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很多的一期播客,写点听后感:
1⃣️整体听下来,这个思路跟之前在线教育的微信裂变逻辑有点像(所以嘉宾提到从在线教育挖销售,会心一笑哈哈哈哈)。
不过也有一些核心的区别,比如微信更多是私域逻辑,大家的信任度更高,转化率更高。抖音偏公域,虽然关注者对被关注者有一定的信任,但是转化率肯定比不过朋友之间的信任背书。
另外因为微信是私域,在微信做转介绍、裂变的体量是有上限的,但是目前听下来,抖音不大存在这个问题(或者说上限更高)。
2⃣️这一整套逻辑以及这套玩法的发展阶段,其实跟流利说15年前后在微信做打卡返奖学金的逻辑很像。流利说作为第一个采用朋友圈打卡返现的公司,踩准了微信朋友圈的流量红利,做到上市。我18年加入流利说的时候,微信裂变的效率其实已经下降了,但在那个阶段,流利说的裂变效率,每个付费用户在整个的用户生命周期中,仍能为流利说带来1.05个付费用户,模型相当健康。
回到这个主逻辑上来说,这个模式ROI高、优势明显,这也是在20年前后,几大头部教育平台都把转介绍/自传播作为S级项目的原因,因为投放获客真的太烧钱了。
但这个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1.平台出手管制带来的效率下降(比如微信对裂变的管控);2.玩家多了之后,用户的审美疲劳带来的效率下降;3.整个模式的用户增速比不过其他渠道(比如投放)。
3⃣️ 我自己不玩抖音,对抖音了解也不多。但听下来,目前抖音koc这套玩法还在相当早期的阶段,很多思路是可以借鉴之前在线教育转介绍、裂变的很多玩法的。
比如15年流利说的思路是打卡n天返学费,对于用户来说,这个设计其实很巧妙,1.激励他们完成学习,2.朋友圈外化自己的好学形象,3.完成打卡拿奖金,4.操作门槛很低,所有的素材就是一张图片,不需要打卡者花很多心思去创造内容。那么抖音做koc传播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设计类似的机制,降低用户传播的门槛。
比如20年前后各家做的转介绍,精细化运营程度甚至到拉取所有参与活动的用户数据,进行分层触达运营。还有配合着节日做大型活动、和大班课主播做转介绍的联动口播。
不写了,作为前在线教育从业者越写越难受。请
@郑立涛 @sccc_slience 批改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