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老蒋不一定靠谱
1k关注52k被关注261夸夸
B站的老蒋巨靠谱
老蒋不一定靠谱
3天前
今天突然冒出一个想法,ai没准就是人类的大过滤器了
164
老蒋不一定靠谱
4天前
文和友出舆情了哈哈哈,反向宣传
01:39
98
老蒋不一定靠谱
4天前
speed让妹妹不要在意夹子评价这一幕,调调色出现在贾樟柯电影里,也不太违和
70
老蒋不一定靠谱
5天前
最娱乐的城市,最不娱乐,最不懂流量的绍兴妹妹,最吸流量,这简直哲学
244
老蒋不一定靠谱
5天前
大张伟还是被束缚在了,内娱整活不如素人一根,田一鸣含金量有了
80
老蒋不一定靠谱
5天前
飞机上半睡半醒后台复盘下午的那场,问题还是出在没完全想透对方的那个语境,反方无非是在说,生命中那些轻盈的小确幸可以累加成为人生意义,而他们并不必然对应痛苦,这一点我们没有成功回应,至少我本人没做出回应。而没有回应成功,我们就确实显得像是在对痛苦赋魅。

这个题打到后面也是一种的平凡-崇高之争,对方把我们驾到了一个离普通人很远的语境上——艺术、真爱、那些伟大存在,通向他们的确需要痛苦,在这个战场上我们占优,但没用,因为它们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关系。

昨晚我们互相问,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除了vv姐说找到了之外,我们几个都说没有。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我觉得我的生活有意义,但你问我我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确实不知道,我没有这种使命感,也没体验过那种灵魂灼烧般的求不得的痛苦。大多数人都没有。

于是观众就一定会倒向罗淼那个语境:普通人的生活也很好,和亲人相处,吃吃喝喝,这些东西累加起来,就是你的生命意义。

但是呢,我确实认为,这个东西不配称作“生命意义”,它并不会让我们真的敢不心虚的说出口——因为这些愉悦,我的生命确凿无疑地在宇宙之中有价值。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残酷的真相是,我们在死亡来临前,回顾自己一生时,我们会欺骗自己,走马灯般回顾自己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最好的一些体验,在死亡面前我们会无比眷恋它们,我们骗自己说,这些就是我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角度上,我们正方得证的方式是,对那5%有使命在接近伟大存在的人来说,他们必然痛苦,但回报也很大,对那95%浑浑噩噩而又忙忙碌碌有喜有忧的普通人来说,只有死亡来临时,才会让我们心虚地告诉自己,我这一生有价值,而死亡显然是一种巨大的痛苦,于是两边都得证。

这个框架,其实备赛时已经聊到了,比赛时场上也提到了,但这就是辩论的微妙之处,想到了提到了没有用,要想透打透一个点,才能不断经受对方和观众检质后立住。

我能感觉到这场可能也是我玩辩论这个游戏的一个分水岭(至少是契机),在此之前,我都满足于,我出一个自己满意的论,一个自洽而优美(或者有趣)的自闭式的表达,立起来一个东西,场上由更擅长攻防的队友去帮忙让这个东西不倒下。我方整体的框架我可能会参与搭建,但也只是漫不经心地思考,不会逼自己到最深处,因为场上经受考验的人不是我,我只需要让自己的论和这个框架不冲突就行。

但今天因为收音问题vv姐不能打自由辩我和汪有被迫扛着上之后,这个场感一下就不同了,没下够功夫,只明白逻辑,但没准备好场景和语境,场上就反应不过来,虽然我尽力胡搅蛮缠东拉西扯把水搅浑,后面也在试图把我们的姿态做低(意义就是诅咒),并且自己确实场上打的挺爽,但那是建立在没想赢的基础上。

打完第一时间觉得很爽,但越想越不爽,这就是很美妙的赛后心境变化,说明有一些新的对辩论的认识产生了。
116
老蒋不一定靠谱
6天前
今天辩论的体验有意思,陈词环节平平无奇正常打,反而接质和自由辩进心流了,不管打得好坏,自己体验很爽,第一次在攻防中找到乐趣

从自身感受上来讲,最大的提升应该是能在高压之下跟上攻防节奏了,那种完全被牵着走的浑浑噩噩的感觉少了一些,虽然还顾不上说出口的攻防和整体框架之间的协同,但一步一步来嘛

可惜VV姐身体原因来不了现场,辩论这个东西来不了现场就完全不一样,再加上没有地返,我们选手席听不太清楚,这种和华语辩坛历史最强辩手之一一起打比赛的体验就很打折扣,没有那种现场直观的体感

不管咋说,继和肖磊有来有回之后,又在陈铭的攻击下屹立不倒,小友赛来值了,期待下个月的老友赛被厉害辩手再虐一轮,那很爽了
140
老蒋不一定靠谱
6天前
昨晚发生了一点冲突,后面又化解,醒来以后琢磨了一下,感想如下:

1. 人和人的性格就是很不同,两个互相没有任何恶意的人,也可能会不经意间创到对方,如果你们对同一件事都比较在意的话

1.1. 如果你和一个朋友从没有过冲突,那可能是——a.你们之间只相处没过事儿,b.你俩真的很搭于是和谐的渡过了最开始的磨合了解阶段

1.2. 我是一个脾气很好但肯定有战狂基因的人,所以是一种0或1的冲突系统,一旦那个防御性的触发点启动之后(并不多见),我就会变成享受和渴求进一步冲突的人。30岁前后有过几次职场冲突之后我在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愤怒管理能力,也确实比之前更圆润一些社会化程度更高一些,但这个情绪框架我确实改变不了,我有时候确实觉得它也能用很特别的方式帮我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改不掉就改不掉了

2. 如果一个事情上我没有判断力,那么我就会信任专家的判断,但如果一个事情我认为我已经入门了,那我就会信我自己的判断,专家说什么也都只会成为辅助我判断的素材

2.1. 类似的,我在很多领域都很差,但如果某个领域我真的认为我不差,那我就是不差,哪怕有个比我厉害很多的人说我很差,我也不会陷入自我怀疑

2.1.1. 有两种情况能挑战我的自我判断:1. 在一个流动性足够强的领域中,我持续拿不到好的结果,2. 在这个领域中,几乎所有受众/消费者都对我拿出来的东西不认可,那我就会展开反思,看看自己是不是评判体系从根儿上错了

2.2.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内核坚定,如果算的话,那我内核相当坚硬了

3. 具体到表达这个事儿,那我有一个很狭窄的无敌自信的垂直能力——我不会认为有任何人可以在同等信息量的情况下拥有碾压我的观点构建能力

3.1. 但我完全接受有些人的信息量碾压我,于是ta的观点质量碾压我,我也接受有的人在同一个观点上,表达力比我更好/传播力更强

4. 几乎只有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是“强”的,在其他地方,我一般会寻求一个差异化的舒适区。辩论就是这么个事儿,我肯定不强,但我可以和其他辩手不一样,这对我来说现阶段就够了
223
老蒋不一定靠谱
7天前
我觉得有内容创作焦虑的人都应该去打打辩论,缓解焦虑很有效

因为辩论比赛时间是定下来的,比赛时候被质询是必须说话的,怕也没有用,摆也没有用,到了时间就得上场受刑

如果成功抗压进行了一波爽表达,就会觉得我果然牛逼,我是天生干这个的,焦虑被缓解了

如果目瞪口呆哑口无言,那就很好了,证明了我确实是个小垃圾,平时写不出稿子不是我不努力,我就是弱有什么办法,焦虑也被缓解了

总之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
83
老蒋不一定靠谱
7天前
??ds还自己整上Q&A了,整挺好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