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高管朋友聊:
现在的情况是:大公司可能会FOMO自己速度怎么这么慢然后病急乱出拳浪费资源;创业公司每天会担心自己壁垒太薄哪天就被大厂吞并了。
在我看来两者有不同的切入角度
大公司做共识赛道找后发优势,因为大公司无法承担风险,追求稳健交付,但可以整合资源,利用已有客户群后来居上。
小公司做非共识赛道,在前景不明朗未反应过来时用速度优势博得先机,在时间窗口期构建壁垒或者最终被收购。
大公司做非共识赛道没有什么优势,以大公司决策链路之长,要把非共识转化成内部共识都要耗掉很多时间。
大公司何时做非共识的项目以及怎么做:
1.有资源富余,能养一批人才储备去试错,(而且要选对人,对结果作激励)
2.出人才储备的这个org上下对这个非共识方向有超前判断,相信未来能开花结果,有耐心等1-2年 3.能有魄力对试错承担后果,比如不追求短期营收,不追求短期用户量,博长期颠覆性的收益,给一定的试错空间。
怎么判断这个非共识赛道该不该提前布局?:
1.这里市场集中度高不高?市场天花板大不大?
2.这个赛道错失影不影响基本盘?
3.存不存在提前布局的壁垒?比如技术壁垒,生态壁垒,数据壁垒…
4.未来收购信心大不大?
重点是想清楚各自的优势在哪,在各自的生态位上找准发力点。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和他人的长板拼。
(未来还有个玩家,超级个体,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