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原创动画行业其实一直过得挺艰难的。常态是平台投完项目不结款拖垮很多制作公司,二维产线慢慢被淘汰,清一色成品模型的 3D 动捕玄幻风,一部作品火了就可以带动整个行业投资,连接有几部作品扑街后投资市场的热情就退却了,毕设惊艳的动画导演被收编后要求上班打卡一直写策划但永无立项,立项后依然没有版权,制作公司没有宣发能力更没有分账谈判的筹码,不如接游戏和广告外包过滋润日子,制作人员更是劳动密集。
但行业变得更好了吗?好像也更好了,从哪吒 1 上映一年后才做出了手办,到哪吒 2 电影没上映结束周边已经售罄,大家都打了一场准备充裕的仗。
哪吒 2 登顶中国票房影史的背后,除了有导演饺子,还有一位优秀制片人易巧,他是彩条屋的CEO,主导制作了《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大护法》等,引进发行了日本影片《你的名字》《千与千寻》《天气之子》《夏目友人帐》...国漫市场上一大半都有他的影子。
2015 年, 易巧成立彩条屋之后,想到了大学时偶然看到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联系到了导演饺子,而这时,距离饺子闭门打磨三年短片后、成立工作室接广告外包又过去 6 年,笔名还叫“饺克力”,易巧劝饺子推掉手里其他的小项目,不用担心给员工发工资的问题,用三五年时间专心打磨一部作品,于是新动画公司可可豆成立,这个Logo标注在现在每一张票房战绩的海报上。2019 年《哪吒 1》 上映,直接给光线影业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这也是彩条屋第一部从创意阶段开始,完完整整打造的片子。 2020 年易巧却离开了,直接加入到《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的团队十月文化,从同时负责十几部影片的引进、开发、上映、宣传的状态,到沉下心来只制作一部作品,解决公司更现实的运营问题,以给导演更好的发挥空间。
易巧曾说,“每个人都希望能再有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但市场上只有一个饺子导演。”
十月文化同时是《哪吒 1》的主力制作公司,票房成功后制作人员被游戏公司以三倍五倍的薪水挖走,《大圣归来》是中国商业动画电影的一个标杆作品,他们的下一部却不是续集,而是充满表达欲的创新片,“想要为行业做点事”,充满了少年义气。
我羡慕那些舍得放下过去的成就与荣光,为了更大的理想敢于断腕、一直向前的人。宏大叙事固然令人振奋,可是日复一日的检查执行表格、融资运营填饱肚子救快夭折的项目于水火、选拔新人旧人上任总监、电脑卡了运行不了,外包公司延期交付做不出来...这才是每天要解决的真实问题。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五年呢?好像大部分的公司、项目都没有一个人的寿命长。而五年时间,世界又会发生多少变化呢?
“没有人知道答案,只能把片子一部一部做下去。”
(附图是易巧 2020 年的离职信,2024 年《三体》电影转由张艺谋导演,田晓鹏拍《大圣闹天宫》,易巧《深海》以后休息了开了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