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趣味科普站

语言、历史、数学、天文、化学,所有有趣科普的汇集地~

56642人已经加入

  • 漆蝶
    7天前
    小学生科普问答大赏:
    啤酒会起泡是因为小麦会爆炸💥(都别喝酒了,容易炸死)。
    老虎屁股摸不得是因为老虎后面很敏感。
    二战时德国突袭波兰是因为吃了冰毒。
    月亮不发光因为它是人造的。
    印度炮弹为什么不好因为他们不好好做。
    220
  • PY67
    2天前
    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
    00
  • 快乐拽姐小刘
    5天前
    怎么看风水?
    差的风水培育不出茂盛的植物
    00
  • 快乐拽姐小刘
    11天前
    这个身高遗传公式科学吗?为什么这么准
    50
  • 春日和
    11天前
    《深度讨论自行车Q值范围给你带来的影响》原来如此,简单易懂。

    深度讨论自行车Q值范围给你带来的影响 - 野途网

    10
  • 佛系也能赢
    16天前
    小看印度教了,原来在印度它把佛教消化掉了。

    百度百科_全球领先的中文百科全书

    11
  • 凯瑟琳不上班
    28天前
    最接近“道”的四个mbti是:infp、infj、intj、intp
    101
  • 崧前
    21天前
    🤯三维挂谷猜想
    不明觉厉!
    王虹!
    00
  • Nepomucky
    25天前
    没有什么比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更能清楚表达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启蒙胜过无知的重视。

    一群囚犯一生都被锁链绑在洞穴的地板上,面对着其中一面墙,无法转动身体或头部。在他们身后,而他们并不知情的是,有一团火在燃烧,同时有一队人不断经过火前,从而在囚犯面前的墙上投下影子。

    对囚犯来说,这些影子代表了他们的整个现实,因为他们无法看到在他们身后投下这些影子的人。囚犯们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因为洞穴的回声,他们误以为声音是来自影子。

    有一天,其中一个囚犯被释放。当他走出洞穴时,最初被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花了一些时间才适应。最终,他开始看到世界的真相,看到三维的物体以及从这些物体上反射的光。

    这个囚犯了解到,影子本身不是物体,而是由于实物遮挡了光线而形成的轮廓。他还了解到,外部世界比洞穴内的世界更为优越。

    当他回到洞穴中,与其他囚徒分享他的经历。他为他们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现实而感到遗憾,因为他们只知道有限的世界。

    但囚徒们认为他疯了,拒绝相信他。

    实际上,他们为什么会相信呢?他们所见的影子是他们唯一知道的,他们无法理解另一种现实,所以没有理由对影子的起源或它们如何由光与实物的相互作用形成感到好奇。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囚徒的锁链代表无知,我们不能责怪他们根据他们所拥有的证据和经历接受有限的现实,但我们也知道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真理。】

    他们的锁链阻止了他们去探寻这个真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锁链没有那么限制,因为我们可以对世界保持好奇并提出问题。就像获得自由的囚徒一样,我们知道无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现实,我们仍可能有一个有限的视角。

    换句话说,即使是获得自由的囚徒也可能会反思他只是走进了一个更大的“洞穴”,这仍然没有向他展示“完整”的画面。同样,我们也应该承认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可能也是有限的,因为谜团仍然存在。然而,我们不应满足于接受这些谜团和正确答案,而应始终努力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无论这种真实是否是最终的现实,它依然比无知更接近于真相,因此总是优于保持无知。
    来源:The Joy of Science - Jim Al-Khalili 吉姆·艾尔-哈利利 #RI #书摘
    02
  • Nepomucky
    22天前
    #-[数学视角的转换]Part 2 找到利益相关
    方程式看似是数学中最清晰、最刻板的部分,但本书将揭示,方程式的意义远不止于对错答案。首先,我想探讨那个小小的等号=所能扮演的微妙不同角色。它可能隐藏着深意,而我们却因习以为的某些认知而未能察觉到。

    【那么,方程式究竟承担着哪些不同的功能?】

    我们也可以用等号在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之间进行转换。[1 + 5 = 5 + 1]告诉我们:先取1个东西再取5个,与先取5个东西再取1个,最终数量相同,这是[加法交换律];再看这个等式:[(8 + 5) + 5 = 8 + (5 + 5)],它表明我们可以用不同方式分组数字进行加法,结果依然相同,这是[加法结合律]。

    对于加法结合律,我们还可以这样写:
    (8 + 5) + 5 = 18
    8 + (5 + 5) = 18

    然而,这似乎传达着略微不同的侧重点。最初的版本并没有算出答案是18,仅仅告知我们两者平等,却不告知答案是什么。而之后的这个版本表明扮演不同角色的两个事物最终竟是同一事物,欧拉恒等式也是属于这一类的加法结合律,我们在此不深入探讨此方程式,但足以说明它表达了几个来源于不同领域的著名单位之间竟然存在关系,比如-1、无理数圆周率 π 自然对数的底e和虚数单位 i。

    而另一个例子是被称为莱布尼茨公式的表达式[π/4 = 1 - 1/3 + 1/5 - 1/7 + 1/9 - ...],它是一个无穷分数的相加,加起来为我们就得到一个与无理数圆周率 π有关系的答案。

    在这里,我们用数学的方程式将两个表达形式不同的事物等同起来。

    在数学之外,我们也能观察到类似情形:【两个看似无关的角色由同一人承担(利益相关)】,例如:一位负责贸易协定的政客恰好又是从该协定中获利的公司董事;主持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人同时负责掌管本国石油出口。这就比“对同一事物提供不同视角”更具意外性,也比“给出某个答案”更具启发性。

    🐉来源:《≠》Unequal The Maths of When things do (and Don’t) Add Up - Eugenia Cheng #RI #math #程咬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