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泛函
1k关注8k被关注18夸夸
👀用AI服务过不少超级个体
🙋‍♂️一定要看置顶动态 |INTJ
📚研究AI与创作者经济
🕵️yellow page值得读
🛰19997947121
置顶
泛函
1年前
整理了一下自己写过的所有关于 AIGC 的内容,这条动态长期更新,欢迎收藏😉

离职了,不想错过这个时代的最大红利:m.okjike.com

高效能创作者の全链路 AI 解决方案(101 页的PPT):mp.weixin.qq.com

一家企业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进行AI 转型:m.okjike.com

知识经验化,经验流程化,流程工具化:m.okjike.com

如何做好一门AI 课程:m.okjike.com

最高效的 AI 入门学习地图: m.okjike.com

提示词工程师系统入门:m.okjike.com

如何用 AI 快速写出实战笔记:m.okjike.com

最简单的 AI 落地方法———「流水账式 AI 工作法」:m.okjike.com

写好 prompt 的关键在于融入内行人的独家方法论:m.okjike.com

非技术背景出身如何构建大模型知识体系:m.okjike.com

在 AIGC 的领域,最值得你长期研究的,是「工作流」:m.okjike.com

如何用大语言模型低成本复制自己的创作风格:m.okjike.com

极简动漫形象定制 AI 工作流:m.okjike.com

靠一条即刻动态拿了 6 家 AI 公司的 offer,终于从 AI 圈外研究员,成为了 AI 圈内从业者:m.okjike.com

和即刻的产品经理们关于未来交互方式的讨论:m.okjike.com

AIGC 行业报告·工作&企业应用场景研究:m.okjike.com

用 Notion 整理的各个平台的 AIGC 教程&案例合集:m.okjike.com

用 Notion AI 打造内容生产流水线:m.okjike.com

对妙鸭相机的产品思考:m.okjike.com

换一种方式打开妙鸭相机:m.okjike.com

给播客创作者的 AI 指南:m.okjike.com

大模型时代的科研工作流:m.okjike.com

用 ChatGPT 实现 AI 智能客服的创新思路:m.okjike.com

给皮卡丘写的 AIGC 场景解决方案:m.okjike.com

和极客公园一起录制的播客:m.okjike.com

用 ChatGPT 高效学习数学课程:m.okjike.com

电商行业 AI 最佳实践:m.okjike.com

给许知远老师讲 AI:m.okjike.com

用 AI 完成高难度职场沟通:m.okjike.com

知识管理的新方式:造一个自己的数字孪生 GPT:m.okjike.com

“不要让 AI 代替你思考,而是让 AI 激发你思考” | 用 AI 创作的核心原则:m.okjike.com

用 AI 来写新闻稿:m.okjike.com

和 TeacherGPT 一起高效学习:m.okjike.com

如何有效地用 AI 进行创作?让 chatGPT 扮演记者:m.okjike.com

美妆行业初步 AI 解决方案:m.okjike.com

分享一个收录了 100 个 AI 工具的网站
m.okjike.com

chatGPT 关键词优化指南 ·持续更新中:
m.okjike.com

让 chatGPT 成为你的私人教师:m.okjike.com

@RogerZhu 一起录的播客《AI 写作全方位指南》:www.xiaoyuzhoufm.com

prompt 分享 ---小说配图助手:m.okjike.com

chatGPT 写论文指南:m.okjike.com

国内可用、中文有好的类 chatGPT 工具 inspo:m.okjike.com

内容平台上的 AI 智能推荐官:m.okjike.com

预测 AIGC 影响下,知识付费的未来场景:m.okjike.com

AI desiner:整合了所有 AI 能力的设计工作流:m.okjike.com

产品推荐 | 对话式思维导图:m.okjike.com

AIGC 优质播客推荐:m.okjike.com

用 AI 进行高效学科类课程学习的方法:m.okjike.com

Notion AI + 飞书妙记智能总结会议纪要:m.okjike.com

和 chatGPT 沟通协作的三个要点
m.okjike.com

chatGPT 研究思路:用下一代搜索引擎重新解决上一代搜索引擎的问题
m.okjike.com

产品的交互方式革命:m.okjike.com

慎用!如何白嫖 AI 生成的 logo?
m.okjike.com

AI 绘画的礼品价值:m.okjike.com

AI 绘画 | 办公软件官网设计
m.okjike.com

泛函 - Yellow Page

47495
泛函
1天前
给关注我的朋友们分享一个最新的状态,
我现在已经从「得到」离职了。

离职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经过了一番计算之后,发现副业收入超过校招工资了,并且正在趋于稳定。

还有就是,有那么些很有意思(和 AI 有关),钱还挺多(大概五位数的量级),且长期会有的项目能让我有机会去做。

如果每天还要上班八小时的话,应该会错过不少机会。

另外,「一人公司」是时代主旋律,看到不少朋友都在这样的模式下,找到了人生的新出路。

同时,今年国内的 AI 赛道里的各个玩家动作都很大,预感会迎来一个不同于去年的红利期,在公司里上班,对外面的变化,来不及做出反应。

从感性上来说,时代的高歌在狠狠地召唤你从轨道中出走,奔向旷野;

从理性上来说,一方面是有还算稳定的钱能进账,能维持稳定的生活,也有具体的事情可做,不用去到处找活儿;

同时,由于我今年六月才毕业,应届生身份还能保留很久,即使过了一阵子发现自己搞砸了,明年还有秋招,还是可以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机会。

所以,我离职了。

是否要离职这件事情我真的纠结了很久,也小心翼翼地和同事、上级讨论过这件事情。

得到的老师们真的非常包容且开放,每次聊完之后,我收到的都是祝福。

和我的 mentor 聊完之后,她和我说的是“我觉得你其实并不纠结呀,你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放手去做就好了”;

和团队的 leader 聊完之后,她和我说的是“恭喜呀,这是个很好的决定,老实说我还挺羡慕你”;

在电梯里偶然碰见了脱不花老师,和她说起这件事情时,她也笑着告诉我,“害,年轻人就得多做点大胆的事情”;

印象最深的是快刀青衣老师,他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

“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个人的红利,江湖有相逢。”

大家真的给了我很多力量,我特别感激😭

非常想说的一点是,这个故事,虽然我觉得很勇敢很勇敢,但确实并不是一个热血少年,孤注一掷,赌上全部身家性命,叫板这个世界的悲壮史诗;

只能算是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去到了一所名为「市场」的更大的学校里,把自己作为方法,研究一下『AI 与一人公司』这个时代课题吧。

(所以我现在算不算研究生?哈哈)

整个决策的过程,非常地清醒、冷静、克制,甚至我觉得还是比较成熟的。

但不得不说,我还挺自信地认为,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之后,我想起自己二十二岁时的这个决定,应该还会挺自豪的。

最后附上一些常被问到的问题和我的答案:

1️⃣
Q:客户是从哪里来的,你今年二十二岁,理论上没什么资源和人脉,怎么获客呢?
A:诚实地说,大部分的客户都是从即刻来的。

即刻这个平台很有意思,我对即刻上各位的印象是,大家貌似都是一二线城市各种新兴行业的人,做的事情很新,所以倾向于找相对年轻的合作方。

同时呢,这是个以内容为主的小众圈子,如果你经常在上面掏心掏肺地分享自己的所有见识和手艺的话,大家还是很容易对你建立信任的。

我大学的七份实习+校招的正式工作都是从即刻找的,目前第一个大的合作方也是即刻上某位 AI 领域的厉害人物。

2️⃣
Q:收入来源主要是什么?卖课?接广告?
A:诚实地说,我觉得仅仅售卖课程的话,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特别好的商业模式。

因为长期稳定的收入,应该来自于各种形式的「续费」。

但课程这个东西吧,学员如果购买了没有学会,那 ta 可能很不愿意续费;
如果学员购买了之后学会了,那 ta 可能也不愿意续费了。

不过,我自己的工作习惯是「文档驱动工作」,我的每个大大小小的项目都会留下项目文档,每个项目文档上沉淀了这个项目的执行全过程、操作细节、参考资料和复盘反思。

这些单独拆分出来,去掉不能分发的信息后,都算是很不错的知识。

每次做完项目之后,将这些知识系统性地整理成一个小册子,并且定一个合适的价格,这也算是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

且边际成本为 0 ,能持续产生资产价值,值得花时间。

至于广告的话,我认为好的产品和服务就应该广而告之。

如果在让我身边的人获得更适合 ta 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我还能获得一部分收入,这很美好。

3️⃣
Q:有没有融资创业的打算?
A:没有。
对创业没有概念的人,会很容易把投资人投给你的钱、公司的估值看成市场对你能力的认可。

但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

投资人的钱是有代价的,稍有不慎,你会万劫不复。

还有就是,我近距离见识过很多真正的创业者,他们的目标感、执念、热情、勇气让人叹为观止。

但我自己并没有这些品质。

我自己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所以我自己的生意模式的构建,参考的是《小而美:持续盈利的经营法则》和《一人企业》这两本书里的理念和方法,以及为友创始人@勤勤生活方式创业 分享过的「生活方式创业」的理念。

我给很多朋友线下分享过这些思考,最近正在筹备录一期播客把这些内容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

先说这么多,更多的故事应该慢慢在即刻、公众号、朋友圈等地方写出来的。

现在每天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每分每秒的兴奋值比上班的时候高了很多,毕竟自己做事、自己承担风险、自己拿所有收益真的很刺激。

一方面,每天早上起来时还是会心有余悸,有那么些许恐惧,是 AI 赛道里的各位常感受到的「向着绵延未知的雪山前进」的感觉。

但我很乐观,还是毫无理由地相信,一切一切终将越来越好。

这是个低迷的时代,人人都告诉你,没戏了,机会所剩无几了。

但我还在感受着,对于有心者来说,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值得你咬破虎口,献出心脏,就和过往的千千万万个时代一样。

愿我们既能在轨道中一骑绝尘,也能在旷野里自在奔跑。
1225
泛函
1天前
看了几条小红书爆款笔记后,我忽然悟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道理 👀

假设你在你的领域有一些经验积累,你可以从两种角度来进行分享:

1️⃣ 《用了这 5 个方法,我拿下了一千万的订单》
2️⃣ 《损失了一个一千万的订单,哭了一晚后,我写下了这 5 条血泪教训》

粗略地从数据上看来,第二种明显比第一种要更受欢迎。

猜测一下,背后的心理机制大致是人们对损失的厌恶和恐惧,要远远高于获得的喜悦。

还有,目前看来,大家并不喜欢精英式的「教主叙事」了,更喜欢感受到那种好朋友在烧烤摊上,喝着啤酒和你哭诉的感觉。

有意思,真有意思。

咱得知行合一,这几个选题我迟早得写出来:

《在 AI 公司丢掉了百万订单,抹掉眼泪后,我写下这一篇复盘笔记》

《删掉了曾经花了数十个小时写的五篇文章后,我痛苦地误导了内容创作的正确方式》

《被上级深夜在会议室里骂哭后,我下决心这个错误从此不能再犯》

《又失去了一个我以为的「一辈子的朋友」,我真的真的长记性了》

天,这写得我自己都觉得好惨好惨好惨啊。

想听听你有没有什么难过的故事👀
不妨这么写一条吧👶
1920
泛函
2天前
立个 flag,我要治好我的回避型依恋,从认真回复我的每条即刻评论开始👽
250
泛函
2天前
确诊为回避型依恋。
50
泛函
3天前
又翻到了这篇文章,感慨良多
10
泛函
4天前
逛了逛 GPTs 的商店,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

GPTs 的创作者们已经能在 GPTs 上挂自己的个人信息了,看到不少 GPTs 上都 link 上了个人网站、领英主页、GitHub 仓库链接和 X(推特)的链接。

这是个好现象,GPTs 貌似现在有了一部分数字名片的功能了。
00
泛函
5天前
用好 AI 能提高生产力这件事情,渐渐成了大家的共识了。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貌似还是一个大家的直觉反应,并不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实验得到的结论。

那,有没有一些相关领域的科学家,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方式,来证明用好 AI 真的能提高生产力呢?

有的!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李宁教授,就做了一场和这个有关的研究。

他的研究主题是,企业中的员工和 AI 的协作能力,会怎么影响他们的绩效产出。

这个研究主题,大伙儿应该都挺关心的,毕竟对于打工人来说,绩效是大伙儿在职场中最关心的几件事情之一了。

之前「得到」请了李宁老师来做了场直播,就聊聊了做这次研究过程中,一些还挺反直觉的发现。

这场直播的内容我一直印象特别深刻,最近线下和人聊天的时候,也常常说起,现在也来给大伙儿分享一下。

这个研究是怎么进行的呢?

首先呢,先把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他们布置些还算有些难度的职场任务,比如给产品取个名字、按要求写个邮件或者工作文档啥的,一组不用 AI 来做,一组用 AI 来做。

用 AI 的那一组,后来也做了更细致的分类,比如有的用 GPT 3.5,有的用 GPT 4。

实验结束后呢,清华的团队找了六位人类专家,带着 AI 一起,来给这些人的工作产出打分。

实验结束后,得出来的研究结论还是挺有意思的。

第一个结论是,用上了 AI 的人的平均产出水平,还是要比不用 AI 的人,明显高了不少。

这个结论虽然在意料之内,但这么通过科学的方法验证了一遍,还是让咱这种 AI 狂热爱好者们心里更有底了一些,挺好挺好。

第二结论就有点反常识了,这次的研究发现,用 GPT 3.5 的人和用 GPT 4 的人,表现虽有差别,但是差别真不大。

相比于 AI 科学家们测出来的 GPT 3.5 和 GPT 4 的模型能力上的差别,以及我们自己使用 AI 的感受来说,这个结论是真的让人惊讶。

还有第三个结论,这是我感觉最有意思的一个结论了。

实验后呢,清华的研究者们仔细看了看大伙儿和 ChatGPT 的对话记录,仔细地做了轮分析之后,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

有人的提示词是一堆一堆给 ChatGPT 的,有人则是一句一句给的。

这个在 AI 行内的术语分别叫作 few shot(一大段结构化提示词)和 zero shot(一句简单的指令)。

这两类人,最终的得分成绩是一样的。

这倒是给了我们一个用好 AI 的新思路,你大可以不用学会特别复杂的提示词技巧,只要多点耐心,多和 AI 聊上几轮,你也能获得和那些提示词高手们同样的效果。

这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那可真是个好消息。

因为,这个研究结论,将「如何用好 AI」这场比赛的重点,从新世界的『提示词工程』,又切换回了旧世界的「思考能力」上。

这也算是一种「回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了吧。

#AI工作流
39
泛函
6天前
感谢提问!

礼貌回答:
目前还没有感受到衰退,正好相反,反倒感觉更加能激发人的思考了。

由于它响应地足够快,你会很自然地根据它的回复进行下一步思考。

比如:
1. 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
2. 还有别的方法吗?
3. 为什么我问出了这个问题?
4. 所以,到底什么时候该注重健康吃得慢,什么时候该注重效率吃得快?
5. 还有哪些人会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

然后,你会不自觉地想多问几次,思考被进一步激发,思考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二当家李多余: 礼貌提问:不会有思考能力衰退的担忧吗?

泛函: 现在已经魔怔到了「但凡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疑问,都想去问问 AI」的程度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