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运营的日常

一个面向运营相关的广场,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112227人已经加入

  • 哥飞
    1天前
    一图看懂谷歌和站长之间的关系。
    说明一下,内容是我写的,不是Claude生成的,但关系图是Claude画的。
    21
  • Luuuuke
    2天前
    小红书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作者经济的平台
    创作者经济的两个具象化分别是服务和数字产品

    数字产品的优势是一次创造,无限分发,可以理解为给自己购置了一份“养老保险”
    数字产品并不仅是一门付费课程,可能是一个非常非常细分的需求;

    比如你很擅长使用飞书
    小红书里有很多飞书相关的数字产品
    比如通过飞书多维表格构建的模板,通过飞书搭建的知识库

    以及通过飞书搭建的项目管理系统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小非常细分,但是存在的需求

    假如你很擅长使用飞书,完全可以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产品,在依托小红书平台,去销售,本质上就是给自己购置了一份养老保险。
    09
  • Luuuuke
    1天前
    Claude写的标题:《当AI能写文案,新人能做投放,你那点所谓的“工作经验”还值几个钱?》
    30
  • 金小獴宝藏屋
    2天前
    以后即友来珠海金山参观,我一定带你参观我们的店铺。
    70
  • Andyyy迪叔
    2天前
    来字节做策略快一年了,陆续有创业的朋友问怎么在抖音打新品,最近总结了一些sop供参考:

    上新前:做深洞察
    1. 要看的数据指标:包括特定品类的GMV同环比增长率、大盘的ROI均值、客单价ATV、30或60天内复购率、退款退货率、成交渠道(尤其看搜索和商城等自然流高的渠道生意占比)
    2. 要用的数据工具:
    1)云图:商品模块的【行业洞察】,能下钻不同赛道不同品类的最近趋势和热度,以及对应的消费者画像;【细分市场】,新建商品报告来查看对应品类的细节数据;【新品实验室】,该模块能对商品的素材卖点、购买意愿度进行前期的问卷测试
    2)营销参谋:在电商选品的【品类洞察】模块,查看头部属性和类目人群偏好,来 判断市场上的潜力品在功能、成分、痛点上有什么特性
    3)电商罗盘:后台添加要监测的竞品,主要查看竞品商品是否从商品卡猜你喜欢和商城卖出去

    上新中:分两种打法
    第一种:慢种稳割。适用于用户决策链路和周期较长,或是店铺未来长时间内的主推品(A3人群生意占比高)
    怎么打?
    1. 测试期(第1-2周):依靠短视频koc的分发和千川短视频投流进行跑量,目的是测试人群和商品卖点的匹配性,从而进一步调整。如果千川短视频的转化率和roi要高于之前或者大盘,以及总体6天能过千单销量,可以进到下一个阶段
    2. 启动期(第3-4周):自播加大直播时长,开始做大小场;星图达人开始批量化种草,可以匹配少量种草通的加热放大口碑
    3. 爆发期(第5周):硬广上线(闭环开屏、直播加热等)冲曝光;达播自播大场隔天交错,直播间抽奖互动等提升人气和场观;koc加大铺量素材上新

    第二种:快种快割。适用于用户决策链路和周期段,或是店铺在某个特定时段内的主推品、噱头引流品、联名品等(A1A2人群生意占比高)
    怎么打?
    1. 测试期(第3-5天):同样依靠koc和自营短视频跑品,做多素材x多卖点;同时自播间可以前置派发小样
    2. 启动期(第5-15天):众测任务上线,配合部分星图达人,开始对新品实时PGC+OGC+UGC的蓄水;直播间焕新布置,并通过投流人群纠偏、直播环节设计、商品买赠来优化五维四率
    3. 爆发期(第15-20天):主要通过内容型直播间、商城活动(如秒杀频道)、达播/精选联盟带货、全域推广,在短时间内拱大新品生意
    03
  • Alchian花生
    2天前
    在小红书疯狂运营两周,虽然笔记持续能爆让我很开心,但其实我真正期待的是现在这个时刻。

    那就是,我的笔记流量在24小时内环比明显下降,但是app下载环比还在升。

    说明到了相当美妙的,不再依赖我继续为自己产品代言的时刻了😭
    01
  •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3天前
    刀姐最近小红书上有一篇讲品牌营销的帖子,蛮有意思的。

    大概意思就是营销的底层逻辑发生了转变。

    过去的生意背后的底层公式是:品牌生意规模=品类心智占有率*品类渠道渗透率*渠道动销。

    而现在的市场,和未来的市场,则是新的公式在起作用:品牌生意规模=人群心智渗透率*人群LTV*人群裂变率。

    我想这种转变的核心还是产品的供大于求,因此营销从过去的“以货为中心”,转成了现在的“以人为中心”。

    过去是“人找货”的行为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看重品类的心智占有、品类渠道渗透、渠道动销。

    现在是“货找人”的行为居多,所以要把用户的心智打透,把人群的生命周期总价值拉高,把人群裂变利用到极致。

    这三个要素对于个体的内容创作其实也一样。

    我们现在大部分领域的内容都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时代。

    因此好内容的创作策略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人找内容,就像电商货架式的搜索内容,核心就是铺关键词,占据的关键词越多,流量越大。

    第二种就是内容找人,它所追求的就是人群的破圈、人群的渗透率、人群长期的陪伴、人群的传播。

    这也是私y、朋友圈营销、个人ip这些概念越来越火的一个原因。

    底层逻辑变了,玩法也就变了。
    15
  • 哥飞
    2天前
    给所有想招聘SEO高手的创业团队一个小建议,你不需要招聘高手,你需要的是一个60分的人帮助少踩坑。
    当然,你拿了几千万几个字融资的话,可以忽略我的建议。因为你可以花得起请高手的钱。
    03
  • Alchian花生
    3天前
    最近两周的笔记数据,都让我怀疑自己归因的“运气”了。

    ego快收不住,要觉得自己掌握小红书流量密码了。
    24
  • 刘勿锋
    2天前
    雷总最新讲小米汽车智能底盘预研技术的小短片,功力也是一如既往的稳。

    将近15分钟的视频,跟看小品一样,不知不觉就顺着他的思路看完了。脑子里只有“牛x,上市之后我也想买”的想法。而反观平时自己出去跟客户讲产品,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依然会看到客户走神的样子。

    小米的营销体系,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就是哪怕很复杂晦涩的技术,在他们讲出来之后,外行人听了也会觉得好像挺厉害的。

    这其实是在输出标准,占领主流用户的心智,让用户知道怎么衡量一个技术的好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用户的决策。

    一种方式,是强调大数字。

    比如电机技术,经过雷总的介绍,我就会觉得转速高等于很厉害,28000转/分钟的就是比20000转的牛得多。哪怕行业内还有很多别的评价指标,但在用户心里,就只有转速这一条了,因为他们根本没听说过别的。

    比如48v低压电控技术,雷总说升级之后,低压部分可以省电75%。别管实际有多大用吧,这个省电的比例光是听了就让人很心动。

    另一种方式,是强调用户理想状态。

    比如悬挂技术,雷总展示了车能跳舞,能连续起跳3次。但最重要的,是能做到“0颠簸”,谁不想要一个完全平稳的坐车体验呢?于是,我很自然地就会觉得以后的车都应该如此,做不到的就太落伍了。

    好的营销材料,不管是发布会,视频广告,产品落地页,宣讲PPT,还是海报,都应该追求这个雷总的水准:

    其一,能让潜在用户有购买欲;

    其二,用户听完能记得住。

    更高级的追求,就是能影响用户的评判标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