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滑雪出行凑了8个人的小团队,大家都不熟悉,其中有个胖胖的男生,人很随和,做什么都会说“无所谓”“都可以”,在行动上也几乎无条件配合,讲话也蛮好玩的,有点气氛担当的感觉。不知道哪一刻起,有人发现他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还总是自嘲不会滑雪,一直在到处乱撞,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xx哥,所以一群人开始叫他xx哥。
然后我发现他在别人叫他xx哥的时候,并不是欣然接受的,而是会用开玩笑的方式回怼回去,于是其他人觉得“更加好玩了”“调戏这个人很有意思”,因为一来一回的斗嘴在很多人看来是有趣的氛围,于是后面越来越变本加厉,开始说他滑雪乱滑根本不认真,打呼噜太响,说他吃得太多等等,开始各种地方挑他的问题,激起他的反应,制造气氛,他也一直接话(基本都是温和幽默的回怼),保持一种搞笑的互动,大家一起哈哈哈哈大笑。直到最后一天吃晚饭,又有人开始说他一个新的毛病,按照往常他们会开始“其乐融融”的拌嘴,但这次氛围却变了,那个男生肉眼看见的进入了生气的状态,直接撂下筷子饭都不吃了,而那几个调笑他的主力军还觉得很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都是一些小事吗,不要为了小事不开心啊。”
这真的是很典型的一种场景,群体性暴力就是这样产生的,一旦群体人数超过某个数量,就总会有个人被挑出来当作“调笑对象”,而这个人通常就是团队里脾气比较好,对什么事看起来都无所谓的人,他们被人“攻击”了之后会用自嘲化解,会顺着被调侃的点继续解释和扩展,哪怕是回怼也用幽默掩盖不适感,为了维持表面“其乐融融”的氛围而选择献祭自己。
只是这样的人最后会被变本加厉的调侃,最终突破底线,触及他忍无可忍的点。这样的人不会选择大吵大闹宣泄愤怒,但到了临界点后,他不会再原谅任何人,即使恢复到往日嬉笑的状态,嘻嘻哈哈表示自己没事了,但这些参与者也会被彻底拉入黑名单。这次没事了,但不会和你们再有下次。
这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到一切的发生,好像看到了太多太多缩影,小时候每个班里都有这样的孩子。其实群体里那种很沉默的人反而不会被选中,因为调笑他们没反应,没有来回就没有趣味,大家会觉得无聊。所以很多时候不能面对冲突,不知道如何对付突如其来的评判和攻击,其实“沉默”是比“迎合”更好的处理方法。不要拿别人戳痛你的地方当作笑料,自己先别笑,别人才不敢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