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职场那些事儿

面试中遇到的奇人异事,职场中的酸甜苦辣,升职路上的经验总结,欢迎在这个主题广场里与各位分享。

100万+人已经加入

  • 刘飞Lufy
    10天前
    一些对裁员问题的看法,是公众号刚发的文章的缩略版本:

    1. 永远增长只是美好的想象。任何增长都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像快递业的发达,与国内劳动力的便宜+早期商超基建太差有关系。像微信的兴起,也跟国人过去没有长期用短信(欧美)和用邮件(日本)的习惯有关,跟运营商做的系统不好用也有关。

    2. 遇到增长瓶颈和重要课题,往往用「加人」的方法。《人月神话》早就证伪了技术在这方面的不可靠,其实产品也是如此。多一倍的产品经理,不会让决策质量好一倍,但一定会让协作效率降一半。

    3. 领导需要用团队规模来确立地位。这是职场很现实的一面,大部门分 HC 的时候,分到谁头上的多,往往就意味着更有地位、做的事情更重要(而不是真实需求)。

    4. 作为更高的领导,要用赛马机制来降风险。大部分的大厂对团队的分工有时候是刻意模糊的,而且给予较富裕的资源,就是相当于一个安全保障——一个团队不行,就让另一个团队上。这也是内耗的源头之一。

    5. 2010 - 2018 年这段移动互联网极度辉煌的年代,互联网人的 ego 是不小的,那是真正肉眼可见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想想疫情中的快递和外卖,想想多久没有打过体验恶心的出租车了)。在资本和舆论的双重追捧下,互联网人有种人上人的感觉,当然自然也会把很多成绩归因到「能力」,于是很多产品方法论和所谓互联网思维就风生水起,很多三教九流也都去教育传统土老板了。

    6. 且不说经验复制到传统行业,就说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别的公司的,不断创业制造奇迹的,又有几人?哪个成名的产品经理或者程序员可以不断复制成功,每段经历都可以神兵天降拯救公司?到底是历史的进程更重要,还是个人的奋斗更重要?还是要拎得清。

    7. 大厂的很多中层的能力是框定死的,优秀的开会、做幻灯片和向上管理能力,对行业指点江山、跟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推杯换盏、在平台里长袖善舞的能力,离开大厂就是泄了气的球。正如掌握了给火箭拧螺丝,名义上都是工程师,但跟街边能修明白摩托车的,可以说压根就是两个行业,小庙请不动大佛。

    8. 事物的客观规律,经济学的供需规律很简单:假如公司招你来,给你开 100 万的年薪,你真的能给公司多赚 150 万吗?或者反过来问更直白:公司开掉你,人力成本节省了 150 万,公司的业务会受影响降低超过 150 万吗?

    9. 对于如今的大部分互联网岗位来说,道理也简单:第一,开除掉 80% 的人,企业运转的盈利规模,不会受太大影响;第二,新招进来的人,哪怕素质再高,在目前的营收基础上几乎很难有 ROI>1 的边际收益。

    10. 并不是说大厂没有成功阶级跨越到中产的朋友,只是大多数人由于心怀对未来过于美好的预期,把杠杆放得太高,导致大量的提前消费,尤其以房产为甚。再遇到房产市场的过高预期,结局就过于惨烈了。

    11. 说白了,同样学历和履历的人,在互联网大厂的绝大多数员工,已经都是吃到红利的了。除了金融,有哪个行业是动辄毕业就年薪半个百万的?而裁员潮里抱怨的、焦虑的、愤怒的,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的,往往都是依赖未来的预期早早过上中产生活的人,如今发现原来这个华丽的生活是玻璃做的,易碎得很,HR 的一个消息就能摧毁。

    12. 大概几种情况和选择是:1) 还没被裁掉,不过对于当前工作的价值感彻底释怀。比起其它行业来说,挣这份钱的 shi 还算能够下咽。先苟着吧。2)离开大厂,已经对互联网行业失望,也没有卷的力气了。跳槽到过去看不上的「传统」行业做一个高管、中层;或者回到老家,做「传统生意」,比如卖赣南脐橙。3)离开大厂,不追求价值感和高收入,更期待自由状态。做自由职业者,比如摄影师、潜水教练、自媒体人等等。4)被裁掉,有经济压力、有很高的消费杠杆的,部分去中小厂继续打工,接受工作舒适度和薪资的大幅下滑5)相当一部分还在坚持找工作,名曰主动 gap,实际上很难再找到满意的工作了,接下来可能要不得已调整杠杆(换房子,或降低消费欲)。6)不能认同价值感的丧失,跳槽到创新领域的中小公司,或者自己攒个创业项目,决心 All in AI。不过这类朋友日渐稀少了,随着陆续创业失败,这些朋友会更加稀少。

    13. 这次裁员还会继续的,只要老板在核算财务的时候发现,还有利润空间,还有过高的人力成本。否则「维稳」根本不是个什么成立的理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都在大厂,才不利于社会稳定。

    14. 在历史进程到来的时候,挣扎和反抗都是没太大意义的。清醒的认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早就察觉苗头的朋友,早已做好财务和职业上的双重准备;还在田园大院里沉浸美梦的朋友,则被迫拽到象牙塔之外的暴风雨中去。

    15. 捕捉一些信号、理解一些逻辑、思考一些现象,也许能稍微早一点点知道历史的列车何时会驶来。祝大家好运。
    85361
  • 兔子酱倒拔垂杨柳
    28天前
    最近要带4个本科实习生,发现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其中两个超预期的实习生是省内普通一本计算机专业,虽然一开始写出来的材料惨不忍睹,但是理解能力很强,基本上一点就通,只不过不太会自己主动思考和改进,但会主动找我对齐。一个月后,现在他们写出来的东西,80%我可以用上。而且其中一个是编程能力很好,一周的开发任务两天给我干完了👍🏻

    另外两个实习生让我头痛不已,是省内二本学硬件的。我睡觉吃饭走路都在想怎么才可以让他们听得懂我的话,怎么可以把他们的精力和时间用起来,不能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我布置下去的任务,基本上要我手把手教学,在本子上把流程图大纲都全画出来,然后他们一天后也只能给我一份跟我手画几乎一模一样的PPT。每次看他们的东西我都血压升高。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完全全不会思考,从来没有想过也拒绝自己创造东西,只会复制已有材料,没有找到材料就不干,一直拖着,感觉让他们打一个自己想出来的字都难🤯目前唯一的价值就是抢会议室,完成排版工作。。

    其中一个女孩子上班起码有1/3时间都在睡觉,和领导开会的时候忍不住打瞌睡😵我委婉说你毕业压力大的话可以请假,你可以先忙你自己的会议不用来参加,就是为了让她不要在那么多人的眼皮底下睡觉,但为什么她还是要来开会,是会议室的空调比较舒服还是我们说话比较催眠😫

    又是被实习生逼疯的一天,第一次带实习生,求求大家给我支支招😖
    14580
  • 参考答案Answers
    1天前
    Sam Altman的36条人生建议

    这篇内容来自 Sam Altman 的博客,是他在30岁生日时分享的十年人生建议。

    Sam依然精心整理了36条建议,涉及家庭、友谊、职业、金钱、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每一条建议都简短有力,相信对不同年龄段的我们都会很有启发。

    以下是全文:

    刚过完我的三十岁生日,一个朋友问我,过去十年有什么人生经验值得分享。我有些犹豫要不要发布这些,因为我觉得这种列表往往显得空洞,但我还是想把这些精心整理的建议分享出来:

    1、永远不要把家人、朋友或重要的另一半的优先级降低。与其结交百位泛泛之交,不如珍视一两位挚友。保持与老朋友的联系,偶尔彻夜长谈,多举办一些聚会。

    2、生活没有彩排,人生只有一次。珍视每一刻。时间飞快而有限,做自己喜欢,快乐和满意的事。反正几百年后的我们,记住的人寥寥无几。不要做那些你不快乐的事(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别人希望你做某事的时候)。不要花时间在你不喜欢的人身上,摒除负能量的人,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别老是找借口。

    3、如何成功:选对事情(这点很关键,却经常被忽视),保持专注,相信自己(特别是别人说你做不到的时候),和能帮助你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识别有才华的人,努力工作。找到正确的事情很难,因为独立思考本身就很难。

    4、关于工作:如果你对工作不感兴趣,就难以做到最好。如果你讨厌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很难完全快乐。努力工作——虽然这可能会冒犯到一些人——但别让生活被工作埋没。争取在你的领域达到顶尖。即使没有成功,结果也不会太差。找到你最高效的工作方式——不要浪费时间做无组织、时间利用不合理的事情。在职业生涯中,别怕冒险,特别是在早期。大多数人的职业选择都相当随意,所以你应该深思熟虑你喜欢什么,你在哪些领域可能成功,并尝试与那些领域的人交谈。

    5、关于金钱:无论金钱能否带来幸福,它至少能带来自由,这很重要。而且缺钱真的会压力山大。有足够的钱至少不用为房租发愁,这比有足够的钱买飞机对幸福感的提升要大得多。赚钱通常比花钱更有趣,虽然我个人从没后悔花钱在朋友、新体验、省时间、旅行和我信仰的事业上。

    6、多和人交流。多看长文,少关注推文这类碎片的内容。少看电视。减少上网时间。

    7、别浪费时间。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都浪费了,特别是在商业领域。

    8、别被人操控。正如保罗·格雷厄姆曾经对我说过的,“人们可以变得坚韧,但很难预测谁会变得如此。”(自信和傲慢是有很大区别的,显然,我们应该追求前者。)

    9、每天、每年、每十年都要给自己设定清晰的目标。

    10、然而,虽然计划很重要,但如果遇到好机会,就应该抓住。不要害怕做一些稍微冒险的事情。努力工作的好处之一就是会有好机会出现,但是否抓住机会还取决于你。

    11、刻意接触那些聪明、有趣、有野心的人。与他们共事,雇佣他们(实际上,与真正优秀的人建立深厚关系是工作中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之一)。尽量花时间和那些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上要么是世界最优秀的人,要么是极具潜力但完全未知的人在一起。你会变成你经常接触的人的平均水平,这是真的。

    12、减少无关紧要事物给你带来的认知负担。不管如何强调这点都不为过,而大多数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差。清除生活中的干扰。培养一种强大的方法,避免那些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堆积起来,占据你的精力,尤其是在工作中。

    13、控制自己的消费水平。这本身会为你带来很多机会。

    14、夏天是最好的季节。

    15、不要过于担心。生活中的事情往往没有看起来那么危险。大多数人过于厌恶风险,因此大部分建议都过于保守。

    16、勇敢地提出你想要的。

    17、如果你觉得你可能会后悔没做某事,那就去做。后悔是最糟糕的,大多数人后悔的是他们没做的事情,而不是他们做过的事情。如果有疑虑,就去亲吻那个男孩/女孩吧。

    18、运动。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定期与大自然接触。

    19、刻意去帮助他人。很少有事情像这样让人感到满足。对陌生人友善。即使在无所谓的情况下也要友善。

    20、青春是美好的时光。不要浪费它。实际上,我认为在20岁时可以有这样的态度:“我要在财务上自律,但不现在。”世界上所有的钱都无法让你找回青春。

    21、多告诉你的父母你爱他们。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他们。

    22、一切都会过去的。

    23、求知若饥。

    24、多尝试新事物。这看起来很重要。不仅可以减缓时间的感知,增加幸福感,让生活变得有趣,而且还可以防止思维方式僵化。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每年都尝试一些大胆、新颖、有风险的事情。

    25、记住你年少时对你的男朋友/女朋友是如何热烈爱着的吗?现在也要同样热烈地爱他/她。记住你小时候对事物多么兴奋和快乐吗?现在也要让自己保持兴奋和快乐。

    26、不要欺骗他人,不要过河拆桥。选择好你要和谁竞争。

    27、原谅。

    28、不要追求虚无的地位。没有实质的地位无法持久,也无法满足你。

    29、适度即可。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在极端情况下是可取的。

    30、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在重大生活事件或刚完成重要职业里程碑之后,焦虑感尤为明显。它似乎特别影响聪明、有雄心的人。我认为有些人努力工作是为了不必花太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有这种感觉,没关系,你并不孤单。

    31、感恩,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不要抱怨太多。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但请记住,有些人可能会嫉妒你的成功,你必须学会忽略它)。

    32、成为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

    33、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人们几乎可以适应任何好的或坏的事情。人类在这方面的能力真是令人惊奇。

    34、在行动之前多思考几秒钟。如果你生气了,给自己几分钟思考。

    35、不要过快地评判其他人。你永远不会完全了解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为什么做或不做某件事。要有同理心。

    36、时日漫长,但年华如梭。

    >

    本文已收录至「参考答案」知识库。欢迎访问我们的知识库阅读更多内容(知识库比较大,点击链接后需要加载一会儿,耐心等一下就好)

    ouranswers.notion.site
    541
  • 李卷卷哇
    1天前
    我自己的电脑……给我没收了????
    592
  • 叨叨成长记
    1天前
    裸辞后才明白,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工作996

    裸辞一个月了,复盘了我的五月,才明白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工作996,大厂打工,生活紧绷,没有一刻是自己的。

    现在路过国贸、互联网那些光鲜亮丽的大楼,感到的只是一阵冷意,每一层楼每一个格子间都有复杂的职场江湖,人情世故,看到他们佩戴工卡,在楼下抽烟、喝咖啡,一阵同情,工牌上的照片是我们的颜值巅峰,工号是标识的打工编码,甚至不同颜色工卡带隐含不同阶级:正式、外包、实习生…

    辞职后,慢慢感知到生活的实感,原来可以不用一边吃饭一边回消息,原来12点后可以不回消息,原来槐树花这么香,还可以包饺子吃,原来夏天日落时间是七点半,原来北京还有这么多好喝好看的咖啡馆。

    虽然偶尔也有焦虑情绪,但不后悔选择。

    纵观人的生活,平静的日子是最长的,低谷和高潮都不会很多,平静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我爱平静的日子。
    312
  • 群响刘思毅在杭州
    2天前
    今天想说给正在打工,但是未来想自己赚钱的兄弟姐妹,

    以未来要自己当老板的视角来看,很多职场鸡汤要反着写。

    关于「职场毒鸡汤」,我的观点就是鬼都不信你还信。

    以下都应该统统打倒。

    1,不可替代性,要增强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你不可能一直打工,你要增强的是你做项目的能力、闭环拿结果的能力。

    必须要拿业绩、赚钱,而不是所谓的对公司的不可替代,麻痹现在谁养你啊,还特么不可替代。

    阿里都可以被替代,你那小破公司的老板凭啥不可被替代。

    他都被替代,你特么凭啥不能被职场替代。

    要锤炼的,是你闭环搞钱的能力。

    2,要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最错误的一点就是告诉员工要做很多仪式感动作,要尊重权威,要适当谄媚,要表演性工作。

    可是当前,人人都岌岌可危,小公司老板求生存,大公司中层和高管求不被裁员,

    谁能为他们带来结果,就可以成为平等甚至是甲方的角色,向上管理在今天这个时代黯然失色。

    谁特么有功夫听你这么唧唧歪歪?

    3,要合群,搞好同事关系。

    同事关系不是搞出来的,没必要经营,有些人就是看你不顺眼,有些人你就是很喜欢。

    这不是技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缘分,同事的情谊很重要,但是越功利越不能搞好,这也是一种缘分。

    4,月薪和年终奖很重要。

    全他妈是生活费生活费生活费,你还想靠这个致富。

    你就这么想吧,你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剥削你,然后换来了你的生活费。

    你的生活费就是糊口用的,你争取不到多少费用的,打工赚到的钱,除非你成为核心操盘手,

    否则都是渣渣,重要个锤子,拿到最高的薪酬,然后赶紧揩油抓资源抢认知,然后跑路。

    5,副业很容易,一定要有一个。

    除非是公务员,闲到蛋疼的,其实我接触了公务员之后发现,闲到蛋疼的很少,真的都很忙。

    其他职位,做副业会迅速吞噬你的能量,主业的资源、业绩不行,

    你的跑路之旅就完全启动不了。

    我认为最好的副业就是你输出输出和你工作相关的,做一做行业影响力,或者偷摸做点咨询。

    但,这个时候你已经很强了啊,你也不会定义为偷摸副业了,

    这是创业的前奏。

    先打工,攒钱攒资源攒案例攒认知,然后个体户创业,然后攒钱,

    不断做强做大,或者就一个个体户自由快乐,这是成功之路。

    打工绝对不可能一直打工的,望周知。
    824
  • 方轻thirtyfive
    29天前
    【十年职场复盘07 】文科岗位如何转型互联网产品经理?

    上次有不少同学问,他/她现在是文科岗位,收入一般,工作内容传统,对产品经理一职有所向往,投简历又石沉大海,想知道文科岗位该如何转产品经理。

    网上有很多答案,我补充一种吧。
    我自己14年-18年都在做编辑,属于妥妥的文科岗位,天天看书看到精神恍惚,19年-23年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经理,我简单说下我转行成功的几个要点。

    1.即使决定转型,也先做好本职工作

    划重点:在还没有正式offer之前,建议不要因为着急转型而影响本职工作。
    这是打工人最基本的自我要求,只有你在当下做到尽职尽责,当下的环境才会最大可能涌现出新的机遇。
    这跟交友一个道理,你只有足够靠谱,你周围的朋友才可能给你介绍优质对象。

    2.多与外部建立连接

    心态上做好第一件事之后,行动上多走出去;拿编辑来说,就是多从编辑部走出去。

    我认识的不少编辑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宅,在家宅,在编辑部也宅,这种状态,很难接触到外界机会。
    以我所在的出版业为例,与外部建立连接的机会很多,比如新书发布会、作家分享会、跨界合作交流会等,这方面可多与营销或发行部多走动。

    很多出版社也在尝试以内容和版权为基点做转型拥抱互联网,专门负责转型的部门自然少不了与互联网行业交流的机会,这方面不妨多了解多参与。

    总归一句话,要想转型,就多认识目标行业的人,多了解目标行业所在做的事情。

    3.可尝试先进行业,再转岗位

    毕竟隔行如隔山,如果无法直接一步到位,可以考虑先利用自身优势进入目标行业,再寻机跳槽或转岗;
    比如我当时就是先在18年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运营,在一年后再如愿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结合我自身经历再梳理总结一下:

    1)基于上面第一条和第二条,我在18年与某出版社有合作交流机会,并基于这个机会,结识了与该出版社另有合作的互联网新媒体公司的前老板,我们相谈甚欢,他也认可我在内容方面的资源积累,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在互联网行业从事运营工作的机会。
    当年与他聊到深夜2点,他开车送我回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深。

    2)又基于上面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我最终在19年获得产品经理一职。

    具体过程是,当时的公司变现业务遭遇瓶颈,加上我个人原因,需要重新寻找新的机会,而那时正好我曾经合作过的某位老师自己创业,因为之前合作过,我比较熟悉他的产品业务方向,而我又有互联网从业经验,就加入了他的团队,获得产品经理一职。

    所以,
    要实现大跨度转型,以下2点值得格外注意:

    1.海投简历大概率无用,建议多关注可能引向新机会的线索,有意识多与外部建立链接;

    2.不要觉得自己进入了不喜欢的行业是在走弯路,否则容易引发负循环,有时候弯路也是财富,实在难办,可以曲线救国。

    引用德鲁克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德鲁克

    以上就是我从一名传统出版行业的编辑成功转行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心得体会。

    --------------------

    👉历史复盘贴见主页置顶动态。
    1025
  • 西蓝发
    3天前
    给大家一个强心针,
    去面对工作里的对抗、挫折、和卡点
    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好了:

    因为其实没这么多人care你,
    你真的没这么重要
    所以 勇敢大胆的去做你想做的
    说你想说的吧
    118
  • 冷气少女
    2天前
    我发现我的一个不内耗的好习惯
    ·
    就是不攀比,几乎不关心别人的生活。
    ·
    我在公司从来不问同事的私事,在茶水间有人要跟我说什么同事的瓜,比如同事Marry和同事David又怎么怎么样了啊...同事Lisa又换了什么爱马仕了啊...我都是直接笑笑说“哈这样啊”轻轻笑笑就端着杯子走了。不想被别人的议论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去议论别人。
    不管别人是燕窝当茶喝还是牛奶泡澡,我都丝毫不觉对我有什么影响,不如多看点书多写两篇文章,多学一项技能还能多搞点钱。
    ·
    我几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我都不装。别人问我中午吃什么怎么来公司的,我如实回答不带任何个人情绪,这些小事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没必要花心思去端着。无关紧要的话绝不多说一句。
    ·
    所以我在公司只有我手中的工作,没有其他的黏连。同事就是一同共事的人,同事不是非要做朋友的。朋友的标准不是你和我刚好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而是恰好同频。对人际关系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状态,能玩一起就玩一起,不能一起就不玩。只对自己的真心朋友好。
    ·
    我也不好高骛远,不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没有一来就想当个大博主。当初玩小红书也是因为自己和朋友聊天很喜欢有逻辑地分析给我朋友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我感觉这种清晰地分析可以让我更好地看待一件事,并且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217
  • 私域林厂长
    4天前
    别人都在说大厂裁员,我来给大家讲为啥要进大厂还有如何进大厂?

    多年前刚步入职场的时候,基本投简历到大厂都不过,原因是当时学历是普通的本科(非211/985),基本学历关都过不了。后来经过自己不懈努力成功进入互联网大厂后,通过观察共事同事和与大厂招聘HR聊天,总结一些实用的面试方法技巧。

    虽不敢说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够进入大厂,但至少如果你是属于80分的水平,能够让你在面试中保持80分甚至超常发挥。

    有朋友就问,为啥非要进入大厂?大厂的体系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优秀的同事和对应的薪资报酬,都是处于行业比较领先的水平,在职场前期,能进大厂要想办法进大厂。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大厂一群优秀的人可以陪你的职场路走得更远。具体怎么做呢?我结合自己实战中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部分:简历关。简历是你通过大厂筛选的第一道门槛。写简历,第一步先搞模版。我这里推荐超级简历(网址:www.wondercv.com,没有任何打广告的意思),确实好用。先不谈简历内容,试想一个HR看到乱糟糟格式的简历,代表候选人职场素养很差,先不谈业务水平。因为在大厂,非常多场合是需要PAPER WORD 汇报,一个有逻辑清晰表达能力的候选人,简历不会写成这样。“超级简历”的模版都非常简洁,适合互联网的风格,且直接把经历写进去就能自动排好版导出,大大提升写简历的效率,让你可以聚焦内容的打磨。

    写简历前先看JD,每个岗位都有对应的JD要求。先搞清楚JD要求候选人要具备哪几项经验或者能力项。简历撰写就以JD要求的点延展开你的经历。俗称它要啥你给啥。撰写的事件要采取总分结构来写,必须要数据有结果,没结果的时间宁可不写。

    举例,例如你是要写你具备活动运营的能力:(总)活动运营:(分)累计指导商家活动数100+:指导连锁商家XXX(10+店)双十二实施阶梯拼团活动拓客500+人次;跟进连锁商家XXX(5+店)实施7场直播,场均UV3000人次,累计完成2000+笔订单,作为直播成功案例对外展示;指导医美商家XXX单周完成拼团订单3000+单;协助0线上基础商家XXX在疫情期间2个月招募500+线上销售员

    要在大厂到达总监或者更高水平的职位,最起码要有个硕士。如果本科一般,至少要有个MBA啥的补补底子。当然不排除一些业务能力超强学历平平的管理者,但他们大概率是互联网处于红利期的时候入职的,那会大厂确实不太看重也没条件,但到了今天,一个有追求,有一定业务实力的管理层,要往上晋升,大概率会修读个MBA。当然如果是一线人员,学历要求没那么高,但前提是你过往的经历和大厂目前招聘岗位的吻合度特别高,有种这个岗位就是为你量身定做,例如某东的小二跳去抖音的同类目的小二,只是换个平台,但实际岗位内容是基本一样的,且你能够把你过去的资源带到新的平台快速上手。

    第二部分:面试关。面试的核心在于将简历的内容以更加具体的形式展现。我这里核心讲透2个点,会给你面试加分,不啰嗦。

    1)面试管一定会深挖简历。能到面试环节,说明简历的基本信息面试官是认可的,不然也不会花时间大费周章邀请你线上或者线下到公司面试(现在互联网大厂基本是线上面试,节约彼此的时间)。面试前记得将简历上的工作经历部分的每一个关键有结果产出的事件都用“STAR”框架准备好。Situation: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Task:你是如何明确你的任务的。Action: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Result:结果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习到了什么。

    举例,引入竞对头部品牌在某平台开店。‍S:在大盘GMV自然增长乏力情况下,找GMV增长的突破口,引入竞对头部品牌是一个高效的方式。T:通过对比竞对平台Top 10,发现有4个品牌还没在本平台开店经营。A:通过存量客户客情推荐联系到这4个品牌的电商负责人,制定引入的平台政策,和完备的品牌发展计划。R:1个月内完成4个品牌的开店,且完成冷启动,一个季度达到店月均10W的水平。

    2)大厂面试官一定会问关于这个岗位的行业发展趋势。这个考题涉及考核候选人是否真的对这个行业有洞察,特别是大厂会有很多新的赛道的延展机会,如果候选人对这个行业都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潜力是比较大的。如何分析一个行业?(找一些行业报告来看)从两个维度来讲述:-这个行业过去怎么样,现在什么样,未来怎么样?-供给端-平台端-需求端怎么样?举例,以面试某互联网平台医药板块:行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这个行业过去1000亿,渗透率才到5%,2万亿的空间。在疫情大环境下增速不断往上升起趋势;供给端:医药制药企业→传统渠道(代理商)/互联网集合批发(例如药兜网)→终端消费者;平台端:B2C电商平台:京东健康、天猫医药房/B2B电商平台:药京采、药兜网/自营模式: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大药房/O2O领域:京东药急送、叮当快药、京东到家、美团需求端:买家是什么情况(行业消费者是怎么样)25-35比例最多,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因为毕竟是通过报告去熟悉的,没有实际落地,面试的时候可以补充一句:有幸进入贵司,第一时间是接触商家,下店的机会,了解整个业务链条、熟悉品类,来表明自己积极学习的心态)

    第三部分:学历不行,简历关过不了,咋进互联网大厂?有两种途径:1)内推‍大厂内推成功率还是比较高。每个大厂都有内推网站。可以动用你的圈子的人脉,如果实在没有可以通过一些内推公众号、脉脉、或者是现在一些高管出来在抖音搞职场面试培训会附带一些内推名额。通过这些渠道直接找到大厂的在职人员进行内推。他们愿意内推是因为大厂内推都是有内推奖金,多的有好几千。近期我在抖音关注水哥,就经常在直播间帮忙内推简历到大厂。

    2)修炼业务能力看准大厂某个职位,分析JD的招聘要求,先到同类型岗位的二三线小厂,去工作个1-2年,积累相关的经验,再来面试大厂,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有的大厂除了会挖竞对外,也会吸纳二三线小厂的优秀人才。例如在有赞、小红书等小伙伴,一般去面试某东或者阿里啥的,都能有面试机会,再结合上面的简历和面试技巧,还是有相当大的概率入职成功的。我当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进入某东的。

    这里还延伸一个问题,没任何互联网相关背景那怎么进入二三线互联网小厂?以我的故事为例:我17年在传统行业干渠道销售,看好互联网,我每天琢磨,写关于互联网的公众号,后来面试的时候,直接把公众号给面试官看,面试官看到我的互联网Sense后,直接在我过往没任何经历匹配互联网情况下,破格让我试试,最后确实也验证我工作上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让我收获了第一份互联网的经验,为我之后进入大厂做了铺垫。(经营好一个公众号,等于运行好了一个互联网产品,涉及产品设计,流量推广,用户运营,内容设计,文案,转化等)现在自媒体渠道给了普通人打造个人IP的好机会,你可以抓住,先有输入再有输出。根据我的经验,除了超精尖的技术岗位之外,互联网大厂其余岗位都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刻意学习和练习的方式习得对应的技能。

    瞎唠叨,最后,祝福朋友们23年都能进大厂,搬砖发财!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