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HowieChill
13
关注
16
被关注
0
夸夸
PKM爱好者
HowieChill
13天前
请问还有类似小福家这样可以支持安卓和苹果 Live photo动图,原图上传的家庭相册或笔记软件吗?
最好是比较大公司出品的,不要那种太初创的,感觉很容易就倒闭了。
1
0
0
HowieChill
14天前
之前就是看了Esor的防弹笔记法,一直在找类似的工具,后面找到国内的有道云笔记和飞书都可以支持类似的全笔记待办事项和日历整合。
再后面我也发现不怎么需要这种代办事项的工具了,直接用Flomo 配合手机的内置日历去做待办就好。
Evernote 迈向 2025:团队笔记共享、全新编辑器、任务整合一次看懂!
b23.tv
3
0
0
HowieChill
29天前
爱之深责之切吧,没有很完美的产品,但是完善的标签体系和极佳的打开输入速度,加上对于回顾的重视,真的直击绝大部分笔记需求的核心。
提到的问题很多我也感同身受。希望Flomo能进步得快一点,因为他是目前最有希望长久活下去的国内笔记应用之一,甚至没有之一。
@少楠Plidezus
@Lightory
姬真人: 别了,flomo。 写在我的flomo年度会员即将到期之际,
2
5
0
HowieChill
1月前
虽然很炫酷,但是确实还没想到很好的应用场景,感觉没解决具体任何问题。
可视化的梳理本来是挺有价值的,挺有利于思考,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深度的白板笔记用户。但是目前在这个视图里面去做编辑,感觉太乱了。
再观望一下,看看大家怎么用和后续迭代(👀)
少楠Plidezus: flomo 的随机漫步又回来了,一种探索笔记的新方法。 可以在没有双链的情况下,展示笔记之间的关系。 web 版本已经上线,PRO 会员们可以去瞅瞅,有问题请这里留言~
0
0
0
HowieChill
2月前
发现Flomo 10月份都没有更新,是在憋什么大招吗?还是正常更新节奏就这样?一段时间感觉更新得很不错呀😄
2
5
0
HowieChill
3月前
最近各家手机大厂都在大力跟进完善LivePhoto 功能,小红书 微信 微博等等APP也都陆续支持各大厂商的LivePhoto上传和呈现。微信更是把Livephoto功能变成了IOS的优先特权。是否有笔记软件尤其是可用于做日记类的软件,能跟进来获取一波热度呢?
这里当然最期待自己常用的flomo 可以率先支持一波。
@少楠Plidezus
@Lightory
4
0
0
HowieChill
3月前
就我知道的情况这个功能国内是写拉松先上线的,我很欣赏这个理念开了会员体验一番,骂人的话不多说,试用过后差点我以为这个功能是伪需求。
flomo 确实好很多,已经很有实用意义,所以我直接切换了主力笔记软件为flomo,希望能持续打磨好。
简冬阳: flomo 的 ai 功能,有点🐂的。我要从 ob 搬家了ᕕ(ᐛ)ᕗ
1
3
0
HowieChill
3月前
标签+回顾+AI关联,还有体验很好的打开,输入和同步,让人很愿意写东西。并且也不用太担心后续的整理,因为只要你有自己的笔记框架的话,后面通过回顾和AI关联,真的可以帮你进行深度思考。 //
@陶陶其乐123
: 我真觉得它是备忘录,能否讲讲如何让你有后劲比较大的感觉?
ChatV: ⭕ 成功的笔记软件为什么而成功 ---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款产品的成功,是多个方面共同促成的结果,而不是加几个特色功能,更不是陷入过度优化某个细节的兔子洞里。 要想做好产品,不能光盯着产品,如果眼里只有产品,埋头不与外界沟通,没人知道、没人使用、没人购买、没人反馈,那么无论从客观的收入,还是主观的动力,都无法支持一直开发下去。最后,大概率的情况是留下一款满是 bug 的特色产品,半途而废。 比较好的做法是把控好节奏。在核心功能做出来后,放到市面试用,收集真实用户的反馈,围绕着核心功能来修 bug,完善用户体验。把核心功能做好了,再一点点加功能,不是一下子架构铺得太大,导致到处要修 bug,也不是加太多功能,保持必要的克制。在这方面,flomo 虽然产品不大,功能不多,但开发团队明显很成熟。 对于笔记软件而言,如果开发者只盯着产品,或者陷入某个细节中,看不到全局,没有节奏,那么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开发者。 一款成功的笔记软件,必然在功能之外做了许多事,比如: 1. 装得了:首先得能下载,能安装,如果这一步都保证不了,那么用户量自然不会高。比如 Capacities、RemNote 的安卓手机端需要通过 Google Play 安装,这一下就把中国大陆的许多用户拦在门外了。 2. 看得懂:主界面、设置项、斜杠命令、快捷键、用户帮助文档等处要有中文,虽然看英文也不难,但没有中文界面,会劝退许多人。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 Obsidian。 3. 聊得上:不懂的,有地方学习教程;有建议,有地方可以反馈;遇到麻烦,可以找官方协助。如果遇到事找不到官方,也没地方与其他用户交流,可能就容易放弃这款产品了。像 RemNote,关停了网站论坛,转到 Discord 上做社区运营了,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考虑,但是对于中国用户,得先翻出去,再下载 Discord,才能与官方、与其他用户沟通。 4. 保得住:保得住分为三点,别错了、别丢了、别跑了。别错了就是不要同步出问题,或者出现乱码;别丢了就是不要把我笔记或文件删了;别跑了就是不要一段时间后跑路,里面的笔记全军覆没。成熟的开发者会对软件定期更新,哪怕在产品定型后,半年出一次更新,也让用户心里有底,不会觉得这款产品没人管了。这方面的榜样是 EmEditor,两个人开发维护的文本编辑器,已经推出 20 多年了,到现在依然保持着一年至少四次更新,去年还加上了 AI 功能。这样的开发者让人敬佩,更让人放心。 5. 写得快:如果打开一份文档要好几秒,输入一段文字都有延迟,那么体验就很差,哪怕有特色功能,久而久之,用户也会逃离。像 Logseq,笔记一多就会卡,像 RemNote,输入时有点卡,这两款都是很有特色的产品,但在这种关乎高频用户体验的地方没有优化好,反而沉浸在某个产品功能上。此外,有想法时,打开就写,不需要先这样再那样,入口太深,每写一条,都需要操作好几步,也是不合格的。打开就写,做得好的当属 flomo 与滴答清单。 6. 调得出:首先要自带多端实时同步,需要调取某条笔记时,可以随时调取。如果没有手机端,那么在电脑端或网页端记得再多,也很难及时调取,不可能抱着个电脑到处走。写了再多笔记,需要的时候无法调取来用,那么写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比如你写了一份详细的旅行攻略,等到出门了,才发现在电脑上,手机上没有,白费功夫。如果多端同步不是自带,需要自己折腾,又是 S3、又是云服务器、又是图床的,太麻烦了,会吓跑一大批人,注定上不了规模。 7. 用得起:这涉及到定价策略。如果定价太低或免费,开发者容易失去动力,为爱发电不持久。如果定价太高,则又把一大批用户拦在了门外,比如 Heptabase。所以合适的定价,需要综合考虑开发成本、用户量、用户预期、竞品价格,取得一个平衡。 凡是用户规模大的笔记软件,各有特色,但在这 7 点上,都做得不错。如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基础没做好,只是盯着某几个自以为得意的特色功能,可能只能在小众圈子里打转。 对于开发者,很难有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做产品就足够成熟的,往往需要时间试错、摸索、迭代。 像 RoamEdit,开发者第一次做笔记类软件,架构铺得太大,开发力量不足,导致半途歇火。像 Logseq,开发者也是第一次做笔记类软件,起了个好头,结果后劲不足。 成熟需要付出代价,只不过看这个代价由谁来支付,是投资人支付,还在大公司支付,还是自己支付。不管是谁支付这个代价,就时间上而言,早点试错,早点成熟,对以后做产品更有利。 比如少楠在做 flomo 之前,在几家公司平台上做过多款产品,也创业做过速记软件 EverMemo,这些经验对于做 flomo 都可以用得上。 比如 Obsidian 的两位开发者,2015 年做了对标 WorkFlowy 的 Dynalist,五年时间,把产品开发、社区运营、定价策略、营销推广都摸了一遍,该掉的坑都掉了,该攒的经验也攒了,到 2020 年做第二款产品时就轻车熟路了。 比如 Notion 是 2013 年开始做的,当时做的是低代码建站工具,但是太复杂,易用性差,导致公司差点于 2015 年关门,后来转向做模块化文档,并借鉴 Airtable 的多维表,再然后又做了 database,才打开了局面,可以说,现在的 Notion 是死过又重生的 2.0 Notion。 比如 FlowUs 的创始人汪兆飞之前在锤子、阿里云、百度网盘都工作过,创业做过松果文档,这些经历都和笔记软件相关,都可以赋能给开发与推广当下这款产品,加上直接找名气最大用户量最大的 Notion 对标来做,所以明显感觉这个团队要成熟。 --- @华山水很棒棒 评论说:还有一个我觉得还挺重要的,就是主要的领导者他自己到底用不用。比如印象笔记吧,我之前听过他们中国区的一个大佬讲知识图谱,分享得乱七八糟,浪费了我一个多小时... 回复:啊,对,这一点更容易被忽视。许多需求、许多bug不被重视,就是因为开发者自己不用,或者没时间用,无法和用户感同身受。另外,许多笔记软件的开发团队,招的人并不是笔记发烧友,对笔记并无热爱,也没有深入研究,懂技术,但不懂笔记,不懂真实的用户需求。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像 RemNote 一样,招了 TiddlyWiki 大神 Soren Bjornstad 做产品顾问,或者像 Obsidian 一样,直接把最受欢迎的主题和插件开发者 Steph Ango 聘为 CEO。 --- 👉 更多精华帖: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5e5dbfe4ca8842da70a1059/
0
0
0
HowieChill
3月前
讲得很好,不过在AI时代,怎么结合AI整理我觉得需要重新审视。AI的加入是否可以允许混乱,打破白板、数据库等传统整理方式的限制,进一步把从下而上生长更加落地,我很期待。
ChatV: ⭕ 笔记软件的 IPO 分类 --- 笔记软件不应该按照园丁风格、建筑师风格这样来分类,事实上,用户只想拿它搞定事情,并没有固定的风格,谁能搞定就用谁。 所以,按照使用场景来分类更合适,使用场景五花八门,可以用 IPO 分为三类:Input(输入)、Processing(处理)、Output(输出)。 有的更适合 Input,如 flomo、五彩划线;有的更适合 Processing,如 RemNote、Heptabase;有的更适合 Output,如 Notion、TiddlyWiki。 适合 Input 的,特点是多端实时同步。如果没有手机端速记,就不符合这个最起码的标准,因为大家带着手机生活而非抱着电脑生活。另外,具体速记时,还要轻便,打开就能写,不要点四五下才进入编辑界面,这样阻力太大。 适合 Processing 的,特点是碎片笔记容易结构化。大纲软件天然适合父-子-孙层级的结构化,白板软件胜在可视化梳理思路,多维表格的优势是多种属性的关联与筛选。所以,如果一款软件既是基于大纲,又有白板,还有多维表,那么就非常适合做梳理。 适合 Output 的,主要分为四个细分场景:导出为 PDF 发给别人、对外分享链接、与人协作编辑、发布为博客。另外还有个特点是,适合读者阅读,颜值一般都比较高。比起 Processing 梳理碎片,Notion-like 系软件更适合 Output 对外展示。 如果一款软件兼具 Input、Processing、Output,那么它就比较接近 All-in-One 了。 目前市面上的笔记软件,接近 All-in-One 的有:基于文档的 Obsidian、基于大纲的 RemNote、基于多维表的 Notion、基于白板的 Heptabase、基于卡片的 TiddlyWiki。 相应的替代品有: - 思源笔记,比起 Obsidian 不折腾,但第三方插件少; - Dynalist,比起 RemNote 更简单更快,但功能上缺很多; - FlowUs,比起 Notion 更符合国人习惯,但第三方 API、建站不如 Notion; - Noteey,比起 Heptabase 更平价,但产品还不够成熟; - SeedsNote,比起 TiddlyWiki 自带多端同步,但开发团队去做别的项目,基本停止更新了。 --- 👉 更多精华帖: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5e5dbfe4ca8842da70a1059/
0
0
0
HowieChill
3月前
看见友商Dinox 聆龙笔记准备支持笔记选择时间,比如我想添加2010年的笔记,结合Flomo 的当年今日功能还挺顺畅的,馋了。
@少楠Plidezus
@Lightory
5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