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读书会

“学而不思则罔”,晒晒你读过的书,分享你收获的情感和心得吧~

100万+人已经加入

  • LaDilettante
    4天前
    忙碌并不会让我们更自由,反而让我们更焦虑。
    现代社会让我们误以为,如果能提高效率、学会更好的时间管理,就能最终掌控生活。然而现实是,越想管理时间,越会被时间奴役,因为待办事项永远不会做完,信息也永远看不完。

    “终有一天会有足够时间”的幻想。
    许多人活在“未来的某一天”——等工作稳定了、等财务自由了、等有时间了……才去做真正重要的事。但本书提醒我们,这种“等待”往往是一种逃避,真正重要的事必须现在开始做,而不是等一切准备好。

    接受有限性,才能活得更自由。活在当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管理。

    许多人害怕“做错选择”,所以一直在拖延。但伯克曼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每一步,因此不必纠结选择,而是要专注于行动。
    我们不能把每一天都过得完美无缺,但可以把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成功人士的关键在于,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犹豫,而是果断选择,并持续执行。
    00
  • 响铃卷
    4天前
    “你永远无法让一个不真诚的人相信你的真诚,反之,你根本没必要向一个真诚的人证明你的真诚”
    43
  • 广屿Ocean
    1天前
    AI的进化,就是不断学习顶级人类的思维

    之前有朋友提了一个很有洞察的问题,“Elon Musk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哪,为什么他能同时管理包括特斯拉、space x、星链、X在内的那么多家公司,直接向他汇报的人都已经超过300人了,管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直接管理十几个人就已经是极限了,这还不包括他间接投资的项目,他是怎么做到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总结有很多原因,这里只说最核心的一个,易于理解的说法就是【情种体质】,比较人工智能的说法就是【有序专注】。啥意思?

    比如,去年对Elon Musk深度采访并出版的自传里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洞察,就是他和团队内的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人都能做到“有序专注”

    意思是当你特别想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的专注,这时候其他事对于你来说是不存在的,而不是做着这个的时候想着那个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后面这个状态,大多数平庸的人都是平庸在这个毛病上,做着手上的事的时候还想着有3件别的事没做呢,看一会电脑又刷一会手机

    “有序专注”按照中信出版社总编辑方希老师的话来解释更好理解,被她称为【情种体质】

    所谓情种体质,就是像《天龙八部》里的大理皇族段正淳,他是一个同时喜欢很多人的情种,但他在面对面前这个人的时候,对于此时此刻,其他人是不存在的,他就是很爱你,他就是甚至愿意为了你去死,他就是为了愿意讨你一笑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承诺

    而真正的牛人做事就是这样,就是你能不能在做这个事的时候就仿佛全世界只有这一个事,而且你那么的“喜欢”这件事,你只想解决它,对于其他事情你根本心无旁骛

    最后,为什么我说Elon Musk的思维方式和顶级AI一摸一样呢?

    在DeepSeek最新发表的NSA注意力机制中,提到了一个关键改进就是“稀疏注意力”

    简单来说就是,之前的算法采用“全注意力机制”,当大模型需要处理的上下文越来越长,对计算资源的占用变得不可忍受。而“稀疏注意力”就找到了一个既没那么占用计算资源和内存,又不损失性能的注意力机制。在算力有限的情况下,你需要衡量权重,更加专注

    这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启发?我想Elon Musk就是用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乔布斯都喜欢练习冥想。冥想或不冥想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要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稀疏”注意力,把宝贵的注意力资源用在核心的信息处理上

    想什么都关注到,你就什么都没关注到 ​​​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包括DeepSeek之前公开的AI思考思维链(AI模型会展示他对于你提问的完整思考过程,甚至很多人都会用这个思维过程来锻炼自己的思维),你会明显感觉到,AI的进化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摒弃低级的人类大脑思维模式,学习高级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而这一次AI的进化是关于“注意力”的进化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413
  • 广屿Ocean
    3天前
    为啥我们聪明又勤奋,却把生存环境搞这么糟

    最近看到有人发给我一个关于AI行业的段子,“现在全球AI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在‘美利坚的国人’和在‘中国的国人’之间的竞争”

    例如最近屡次震惊AI业界的国产模型DeepSeek。我们为什么能屡屡在经验、技术积累和资源不占优的情况下追赶的如此之快?我觉得有一个因素占很大比重,就是智商。根据International IQ Registry研究显示,中国人的平均智力已经达到世界第1

    但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如此聪明的我们,却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职场卷成这副鬼样子?

    我觉得问题就出在,缺乏道德基础、价值判断、人文关怀的所谓的科技、效率、进步...等一系列大词儿都是耍牛盲

    因为它不是站在人的这一边,反而人成了这些效率机器的饲料,被吃干抹净

    就像很多人忘了“大厂”这个词的调侃是从何而来,厂不就是把所有人当成机器,在流水线上压榨价值了,即便你是多优秀的小镇做题家,多么努力进了看似光鲜的所谓互联网公司也不过只是一个薪水高一点的耗材而已

    这方面,我们可以举目四望,看看目之所及内的“好的”企业家是怎么做的

    举个例子,你可以不喜欢小米的产品,但不能不说雷军是一个相对来讲更值得尊敬的企业家,在他说出公司招聘不设35岁门槛,且招聘了很多60岁以上员工的那一刻,你很难不对他点个赞

    也是为什么我之前写文章说,像deep seek的创始人梁文峰以及《黑神话:悟空》冯骥这样的创业者,在相对于大厂更缺乏资源和团队的情况下,却能做出更有创新性和行业领先的东西,相比“金光灿灿”的大公司更值得尊敬

    他们拿着更少的资源,却反而去冒更大高风险做0-1的创新,如果在商业和技术之上,没有更崇高的理想指明方向,我相信他们断然不会创造出如此杰作,去真正改变行业格局,以及提升从业者的生存环境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有勇气去做最难的事?因为我们其实可以。”,希望我们每个人2025年的生存环境会更好
    94
  • 广屿Ocean
    4天前
    理想主义者才能赚到【大钱】

    关于DeepSeek的诞生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2023下半年,大模型推理引擎云平台筹备期间,梁文锋想要投资,但说 “如果推理引擎不开源就没兴趣了”。硅基流动创始人袁进辉后来分享,当时他并没有想明白开源的商业模式,就没拿这笔钱。一位头部大模型公司人士最近看到这个故事感慨说:“梁文锋真是太疯了!”

    如果再联想到后来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论是让一众大厂震惊,还是颠覆AI行业格局,你都不得不感慨,这世界上最强的生产力是玄而又玄的“人的理想”,在理想面前,专业不堪一击

    我以前读到过一句很抒情的话,“这世界上的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苦难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当时我的理解还很浅薄,以为和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的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意思差不多,不缺钱的嘛肯定都是富人——太天真了

    很多人,例如比尔·盖茨,即便富可敌国依然会“缺钱”,根据马斯克爆出的猛料我们才知道,盖茨为了捞钱竟然会那么“为富不仁”

    那什么人是真的不缺钱呢?我认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因为在他们心里,钱从来就不是做事的“第一推动力”

    所以你回看那些赚到【大钱】的人,最起码他们在创业初期往往是“不缺钱”的,他们缺的更多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实现心里的理想,从阿里的十八罗汉、到大学宿舍编程的马化腾、再到早期想让“byte dance”的张一鸣,我想信那时候的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只不过有些人长大了,退化了,后来就只能坐吃理想主义时期遗留下来的红利,于是他们整天都要思考怎么“摆脱平庸的重力”、每年折腾组织架构、人员轮岗,或因为害怕FOMO押注新兴行业

    结果重金重人力资源投入的大厂的AI模型们,被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小小DeepSeek“降维打击”,于是媒体们蜂拥而上津津乐道“大厂高管连夜反思”、“机构复盘为何错失投资DeepSeek的机会”…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心里不清楚吗

    以前的钱太好赚了,等着别人从0-1你们只用1-100复制,而且对此还津津乐道。国内市场见顶就疯狂内卷压榨员工,出海则畏畏缩缩乏善可陈…以上种种行为无非就是缺乏理想,只想在舒适圈吃红利的窝囊罢了

    结果先是冯骥以《黑神话:悟空》给国内不思进取的游戏行业吹哨,再是梁文峰用DeepSeek给AI行业当头一棒,你有没有发现他俩有个共性?就是身上强烈的“理想主义”光环,如果再加一个人,我想《哪吒》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饺子也非常符合这个画像,电影中反抗+理想主义的哪吒,某方面就是导演的化身

    所以,狂飚突进的那些年,我们这片土地上已经充斥了太多鸡贼的投机者和社达狂热派,于是有人总结,“我们唯一信仰的神,其实只有财神。”

    但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真的赚到【大钱】,并让所有人同富。所以不管现实多不堪,你都不要忘掉你的理想
    69
  • 陈宇慧
    7天前
    想给每一位对生活失去热情的朋友推荐故园老师的这本可爱小书
    2028
  • 王佳成
    4天前
    最近几天看完了《康熙的红票》,康熙和牛顿居然是同龄人,这个事情着实震撼到我,原来历史居然早已分叉得这么远。

    传教士在清朝的开枝散叶,加速了清代的科学发展,或者至少是加深了康熙对于科学的重视程度。这自然会让人联想到上世纪欧洲知识分子涌入美国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而传教士在雍正继位之后受禁教令的影响,被迫远离权力中心和离开中国的场景,也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这两年的外资撤离。

    历史的押韵总让人唏嘘。
    150
  • Seeing看见
    4天前
    我站在人潮中央,思考这日日重复的生活。我突然想,如果有一天,垂老和年轻都难以惊起心中涟漪,一潭死水的沉闷,鲜花和蛋糕也撼动不了。如果人开始不能为微小事物而感动,那么地震山洪的噩耗想必也惊闻不了。如果活着和死亡的本质无异,那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我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只是麻木的置身于平静的绝望之中,和世界一起下沉。我甚至病态的渴望,心中掀起一场风暴或是海啸,将我席卷撕裂。可那片黑洞里什么也没有,它吞噬万物,它带走了我的生命 情绪 活力,我眼睁睁的看着,我对此无能为力。 这一刻我明白了我看远山,远山悲悯。远山知道我的苦闷,却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悲悯,悲悯我的麻木,悲悯我的无奈
    20
  • 独托邦
    1天前
    爱就是一个本体的状态。你的爱不在外界;它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无法失去它,它也无法离开你。它不依赖另一个身体,一个外相。在你临在的寂静当中,你就可以感觉到你自己无形和无时的实相,那个赋予你形体生命的隐含生命。这时候的你才可以感觉到在每一个人和众生内在同样的生命。你的视线超越了形相和孤离的障幕。这就是合一的体现。这就是爱。

    你对事实的承认和接纳,也会带来某种程度的解脱。例如当你知道有“不和”的问题,你掌握住这一份“明白”。透过这一份明白,一个新的因素就进入关系里了,而“不和”这个问题就无法维持不变。当你知道自己不平静的时候,你的这一份明白就会创造出一个静止的空间,用爱和温柔包围你的不平静,把不平静转化成和平了。凡是涉及了内在转化的过程,你就无能为力。你无法转化你自己,你当然也无法转化你的伴侣或任何人。你所能做的就是创造出一个让转化可以发生的空间;一个让爱和恩典可以进来的空间。

    《当下的力量》
    41
  • 李继刚
    5天前
    推荐书籍,最起码要包含三个问题:

    1. 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2. 它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什么?
    3. 读完后会获得什么改变?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