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小邵嘚啵嘚
402关注1k被关注7夸夸
在做大模型应用产品,播客《Hello AI》主播
当过创业狗,也探索继续做创业狗的机会
ENTJ +摩羯
v: MSgoods
置顶
小邵嘚啵嘚
2年前
昨天和朋友聊到动力,当下我们相信什么,动力就来源于什么。

往往选择的局限在于,过于想要去证明什么,不得不说,证明是带有力量的;

比如进名校是证明自己,进大厂是证明自己,甚至买房子也是证明自己,但其实,证明是一种很短期的力量,证明之后,还需要新的阶段去承接

不服和证明类似,看似叛逆,却朝着“悦己”的人生追求近了一步,对于某种问题、现象的反叛,是不服,但世界是喧嚣、荒谬、不公平的,人终究会发觉自己的局限性,不服的力量也容易收到捶打,因此也不长期,就像王小波书上所说,很多锤不倒的东西会留在21岁。

这两种力量不仅短期,且合作意愿差,能承载的长度、宽度都有限,也就是所谓的“有限游戏”

什么更具有长期性?

热爱,具有更长期性,这里要区分你热爱一个东西是三分钟热度的一时兴起,还是长期喜爱,热爱的内核又是什么。 比如你喜欢健身,这到底是算不算是一个热爱呢,就要看你是指享受其证明你身体健康、具有吸引力,还是真的享受健身带来的乐趣愿意研究它。喜爱的深度是一个衡量,时间也是一个衡量,比如我喜欢汽车这件事,就是从小到大都喜欢汽车,家里的每本汽车杂志和车模都能见证;喜欢摄影就次之,这几年多了很多照片,但本质是希望通过摄影抓住好奇和表达;而喜欢露营可能就是最近没什么可以出去玩的,一时兴起。真正的热爱具有长期性,广度上更能与人合作,心态也更开放,我们不去证明什么只是追求热爱,会迸发更大的可能性,开始向无线游戏迈进

比热爱更浓烈的,是使命。

使命源于热爱,但又高于热爱,《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提到,人要追随天命,顺应心里的预兆,大抵这种力量,就是一种追随使命的力量。
使命会驱动我们更具恒心的前行,披荆斩棘。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更看不到使命实现的路径,所以也不会有这一层的力量。
少部分一直在寻找,极少部分人追随,达成使命的人凤毛菱角。
但它存在,就值得追求。
共勉。
1814
小邵嘚啵嘚
3天前
认可的人,在他擅长的领域给的建议如果不听,就是“知行合一”没做到位;

这里的难点在于,认知是借来的,所以必须有意识的主动强化,才能借着高手认知拿结果
21
小邵嘚啵嘚
5天前
在一众大国博弈之间,《Hello AI》的格局就有点不够看了🤣
20
小邵嘚啵嘚
6天前
最喜欢的情绪,就是平和———边收拾东西边听播客可以平和;夜晚放一杯底威士忌加冰可以平和;在夕阳下散步吹风,在山路上转弯,清晨时码字,都很平和。
40
小邵嘚啵嘚
10天前
每个选择都在塑造你,选择给你带来正反馈的源泉,选择价值观的排序,选择成为谁
01
小邵嘚啵嘚
11天前
2024年过了3个多月,再一次Mark这个组成要素的梳理

小邵嘚啵嘚: 2023年的最后一天,和@元秀 的长谈梳理了创业的组成要素。 向内: 即自我核心, 抽象表现为这个人是不是知道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要去哪;哪里行,哪里差点意思。 具体表现为这个人是不是遇事有胆量、坚定、独立思考,坦荡的看待自己所处的阶段、优缺点 向外: 圈层 即你能影响的人、帮到的人,当然,圈层也一定会影响你、帮助你。 只是前者,是你真的在一个圈层的前提。 to C toC是最真实的影响力。 100个人,代表身边朋友认可你; 1000个人,代表你获得了超越朋友圈的影响力; 10000个人,你已经破圈,甚至可以获得跨越阶层的力量; to B toB是影响关键决策人,其实这个是捷径; 在你还没获得足够真实世界力量的时候,有一些人看到了你的潜力,认可你,给你力量。 但这些人,本质是一个个在to C已经成功的大哥,他将一部分力量分给了你。 能力 获取信任 一件事情,可以开展,在今天这个世界,大概率基于合作,那么彼此获取信任是很关键的能力,在任何场景中都需要。 业务能力 具体做事情的能力,不展开 商业模式 切口→公司 商业模式的开始,其实就是一个切口,构成一个生意的小闭环,可能就是一单生意,生意多了,就是一个公司。(生意类模型) 也可能不是闭环,只是有了一些价值,未来的商业模式(融资类模型)

00
小邵嘚啵嘚
12天前
关于“内观和内观后的反馈系统”
我又想了一下,我的建设会有这几步:

1.【碎片的内观】
日常我们对自我的洞察往往是一天中的某一两个瞬间,犹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不马上记录这个过程,要么是过段时间就忘了,要么是反复在洞察的起点盘旋,难以思考更深入的原因。

———我的建设是写日记,日记给了我们见微知著,不断下钻的锚点,今天可以借着昨天的锚点深入,明天的思考又可以站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可以不断累加。

2.【更完整的内观】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嘈杂的人群中,人的眼里只有别人,很少有自己,就算有,也是紧绷的自己。因此想要拥有更完整的内观,就要逃离人群。

———我的方法是拿一只笔、一个本子,开车到山上、林间等放空,基本上这些年大的决定,也都是这样做的。

3.【内观的反馈系统】
这是一个稀缺产物,人看外表可以通过镜子;而内心的镜子,需要至少几个条件:安全的和盘托出、同频沟通、有价值的反馈、行动激发

———我的方法是与挚友畅谈,彼此互为镜子,照亮彼此内心的小盒子

有时候会和@元秀 去山里放空,相当于叠了2+3的buff
还有一次参加了@FridaS 的coach,也是一次超棒的内观反馈 //@鹿妙妙: 内观后的反馈系统怎么做呢

鹿妙妙: 我最近在练习写人物小传,真正开始动笔才发现对人知之甚少,尝试向陌生人提问: “你的动机是什么?” “是什么促使你发生了人生选择的转变?” “人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你的弱点是什么?” 好像很难直接得到答案,反而在对方叙述的过程和重复强调的信仰里,察觉一些蛛丝马迹; 写了一些角色以后,我发现由于行业关系,我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几乎没有男性存在,我对异性的理解十分空洞刻板,无法下手,收集样本的过程中,依旧常常觉得挖掘内观的对话很困难,充满疑点又不好意思再追问下去,即使框定了类型,却还是不自觉被更丰沛的同性吸引,不断勾起好奇; 今天被反问“乙女/女频里需要真实的男性角色吗?”好像是这样,角色也只是满足消费需求的一种商品。 并意外发现了一个秘密, “一部分人爱上理想中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另一部分人爱上了对方眼中呈现的自己。”

54
小邵嘚啵嘚
13天前
之前说的AI行业听友群我们近期也新建了一个,和这一期播客一起开放出来,闲聊不多,主要是定期组一些活动,欢迎来玩
01
小邵嘚啵嘚
13天前
这一期邀请到了北大法律大模型ChatLaw CEO Mercy 讨论关于AI法律创业探索的一年感悟~
“正视AI的作用,踏实解决具体的问题”,
是Mercy这一年做到的知行合一,且听一下吧!

7.好钉子不怕小:聊聊法律AI探索的这一年

Hello AI

00
小邵嘚啵嘚
21天前
mark

曲凯: 很多人经常犯的问题是习惯性响应问题而不是响应需求。 日常工作生活中,当对方提问的时候,大多时候不会交代 context,也不会给问题背后的原因,甚至很多时候对方自己也没想清楚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回答、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大多时候可以先用提问来定义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需求,再回答或行动。 比如在管理咨询行业中,最典型的样例问题是客户问怎么可以改善自己的经营,那要先通过提问来了解清楚对方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是要改善什么,是觉得成本太高,还是收入太低,还是利润太少,还是某个时间点想报表上市所以有某个明确的诉求。最终通过定义这些问题,可能发现对方实际的诉求是要上市而不是改善经营,那就变成是否可以通过对政策的分析来绕过经营本身的问题,而完全不需要对业务本身做任何事情。 比如当投资人问你的竞品是谁的时候,他背后的担心是竞争会不会很激烈,是你如何获胜,所以实际竞品是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回答清楚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差异化壁垒是什么。 比如当客人问餐厅有没有 12 人包间的时候,他就是想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好的地方放 12 个人,所以有没有 12 个人的包间也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何透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觉察出对方背后实际的诉求是很重要的一个学问。要时刻响应需求而不是响应问题,这也是人之为人和 AI 的区别。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