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崇旭_Ken
597关注6k被关注4夸夸
前:苹果 App Store 编辑,爱范儿 AppSo 创始人
现:有知有行「一块砖」,「价值阅读」主理人
公众号:崇旭
不怕错,只怕不真诚
置顶
崇旭_Ken
1年前
书山有路勤为径,人海无涯「真」做舟。

即刻动态都是我真想说的,不一定是你想听的。写下来只为自我提醒,没有想说服任何人的意思。

记录下来的所有思考和结论都是阶段性的,有很大的局限,请谨慎参考。

努力不让「被关注」量影响写作。

我的 Telegram 频道,自己比较满意的即刻动态会发这里备份:t.me
94
崇旭_Ken
3天前
「有没有可能,生活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漩涡正如这个喷头,不亲身体会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增压喷头

11
崇旭_Ken
4天前
直面现实和逃避现实,都可以让人感到「治愈」。前者让人短期痛苦,却有更长期的疗效。

即便清楚这个道理,我们依然会因为那短期的痛苦,而选择逃避现实。
22
崇旭_Ken
5天前
# 闲聊边界感 (2/n)

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告诉你 TA 的边界在哪里。

正如你不会向一个路人全盘托出,别人如非必要(说白点,就是认为对方没那么重要),也不会向你事无巨细地说明。

因此,公众场合似乎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是在模糊地界定跟陌生人之间的边界。

这个边界在不同的环境(公司、城市、国家、地域等)会有所差异。

比如,习惯生活于高线城市的人,到低线城市可能会更大的概率觉得被冒犯;而低线城市的人到高线城市,则很容易觉得束缚多多。

很难说谁对谁错,只不过是环境不同,所以标准不同罢了。人们会流向自己最能适应的地方,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由此想到:就像认识新朋友一样需要试探边界一样,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环境,最应该做的也是识别当前的边界在哪里,再视情况而动。

不想写了,停笔。

(这系列没有框架,也不知道写几条,还有可能烂尾,想到哪写到哪。

写的都是个人总结,主要用于自我提醒,没有要说服任何人的意思。

上一条:okjk.co
101
崇旭_Ken
5天前
# 闲聊边界感 (1/n)

这系列没有框架,也不知道写几条,还有可能烂尾,想到哪写到哪。

写的都是个人总结,主要用于自我提醒,没有要说服任何人的意思。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大多都是边界的冲突。

每个人是有边界的。只是它看不见、摸不着,个体差异还极大,踩雷是常有的事。

冲突是常态,很多边界就是靠试出来的。

试,也分主动和被动。

比较有分寸感的人,会从最保守的边界「主动」试起,等慢慢熟悉之后,再逐步推进;

分寸感不佳的人,可能就会因为太过冒进,「被动」试出了一些边界(踩到大雷可能就友尽了)……

边界,分物理边界和虚拟边界。

有的人不喜欢被靠太近,或者对肢体接触十分敏感,在搞清楚之前,「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个人认为)最正确的默认做法。

有的人对隐私特别看重,因此如非必要,不要随意询问(有人会喜欢拿这类当话题)。实在有必要问的时候,记得跟上一句「如果不方便说可以不说」。

不想写了,停笔。
00
崇旭_Ken
7天前
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任何「不舒展」的状态都会败北。

崇旭_Ken: 在《Nice Try》听到一句话挺喜欢:「犹豫就会败北。」

02
崇旭_Ken
7天前
两年前读《臣服实验》时的书摘,最喜欢 3。

1. 做成一件事,首先因为这件事是一件对的事,所以如果不是甲做,也会有乙做。不是我做,也会有别人来做。

我们如果有机会做这件事,是因为我们恰巧在某个时间、某个情境碰到了这个机会,成为做成这件事的「工具」。

那我们能做的,不是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而是把自己这个「工具」不断「变得更好」,把这件事做成。

2. 没有要做的决定,有的是你和你面前的事的交互。认为我要去做决定,是因为我有各种牵挂、欲望和恐惧。

唯一能帮我们的,是放下、释怀。如果你能放下自己的这些欲望和恐惧,那就没有什么决定需要做,剩下的只是生活本身。

3. 生活很少以我们期望的方式展开。如果我们停下来想想,那是有道理的。

生命的范围是宇宙,我们并不能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宇宙已存在了 138 亿年,这个进程决定了生命的河流并非在你我出生时才开始,也不会在我们死去时就结束。

任何时刻在我们面前展现的都是真正非凡的东西,是那些已经相互作用几十亿年的力量达成的结果。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我们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然而我们又不断东奔西走,试图控制和决定将会在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事。也难怪总是有这么多的紧张、焦虑和恐惧。

我们总认为事情应该以我们想要的方式出现,而不是各种造物之力的自然结果。

4. 目前为止在臣服实验中发生的事告诉我,越对那些由个人好恶产生的内心杂音放手,我就越能看到周围发生之事的同步性。

这些出乎意料的事件就如来自生命的讯息温柔地将我轻轻推向她行进的方向。我听命于这些微妙的轻推,而不是由我自己的好恶产生的更为明显的心理和情绪反应。
85
崇旭_Ken
8天前
成长就是打破曾经的坚信不疑,重建新的平衡。
124
崇旭_Ken
9天前
突然想到这一条,重温一下。

崇旭_Ken: 有句台词我记了十几年: 「What's worse, not getting everything you wished for or getting it all and finding out it's not enough? 没有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或者得到一切却发现不够,哪个更糟糕?」 刚刚去找了一下整段,发现更棒(后附翻译): 「Do you understa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is being shaped right now? It's up to you, you can walk out that door and fail this class and take your chances, or you could sit down, listen, and learn from somebody that's been there. Choice is yours. The rest of your life is a long time and whether you know it or not, it's being shaped right now. You can choose to blame your circumstances on fate, or bad luck, or bad choices, or you can fight back. Things aren't always gonna be fair in the real world, that's just the way it is. But for the most part you get what you give. Let me ask you all a question; what's worse, not getting everything you wished for or getting it all and finding out it's not enough. The rest of your life is being shaped right now with the dreams you chase, the choices you make, and the person you decide to be. The rest of your life is a long time a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starts right now. 你明白你的余生现在正在被塑造吗?这取决于你。 你可以走出那扇门,挂掉这门课,碰碰运气;也可以坐下来,好好听讲,向曾经的人学习。 选择权在于你。余生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它现在就在被塑造。 你可以选择把一切归咎于命运,或坏运气,或坏选择,又或者,你可以选择反击。 现实世界中,事情并不总是公平的,这就是它运作的方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得到自己所付出的。 让我问你一个问题:没有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或者得到一切却发现不够,哪个更糟糕? 你的余生现在正被你追逐的梦想、做出的选择和决定成为的人所塑造。你的余生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而它从现在开始。」 出处是 One Tree Hill(国内译作《篮球兄弟》) S5E2,翻译是 DeepL + 人工编辑。

11
崇旭_Ken
11天前
展开说说之前动态发的两句话:

1. 睁着眼的人最难醒来;
2. 醒来就很难再装睡了。

当一个人睁着眼,TA 会以为自己是「醒」的。而一个以为自己醒了的人,是很难真正醒过来的。

因为 TA 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TA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不再有主动追寻的动力。

如果 TA 足够幸运(或者说,擅长为自己制造好运),那么也许会有一些人生际遇,让 TA 明白之前自己只是在「假醒」。

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只要意识到「假醒」这个事实,真正醒来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叠加「努力」的因素,TA 便有可能真正醒来。而到了这一步,TA 就很难再装睡了……

以前在工作里推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 A Memoir)这本书时,我写了这么一句话:

「上学读书,对许多人来说,从小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上学有用没用,真得『没上过学』之后才知道。

不过,我们都清楚:有些事情知道了,就再也无法假装不知道;有些事情经历过,就再也无法假装没经历过。」

觉醒之后,就很难不再去追寻自己的内心了。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