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你有什么外行不知道的秘密和故事,来这里讲讲?

777973人已经加入

  • KOPwu
    28天前
    日本便利店,一周要上新100多个商品,一年有5000多个。为便利店开发商品的合作单位,每周要去开会,出了事故真的会下跪,是日本抑郁率最高的职业之一。
    1225
  • 清苍思
    1天前
    钻空子还得是律师行业
    278
  • 寡言寡欲
    2天前
    一人说一个暴利的行业,我先说几个啊

    1️⃣ 殡葬服务

    利润率吓人,骨灰盒成本几百,卖几千很正常。化妆、运输、花圈、告别厅,件件是生意。最大优势:客户不议价、需求刚性、极少退货。

    2️⃣ 医美培训 / 假体植入

    几乎没有成本的线下课程,收一批医美院长,三天两夜收几十万。**光培训+材料,就能做到年入千万。

    有的人其实不做项目,只卖产品和话术系统。

    3️⃣ 宠物殡葬

    宠物临终护理、火化、骨灰盒定制,情绪溢价+非标服务,非常适合做高端路线。
    北上广深年入百万不稀奇,很多是90后在做。还容易做IP、品牌、私域长期复购。

    4️⃣ 户外露营装备私模OEM

    背后全是义乌/台州/宁波的小厂。成本价几十块的桌椅、灯具、锅具,能在日韩卖几百到上千。
    几个人操盘一个爆品,做海外独立站,干净利落。

    5️⃣ 海外教育资源搬运

    比如把Udemy、Coursera课程搬运成中文,再配AI讲义、练习题,打包成资料包。成本几乎为0,卖给B站/小红书/知乎的学习党,利润率99%。

    6️⃣ 小众信仰周边

    包括塔罗牌、脉轮挂件、能量水晶、香薰、冥想音乐这些,欧美人情绪价值极高,一块义乌水晶能卖50刀。我有个朋友靠这个在Etsy年入300万。

    7️⃣ 政企标书代写 / 咨询服务

    中标就是几十万上百万项目,代写标书、做PPT、陪谈判,客户不还价,按项目收费,利润极高。
    很多做这个的根本不宣传,靠人脉、靠转介绍,低调暴利。

    8️⃣ 女性身材管理私教课

    不仅卖训练,还卖“陪伴+监督+营养品”。一套课1999、3999卖很轻松,复购还高。
    尤其30+女性私域超强粘性,身边就有人一个人做号年赚300万+。

    你看那个叫曲曲的,新闻爆料出来,几个群,收了上亿,非常可怕,有钱人太多了

    9️⃣ 数字遗产处理 / 数据恢复

    比如帮家属找回亲人微信/照片/资料,还有婚姻调查、前任资料恢复。信息不对称+时效性强+付费决策快,一单几千到上万。很多技术来自灰产圈。

    10️⃣ 高端陪拍+代剪辑

    现在中产家庭旅游、创业者拍形象、母婴拍成长册,全靠陪拍团队。拍一天收3000起步,剪辑另算。

    而且还能转介绍、卖课程、培训新人,属于“工具型个人IP”的极强延伸方向

    闷声发大财的人太多了
    1339
  • 寡言寡欲
    2天前
    人类对闲鱼的开发,不到1%

    这两天想在家看个电影,发现要付费。

    点开会员页面,想着不想花那么多钱。突然想起来,去闲鱼找一下试试。

    果不其然——

    腾讯视频会员,按天租,一天1块钱。
    对方秒回,发号快得跟外卖骑手一样。

    于是我意识到,闲鱼这个平台,远比我们想象的“大”。但现在的人,普遍对它的开发利用,不到1%。

    大家都觉得它只是个二手交易平台,但其实:

    想租东西,闲鱼有;
    想卖服务,闲鱼也有;
    想白嫖试用产品、体验课程、代办服务,只要你敢搜,几乎都有。

    甚至你要是能总结10种“在闲鱼省钱”的生活方式,
    都能开一个课,挂在闲鱼上卖。

    以前我们说“淘宝什么都有”,
    但淘宝是买新的,闲鱼是“人性市场”。

    它不是工具,而是一种生存方式。

    在闲鱼混得好的人,有个共同点:
    不是会做买卖,而是懂得利用信息差 + 懂得把别人的“闲”变成自己的“用”。

    比如:
    有人开副业代写文案,30块一篇,从公众号里找段内容稍微改一改就能交差;

    有人倒卖百度网盘会员、剪映Pro、ChatGPT临时号,都是信息换钱;

    有人靠低价代拍证件照、代打印、代租房合同,一天接几十单。

    我甚至见过有人只做一件事:替别人注销各种APP账号,每单8块,一个月能赚4000。

    说白了,闲鱼就是“低门槛商业训练场”。

    只要你敢动手,就能学会以下3件事:

    怎么抓住别人没时间做但必须做的事;
    怎么利用现成资源套出时间价值;
    怎么用最朴素的语言打动最着急的人。

    人类对闲鱼的开发,真的不到1%。

    不夸张地说,每次你打开它,都会发现一种你没见过的赚钱方式。

    只要你愿意多琢磨一点,

    里面还有太多东西,值得你去开发、去挖掘、去变现。
    1116
  • 小马宋
    5天前
    羽毛球涨价,因为猪肉降价了

    开年以后,羽毛球价格一路飙升,据说涨幅超过了黄金。

    因为我家幼崽每周都要打羽毛球,所以这个事情与我家也发生了联系。

    市面上的好球,价格都往上涨。尤尼克斯的AS-05羽毛球,2024年4月前,零售价210元/打,到了7月,涨到了275元/打。

    现在打球,掉了根羽毛也会继续使用了。
    我在《营销笔记》书中讲过:商品价格的问题,它受三个要素影响:成本,供需,竞争。

    第一,成本。
    成本通常是商品的底价,低于成本定价的案例很少。成本上涨,则价格通常会上涨。

    第二,供需。
    商品供需也对价格影响很大。冰墩墩在冬奥会期间需求大增,所以价格炒到畸高。但今天已经少有人求购冰墩墩,所以它的价格就会回归。

    黄金的采矿成本每克在400元以下,但零售价格快1000块了,这是因为避险需求增长。

    第三,竞争。
    竞争也会改变价格,库迪8.8,才有了瑞幸9.9。瑞幸一出,才有了星巴克的变相降价。

    商品价格几乎与重要性和价值并没有正比关系,比如空气,它对人是绝对重要的,但因为供应免费,所以没有人花钱买空气。

    这两年羽毛球价格飞涨,背后其实是供需出现了变化。

    而这个居然跟猪肉周期有关系,这是我去年在蔡钰商业参考听到的。

    羽毛球涨价的第一个原因是需求上升,近几年羽毛球成为热门运动项目,这个大家可能都有体感。

    我们公司的年轻同事,每周都会约球,我家幼崽也是每周日要跟同学打球。

    另一个呢,是因为原材料的供应量下降,导致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又是因为供需的问题。

    我们常用的羽毛球羽毛主要来自鸭和鹅的翅膀尖上第四到第十根刀翎毛,鹅毛质量更好,因为其翎管坚硬,抗打耐用。而鸭毛较细易弯,价格更低。

    一只鸭或鹅可提供14片刀翎,但左右两边的翅膀弯曲方向相反,这需要两三只同侧翅膀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羽毛球。

    中国禽类养殖业以食用目的为主,羽毛和羽绒产量则由肉类产量决定。

    2020至2023年,因生猪出栏量大增、猪肉价格下降,鸭鹅肉需求减少。2020到2023年,中国商品肉鸭出栏量从46.83亿只下降到了42.18亿只,商品鹅从6.39亿只下降到5.15亿只。这导致羽绒和羽毛球原材料价格上涨。

    此外,养殖技术的进步又使肉鸭肉鹅的出栏周期缩短,比如白羽肉鸭35至40天就出栏,还没长出适合羽毛球的刀翎毛。而长日龄肉鸭需50天以上出栏,养殖户因成本问题纷纷转投白羽肉鸭。

    2019至2023年,中国可制作羽毛球的肉鸭出栏量从20亿只降至12亿只,降幅40%。
    这几个原因,就导致了羽毛球的价格在不断攀升。

    这也是一个商业上的蝴蝶效应。
    4865
  • 哈雷Halley.AI
    2天前
    《博弈论》卖不过《掼蛋必胜108招》
    《价值投资》卖不过《抓住涨停板的50个信号》
    《组织行为学》卖不过《跟老板这样说就对了》
    《家庭资产配置》卖不过《虚拟货币实操手册》
    《居民营养学》卖不过《黄帝内经21天逆转糖尿病》

    确定性对抗焦虑,捷径解构复杂,各个领域的销量奇迹都来自于此。
    76
  • 臀总
    2天前
    和上门打扫的京东保洁家政阿姨聊了下,她说要辞职了因为公司不给买社保,我还以为东哥的亮点就是给员工买社保,原来只给物流外卖的兄弟买,没给家政保洁的姐妹买😅
    232
  • 小马宋
    2天前
    中国以20%的人口,消费了世界上70%的西瓜和90%的榴莲。
    254
  • 漆蝶
    16:15
    #办公室异闻录27
    别太迷信私立学校。
    我们有个四十来岁的同事卷姐因为超龄无法考编,离职后去了一所学费很贵的k12。
    刚去时候那学校还嫌年龄大不爱要,结果正好有个毕业班缺老师,遂全校范围问谁能带,卷姐和另外几人报名,校长拿了张六年级数学卷考试,结果卷姐轻松100,另外几人甚至很多题不会做。
    卷姐接了班,跟我们吐槽,说前五年不知道教啥了,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都写不明白。
    不出一个月卷姐的班逐渐上道儿,校长大夸特夸,每次她上课都找一堆老师去学习听课,并且问她还有没有同事辞职的,都带过来。
    (当然没有说所有私立都不好,但决定去私立要做好背调,防止被忽悠。)
    150
  • 鸠摩小虾米
    18:36
    我上次看到一个关于产品的说法,就把产品做出来然后投放在市场上去,就跟作战一样。
    品牌就是空军,轰炸市场,占领用户心智高地,先打响声势。覆盖广,打击面大,在高空,看得清楚。
    营销就是重型坦克部队,天上打下来的领土,要用种坦克去推平。搞各种营销活动,找种草博主,直播合作,像坦克部队,重装推进。
    销售就是陆军,像步兵一样街巷巷战,实地推进。
    售后和客服就跟后勤,也有点像战地医院+心理疏导。
    数据分析和复盘就跟雷达一样,监控投放ROI、转化漏斗、用户行为路径,然后反馈给战略。
    产品本身的质量,就跟弹药本身的品质一样,你总归要弹药过硬,你步兵拿枪的时候才能打得响。

    总之,你需要运作一整个团队,你的品才能打出去。

    但是现在呢,中国的产业链已经100%完整了。你想去做个什么产品,本身开发弹药成本已经一降再降,非常简单了。但凡你想搞个自己的品牌,快的话,一两个月就能搞定了。
    加上打工的环境真正很差,很多人就会扭头去搞品牌。
    有很多都是高学历的做题家去搞品牌。就容易只做弹药,不管其他的。
    越小镇做题家越会犯这样的毛病。
    因为做题让我们天然相信:努力=成功,做好产品=被市场肯定。只要分考得高,就一定能上名校,一定能出人头地。这是一条很确定的道路。
    那么复制粘贴一下:只要我弹药做的足够好,那我就能拿到成绩。

    埋头做弹药,就跟埋头做题一样的。你是不用抬头的,你把题认知到极致,好大学会向你敞开大门。产品、功能打磨到极致才是正道。
    所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的是永远“做对事”而不是“让人看到你做对了事”。
    但是真实职场也好,卖产品也罢,“让人看到你做对了事”,似乎比“做对事”这件事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久而久之,市场、表达、销售这些东西,就变成“low的、低效的、不确定的、无规则的”,于是自动排斥。

    比如说出梅,我就相信出梅就是要比黑绷带好用。从弹药质量看,我觉得黑绷带绝对打不过出梅的面霜。
    但是我作为销售,没有空军投放和坦克部队给我开路,我很难打。
    包括买过的人,觉得好用推荐给身边的人一样,她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微商野鸡牌子?你是不是被骗了”。
    这就是不投放空军和坦克的巨大弊端。

    这样的产品太多了。一天都数不过来。
    我快团团清仓的那个精油,创始人也是非常自信。自己干皮,就做个干皮专用的精华油吧,甚至都不打油皮市场,就认认真真专门研究干皮,基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产品上。好像是之前找了一个淘宝的前小二。觉得自己这么牛逼的产品,找个小二就够了吧。
    其实,这种策略就是,你要去作战了,只负责做出弹药了,空军,坦克、陆军,部队医院,一切都交给别人,你还不确定对方行不行。能打出来就怪了。
    然后,果然就死了。
    一共才活了一年还是两年?
    但是我从去年开始,给她清仓现在卖了1278单,退货率为0。
    1278,做到了0的退货率啊!很牛逼的状态。
    而且是0差评。反馈非常好。
    当然,可能也有差评,反正是没告诉我。准确的说:我收到的,是0差评。
    依然死了,太正常了。
    不死才奇怪。

    我上次用的一款洗面奶也非常好用。也是别人推荐给我用的
    芙丽芳丝一直在我心中洗面奶好用程度排第一,我觉得它跟芙丽芳丝不相上下。我去看了成分,甚至用料更讲究一点。它的确很好用。
    然后我去看了一眼创始人:五个博士,三个生物学博士,两个药学博士。
    而且,根本不像那个胶原蛋白五个女博士一样,把这个当营销的点,就是纯纯的几个博士凑一起创业。
    看到这个创始人构成,我就两眼一黑。
    从本科到博士,不是越学越宽的,而是越学越窄的。博士做产品,那就是开始纠产品细节咯,打磨弹药,做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子弹。子弹的坐标改变0.1个percent,流速快个0.2个percent,霍!美丽!完美!
    至于其他的,再说吧,我这么牛逼的子弹,还能射不出去么。
    当然,他们还刚开始打市场,这战还没开始打呢。

    长期教育路径造成的惯性(做好子弹就是一切)+中国产业链实在太过发达(做子弹门槛很低)+社交媒体声量极度内卷(不投放,压根没人能看见你)
    =拿着好子弹,走上战场,死了又死。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