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一起做投资人

创业者、投资人对行业的心得分享,机构的分析报告等

87535人已经加入

  • Diiiii
    6天前
    李丰做这个宏观经济的年度总结已经是第二年了,在我看来,这个内容的质量比其他所谓的跨年演讲要干得多。虽然有“刻意乐观”之嫌,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悲观的论调已然太多,鸡汤(尤其是有理有据的鸡汤)也是必要的。

    李丰给出的一些中长期值得乐观的理由:

    1. 人类社会的进步,本质上是人均可利用能源的进步。相比西方世界对化石能源的路径依赖,中国向新能源的转型更加符合物理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从长期来看,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必然的。(但其实西方世界也在同步做核裂变小型化以及核聚变的探索。)

    2. 从历史来看,从张骞出西域到哥伦布大航海,从匈奴西进到十字军东征,无论采用何种手段,人类文明的全球化进程从未停止 - 尽管中间有波折。任何逆全球化的行为都不可能持久,这次也不例外。(这里关键看如何定义“波折”。)因此,美国试图重构供应链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3. 聚焦国内,最值得关注的几个中期甚至长期变化是: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和需求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估值逻辑调整,制造业的升级、交叉学科创新带来的各个产业“弯道超车”乃至“换道超车”的可能性,以及出海(OFDI,对海外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巨大机会。其中:

    - 城市化的机会在于取消户籍制度之后带来的城市(群)规模的上升,和对应的服务业带来的消费场景和就业机会。

    - 资本市场结构性变化的最大助力,来自于个人养老金、商业年金、商业医保带来的长期资本(而不是目前死水一潭的个人储蓄),可能会制造出中国版的巴菲特

    - 制造业的优势来自于供应链上积累的人才、工艺、成本,而这些背后是只有中国才具备的规模壁垒。制造业都是卷出来的,很难无中生有,必须依托于足够规模的消费市场。“创新的消费电子产品,几乎未来所有的国际化品牌都会诞生在中国。只要你在中国没有卷输,你在全世界就能卷赢。” 只要高端制造业足够强,就有换道超车的机会,新能源车和无人机就是例子。(这里的疑问恐怕就是高端芯片制造了,中国能否卷出光刻机?丰叔的答案是,有可能中国会换道超车,例如光芯片、RiscV等等)

    - 出海投资方面,日本已经证明 OFDI 的策略是可行的。中国目前对外投资占 GDP 的比重仅为 16%,远低于日韩的 40%+,出海大有可为。

    其实这些内容是李丰在最近一年反复讲过的内容,这次汇总在一起,相对系统一点。我认为这里面大多数逻辑是合理的。说得更直接一点,无论现在形势有多差,坐拥全球最多最勤劳的人才、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卷的供应链、最发达的制造业规模,中国手里是不缺好牌的。

    但能否打好这些牌,决定性的因素未必是牌的质量。

    丰叔已经尽力了。悲观者大可继续悲观,希望乐观者能从中找到一些慰藉。

    Vol.152 宏观漫谈73|年终特辑:“世界何以至此”决定了“我们去向何方”

    高能量

    2148
  • 菁财资本-葛贤通Ksir
    1天前
    我一位做二级投资朋友写的一段话:
    “如果初始投资金额不大,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资金量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脑子和身体都好的有效生命时间更短,初始本金小就算赚钱了有了不错的收益率,往往最终也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我觉得做职业投资初始资金至少是一个百万级别的资金量。
    如果一个人研究生毕业开始工作就是 25 岁,如果用十年到 35 岁,而能通过工作攒下100 万自由现金流是非常难的”
    93
  • 林氪LINKR
    2天前
    人们总是喜欢包装过的、看起来高大上的概念。
    现实中,皇帝的新衣随处可见。
    勇敢的小孩不常见。
    00
  • CarrieR
    1天前
    请问有做新能源方面投资的uu咩(*/ω\*)想交流一下~(诶,其实是有个固态电池🔋项目🍋但我不懂哈哈哈)
    50
  • 王墨
    1天前
    这两年看了各个 AI 创业者的深度报道,看来看去就是一个感受:我们还在探索,但我们需要钱

    完全比不上当年移动互联网时创业者们的认知扎实,比如去看一看雷军在小米手机发布之前的采访,认知基本上到今天还是对的,一以贯之想的足够清楚
    20
  • rosicky311_明浩
    4天前
    一些好看的信息图~
    26
  • LouisX
    3天前
    从这个事件,看了几万篇内容,深刻感受到美国用户有多么讨厌meta的apps和品牌形象(虽然离不开),
    今晚清仓。
    83
  • 小野酱大漂亮
    2天前
    围观Ai创业的人,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技术控的人,其实最难逃出自己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科学肯定是要勇攀高峰的,以人类的认知为边界来探究某件事。商业还是不太一样,商业是要让更广泛人群享受到科学的红利。

    昨天听晚点和minimax的CEO对话播客,他能控制住自己思维的惯性,讲品牌心智,是我觉得很惊喜的地方。很难劝阻一个做技术的人说,市场timing很重要,至少我不试图这么做,大概率也不会成功。
    00
  • 小野酱大漂亮
    4天前
    我的一个观感,关于创业者和投资人。

    85~99后都在场上搞硬科技和Ai之类的技术类的创新。比如:人形机器人,Ai这一波。

    60~80初都在积极搞制度创新,就是把手里的牌再攒攒,看能怎么套利。比如:碳汇交易。

    去年王石老师应该买了不少树林。
    52
  • 金宇
    2天前
    人都是习惯的奴隶,打破了习惯,你就获得了自由。企业也是,巴菲特称之为“机构必要性”。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