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耗子学长
8月前
#五年写作心路历程分享
#个人作品集正式上线
这些年的写作经历,见证了表达方式与系统思维的迭代升级。

从最初的碎片化表达→完整主题的文章→超长在线文档→主题知识库→如今的大一统作品集,有一种DIKW模型逐步升维的感觉。

🔽
19年9月起(毕业一年),我开始了第一次Gap。源于对过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我想通过写作向内探索或许是个好方法。

作为一名表达差劲的理科生(整个高中就只有两次语文考过平均分),于是决定先刻意练习写作这项技能,再去借助它思考。

我把写作内容放到公众号上,不是为了做新媒体,而是想要公开监督。一开始什么主题都写,不管有没有人看,关键是能将表达落地。

起初写的时候确实举步维艰,我的目标是每天至少落地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拆解下来至少每一天都很聚焦。

慢慢地熟练起来,越到后面开始进入到一种超长待机的心流状态,甚至有点期待后一天快快到来可以写新的思考命题。

🔽
20年好景不长,有一段时间,突然发现写着写着没想法了,好像已经把自己掏空。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为了让输出可持续,需要有系统性的输入。

看书、看电影、看综艺、和人聊天…任何形式都可以,只有上游供给稳定,才有可能给下游制造养料。

那一年的输入是非常功利的,以前我很少有耐心去看完一本书,一部很长的电影,后面慢慢都啃了下来。也是这一次功利的开始,让我发现原来这些艺术作品如此「有趣」。

于是有了稳定的输入后,输出慢慢地回归安全的心态,并且这一次我足够信任输出的连续性。

🔽
21年第一次GapYear结束后,我借助写作,理清楚了内部系统,并从一名政府销售转岗成为了产品经理,如今几年的职场经历也让我认可这一套通过写作显化思考,让自己内核更稳定的方式。

后续职场的忙碌让写作频率降低,却增加了碎片化表达的频率。转念一想:并不是非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才叫写作,只要是有主旨的表达,就是写作。

此外,从间隔年养成的每日复盘习惯(部署在@印象笔记 ),也是一种写作。写作也并不是要有外部观众,能有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就行。

☞见了小伙伴有感悟了就写
☞突发奇想就把灵感写下来
☞学会了个小技能用费曼的方式写下来
☞参加个活动有感而发发个朋友圈也认真写
……

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的容器,处处是表达的舞台。

🔽
22年,得益于写作的基础,给表达养成了得天独厚的前置条件。

于是开始探索其他形式的表达,比如简笔画、直播、公众表达、主题分享、线下社交☞开设咨询室、做客别人的播客,甚至公司里一些会议的更好地沟通方式…

我开始感受到写作的「复利」。

也是这一年,正式有想要借写作等形式发展自媒体的想法。上手很快,也积累了很多忠实的粉丝。出于对粉丝的好奇,我不想要看到数字的增长(因为数据焦虑是停不下来的),而是想看到背后一个个真实的人,我经常会和他们一个个语音沟通。

结果慢慢地,我和真实的具体的人相处,很多人从粉丝变成了朋友。

自媒体也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和世界各地的朋友相遇,而后便是各种不期而遇的惊喜,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丰收。

🔽
23年因为GPT4.0的发布,点燃了AI探索的热情。第二次GapYear开始了。

我快速组建了团队,AIGC方面:
基于新的公众号,输出了近50篇AI工具教程。
基于@飞书 ,从0到1做了两个AIGC知识库
基于@小报童 ,做了一个AI精选日刊,登上了小报童官方精选,也收到了出版社的合作邀约。

在自媒体方面:
基于公众号、@小红书 、视频号、@虎嗅APP 等平台做完整主题的分享,也在自己的私域社群、@flomo浮墨笔记 、朋友圈等平台做碎片化表达。

无意间发现了@瓦恁 创建的这片相对纯净的表达空间「即刻」,于是回归。每天和很多思想做无声的碰撞,很有意思!这里已经成为我碎片化表达欲完胜朋友圈的地方。

因为@泛函 的启发,我开始借用@飞书 输出一篇完整个人使用说明书(z3aze02w67.feishu.cn)(即刻置顶动态评论区也有)

如今已经不断迭代一年多了(说明书底部有迭代记录),有不少朋友是从飞书加到我的,这种新型社交方式真的蛮神奇。

🔽
24年进度不到四分之一,恰逢一年两度的闭关期,想着做一下系统梳理。

我把过往所有的个人非公开知识库(架构在印象笔记、OneNote、语雀、flowus、wolai、Notion、幕布等)全部系统性整合到了个人@飞书 上,在整合的过程中看到了过去成长的线索,感触非凡。

我想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大的「仓库」去展示过往值得分享的作品集,虽然很多作品现在看真的很稚嫩,但那就是自己成长的证明啊。

今天,我花了将近九个小时把这几年写过的所有公开作品都捋了一遍,基于@飞书 ,就有了这个大一统的作品集,V1版本填了个框架和目前在四个公众号上的内容,还有很多内容没来得及上架。

✨作品集地址(评论区也会粘贴,电脑端阅读更佳)
qvktmi8hnm9.feishu.cn

有了之前做个人使用说明书的经验,可以搞个版本日志,后面一点点更新就成。

▶️
现如今,写作已经成为了内化到骨子里的一种生活方式。

有想法即表达,有反思即记录。

这些年来写作真的给我带来太多想象不到的正反馈,前期刻意练习的过程很艰苦,但我庆幸自己没有在第一阶段融入太多完美主义心态,或者给予不符实际的期待。这一切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最近在即刻上刷到不止一条即友说到写作的好处,于是我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吧↑

-
☕写于从咖啡店回家的路上,中途饿了炫了一碗炒米粉。

☕截图为作品集V1版本部分截图。
1425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笔记交流站

6908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