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洛怀
243关注14k被关注67夸夸
其实这里才是我的朋友圈
🎙️播客:心都野了
✍🏻公众号:洛怀抱抱你
置顶
洛怀
3年前
我感觉不少人都有点误解旅行的意义,包括我自己。今年我(在精神上)过得比较艰难,三月我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时候,处于一种极度混乱和自我怀疑的状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理旅游。大理啊,那是啥地方,虽然已经洗涤了太多乱七八糟各怀鬼胎的灵魂,三分污浊七分恶俗,但还是国内为数不多你觉得“哇塞我要逃离了!我要去远方了!”的灵魂目的地。随着我提交离职,收拾行李,奔赴山河大海,我期待我所有的痛苦混乱和无序,能在旅行中获得重整。当我归来,我应当是一个better me,可以获得better life。

但当你无序和内在巨大损耗,任何肉眼可见的外力几乎都是无效的。我在大理获得了一些虚假的放松,无济于事的冥想,虚与委蛇的哈哈大笑。看到洱海的时候,我当然也闭目觉得身心皆清。我也喝茶,喝咖啡,喝酒,认识新朋友。旅行自我疗愈n件套,一个也不能少。因为斥巨资住了豪华酒店,我当然也收获了可以装逼的海景小视频还有酒店窗风景照。那种价值两三千一晚的窗户,框住的风景必须“疗愈”。如果花大钱度假都不能疗愈,就不符合科学消费主义。

内在痛苦的人就像一块硬糖。旅游无非是把你含在嘴里,你那些痛苦和坚硬的部分,会在异域风光和旅行仪式里稍微融化一些,变得黏哒哒湿漉漉的,你好像比以前热情了一点,能粘住一些东西,比如新朋友,比如久违的日出,比如面朝大海闭目呼吸。
当你以为自己被改造了,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的时候,就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无序中。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那些因为些许融化黏住的“新生活”,丁零当啷重新掉了一地。即使去冈仁波齐转过山的朋友,也要重新面对尚未消化的痛苦比雪山更艰险。你的糖衣重新变得坚固,你作为一颗痛苦的硬糖也回归了痛苦。你又重新害怕,悲伤,急急忙忙寻找下一个可以融化自己一点的目的地。

从大理回来,我立即马上就去新的公司上班了。带着七零八落千疮百孔不三不四奇奇怪怪的各种疗愈补丁,回忆着我面朝大海的朝圣者心态,那种不可一世的孤独啊,我坚信我必须恢复了。但事实证明,辞职后去旅行只是我给自己虚晃了一枪,我该明白的、想通的,该去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那部分,一点都没解决。那和几千块钱的海景房无关,和冥想瑜伽等任何仪式姿态无关,和山川大海湖泊,和千千万万的壮丽景色都无关。那是你就算足不出户,坐在出租屋里都该为自己解决的事。

于是我在很糟糕的状态里,再次从新的公司离开了。恰好又碰到旅游兴旺的夏季,好几个朋友说,你可以去旅游了去西藏内蒙新疆去那些很远的地方疗愈一下你自己!但这一次我很明白,能疗愈我自己的不是任何远方,我这样的状态,会辜负那些本该被更好欣赏的美景。
是我真的好好的坐下来,什么都别干了,什么都别想了,不着急做任何事,也不再为任何过往的人痛苦,就这样坐下来,在小房子里,在小床上,在破败小区的花园里。穿旧衣服旧衣服旧鞋子,在老地方,尝试做一个新的人。
我真的太满了,塞不进风景的。我满到已经溢出来了。满到好为人师,满到想对全世界说教,满到在混乱中以为自己可以一直浑水摸鱼而所有人都应该爱我。一个无序膨胀的脑袋里,是装不下任何天地大美的。一双每天倍速浏览信息的眼睛,是看不见日出的晨露和晚风落尽山谷的。所以你去哪里,哪里都一样是牢笼。

于是七月八月我真的一件事都没干,哪里都没去,几乎没有离开过房子。从这头走到那头,坐着,躺着,没有新鲜的事,我也不去找新鲜的事。到八月底的时候,我觉得我整个人空了,不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而是一个新拿出来可以重新吹气的皮球。我定了去新疆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行程,我很开心的明白,我不需要这些地方为我做任何事,它们不需要治愈我,不需要感动我,也不需要让我变成better me。我只需要去到,看到,感受到就好了。不出我所料,这是一次非常绝妙的旅行,作为一个空空如也的人,没有工作,没有tittle,没有身份,没有任何需索的人,所有的景色都沁入了我的精神里。我不是一块硬糖了,我变成了一块海绵。

我在新疆的时候,朋友给我发消息,问我旅行怎么样,是不是对心态调节很有帮助?我说没有的,旅游调节不了心态。我心态变好了,所以我去旅游了。我不好的时候,会辜负一切美景。我向它需索,可它如此静默而无能为力,它成就不了你的better me。

你的better life永远要向内求。
206379
洛怀
18:21
给心都野了领个奖儿
50
洛怀
17:39
高铁上认真学习的人
10
洛怀
13:35
我在杭州最喜欢的美食:老鸭集
30
洛怀
11:10
在杭州生活了二三十年,没什么归属感,但杭州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涌起一种“故乡”的感觉,好像这场雨是一直下到现在的,童年时候的雨和现在是同一场,我小时候淋湿的头发就是现在长出来的头发。层层叠叠的新绿,即使在冬天也不会晦暗,兀自有着生机。雨从西湖下到九溪十八涧,从龙井村到西溪湿地,延着我的记忆,杭州的雨漫长地复生,永远不会苍老。
30
洛怀
2天前
在足浴店厕所里放着的书:
40
洛怀
2天前
只要不执着于被爱,人就会变得无敌
109
洛怀
2天前
我爸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出差了。
我问:你在哪儿?
我爸:齐国
我:???
我爸:你说说齐国在哪里
152
洛怀
4天前
叠叠乐
00
洛怀
4天前
去年到今年以来,发生的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是我接受一家出版社的邀请写了一本书,说写了一本书也不恰当,因为它只是十几万字的一份文稿,还没有被出版。这份书稿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日以继夜全情投入,耗尽了所有的心力。

但在今年我交完书稿后,一切却再也没有消息了,几个月过去,一种不安的预感笼罩着我,我意识到事情可能发生了变化。在和编辑几次沟通后,我在对方遮遮掩掩的态度中确认,这本书不会被出版了。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我已经面对过人生很多次的事与愿违,所以这算不上太大的坏消息,我甚至没有情绪去质问和追索什么,就此平静地停住了。

我不能说这件事对我没有影响,在明白对方意图的那个瞬间,我还是受到了精准的、致命的一击。只是成长带来的好处是,你学会了在最痛的时候假装无事发生。人很难不在这个瞬间产生自我怀疑,怀疑是不是自己太差了,怀疑是不是自己还不够资格——我们习惯于在某种所谓的权威评判下,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我花费了这么长时间,几乎牺牲了所有的生活换来的创作,我不可能不为此感到剧烈的痛苦。

但在后来的几个月里,我完全没有处理这件事,没有再做任何推动,甚至都没有找这家不负责的出版社解约。朋友建议我说,你可以找这家出版社的负责人再聊聊,也有朋友说,你都有书稿了,赶紧解约,可以再多投几家出版社。家人知道后,也第一时间说是不是找相关行业的熟人帮忙。

我知道的,如果此时此刻我执着于把这本书印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就是什么都不想做,好像做什么都是多余的——我有一种模糊的感受是,这件事并不是靠人为推动就能被真正解决的。我想要的是一本因为写了就非出不可的书吗?好像不是的。因此我必须按捺住那种“非做点什么不可”的冲动,让自己不要因为痛苦和羞愤而拼命寻找援助。我必须让一切冷却下来。很多个时刻,我都能感受到焦虑感在我身体里游走,因为付出了很多心血而燃烧不止的执念,被卡在某个部分不断地发出微弱的呼救声,拼命敲打我:你不能这样,你要想想办法,不能就这样算了。

我对自己于心不忍,但我还是什么都没做。在这个过程中,我反复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不是在逃避?

直到我得出清晰有力的答案,是的。

我开始觉得放松,因为逃避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人还会逃,说明自我保护的机制还很健全。在某件意料之外的事情迅速发生时,人通常就是来不及反应,只能本能地闪躲。就像房子突然起了大火,人首先做的就应该是逃跑,而不是燃起斗志返回火场扑灭大火。逃离是非常正当的。事实上你只有在离事件现场稍远一点的地方,才能看清楚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是该被保留的,而什么是恰好该被摧毁的。

我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不打算就这样算了,我要什么时候处理,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在我问出来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我无法回答,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回答。谁需要答案,谁就会被答案困住。人能真正“处理”的事情极其有限,只是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其实有些事情就是无需处理的。早些年的时候,我一直是这样一种人:我希望通过反复想办法,用我能穷尽的一切方式,把所有事情捋顺,让我的人生中没有任何毛刺,没有任何卡点,显得光滑平顺,哪怕只是表面的粉饰太平。在很多可以选择等待的时候,我都被“必须做点什么”的信念驱动而不断出手,觉得只要出手的次数够多,就总能抓到对的节点。在工作里是,在亲密关系里也是,但我并不是总能如愿。

其实偏执能带来的,通常只是自我感动,你在做自己头脑世界里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方式耗尽最后一口气。你看到现实的事与愿违,可能会怀疑是你做得还不够多,但实际上也许是你做得太多了。被执着所损耗的东西,可能远多于完善的。

“什么都不做”其实是一种等待,而等待并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对人要求很高的能力。需要这个人放下执着,去相信每件事情都会恰如其分的发生。

“不执着”不意味着丧失目标,或者是任由事情朝着崩坏的方向发展。反而它是一种真正的坚定,因为它基于信任。首先你信任你自己,你知道某件事的发生与不发生,做到与做不到,都不会影响你内部对自己的评价。其次是你信任万事万物有自己的流动,这种流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流动会把你带到最适合你的地方,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了,那这就是你的当下。

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愈发能感受到这本书没有这样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莫大的仁慈。如果它就这样不经磨砺和雕琢的问世,最后很可能伤害的是我自己。而之前的出版社,即使继续推进下去,也不具备这样的意愿和能力为我提供帮助。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赶鸭子上架的项目,也可以随时放弃的项目。我庆幸于我没有变成那只匆匆忙忙的鸭子。而我在远处也更清晰地看到,我对“作家”身份的渴望,已经超出了对“好作品”的渴望。如果我迫切地需要它出生,为我增加某种身份,我就再次回到了熟悉的牢笼。寻求身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自我压迫之路。

很多事在合适的地方停下来,是它最好的命运。其实人生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有些事没有发生,也许比发生更好。那些你以为错失的东西,其实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你真的得到了,或者勉力拥有了,未必会有更好的结果。人对另一种可能性没有惦念的时候,也就不必执着。自从我有了这样的心念,就常常感受到神奇的事情在发生。

十月的一天上午,是很平常的一天,我吃过早饭打开电脑,准备写点什么,然后我突然觉得“是时候了”,就是现在。于是我立即给原来的出版社发了解约需求,签署了解约合同,明确地拿回了自己的版权。签完之后,我觉得我已经做好准备要有一些新的开始,虽然我还不知道是什么。而奇妙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在当天晚上,我突然收到另一位出版社老师的消息,询问我这本书怎么样了,想和我聊聊。这两件事就发生在同一天。我不能说这是什么转机,但流转确实发生了。

执着当然是有力量的,我们都很熟悉那种力量,它是攥紧和掌控,它在某个人生阶段里能帮我们做成很多事。但不执着的力量,是不做成也没关系,是理解“不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不是失败,不是更坏,只是一种流转。

这一年多里,我时常会碰到朋友带着期盼问我这本书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出版,当我说明现状的时候,他们问我,那怎么办啊?

而我还是没有答案。

但我有一种信任,如果之后它得到机缘出版了,一定会因为经历磨炼而变得更有生命力。如果它就此尘封,也没有关系,它始终是属于我的东西,如果有一天我有想法了,也会用另一种形式把它呈现出来。不是非得是一本书,被印成铅字,在封面上署上我的名字,打上作家的标签,我才能感到完成,才能对这一切满意。

它会有它最好的样子,如果我允许一切发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原文 《“不执着”的力量 》from 「洛怀抱抱你 」公众号mp.weixin.qq.com
814
洛怀
4天前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