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趣味科普站

语言、历史、数学、天文、化学,所有有趣科普的汇集地~

56614人已经加入

  • 兔撕鸡大老爷
    2天前
    Baptiste Vicini在X写了篇简短的《马斯克传》

    马斯克从未完成他的工业科学博士学位。
    相反,他只读了 3 火箭科学的书,就创办了一家市值 3500 亿美元的航天公司。

    他是怎么做到的?

    靠的是一种强大的学习方法,甚至连 NASA 的工程师们现在都在使用它。

    马斯克掌握任何技能的天才学习法:🧵

    想象一下,现在是 1995 年。
    一名学生坐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堂上,满怀期待地准备研究应用物理。但仅仅两天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退学。

    没人能想到,这次“放弃”竟会彻底改变人类的航天历史……

    他的教授认为他在自毁前程。
    他的父母难以接受。
    甚至连朋友都觉得他疯了。

    但马斯克看到了别人没注意到的趋势:

    互联网革命即将爆发,而它将颠覆多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时间来到 2001 年。
    马斯克刚刚卖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赚到了几千万美元。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都会选择退休,买艘游艇,喝着鸡尾酒享受生活。

    但马斯克?他有一个疯狂的想法:
    “如果我们能把航天发射的成本降低 10 倍呢?”
    专家们的反应?一片哄笑。

    航天工业是一座难以攻破的堡垒。
    它被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巨头牢牢掌控,依赖政府合同维持,由拥有几十年经验的博士们主导。

    但马斯克有一个秘密武器:
    一种强大的学习方法,足以颠覆整个行业。
    他首先借了 3 书:
    《火箭推进原理》
    《燃气涡轮与火箭推进的气动热力学》
    《天体动力学基础》

    但他没有死记硬背,而是寻找这些知识背后的基本原理,他的学习方式是这样的:

    他把学习法分为两步:
    1. 把复杂知识拆解成最基本的原理
    就像拆解一台复杂的机器,先弄清它的核心运作方式。把所有知识分解到最基础的层面。

    但这只是第一步……

    2. 用这些基本原理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他不照搬已有的方法,而是用基本原理进行重组,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真正的创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这种方法,让他取得了最重要的突破:

    拿火箭来说:
    传统火箭是一次性的。
    就像每次坐飞机后都把整架飞机丢掉。

    但当马斯克回归到基本原理,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火箭的材料成本只占总成本的 2%。
    其余的 98% 呢?
    主要是中间商加价、管理成本和研发费用。

    这让他萌生了可回收火箭的想法:
    传统火箭发射成本:2 亿美元
    SpaceX 猎鹰 9 号发射成本:6200 万美元

    他没有遵循“传统方法”……
    他直接削减了 70% 的成本。

    但他的学习方式不止于此。
    马斯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他还会建立思维模型:
    每一个基本原理,都是一个思维积木。

    这让他可以在完全不同的行业里解决问题:
    比如:他把物理学原理应用到电池技术。
    结果呢?
    特斯拉的电池成本从每千瓦时 600 美元降到了 80 美元。

    同样的学习法,不同的行业应用。

    但还有一个关键点:

    马斯克强调知识的跨领域迁移。
    把一个行业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另一个行业。

    这就是他如何横跨不同领域:
    在线支付(PayPal)
    跨入电动车(特斯拉)
    再到航天发射(SpaceX)

    这套方法是如何运作的?

    1. 把复杂知识拆解成最基本的原理
    2. 用这些基本原理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3. 把这些见解迁移到不同领域

    这就是他在没有博士学位的情况下,创办航天公司的方式。
    916
  • 陆香冷
    4天前
    复通手术还挺贵
    20
  • AuroraLisky
    15天前
    昨天听北大的教授讲中国人群慢性病队列研究,50w的大人群研究,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五个农村进行了取样。

    结果发现在研究样本中约0.5%的男性在成年后,XY染色体不再是标准的二倍体模式。也就是说,到了一定年纪的男性,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整条都发生了丢失。

    1000个男性中有5个男性是这样....概率还挺高,这部分小众人群的生育特征、健康风险如何,暂时还没有得到研究。

    值得怀疑的是,还能生健康的孩子吗,如果只有X染色体,减数分裂的时候染色体要怎么分配....就算能生,那肯定也不能生男孩了。
    143
  • 单仁
    10天前
    当三三两两的小鸊鷉比较集中的出现在一片水面的时候,一旦捕获到食物,就会立即远离其他水鸟,然后赶紧吞下去。

    一流儿小跑儿着,左右看看没别的鸟,再一仰脖儿~

    #鸟#观鸟#北京观鸟 #冬天也能看到的鸟
    00
  • 单仁
    16天前
    这是一期介绍北京地区的小动物视频,无穷小亮老师讲解的很棒,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奥森跳钩虾
    奥森南园芦苇丛生境中,动物研究所侯仲娥发现新物种。

    奥森建筑群的龙形水系算是城市生活用水循环的一个呈现,这里使用了处理后的中水和引入清河水,让公园有着不同于北京其他公园的荒野气息。

    而纪录片里介绍的,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奥森跳钩虾。

    关于更多信息可以看这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侯仲娥和李枢强团队在《科学进展》(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 Marine–montane transitions coupled with gill and genetic convergence in extant crustacean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跳钩虾从海洋到陆地演化的时空动态以及形态和遗传等适应特征的趋同演化。

    和小亮老师一起介绍的是动物研究所林业杰。

    在取景时,正好看到两种生物:
    钩虾,端足目动物;
    潮虫,等足目动物;

    作为一种在海洋里出现的生物,在内陆现世的时候,就格外引人注目,研究的一个观点是中新世海侵事件,海水曾经淹没后褪去,遗留的物种适应了环境。

    而跳钩虾是唯一的陆生的钩虾。

    1000万年前奥森朓钩虾的祖先和最近缘的沼泽跳钩虾开始分开独立演化。

    奥森皱弱蛛
    发现者:姜统尧
    命名人:朱纹慧

    弱蛛14属200种,广泛分布在较为潮湿的石洞、石下、落叶层内,在我国较少。

    北京目前有2、3种弱蛛在落叶层,其余7、8种在洞穴内,北京周边有喀斯特地貌是它们的栖身之地。

    弱蛛的特点肉眼是观察不到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的特征:六只复眼。

    一般蜘蛛是八只复眼。

    使用眼睛的功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而只保留了六只复眼。

    奥森这里的小动物可以被发现,也是落叶缓扫政策支持。

    落叶换扫的指待冬季枯叶成齑再做清扫,为生物留下一些生存空间。

    奥森公园的地段,以前叫洼里。

    明清时期,这一带是仰山洼内的沼泽地,呈盆状,清光绪年间沼泽干枯,并逐渐形成村落,称洼子里,后简称洼里,以盛产大米而闻名,清代为御用“贡米”。

    2003年启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后,将附近的村子全部拆迁。

    2008年7月公园落成,将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北京奥运会“后花园”之称。

    珍奇扁蛛
    中国分布十几种,北京有两种:中华扁蛛、珍奇扁蛛。

    珍奇扁蛛,体形极为扁平能往返于门缝、窗缝间,行动迅速。最早由法国传教士维克多在颐和园内采集一批标本,送给法国生物学家E·西蒙(Simon)后命名。

    颐和园是这一物种的模式产地。

    模式产地指对物种定名的时候,用来定名的原始标本产地。

    珍奇扁蛛的卵囊(白色),比较原始的蜘蛛编织网是为了固定卵。

    蜘蛛的演化简介
    1、原始的蜘蛛挖掘巢穴,用丝固定卵。
    2、伴随时间流逝,有些蜘蛛,将丝线除了覆盖卵之外,还会覆盖洞穴。
    3、再发展蜘蛛将丝线遮蔽洞口,这种丝线称为绊丝。当有物体碰撞后,蜘蛛感知到并进行捕获。
    4、之后又有蜘蛛在植物叶片上布置漏斗状的网,用于捕获其他动物。
    5、距离现在最近的蜘蛛,会在树枝之间布置圆网。

    紫竹院公园发现的七纺蛛
    有着七个纺器,纺器是指蜘蛛腹部末端喷丝的结构。

    七纺蛛是中纺亚目,它的纺器在腹部。

    中纺亚目,后纺亚目的两个分类主要是描述纺器的位置:靠近腹部中部和末端。

    七纺蛛的原始特征则是腹部背板。

    分节的盾版只有在七纺蛛和节版蛛身上看到。

    而这里的七纺蛛是中国特有鲁蛛属,原本的模式产地在山东,如今的发现属于这属蜘蛛最北的分布界限。

    纪录片:在北京意想不到的角落里,我们发现了这些“真老北京”! b23.tv
    84
  • 单仁
    13天前
    除了沙浴,麻雀也会考虑用水进行清洁。

    这个时候,麻雀们似乎需要考虑一点:如何让羽毛快速干燥。

    也许这样的水源也会帮助它们降温。

    #鸟#观鸟#北京观鸟 #观鸟拍鸟#城市观鸟
    00
  • 单仁
    14天前
    意想不到的独根草

    最近看了关于奥森纪录片,除了已经发现的如奥森跳钩虾这样的特有物种以外,我想起来还有一株神奇的植物在奥森。

    几年前在奥森公园拍鸟的时候,碰上颖儿老师带队的活动。

    颖儿老师跟同行的人讲了一种本不该出现在这儿的植物,就是独根草。

    独根草一般分布在北京房山、门头沟的山区,爱长在石灰岩崖壁的缝儿里,是典型的早春野花。

    好多人觉得,论开花,当地早春野花里,七叶铁线莲排第一,独根草第二,房山紫堇第三。

    还有部分植物爱好者开玩笑说,碰独根草会孤独一生,这当然是闹着玩的。

    听说北京植物园的人想培育独根草,没成功。估计是因为独根草对石灰质环境要求特殊,人工培育时石灰质供应跟不上。

    奥森公园离山区很远了,人工又培育不了独根草,居然有一株在这儿活着,太让人意外了!

    这株独根草长时间没啥变化,活得挺久。估计在2008年公园建成前,就长在某块岩石上了。

    大概率是当年大型起重机搬运东西,机缘巧合从山里给带过来,一直活到现在。

    独根草种子传播不远,很难自己跑到奥森公园这儿。

    虽说公园里能看到几十块石灰岩,可跟山区比,这生态条件差远了,不适合独根草自然生长和繁殖。

    它生长的石灰缝里养分少得可怜,天然繁殖率低,幼苗一般都瘦瘦巴巴的。不过在房山等地,独根草数量还挺多。

    ​左图 某年开花儿时候
    ​右图 2025年1月
    00
  • 阿小信
    16天前
    如果这篇SEO文章你看不懂,那就没有其他文章可以看懂了。

    SEO是什么?小白也能看懂的搜索引擎优化指南!

    00
  • 单仁
    17天前
    最近在B站看了不少小亮老师他们拍的科普视频,更喜欢身边的生物们了。

    有一集的故事里介绍了中国建国初期的科学工作者的人与事儿,现在再看他们作出选择与成果真的是佩服至极。

    最近小红书有不少外国用户涌入,大家开始在不同领域的交流,观鸟这事儿方面,大家也看是互相放出自己喜欢的本地小鸟照片,在此我也想向诸位分享一种喜闻乐见的小鸟:麻雀。

    在建国初期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里,研究植物与动物是否有经济价值曾是主要的研究方向,解决居民温饱问题在当时最紧要的生存的。

    麻雀作为经常吃食粮食作物且可作为相对容易获得的蛋白质来源。在被列为四害动物之后,被针对性质的大量捕杀,险些在境内灭绝。

    而随着麻雀大量消亡,虫害的问题凸显。

    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后,决定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对捕获到的麻雀腹中食物进行检查发现,其实和粮食相比较,虫子是才它主要的食物来源。科学工作者将研究成果呈报到毛主席之后,情况有了改变。

    最终,蟑螂作为替补,有麻雀幸逃过灭顶之灾。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过度捕杀,种群数量的恢复情况只能靠引入解决。

    现在在国内看到麻雀,主要是引入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树麻雀。

    户外常见的麻雀有两种,有一种简单的区分方式:树麻雀有着一圈儿黑色小脸蛋儿,而家麻雀没有。

    左图 树麻雀和忍冬
    右图 当年报告的复印件

    #麻雀 #观鸟 #科普一下 #动物科普
    00
  • 单仁
    17天前
    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叼着小虫儿或者在树皮上找虫子的样子,平时在公园里看到的黑头鳾一般都在这样的粗大的松树上。

    在树干上跳来跳去的,感觉到危险时,会快速的调整到其他位置。

    有时候,三跳两蹦的挪挪地儿,有时候,一抬翅膀就飞走。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