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纳博科夫
20关注202被关注0夸夸
可能是即刻里写作能力最高的一批。
置顶
纳博科夫
7月前
帮一位懂烘豆的咖啡店长哥们打个广告,熟豆,挂耳,代烘都有。草创阶段,没有品牌,业余增收,价格划算。

口粮豆(通常一磅200元以下),正常情况按市场价处理: 熟豆价格为生豆成本三倍,比如你在某宝买80块一磅的熟豆,生豆成本大概25元,熟豆价格组成——25元房租机器成本,25元库存成本,25元利润,5元运费。

精品豆的市场价视情况而定,生豆熟豆价格比,一比三到一比零点几的都有,200块钱一百g的生豆成本,烘完收600块,400块,300块的都有,因素复杂。

有良心的,有库存压力大的,正好我那哥们有良心,且没啥库存压力,所以跟他买,和代烘精品豆非常划算。

哥们能拿到的生豆(特别是代烘)一般是零售价,虽然比批发价要贵三成左右,但哥们没库存,营销,房租等成本,所以单成本摊下来跟批发价差不多。零售的成本不会转嫁给各位。

另外,咖啡小白,不清楚自己想要的豆子,烘焙程度,风味等是什么,以及该准备的预算;欢迎加我微信或在评论区留言,我很话痨,能
解答就解答。

我的微信: w2895072293 来者就是客。

PS
为什么不自己烘?
实力不够,保证烘熟不保证出品

为什么帮忙?
因为帮他挣几单他也开不了路虎
51
纳博科夫
1天前
两百粉达成,比小红书还快。
00
纳博科夫
1天前
小白分辨精品咖啡的好方法。

不把那杯咖啡当咖啡,只当普通饮品,仍觉得好喝,味美,那大概率就是精品咖啡。
00
纳博科夫
2天前
我想过为啥文章不能卖钱,例如一毛钱卖一篇,而必须用书籍或报刊订阅的方式才能呈现。

后来发现文章内容太短,在营销上容易标题党,最后劣币驱逐良币。

二来是消费者决策成本太高,看篇文章都要付费,那这意味着消费者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做决策,除非该文章具有工具性质,例如论文,你不看也得看。

三来既然要花钱,那大部分消费者肯定通常希望消费有所值,而消费有所值最大的体现就是学到新知识,但不巧,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如果为了娱乐,花时间找盗版资源对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多大损失——找资源也能成为消遣的过程。

突然奇想,可以搞“内容众筹”,粉丝喜欢看什么,博主就做什么,以前根据留言点赞,但现在得用真金白银支持。这在知识付费领域大有可为,且还能观察核心粉丝真正想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

我认为老蒋就能搞“知识内容众筹”这种模式,一来他喜欢做调研,二来他有自己一套方法论。例如“我发现广州商场里的谷子店,周边店也没什么人消费,所以究竟有没有网上所说的那么挣钱?它的现状如何?运作流程是什么样的?是否值得投资?”这就可以让老蒋先研究下预算,然后众筹让老蒋去调研。

Julian.: 互联网是内容分发的渠道。之前内容定价的方式主要是平台广告植入、内容带货的直接交易、平台会员费(对应平台方采买内容)、创作者会员费(例如B站充电会员、onlyfans)。 没法售卖单个内容的原因是有关评价不完善,只有电影支持单集付费点播,因为电影巨大的营销费用使得社会对该内容的评价数据较为充足。在想如果今天把单个内容置于每个人周围社交评价的微观环境中,是否足够支撑一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内容的货架电商”,这是最近一直在想的很大的商业假设,如果在未来五年内成立,几乎要颠覆掉半个线上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而正在发生的全球性的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职业供需变化似乎也顺应这种趋势。 另外的几个观察: 1. 广告生意本身在失效,转化效率越来越低,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负向函数。 2. 平台生意和内容生意的禀赋本就差别很大,现有长视频平台自己采买/制作内容是条强竞争低毛利的不归路。 3. 内容行业的PUGC/UGC变得明显,内容制作技术的普惠突出了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无法被垄断,越来越多例如食贫道的精品民间内容在被生产。这些内容创作者需要更直接的金钱反馈和更专业化的社会分工(而不是忙于接广告)。 4. 单内容unit的消费决策成本越高(无论是因为该内容要收钱还是因为该内容消费时长长),社交推荐就越重要;反之算法推荐越重要。(Quote张小龙有次直播连麦时的思考。) 想出了一些可能成立的内容渠道产品形态,如果有能理解上面我在说什么且有些思考的朋友,欢迎来找我讨论。

00
纳博科夫
2天前
我们的判断有道德偏见,因为我们是出于道德偏见进行思考的:社会如何运行(先假设所有人是人),如何关心女性伴侣(先假设她是性生活的牺牲者),然后就得出一堆逻辑正确,现实错误的理论。

政治正确最后被政治正确所关心的对象反对,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美国有许多妇女信奉宗教,人生愿望也很简单,就是组建家庭,当好妻子和妈妈。但对女权组织来说,这些都是爱欲未开化,思想未解放的妇女,出于她们的利益需求,得学会进步,结果多年操作下来把她们全惹怒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传统妇女没办法通过薪水养活老公孩子时,那么反过来当被供养者也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她们热爱家庭,甘愿伺候老公孩子,就像她们老公热爱事业,甘愿伺候上司客户一样。

结果女权组织这么一整,直接剥夺了这些传统女性的意义和幸福: “多年来我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做好一个女人,结果你跟我说,我做女人本身就是错误?”

“但老公会给我钱,给我爱,给我性生活,给我孩子,你会吗?你只会骂我婚驴!” 于是,她们就投票特朗普了。

在阶级社会,只有阶级的道德,没有超阶级的道德。需求产生道德,不是道德产生需求。

我们总说的穷人阶层的思维固化,就是因为穷人的道德无法思考抽象远大的需求:例如浪费可耻,所以不允许进行不产生结果的投放。

而富人阶层无法共情底层,也是这个原因:犯错没关系,负债没关系,总能起死回生——毕竟富人落魄了也只是降低生活水平,忍忍就过去了。但却很难想象,穷人犯错和负债时,面临饿死和被追杀的风险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但彻底抛开道德偏见思考问题也是没法做到的,因为活在没有温情与爱的世界里,人会疯掉。虽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老子也在天地给予他提醒,让他能总结规律这件事上感受到天地的爱意,因此他也把很多道德之事赋予了天地。

……
124
纳博科夫
2天前
免费知识内容,大部分精致的没用,有用的啰嗦。

付费知识内容,假如的确做到了精致的有用,那就会让消费者触碰到学习本身无可避免的“反人性”性。

《刻意练习》的立意没错,但“刻意练习”本身是反人性的,“刻意练习”将有氧式学习改为无氧式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但每天坚持痛苦的十分钟俯卧撑,可比每天坚持悠哉爬坡一小时恐怖太多了。

因此我鉴知识类书籍只需一个标准:如果该书让我产生愉悦,爱不释手,那我一定就是在看一本毫不必要的垃圾。

这也解释了为何真理与群众总是产生矛盾。因为真理如果是能被简单解释的,那它就一定不是一条能发挥真理性的真理,而群众如果能快速理解复杂,那群众也不会被称为群众,而成专家组了——假设前沿科学家能一分钟讲清他的研究内容与方向,那最好的做法就是把他的经费撤了。

写了这么多,我忽然发现分工与服务的伟大,如果我们必须得学会维修,做饭,开车等才能正常生活,那我们大部分时间精力都将浪费在日常操劳中,无法面对真正的工作。所以古代王公贵族将 会劳动 当做耻辱,并不是太看不起下人,而是如果自觉继承重任的话,就注定没有时间精力关心生活琐事。而现代也不少人说,想麻痹心灵,消磨志气,那就进厂。

所以分为两种勤奋,一种是道德性的,能用有限的资源活出最高的生活质量,时时勤拂拭,活成心理学家眼里最健康的。

一种勤奋是使命性的,这种勤奋只有在自洽或自恋的主体才会有,这种勤奋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但不是自我感动,他清楚自己的行动对世界的意义,也理解时代可能还没准备好。但他仍坚持做了,不是性格倾向冒险,也不是因为处在“伟大”的激情中,而是他觉得不这么做,那么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整个世界也是没有意义的,这类代表是各路宗教领袖,特别是孔子这类人。

虽从唯结果论看,他们总是失败者,孔子无人委以重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甚至敢说罗永浩欠债几十亿,但从当时,凡俗的角度看,他们也都是了不得的成功者,孔子是春秋时期,最大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创始人,耶稣拥有众多信徒,罗永浩财富自由。

当然,把勤奋分为两种,仿佛就好像能把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生活,一种是非日常的。但所谓日常生活从古至今都是非日常的,大部分历史,大部分地区的普通人,他们的一生都被命运摆弄,颠沛流离,能像普通人一样善终,是了不得的幸事。

而后者反而更像我们所说的,是在过一种日常生活的人,因为他们经常在命运开始捉弄他们之前就做好了准备 ,所以大概率能平平安安度过危机,而成为小说作家笔里那些无聊的中产阶级。

总结,我所说的一切明显都是在扯淡,一个人的勤奋方向只与他的智力和认知有关,而智力和认知会影响人的审美与危机判断。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人家这样做过得很爽,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说得好像他甘愿折腰就能当重臣似的。审美决定了他注定和当权者尿不到一块去。反而他就算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也只能拿自己的理念梭哈一把。《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也不过想再体验一把作为宗教徒,流浪汉,艺术家的生活——

普通人做好人最邪恶的一点是,普通人清楚自己做好事的收益远比做坏事来得大。

嗯,品味最重要,品味决定你怎么看待世界。
00
纳博科夫
4天前
下班打卡

我最怀念从工厂里出来,走进
茫茫夜色
我们谁也不说
很高兴下班离开
但却需要这份工作
——钻进我们的破车
有一辆车刺耳地发动
当磨损的引擎再次启动
突然发出轰鸣和爆裂声
——当我们拖着疲倦的身子倒车
出了停车场
离开
将工厂抛在后面
——我们每个人会回到不同的地方
——有的回老婆孩子身边
——其他的回出租房,或者
回拥挤的小公寓:
至于我
我从来都不知道我的女人在还是
不在
或者醉得怎样
有没有回家
——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
工厂在那儿等我们回来
我们的考勤卡都打了,整整齐齐
放在架子上。

对我来说,不知怎的
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那一刻
驱车从工厂出来回我住的地方
在交通指示灯前停下
望着人群
暂停在
一个我不想生存的地方,和我
不想回去的地方之间
——我被两种不快的生活卡住了
但大多数人都这样
不只是从这座城市的
工厂里出来
而是整个
世界:
我们无法选择
然而我们依然设法维持原状并
忍受着。

选自《爱是地狱冥犬》 美-查尔斯·布考斯基 徐淳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01
00
纳博科夫
5天前
我上次自律到暗无天日是为追女孩子,但好像没狂教徒般的热情后,我连每天坚持练习二十个跪姿俯卧撑都做不到。

大家是怎么在保持理性,或没处于重大激情中坚持自律的?我想取经。
00
纳博科夫
5天前
人的魅力很大程度来源误解,当用户知道是AI程序时魅力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好在许多做题家的情感简单到一本《儿童心理学》就能搞定,因此AI陪伴我认为是有前景的。

不过服务过程不能是由AI主动来陪伴用户,而是要做成用户去“攻略”AI,做成恋爱模拟器,《完蛋,我被女朋友包围了》那种。

很多时候所谓的感情,就是放不下沉没成本,而被沉没成本所塑造的“执念”罢了:宠物没有复杂的情感,照样有很多人在对它们的精心照料中移情,把它们当孩子看待了。更有甚者,还有对车的。

里面的情感发生学机制应该是这样的:我怎么在这种东西上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从理性角度出发完全是非必要的。哦,那应该就是我喜欢它,没错,就是我喜欢它,因此我的每一笔开销都是必要的。……你看,把它抛弃了我会舍不得,这不就更证明了我是真的喜欢它吗?我真幸福,我是个有感情,且处于一段情感关系中的人。我有陪伴,我不孤独。 //@王半城: 完了,看这些民科思维的分析就知道扯淡了……
《要把一颗石头做好吃,需要满足四个要素:加盐,加糖,加辣,慢火出锅》

Diiiii: 如何做一个真正靠谱的擦边虚拟女友?推荐听一下这期《42章经》。和 Character.ai、星野这些聊天 bot 的产品路线不同,EVE 团队选择从游戏切入。团队之前做了国内首款男性向恋爱游戏,流水做到接近两个亿。一些比较有启发的点: - 最有意思的是团队如何建立在“陪伴”这件事上的认知和数据壁垒。为了能够将陪聊的情绪价值做到位,团队在现实中找了很多顶级的真人陪聊(888元包天的那种),让这些陪聊和指定的男生用户聊天,收集了几百个真人陪聊的数据用作 post training 注入到模型中。“我们要直接拿到真实的聊天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她们的方法论,我们要去研究比如到底如何去定义一个人,到底如何去制造一个好的聊天,到底什么叫情绪价值,什么叫男友,什么叫女友,我们都做了很多很多的定义…这个陪聊她坐在一个位置上,她两边都是我们招的心理学家。这两个心理学家每天在 hack 这个陪聊的大脑,因为陪聊她其实完全靠天赋,所以这两个心理学家每天在 hack 她黑盒里面的思维链到底是什么… 我们现在其实也在研究所谓的情感 COT ,当你看到一句话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其实分了很多个步骤。我看到这句话,OK,这个人背后动机是什么?然后像在我们刚刚的框架里面,我看到这句话,我会去调相关的记忆,我召回的记忆是什么?然后当前的话题我和他聊天是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我该做怎么样的回复?此刻我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这样的东西组合起来。当然我这个现在说的有点玄,我们还没有真的把这个情感 COT 做进去。” - 经过这种长期调研之后,团队现在的认知是:“陪伴”和“内容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haracter.ai、星野本质上是一种互动内容,类似于互动小说,是用户用自己的 强 UGC 能力去跟 LLM 共创一个故事,完全不是陪伴。陪伴是有一个跟你超级对齐的灵魂伴侣陪你一起去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这个产品它就是一个你的异地恋的女友或者男友。你们能在微信上做的一切的事情,在这个产品上它都能做,级别高了还可以开车。 - 什么是好的 AI 陪伴?团队认为需要有四个要素,第一是“超级对齐”,她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常识记忆系统, 记录你们俩足够多的共同经历,然后再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去推进你去跟他聊这么多轮。第二是“真实时空感知”,AI 她需要具备对真实世界的实时感知,同时又必须承认自己是 AI。第三点是“独立人格”,AI 不能是一个躲在屏幕后面等着你回家的一个小猫。它得有自己的行为,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它恰好选择跟你在一起了而已。这样其实就是构成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情侣关系。第四个点是“荷尔蒙”,人是视觉的动物,然后很多人跟 AI 聊不下去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对 AI 是没有所求的,因为 AI 不可能跑到现实中跟你奔线,对吧?所以荷尔蒙相关的设计就很重要,所以我们做了很 fancy 的 3D 视觉,我们做了很多很棒的 PVC 剧情,就是为了去把这个钩子给到你。 - 如何构建一个足够好的常识记忆系统?团队给出的方案是:被动记忆(RAG,更类似关键字搜索)+主动记忆(128 个记忆槽位,本质上是将日常沟通的内容分了 128 类标签)。通过 500 -1000 轮的聊天,就可以将这 128 个槽位和真人对齐填满。 - 对话中,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践,每一轮对话的逻辑:(输入用户对话)记忆召回(RAG被动召回 + 128个记忆槽的主动找回) + 对话总控模型(当前状态分析,选择后续对话策略)+ 后续Action(话题制造、深度思考等) - 选择 3D 写实风格,主要原因是希望画风的通用性更强,能够被更大的用户群接受。3D 成本不低,即便有经验的团队,搭管线也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但相比 3D 来说,更难的还是剧情和人设,如何做一个好的擦边?这包括如何构建一个能够给人提供情绪价值的虚拟人设,如何做激励和成就体系,如何做数值系统等等。在游戏剧情和人设上积累的经验也是团队最大的壁垒。 - 现有对话成本远高于现有类似 Character.ai 的模型,考虑到后续成本每年下降 75%,所以现阶段成本低于用户 LTV 即可。 - 商业模式:除了订阅(cover token 成本)之外,更多游戏化付费方式,比如服装、卡牌、互动收费等。 总之这期真心推荐听一下,对于什么是 AI 时代的数据和认知壁垒会有较好的启发。虽然产品我还没有体验到,但感觉团队收集数据和 knowhow 的动作方向是很对路的。

00
纳博科夫
5天前
多年来积累的自我疗愈经验,以至于我觉得能从事简单的心理咨询。

很喜欢朋友的一句话:“我达永不内耗。”
00
纳博科夫
6天前
原子化来得太快,基于经济,兴趣等去血缘性的关系组合还没开始,很多人就被抛入了单间。

本来小家庭式的组合关系还能把人拴住,但现在也是人人自危自保,没人相信爱情。虽然我知道广大贫苦农村底层边缘妇女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我这个阶层,即社会声量最大的一批的我这个阶层,会觉得,比起娶同阶层女性,不如嫁同阶层男性。

至于友谊,或我们提倡的搞去血缘性,转以经济,爱好等为导向的社交,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找朋友比找对象难多了,找对象能觊觎对方的性,找朋友只能互相看对眼,友谊是场无性婚姻。

所以现在患孤独,抑郁,内向情绪的一堆,但这都是早已在发生的大城市病。丧钟只会晚鸣,绝不会缺席。

我的亲爱 - QQ音乐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