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读书会

“学而不思则罔”,晒晒你读过的书,分享你收获的情感和心得吧~

100万+人已经加入

  • 丰之余
    4天前
    今天读到钱玄同的文章,这是位极有意思的先生。

    此君最广为流传的主张是“废除汉字”,这不是哗众取丑,事实上瞿秋白 鲁迅等都提过类似的倡议,甚至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也曾支持过,不过钱最为旗帜鲜明,说是旗手也不为过。
    钱向来是敢于说话的人,说过许多惊世骇俗的言语。比如“人过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因为他见了许多40多岁的人格外固执,认为这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结果他四十岁时,鲁迅给他写了封打油诗调侃:“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以肥头,抵挡辩证法。”

    后来钱去世后,胡适写《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歌》,诗中写道:“该死的钱玄同,怎会至今未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

    钱的许多言论看似偏激,但做了许多实事儿。比如汉字书写改为左行横式,增加标点,数字用阿拉伯号码,采用公元纪年,并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2300余字),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十年,合计12220字)…

    这精神,是不亚于巴金在壮年放下创作的笔,甘心去做辅助别人创作的主编的。

    事后去看,他说了每个年纪他信以为真的话。有意或无意去做了“倘若想在房子开扇窗,就要主张拆掉一面墙”的事。
    10
  • 达达滚雪球
    5天前
    特朗普选择了 40 岁的 80 后——万斯,作为他的竞选副手。如果特当选,这位万斯即将成为副总统,且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总统。

    这倒激起了我的兴趣,赶忙找出他那本很有 名的《乡下人的悲歌》来读,作者可以说又把美国梦说了一遍,但很多观点其实挺值得思考。试举几个:

    1、万斯一直在强调教育对他人生的影响,包括他人生最重要的人——他的阿嫲一直坚持让他通过读书,走出他的原生家庭,这个跟中国很像,普通人没啥资源,基本只能靠读书。

    2、直面现实。万斯所成长的铁锈带,肯定有很多类似他这样的青年,但万斯不断直视现实,一次次破局,比如他加入了海军陆战队。

    3、万斯会总结长辈的经验来给自己的人生选择做辅助,比如他母亲财务管理的失败让他很早就开始进行财务规划。

    4、抓住机会,他几乎很好的意识到了人生每一个大的机会,并且抓住了。

    5、善于求助,人生不是单打独斗,要善于借助身边一切资源。

    6、寻找文化根源和认同。万斯在书中探讨了自己作为苏格兰-爱尔兰后裔的身份,以及这种身份如何影响他的生活。
    ……
    另,这本书中文名翻译得挺好。
    124
  • 携隐Melody
    5天前
    想要提升____,请问要看什么书?

    这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我说表达最重要的是架构,就会有留言问:那学习架构要看什么书?比如我说逻辑最重要的是逻辑链,是if A then B的if then关系,就会有人问:那提高逻辑能力要看什么书?

    很多技能的提高呢,主要靠练,而不是靠看书。我能理解,大家也不是想要躲避练习,而是想要先看书,再照着书上说的来练习。但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大多数技能,需要先练习,再看书。换句话说,看书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你需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书才会开始对你有用。

    就这像健身。很少有健身小白,学习健身是先看书的。新手阶段的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入门视频,或健身博主的入门科普,就可以先练起来了。甚至很多人连这些也不需要,直接出门就可以先跑起来。

    滑雪、网球、冲浪、潜水等等体育技能,都是如此,很少有人觉得开始前得先读本书,读个教材,都是先实践,在实践中接受基础科普,接受个性化的指导。练到一定程度,入了门了,开始对自己卡在哪里有了一点认知,想要进阶了,才可能会想要看看书。在此之前,即使看了书,也是云里雾里。

    很多大家问的技能,包括脑中出现架构的技能,逻辑思考的技能,快速理解的技能,其实都更像运动技能:1)入门的原理很简单,也就是说根本不用看书;2)进阶的原理如果没有很多实践经验,就很难真正理解。这类技能的提高,就是首先,熟能生巧;其次,有了一定积累再看书,看书是为了拆解分析自己的短板,好针对性地做刻意练习。

    想要表达架构的技能,就要回家画思维导图;想要逻辑思考的技能,就要回家写逻辑链(随便找什么观点,写出if A then B的A和B,审视这个if then关系是否成立);想要快速理解的技能,还是要画思维导图。让大脑通过实践,扩充数据库,然后你以后才能调用这个数据口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说到这,要特别强调一下:大脑的数据基本就是实践数据。读书也是为了实践,读过的书,要是无法在实际中应用,那就不真正属于你,进不了你的数据库。所以其实实践前要先输入多少知识,就取决于多少知识就够你先开始实践起来。健身、滑雪、架构、逻辑,都只需要很少的基础科普,就可以实践起来了;吉他,可以先看书,是因为要先了解和弦、手法、琴谱,这些入门知识很多,足够变成一本书。

    我们的教育体制,严重忽视实践精神,没给大家提供多少实践机会,总是要求大家读书读书读书,导致大家都习惯了凡事先问看什么书,而不是先冲出去积累实践经验。一昧看成绩评定人,也滋生出了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

    但现实世界不是书本世界,大脑其实也不是通过读书来学习的。大家都觉得《纵横四海》里读的书好,是因为即使是十几岁的听友,也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生而为人的实践经验,此时读书,事半功倍。但对自己来说还很生疏的技能,最好的提升方式就不是先看书,而是先实践哦。
    1940
  • 刘飞Lufy
    3天前
    近期购入的一些书。
    161
  • McDonald
    10:35
    《平凡的世界》这封少平写给兰香的信,兄妹间帮扶情深触动了我,二十几年前的回忆被唤醒,那时的我,与你现在看到的我,很不一样。

    我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我姐弟俩艰难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后,爸妈只能供一个孩子上高中、上大学,因为我成绩稍好一点,能考上高中,我就成为了那个幸运儿,而我姐初中毕业后就远赴深圳成了厂妹,打工每个月寄微薄的薪水回来供家里开销,每到我高中、大学开学缴学费她就得向工友借钱筹学费然后慢慢还。

    高中时,我和她也是用书信来往,鼓励我,然而当时的我并没有觉得考大学有多重要,成绩中下,心想也是考不上大不了就也去深圳做厂弟,她一直鼓励我,让我吃好点,没钱找她拿。好在,高三醒悟了,考上了大学。

    我到了大学,每年七千的学费,对于我们来说可是大数字,我姐也帮忙一起出。我也去做了最早一批的外卖员和端盘子来补贴那可怜的生活费,家里由于没积蓄,一个月五百的生活费都要分两次或三次寄给我。当时没有美团、饿了么,我就自己联系老板让我做她的外卖生意,大热天的中午骑着车爬楼将外卖送到宿舍楼,闲时就在店里端盘子。

    回想过往种种点点吃过的苦,我现在的生活,真有苦尽甘来的幸福感。
    50
  • 携隐Melody
    1天前
    本周推荐一本《怪诞行为学7》,作者是写过《怪诞行为学》的Dan Ariely。

    在这本新书中,Dan Ariely讲的是misbelief(误信),也就是阴谋论是如何形成的。之所以写这本书呢,是因为他自己本人遭遇了阴谋论。《怪诞行为学》是全球大畅销书嘛,Dan Ariely也就因此成了名人。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他已经被某个阴谋论群体,宣传成了十恶不赦,用疫苗来让女性失去生育能力,用意识形态残害人类的恶魔了。

    他的邮箱开始充满了各种仇恨言论,他的社交媒体评论区被阴谋论者攻陷,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开始疑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试图跟这些人理论,试图自证,但他很快发现根本不可能与一心只愿相信他们早已认定之事的人论是非曲直。

    一开始,Dan非常愤怒和沮丧,他觉得自己陷入了深渊。由于花太多时间在网上自证清白,跟这些说不通的人对话,浏览众多跟自己相关的虚假宣传,他渐渐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根本没有多余的认知带宽做处理真正的生活中的事情。

    这就是稀缺心态:贫穷和匮乏通过侵占大脑有限的资源来削弱人类的认知能力。

    好在,作为一名拥有强烈好奇心的科学家,他开始在这一堆糟心事中看到银边:那不如就来研究一下阴谋论的形成,和阴谋论者的心理机制,让这段痛苦的经历变成一段科研的路程。

    所以这本书,不但涉及到多种理论,还有丰富的案例,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嘛。

    书里讲了陷入阴谋论的四要素:情绪、认知、性格、社会。讨论了不可预知的压力带来的认知损害,人们在为什么受伤的只有我心态中急于归因的渴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是如何让人一步步陷入荒谬的认知,阴谋论又是如何抚慰了这些其实极度脆弱的人。

    读这本书,我们会更理解,质疑姜萍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人不要陷入自证,阴谋论者为啥看不出自己理论的荒谬性,为什么阴谋论总是特别复杂(各种细节各种推理)。

    其中很多理论不仅仅适用于阴谋论,也很有生活启发。比如讲到可预知的压力,即使很大也大多可以消化,不可预知的压力(突发事件,以及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是大打击,我就想起看牙医的时候,如果牙医在每做一个动作之前预先提醒,我就会觉得很安心而且也没什么不舒服的,否则就整个过程会很紧张。

    总之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51
  • FullmoonHennessy
    10天前
    《乡下人的悲歌》

    午休前翻了几页,发觉这书真的不错,看到睡意全无,15分钟后觉得眼睛有点干涩,只好放下 kindle,脑子陷入沉思。
    科学已经把文字从纸张搬进电子设备,然后很体贴的化作声音,由一把或男或女的声音读给你听,也许它的感情语气会不断优化直到如同你身旁爱人,甚至某一天书里内容还会化成为一管营养剂,直接注射进你的后脑,瞬间就读完整本书,对于浩瀚的书海以及有限的生命来说,不失为便捷的方法,然而文字之美,想象之美将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一个小美与大壮从你的左耳进右耳出。
    60
  • 乐静
    10天前
    一些阅读:

    1⃣️ 村上春树的新短篇 Kaho,很村上的短篇。女作家去相亲,被相亲男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丑的女人,并且在第二次见面时解释他对所有约会的女孩都这么说,以此观察对方的反应。女作家斥其变态,相亲男承认,既然这世界上有 Disneyland,那当然也有 Psycholand。后来,女作家以此写了一本童书,并大卖。编辑问你的灵感来自哪里?她回答:来自一个 very dark deep place。(论清新变态小短篇,还得是村上);

    2⃣️ 《猫鱼》里有一章,陈冲讲自己初到好莱坞时各种轰轰烈烈,撕心裂肺的恋爱,哇,她居然和《银翼杀手》里的人造人首领扮演者鲁特格尔还有一段地下恋情,眼泪是否消失在雨中?;

    3⃣️ JD Vance Hillbilly Elegy,他在耶鲁法学院师从虎妈,虎妈鼓励他出书,大卖,后来这本书被 Peter Thiel 资助拍成了电影,书比电影更好看;

    4⃣️ 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上一本是 The Singularity is Near,作者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保持乐观态度;

    5⃣️ Bosphrus~~

    6⃣️艾德娜·奥布莱恩在一次访谈中说:“作家们总是在工作。他们从未停止过。”这就是写作这份工作的性质,至少是写小说的性质。作家们要么在展开某个点子,要么在寻找,即使是无意识地寻找某个点子的萌芽。

    7⃣️ 《三联生活周刊》一位读者写她的母女相处之道:“还好,在精神分裂之前,我找到了解决之道。和她相处或打电话时,我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哑巴,倾听,但少说。最终,我意识到,她需要的更多的是我的附和,而非意见。她有很多的情绪垃圾需要倾倒,而我是她值得信赖的“情感垃圾桶”。她要吃或喝任何不合时宜的食物或饮料时,我只用按照她的意愿做出订餐或下单的样子,在结账付款之前,她会自行要求撤销那道任性的菜品或饮品。这种静默的“认同并执行”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当她想要任何奇奇怪怪的其他物品时。偶尔赞美她,不要用模糊概括的方式,找准她的某个精确优点,用平实的语言发自肺腑地称赞。最重要的是,积攒实力,离开她的屋檐,另起炉灶。在缺失一点点便利的同时,却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被尊重。”

    8⃣️爱泼斯坦说,茨威格的小说中充满洞见和格言,如《一颗心的沦亡》中说:“认识自己就是维护自己,但通常都是徒劳。”《心灵的焦灼》中说:“唯独受到命运亏待的人,唯有那些六神无主、遭人鄙视、丧失信心、相貌丑陋、受尽屈辱的人,才能借由爱情获得帮助。将自己的人生献给他们,也就弥补了生命从他们身上夺走的东西。只有他们懂得爱与被爱,知道如何去爱,那就是心怀感激,谦卑恭顺。”
    21
  • 七个梦
    2天前
    《只有春天和爱允许入内》

    这本还不错,微信读书有
    33
  • NNOUU.eth
    4天前
    最近在看《运动改造大脑》,整本书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就是:
    1.每天坚持的有氧运动能够提升学习能力
    (不需要长时间,但尽量高强度,在短时间内达到心率极限)有氧运动过后能够提高海马体和杏仁体的兴奋度,对记忆有帮助。
    2.当焦虑症发作时,尝试马上进行运动,因为运动能产生多种兴奋剂和焦虑抑制剂。
    3.没怎么劳动但是感到疲惫,往往也是运动不足,运动时产生的各种内分泌物能够使大脑负反馈调节,提高神经的兴奋度,减少疲劳感,这是一种比喝咖啡更健康的提神方法,很反直觉,但很有效。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