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优质长文分享会

当有值得一看的文章或报道时,欢迎即友们来这里分享~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思考,希望大家也能表达自己观点👏

100万+人已经加入

  • 阑夕ོ
    14天前
    腾讯科技的潜望栏目组这个月的AI访谈系列真是质量爆炸,而且行文都是最清晰的问答结构,信息呈现非常干净,采的杨植麟、朱啸虎、王小川刚好是中国AI行业3个不同站位、不同判断、不同目标的人选,甚至有种连续剧的节目效果,真的很推荐作为合订本收藏。

    杨植麟是第一篇:mp.weixin.qq.com

    他的身份是创业者,中国顶级优秀的那拨年轻人,包括我见到的几乎所有机构,都对他的才能和为人充满了溢美,Kimi在我看来也是极为少有的在部分场景能够提供比GPT-4和Claude 3更优解的工具。

    杨植麟的观点,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还来得及」,现在全球大模型还处在一个突变期,变数很大,关键是要跟着跑下去,要坚定不移的去拿资源,千万不要自我怀疑,事在人为。

    在他看来,创造符合未来需求的AI组织会是一项巨大的登月工程,现在各家都还处于火箭原型的测试阶段,不要着急,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中美之间的实际差距在缩小,短时间里的市场份额没那么重要,还是要瞄准第一性原理,AGI是核心,第一个拿到AGI门票的可以从那一刻起降维打击,实现赢家通吃。

    杨植麟的理想主义——以及他确实拥有做这些判断的的技术才学——本来在很大程度上给国内略显低迷的AI行业起到了激励士气的作用,然后就有了第二篇对话朱啸虎的反差感出来:mp.weixin.qq.com

    朱啸虎是投资人,媒体长期以来都很喜欢跟他聊,因为嘴上不怎么把关,什么心里话都能往外说,朱啸虎的这场采访,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那就是「拉鸡巴倒」。

    排开情绪化的部分,朱啸虎的核心观点其实也不复杂:大模型研发没戏,干不过美国,等开源追上来,直接拿开源做应用层创新,去做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服务出来,底层技术搭便车就好,让美国在前面烧钱试错,跟在后面的成本和风险至少低一个数量级。

    朱啸虎的身份决定了他看项目都是财务视角,比较隐晦的暗示了现在投大模型很难有退出通道,美元越来越少,人民币只能找大厂接盘,问题是大厂的FOMO心态一旦过去,就很难说了。

    不过他举的例子也挺难崩的,比如说美国大模型是牛逼,现在中国也投不进去,但是中国的AI创新可以让王一博的数字人给粉丝打电话卖货,转化率翻好几倍,美国干不来这样的创新。

    「繁花那个时代大家是真的可以搏一下,现在就别了,先活下去。」

    再就是昨天,第三篇对王小川的采访也发出来了:mp.weixin.qq.com

    王小川的表述,四个字可能不够总结,要用五个字,「李彦宏傻逼」。

    好吧,事实上是,王小川认为李彦宏被自家团队给忽悠了——竟然真的相信文心一言比GPT-4要强——而这种盲人摸象的现象,其实也广泛存在于AI行业里,大家都在用局部的认知做出宏观的评价。

    除此之外,王小川自认选择的技术和商业的中间路线,既不同于杨植麟把AGI当做唯一终点,也不像朱啸虎那样把AI当成一门生意,他相信垂直模型的爆发会来得更早。

    美国有钱有算力,所以可以直线本着AGI而去,但在中国很容易变成说服资本的游戏,如果能用AI为中国增加100万医生,这将是天文级别的价值,所以要为场景去开发产品。

    不过我自己看下来王小川这篇是最虚的,很符合他这个人养生玄学上的追求,基本可以算是AI行业的边缘经验,别人是在盲人摸象,他可能是在几万米开外找象⋯⋯

    反正这个系列(还在更新)都还挺推荐阅读的,除了AI产业的信息密度管饱之外,采访对象的延伸输出也很有可看性,比如朱啸虎痛惜当年错过字节跳动B轮的表达就特别有画面感:

    「看在师姐的面子上勉强跟他(张一鸣)聊了十几分钟,没觉得这人多牛,说话也不行,前面他又连着创业失败了三次,真看不出来他还能成,哎⋯⋯」

    😅
    35189
  • 大黑天
    25天前
    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我会选择风景优美的路线——当然,更长,但也许更有价值。好像我就是这样的,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沿途的内容,总会让我感到惊喜,也让我大开眼界。

    在这里我也推荐下詹姆斯·萨默斯这位博客的作者,写了非常多优质和有趣的博客,推荐阅读。

    James Somers是一位居住在纽约州纽约市的 作家和程序员。而且经常在纽约客发布文章。

    博客地址:jsomers.net

    分享博客的内容感觉也不知道应该分享到什么地方?一起来学习?优质长文分享会?还是其他的地方,总之都很奇怪。
    23
  • Needo
    11:29
    我挺喜欢这个新媒体标题的,但是听说因为从获取流量角度效果不好,拍板用这个标题的同事还被批评了。

    这不是一个浅薄的“讨好型市格抄作业”的故事。相反,它展示了一种可能性:一座深陷经济困境的老城和它的市民,在流量的刺激下,如何自觉自发地奋力一跃。

    再会啦,天水~

    天水,麻辣滚烫

    50
  • 可凡_
    11:20
    李光耀:

    「保持心态开放,尊重常识。进行大量的分析,仔细权衡各种可能性,作出坚定的决定,跟踪它,执行它。当它出错时进行修改,当它不好时放弃。」

    「我能想象到我们能那么成功吗?不,因为我无法预测世界会如何发展。但我知道,如果我们抓住了每一个机会,我们就会成为世界进步的一部分,仅此而已。」

    这两段话真是太牛了。
    01
  • NickNamee
    4天前
    一篇有关程序员作息建议的文章:sleepyocean.github.io
    和我的作息几乎一样,只是我提前了一个小时,其实不仅是程序员,在办公室久坐的都可以看看。
    个人建议:如果所在城市的三甲医院有营养科,可以去看看,看看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维生素,针对性的补一下,可能会解决一些小毛病。
    82
  • 参考答案Answers
    29天前
    “当艺术评论家聚在一起时,他们讨论的是艺术的形式、结构和深层含义。而当艺术家聚在一起时,他们谈论的是在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松节油。”——毕加索

    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品味”这个概念,展现了它是如何从最初只与艺术和时尚领域挂钩,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阅读偏好、挑选科技产品、建立社交圈,乃至招聘决策上。

    文章通过层层深入的笔记,逐步勾勒出了品味的轮廓。作者指出,虽然品味这个词难以准确定义,但我们完全可以并且应该去培养它。

    品味是一种隐性知识,它潜藏在我们的日常选择中。人们的选择可以被划分为有品味和无品味,而那些拥有品味的人往往能作出更优秀的决策。

    这篇文章让我深思的一点是:虽然你可能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上有着极高的品味,但不可能在所有领域上都保持这样的水准。
    14
  • 木习习屈运栩
    3天前
    从2018年至今,头条系,主要是抖音和TikTok上了7次封面,还有两篇后续。除了第一篇,几乎都和海外政策高度相关,简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活教材。看到2018年封面的最后一小结:我们写TikTok和Facebook(现在叫Meta啦)必有一战,当年确实预言到了故事的A面,我们习惯了全球化,并没能预料到要战TT的会首先是美国总统,然后是美国国会。 时间倒序看懂短视频崛起之路。
    02
  • 好奇新
    3天前
    厉害的女性一定是职场女性吗?

    之前有一段时间看电视剧看电影,觉得那些职场大女主非常酷。经济独立甚至财富自由。但其实这只是职场一面,另一面是你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爱投入在这其中。

    这个阶段如果你有了孩子的话,其实陪伴孩子也需要时间精力金钱和爱。

    很多厉害的女性,为了孩子选择暂时降低职场的重要性。也有厉害的女性拼命地边创业边带娃。

    我之前会觉得,如果放弃职场或者是暂时降低职场的重要性。这样的生活太不酷了。

    后面我发现最酷的生活是想做什么去做什么。而不是做别人觉得酷的生活。每个人人生的优先级是不同的。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过你觉得酷的生活最重要。
    20
  • Coretta
    17:15
    为什么有的人在关系里频繁遭受到伤害也依然会轻易的相信别人呢?

    因为受伤的背后是一个不会被摧毁的童真世界。在那里,始终有一些情感期待不允许被解构,那里喻示着依恋的可获得性,喻示着被无条件接纳的希望,喻示着被喜爱之人喜爱和需要的纯真理想。这是一个从精神结构中解离出来的童话版本,它拒绝被现实同化,拒绝被人的复杂性所诠释,它树立起强烈的自我边界来阻挡现实的残酷。

    与之内核相同,但又完全相反的一个现象是彻底的不再相信任何人。这种不信任不是为了否定依恋的需要,而是试图抵挡一切有可能出现的伤害,从而保护自己的纯真。

    孤独和疏离始终是对关系最深刻的诠释。
    一个人无论多么善于自我保护,无论多么善于撤退和逃离,一旦心中理想被唤起,一旦跨进了它的史瓦西半径,就是被捕获的无限沉沦。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