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工程师的日常

计算机工程师的逸闻趣事。

431837人已经加入

  • Kenny做产品
    1天前
    今天招聘了自己的第一个正式员工:Cursor Pro,每月20美金(146元),主要工作是帮我写代码,随叫随到,全年无休😄
    51
  • 骨感美少女
    2天前
    是谁离职了还给上家公司报基金季报啊🙂
    噢,是我自己
    00
  • Alchian花生
    7天前
    谢谢小红书让我这么个不走寻常路的野路子开发者上台
    102
  • 阿志Run
    5天前
    最近在三亚出差大半个月了。
    今天下午,带队领导为了俯拍做实验现场照片给所领导看,自己一声不吭地爬到了实验室小屋顶,拍完后,自信的跳下来,然后就骨折了。他疼痛难忍,还要浪费试验人手陪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骨折严重,没法带队接下来的比测了。
    这个人和整个事情,就离谱。
    130
  • 水青叁竖
    3天前
    以疑似程序员删库跑路完结🥹
    10
  • Wz__
    3天前
    vibe coding 我已经毕业了,有没有 vibe marketing 的大佬带带我🙇
    00
  • Liz_Li
    4天前
    早上地铁上读到 Andrew Ng 关于评估(evals)的一篇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

    他说很多团队会因为觉得前期评估工作量太大,而迟迟不开始。但评估不一定要等到系统稳定后再做,也不需要一次性铺得很完备。哪怕只是从 5 个样本、一个粗糙的指标开始,都可以逐步积累、持续改进。

    我深有同感。在我们当前的开发节奏下,项目推进非常快,需求层出不穷,很多时候都是“先上线、再修补”。作为项目负责人,我需要权衡技术和产品需求,我也确实很清楚评估机制的重要性。但现实是:每一轮迭代周期都很短,大家优先关注的是功能是否可交付、流程能否跑通,评估这一块就很容易被搁置,成为“之后有空再做”的任务。

    但这种“之后再做”的方式,其实是把这头“评估的大象”越养越大。比如一开始如果我们能在每一轮加入几个样本评估、设计一个简单的成功判别逻辑,其实可以很快形成最初的反馈闭环;但如果一直等着“评估体系完整再做”,最后就会变成一次性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还“技术债”的局面。

    而且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光靠人判断模型效果是撑不住的。模型行为越来越复杂,输出越来越长,团队成员对“什么是好”的标准也会逐渐分歧,没有一套基本的自动评估体系,后期维护和优化的效率会明显下降。

    评估这件事,其实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与其把它看成一个庞大的、压在头顶的大项目,不如将它“拆象为块”,在每一轮迭代中做一点点。每多加 5 个样本,每补一个自动 check,就能逐渐缩小模型和人之间的评判差距,也能让系统在长期中更稳、更准。

    写下来,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被“完美主义”或“时间压力”劝退评估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希望未来的每一个项目中,都能更早地为评估预留出空间。

    Andrew 原文链接见下图(发现有链接发不出来🤣)
    27
  • 李繁漪
    1天前
    sb客户 根据数据提一些毫无逻辑的要求,CS也完全客户导向,留一堆作业push工厂,大几百k数据说要就要,耗时费力不说,这些数据和真实情况完全没有关系啊,无语🤦‍♀️
    00
  • 卡右
    3天前
    vscode 斗争了一个月

    代码技能颇有长进

    哈哈哈哈
    00
  • 花卷儿Er
    3天前
    各位大神,我知道我的请求很无理,但是,
    有办法恢复百度网盘和flyme云服务里4年前删除的图片吗😭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