AI爆发式进化,还有具身智能机器人…
这剧情我怎么好像有点熟,“天网”,“终结者”…
哦,说不定施瓦辛格爷爷能活着看到自己演的电影变成现实(不是
00
广屿Ocean
3天前
近期一人食
130
广屿Ocean
3天前
关于稳定币的三个要点:
1,发稳定币的人,最终目的一定是要赚法币的
2,稳定币只是法币的代理,银行存折也是一种稳定币
3,发行稳定币的机构一旦倒闭,你的币就成了纪念品 ​​​
32
广屿Ocean
3天前
为什么我建议你一定要建立【人生错题博物馆】

股神巴菲特的一生之友,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老爷子有个核心洞见,在历年的股东大会上他曾反复提及 “自我审视” 的重要性,极力主张我们普通人应该通过记录失败案例和决策误区避免重复犯错

他在自己的著作《穷查理宝典》中提到了 “建立检查清单” 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人生错题博物馆】

他曾在年会上提到:“我们通过记录失败案例来训练自己,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比单纯阅读更能加深理解。” 他的这个方法被总结为 【记录式自我进化】

频繁记录自己为什么这么重要?

芒格老爷子认为,人类的大脑存在 “遗忘痛苦” 的逃避本能,记录能将隐性错误显性化,而且他还偏好用纸笔去记录,因为这能防止记忆被事后篡改 —— 相信你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某天偶然翻开多年前记录了自己某个想法或瞬间的笔记本,觉得自己那时候特别可爱或幼稚,这就是记录和回顾的作用

就像有人曾总结了一个“傻瓜定律”,如果你没有隔一段时间觉得之前的自己特别傻,那你很可能就没有成长,而且,这个时间频率越高越好

建立 “错误博物馆”,就可以将投资失误、人际关系裂痕等分类存档,定期复盘以优化决策模型(没错,这个习惯让我们窥见了金字塔顶尖的智者做事是多么极致)

像我自己很深的一个体会就是在职业生涯早期,当时我会非常频繁地去见客户,那时候有位同事很喜欢跟着我一起去,一开始对方可能是跟着我学东西,但后来几乎每次见完客户,这位同事就会在路上给我讲她观察我跟客户聊天时发挥好的不好的地方,以及进步甚至退步的地方

于是在那段一起见客户的时间里,我感觉到了我的业务能力非常飞速的成长,那位同事其实就在帮我建立当时的【错误博物馆】

以上,是频繁记录自己的反向应用,还有正向应用的方法

比如芒格认为记录是实践 “多元思维模型” 的工具,能将跨学科知识转化为行动准则。例如他会用Excel记录自己投资决策的依据,形成 “与十年前的自己对话” 的复盘习惯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就引用了芒格案例,说明记录如何帮助建立 “成长型思维”

再比如,你看我为什么坚持几乎日更的写作习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通过写作,在频繁地记录和梳理自己每天的想法和思维,每天根据大量新的信息或案例,不断升级自己的【真理库】

以至于现在我经常看到一个孤立的事件或新闻,都能在【真理库】里面链接到很多思维和观点,形成一个立体的想,发散思考成一篇具有系统性思考的文章(比如正在写的这篇)。而在根据新的写作查找以前文章的时候,观看回忆的过程,其实就是像芒格老爷子说的,“与以前的自己对话”

最后,芒格老爷子有句名言,“如果我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死去,我将永远不去那里。”

也许频繁地记录自己、复盘人生错题、规避风险、升级思维,正是他实践这句话,在99岁高龄辞世时,依然保持了崇高声誉的核心原因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