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猫叔叔说真的
376关注7k被关注5夸夸
前新浪,平安集团产品经理
混得还行,在深圳有房有车
在国企金融集团做流量工具
写的东西很无聊,讲究看吧
置顶
猫叔叔说真的
19天前
重新拾起公众号,找回写作的乐趣
20
猫叔叔说真的
1天前
如果对做个人 ip 有兴趣,我推荐看看金枪大叔的书和视频号,比市面上一堆割韭菜的社群和知识付费课程有深度多了!
10
猫叔叔说真的
2天前
明星靠的是作品,越神秘越好,靠好的产品来推高知名度,网红靠的是人设,越透明越好,靠共鸣,靠自身的成长来获得知名度,明星需要时刻想着怎么打造一个好的作品,网红需要时刻想着怎么营造自己的人设,这两者的运行逻辑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想做内容的人,要先考虑自己到底是要做一个明星,还是做一个网红。
43
猫叔叔说真的
6天前
我想慢慢降低写东西的频率,一周一次差不多了,把动不动想对外写点东西的这种习惯,改成对内记录一些有价值的产品想法,警惕让自己成为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人
20
猫叔叔说真的
9天前
现在看别人写的公众号,总是透漏着一种"快来啊,我准备过一段时间就要来割你了"的感觉,动不动就要开始开课,教别人写作,教别人做ip,教别人做内容,教别人赚钱,天呐,现在的自媒体环境怎么了,到处都在割韭菜,到处都在做自媒体套娃,做社群的内容是教人做社群,做自媒体的内容是教人做自媒体,赚钱的是教人赚钱,自己的ip的内容是教人做ip,太没意思了,不过能助长这些人增长起来的,也只能说韭菜太多了,劣币驱逐良币吧,有没有非此类的宝藏博主推荐?
40
猫叔叔说真的
10天前
万能的即友,在公众号嵌入的H5,被微信拦截限制访问了,有谁知道怎么紧急处理么,提交申诉也没回,有直接人工联系客服的方式么
50
猫叔叔说真的
13天前
在自媒体圈有个观点,叫做输出倒逼输入,我认为是有问题的,是不应该提倡的。

当把目标落在输出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是更新频率,传播度,是阅读量,是播放量,是互动量,只要这些指标达成了,内容本身是否真实,是否真实有价值就显得没那么重要,若输出最后能带来商业化的价值还好,靠此为生也行,其他东西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但是,如果输出无法带来实际的收益,而通过输出倒逼出来的那些变了味的输入,对自己其他事业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认为,除非你未来的目标就是做一个自媒体,否则,不要想着靠输出来逼着输入,而是真正想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以此制定输入计划,至于输出,只是顺带做的事情,是对个人能力或项目的对外展示和传播,是宣传手段,不是目标本身,否则只会本末倒置,整天拿写作,做内容,拍视频说事,反而忽视了自己核心的能力或者项目是什么,最终沦为内容空洞的输出者,只能去割韭菜,比如像大多数博主那样,教人怎么做内容,教人怎么怎么赚钱。

我要自我谨记,我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要做的项目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内容去传播,而不是反过来。
33
猫叔叔说真的
14天前
在职场中,少一点做事的边界,主动权会更高。

其实活多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动,别人让你干嘛就干嘛,让你改啥就改啥,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职级的压制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自己没有能有理有据地告诉别人,这个活不应该这么干,而且应该那么干。

特别是中后台的岗位,经常会被前台的人牵着鼻子走,核心原因就在于前台的人掌握更多有决策依据的信息,他们可以决定要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做,也可以在做完之后随时让你改,哪怕自己再不情愿也没辙,而你做的东西,他们可以随时提出一堆挑战你的意见,在这个时候你也很难反驳,只能灰溜溜地去改,不是因为你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你没有他们掌握的信息,无法在同一个层面和他们对话,所以永远都会很被动,而这种被动,恰恰是职场带给我们无力感,焦虑感,迷茫感很大部分原因,你的领导,同事,合作伙伴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这种被动。

很多职场打工人在抱怨打工痛苦的时候,往往会拿活多,经常要加班说事,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真正感觉到痛苦的时刻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吗?试想一下,如果一件事从头到尾都由你说了算,只要安安静静干活就可以了,不需要跟别人扯皮,是不是感觉也还好?没那么烦?真正烦的一定是要听别人瞎逼逼,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所以,要让自己工作起来没那么恶心,就是要让自己摆脱这种被推着走的被动。

要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最核心的方法就是获取更多的信息,包括岗位上下游的信息,市场的信息,上层的信息等等,让自己能够在多个维度全面地思考问题,不会轻易被挑战到,不要抱有"这件事不是产品经理做的""我一个运营为什么要干这些"等等想法,虽然拒绝短期内可以推掉一些活让自己更轻松,但是从长期来看只会陷入被动,整体工作的幸福感只会更差。

曾经的我也是边界感很强的人,觉得作为产品经理只需要负责产品设计和落地相关的事就可以了,其他事情都与我无关,导致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需求翻译者,被业务摆布,被领导摆布,开发也随时可以屌我,但是现在我都会积极去参与一些法务,商务,运营甚至是财务结算相关的事,除了不上手写代码,基本上所有类型的活都干了一遍,我可以 hold住一切,业务模式和产品基本都由我说了算,业务同事只管去卖就可以了,活虽然不少,但干得比以前开心,不像以前那样被牵着鼻子走,干得很窝火。

总之,只要还在职场混着,工作的幸福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每天上班如上坟,很难让自己坚持下来,而幸福感的保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给自己设边界,提升多维度的视野和能力,掌控话语权。
621
猫叔叔说真的
16天前
步入中年,我已经逐步自洽,接受自己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不会有太大的出息,能把老婆和孩子顾好就不错了,别谈赚什么大钱。

自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在职场十年,我一直都是心高气傲,从不认同自己只是个打工人的身份,认为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是过渡的,只要给我时间,一定可以闯出自己的事业,摆脱这糟烂的职场困斗,活出自由且精彩的人生,我不想要当下这种没有掌控权,毫无生趣的生活。

所以,之前我一直都是抱着"以后再说"的生活态度,在打工之余,我必须榨干所有剩余精力,为未来摆脱打工做好准备,所以每天都过得很紧绷,尝试各种副业的形式,只要没有效果,甚至某一天没有为副业做一些产出,我都会非常焦虑,每天下班回到家,都是匆匆忙忙挤出时间干副业,哪怕偶尔陪家人出去玩脑子也是装着各种东西,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痛苦焦虑是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做牺牲,而且相信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咬咬牙就过去了。

然而,十年过去了,今天依然如此,我好像什么也没摸索出来,身体的毛病倒是多了一大堆,生活过得也有点乱糟糟的,看这经济大环境,往后十年我更加看不到头,我意识到必须悬崖勒马了。

我不能一直都在为非常不确定性,甚至几率渺茫的事情倾注所有的心力和时间,为大概率达不成的目标担忧和焦虑,而是应该好好把握和珍惜当前达成或者达成确定性很高的事情,享受当下,比如职场的工作,当下的生活,自我的成长等,虽然不能赚什么大钱,但是至少资产稳步增长,养活整个家庭没什么问题,生活方面的开销不需要太省,偶尔出去玩乐的同时还能有点盈余,只要用心规划,我觉得生活还是可以过得比较滋润的,不需要操心太多的事。

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确定哪个更快到来,我觉得应该抱有"当前的生活已达理想目标"的心态,其他更高阶的目标可以追求,但是可有可无,达不成也无所谓,把当下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过得精彩更加重要,时间不等人,别让未来的自己后悔。

从今天起,如何提升自己能力,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富足自己的精神生活将是我未来生活的主旋律,至于副业,至于赚钱这类有可能拼尽一生都没结果的事情,就等风来吧,不强求!
4044
猫叔叔说真的
21天前
我突然觉得,某种程度上自己也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好像没有那么怕失业了,大不了找一份low一点的工作,哪怕去路边支个摊,好像也能过得下去,没必要天天杞人忧天,在公司像一条狗那样活着。

但是,我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心态,相反,我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严重焦虑和迷茫,甚至一度有点抑郁征兆。

在几年前,头脑一热在深圳买了房,背上了巨大的债务,再加上职场的工作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才深刻感受到了房奴的含义,至今仍然后悔做出这样的选择。

不过,确实也怪我决策不够谨慎,没有长远规划,如果当时多做一些考虑,多做一些调研,可能我就不买了,或许这几年的生活我会过得滋润很多,也有更多事业的可能性。

当时觉得每个月好几千的房租花得很心疼,什么资产都没留下,而且时不时还要被迫搬个家,总有一种在外漂泊的游离感,特别是老婆,作为女人嘛,对自己的家有一种特别的执着,住别人的房子终究不是滋味,看到别人陆陆续续买房很眼红,而且当时深圳的房价一直在蹭蹭地涨,眼看着就要一辈子都高攀不起的节奏,在那个节骨眼上,咬咬牙在房价顶峰期上了车。

当时面对每个月两万多的房贷也没多想,只是觉得我跟老婆都有工资,水平也都还不错,盘算着一个人还房贷,一个人生活,生活基本也能过得去,不至于断供或饿死,但是,却完全没有考虑我们两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未来就业的持续性,以及孩子教育的问题,高额的房贷基本上剥夺了30年除了维持生存以外的任何空间。

买房以后,我在职场过得并不顺心,老板压得很紧,工作的风格我不喜欢,每天回到家都很疲惫,只想躺着,糟糕的情绪也无暇陪伴老婆和孩子,没有精力规划生活,想到未来30年每个月都要固定支出两万多的房贷,对老板的要求不敢怠慢,再怎么压榨也得咬咬牙坚持下去,明知需要赶紧规划一份更长久的事业,但也不得不优先考虑覆盖房贷和你生活支出,实际上并无多少选择权,所以,埋头吃屎是目前唯一选择。

直到去年,雪上加霜,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裁员,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遇见的就业环境大动荡,我才认识到,原来在职场找工作可以这么难。

原来我想过可以降低工资要求,以我的经验和思考深度,跟相对没那么牛逼的人抢一份工作应该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但是我却发现并不是,降低要求后,有的是大把年轻人跟你竞争,你再有经验和能力又怎么样,人家要的只是能把一份简单的工作执行好就行,找个年轻,听话,能pua的是更优的选择。

即使相对高阶的岗位,相比于前几年还可以靠通用能力吃饭,现在几乎要一对一经验匹配,同样是产品经理,你原来干理财产品的,现在就只能找理财产品相关的岗位,不能干保险,不能干贷款,你原来干社交产品的,现在就不能做工具相关的,而市场上哪有那么多同业务类型的岗位,失业几乎是必然选择。

整个gap的半年,我投出去了上百份简历,邀约面试的寥寥无几,有面试的可能也只是简历没有完全写清楚,到了现场问了之后才发现没有干过完全匹配的业务,最后只能被pass,之所以能找到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是因为负责的业务跟前司几乎百分之百的重合,即便如此,我依然降薪了几乎百分之三十,否则,我目前可能还在茫茫的投简历大军中。

经历这次裁员后,我才真正认识到,除了做生意,原来作为一个原以为相对稳定的打工人,也是可以一夜之间就没有了任何收入,上一份工作还是年薪百万,下一份工作可能就只有月薪一万五,这是活生生的例子,再加上gap的半年啥副业也没摸索出来,所以,我意识到我必须提前准备了,不能再这么佛系下去,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做好几年后彻底失业,完全没收入的准备。

所以,我不再奢求未来有什么好的机会降临到我头上,不像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别人干不成是因为他们不行,自己总能混出点样子来,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已经做好了未来可能就是平庸的一生,所以当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稍微安稳下来后,我就把之前家庭的所有存款都提前还了房贷,并和老婆计划好未来5年内不留任何存款,争取把房贷降低到几千块的水平,把生活的固定成本在近几年还有收入的时候降下来,即便未来真的完全断了收入,找一份极其low逼的工作生活也能过得去,不至于断供。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讲的,我好像没那么怕失业了。我大概核算过,如果工作能够保住,到了35岁,房贷可以降到一万以下,到了40岁前,房贷基本可以到小几千,跟我们在外面租房差不多的水平,到那时候生活基本没啥压力,裁员就裁员,who care?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也相当于实现了财富自由。

只要不让自己的欲望层层加码,你的生活就不会陷入那么被动,不至于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就把自己打入万丈深渊,在这个大环境下,一定不要去追求高风险高收入,而是应该积累资产积累存款,降低支出,应对随时可能面对没收入或者收入骤降的情况。

再苟几年,再吃几年屎,我就再也不忍受职场这些糟烂事,我可以去干销售,可以去摆摊,可以去做面包师,可以去调酒,可以去开小店,可以去探索一些有意思的小生意,总之,寻求一切的可能性,干有趣的事,陪伴家人过有趣的生活,不需要为了很多钱去忍受无聊且没价值的职场工作。
6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