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我是凯撒
292关注705被关注6夸夸
新领域破茧探索ing
爱写作
播客《煲书师傅凯撒》
公众号:凯撒说
置顶
我是凯撒
2月前
“你看巷子里的猫,它很自由吧,可是它却再流浪。
你在看,院子里面的狗,它哪里都去不了,但是它却有属于自己的家。

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认可,这个就是一个人的价值感。我们回到家见到父母的担忧小孩的笑声伴侣的呵护,这是一种幸福感。

价值感来自被认可,幸福感来自被爱。
人生在世八九不如意之事是常态,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题,怎么选都有遗憾,怎么选都有得到跟失去。
确定好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并且努力的去做好,坚持的一直做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00
我是凯撒
10:53
绿衫军要创造奇迹了
00
我是凯撒
1天前
如果不是眼睛有点难受,我可能冲到No.1, 这个打错了掉❤️(一共5颗),掉关了就不能继续,需要通过联系来赚❤️,这个机制设计得不错
00
我是凯撒
1天前
太久没跑了,中间岔气,得多练
00
我是凯撒
4天前
每一条都很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刘飞Lufy: 一些对裁员问题的看法,是公众号刚发的文章的缩略版本: 1. 永远增长只是美好的想象。任何增长都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像快递业的发达,与国内劳动力的便宜+早期商超基建太差有关系。像微信的兴起,也跟国人过去没有长期用短信(欧美)和用邮件(日本)的习惯有关,跟运营商做的系统不好用也有关。 2. 遇到增长瓶颈和重要课题,往往用「加人」的方法。《人月神话》早就证伪了技术在这方面的不可靠,其实产品也是如此。多一倍的产品经理,不会让决策质量好一倍,但一定会让协作效率降一半。 3. 领导需要用团队规模来确立地位。这是职场很现实的一面,大部门分 HC 的时候,分到谁头上的多,往往就意味着更有地位、做的事情更重要(而不是真实需求)。 4. 作为更高的领导,要用赛马机制来降风险。大部分的大厂对团队的分工有时候是刻意模糊的,而且给予较富裕的资源,就是相当于一个安全保障——一个团队不行,就让另一个团队上。这也是内耗的源头之一。 5. 2010 - 2018 年这段移动互联网极度辉煌的年代,互联网人的 ego 是不小的,那是真正肉眼可见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想想疫情中的快递和外卖,想想多久没有打过体验恶心的出租车了)。在资本和舆论的双重追捧下,互联网人有种人上人的感觉,当然自然也会把很多成绩归因到「能力」,于是很多产品方法论和所谓互联网思维就风生水起,很多三教九流也都去教育传统土老板了。 6. 且不说经验复制到传统行业,就说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别的公司的,不断创业制造奇迹的,又有几人?哪个成名的产品经理或者程序员可以不断复制成功,每段经历都可以神兵天降拯救公司?到底是历史的进程更重要,还是个人的奋斗更重要?还是要拎得清。 7. 大厂的很多中层的能力是框定死的,优秀的开会、做幻灯片和向上管理能力,对行业指点江山、跟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推杯换盏、在平台里长袖善舞的能力,离开大厂就是泄了气的球。正如掌握了给火箭拧螺丝,名义上都是工程师,但跟街边能修明白摩托车的,可以说压根就是两个行业,小庙请不动大佛。 8. 事物的客观规律,经济学的供需规律很简单:假如公司招你来,给你开 100 万的年薪,你真的能给公司多赚 150 万吗?或者反过来问更直白:公司开掉你,人力成本节省了 150 万,公司的业务会受影响降低超过 150 万吗? 9. 对于如今的大部分互联网岗位来说,道理也简单:第一,开除掉 80% 的人,企业运转的盈利规模,不会受太大影响;第二,新招进来的人,哪怕素质再高,在目前的营收基础上几乎很难有 ROI>1 的边际收益。 10. 并不是说大厂没有成功阶级跨越到中产的朋友,只是大多数人由于心怀对未来过于美好的预期,把杠杆放得太高,导致大量的提前消费,尤其以房产为甚。再遇到房产市场的过高预期,结局就过于惨烈了。 11. 说白了,同样学历和履历的人,在互联网大厂的绝大多数员工,已经都是吃到红利的了。除了金融,有哪个行业是动辄毕业就年薪半个百万的?而裁员潮里抱怨的、焦虑的、愤怒的,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的,往往都是依赖未来的预期早早过上中产生活的人,如今发现原来这个华丽的生活是玻璃做的,易碎得很,HR 的一个消息就能摧毁。 12. 大概几种情况和选择是:1) 还没被裁掉,不过对于当前工作的价值感彻底释怀。比起其它行业来说,挣这份钱的 shi 还算能够下咽。先苟着吧。2)离开大厂,已经对互联网行业失望,也没有卷的力气了。跳槽到过去看不上的「传统」行业做一个高管、中层;或者回到老家,做「传统生意」,比如卖赣南脐橙。3)离开大厂,不追求价值感和高收入,更期待自由状态。做自由职业者,比如摄影师、潜水教练、自媒体人等等。4)被裁掉,有经济压力、有很高的消费杠杆的,部分去中小厂继续打工,接受工作舒适度和薪资的大幅下滑5)相当一部分还在坚持找工作,名曰主动 gap,实际上很难再找到满意的工作了,接下来可能要不得已调整杠杆(换房子,或降低消费欲)。6)不能认同价值感的丧失,跳槽到创新领域的中小公司,或者自己攒个创业项目,决心 All in AI。不过这类朋友日渐稀少了,随着陆续创业失败,这些朋友会更加稀少。 13. 这次裁员还会继续的,只要老板在核算财务的时候发现,还有利润空间,还有过高的人力成本。否则「维稳」根本不是个什么成立的理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都在大厂,才不利于社会稳定。 14. 在历史进程到来的时候,挣扎和反抗都是没太大意义的。清醒的认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早就察觉苗头的朋友,早已做好财务和职业上的双重准备;还在田园大院里沉浸美梦的朋友,则被迫拽到象牙塔之外的暴风雨中去。 15. 捕捉一些信号、理解一些逻辑、思考一些现象,也许能稍微早一点点知道历史的列车何时会驶来。祝大家好运。

00
我是凯撒
4天前
近期,遇到的最多的情况是,第二第三期的NLP VOC研讨会之后,对产品定义和品牌策略初步成形,在面对方案A和方案B的时候,客户依旧蹉跎。

这很正常,也很合理。

☁️

毕竟,冲销量还是养品牌,各有各的诱惑,一时难以选择,虽然背后的know-how是排列组合的不同

☁️

当TA沉浸于「是什么」的时候,意味着TA已经走
在了别人的前面(对我们来说,我们的价值已经体现)。

TA以为每个人都能看到TA看到的东西,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在说服别人关心“是什么”之前,我们会先停下来把「为什么」这个问题解释清楚。

无论卖家做什么品类,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

即使我已经为客户的上下游构建深层次的解决方案;即使我在试图把碳酸饮料的配方卖给已经买了几十年同样产品的工厂。
00
我是凯撒
5天前
基于这些,两个推论:
1、孙燕姿这篇回应大概率不是ChatGPT写的,至少不是用openai的所写
2、关于音乐创作的语料只做了基本投喂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