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安小竹
22天前
突然想分享下公开表达对我的意义,以及一些个人心路历程和踩的坑。

直到去年年底尝试在网上发表点东西前,我一直是个很 i 的人,从来不发朋友圈,出去玩也很少说话,脑袋里总是有很多想法转来转去,但都是自娱自乐:沉溺于把表面不相干的现象用自洽的理论联系起来,或者是享受那种“原来还能这样”的新奇感,当然,也饱受过度思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的困扰。我很早便做过 MBTI 性格测试,结果是 INTP - 逻辑学家且十几年来没有变过,描述挺准确的也让我也觉得这个测试不是胡扯。这和我的经历也还蛮一致的:从小便视爱因斯坦为朋友(单向),年少读哲学,大学学物理,当然,情绪稳定性及行动力和他差得远,时代毕竟也不同,最终转码了,倒也合适。

触发我改变的是开始独立开发做产品,其实对于个人的小产品来说,本身有着很多开源代码/SaaS模板,做的也不会是很复杂的东西,所以大家的产品技术上都大差不差的,真正有区别的,一个是挖掘需求,另一个便是推广渠道了,我也是因此开始尝试做社交媒体的。

第一步要做的是选哪个平台,这个其实直接看这个领域有结果的人都在哪个平台上就好了,一方面可以追踪他们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在做,那必然是有用的,因此我瞄了 3 个平台:Twitter,即刻以及公众号。前两个平台一个国外,一个国内,上面都有很多一手的优质信息,并且很关键的是没有外链限制,风控不严格,很适合产品推广,而公众号,我尝试发了两篇,发现没啥流量,并且耳闻风控封号挺严的,我就懒得更新了。

我第一篇帖子,是在算法转开发,初步自学了NextJs,然后跑通了整个上线流程,做了个条形码/二维码生成器之后(之所以做这个,是因为我看 Google 上有人搜索 barcode png 这个词,并且竞争很低)。我直接在即刻和 Twitter 上发帖子,一句话介绍,然后把这个产品的链接放上去了,结果很惨淡,没人对这个感兴趣,也没有分发,网站到现在为止也没啥流量。我感觉不太对,这个东西不好玩,并且我的账号影响力太小了,我要学学那些大 V,看他们怎么做账号的。

我看的几个大 V 更新频率很高,并且也有人介绍自己的经验,要每天更新,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面,我感觉很有道理。我看他们有人分享一些资源,有人分享一些人生哲理,还有人分享一些生活日常,确实是挺有意思的。因此我也学着每天发一点东西,这其实对我这种性格的人是很难受的,我感觉自己暴露在了公众视野中,并且偶尔还会有人出言不逊,帖子没有反馈感觉失落,帖子有很多点赞又过于兴奋,我也要刻意去想发什么东西,不管哪一条,都让我感觉精疲力尽,一周左右,我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太大了,算了算了,老子不玩了。

我之后去尝试做了 AI 图片站,得到了阮一峰周刊的收录,ProductHunt反馈也不错,也尝试了各种渠道的推广,流量挺好的且最终申请到了 Google Adsense。这时候,我感觉自己又行了,最主要的是我的建站思路还是拜他人分享所赐(@哥飞 @AUDI_GUZZ @banbri ),我感觉自己也应该分享点有用的东西,既然要做社媒增长,不如就把自己真实用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放上去,当成个记事本去搞,自己也不累,一举两得。

这个阶段的我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独立开发碎碎念。我本身就在学技术,学推广,也会每天跟踪很多信息,那我不如做一个二道贩子,把这些我之前不知道的,突然发现这也可以的东西放到社交账号上,这个频率不是我能控制的,因此也不强制日更了。我也会分享一些对自己帮助很大的书和一些信息源。这个策略是有效的,我发现我的关注数开始慢慢增长了,虽然很慢,但这种积累的感觉是很舒服的。就这样,我的 Twitter 关注数慢慢到了 1000。

我做独立开发,前期主要是学技术,多探索,跑通流程,踩踩坑,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技术、信息源、推广、商业化等方面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打法。这时候有两个节点性的事件,一个是我收到了 Google Adsense PIN 码,另一个是我蹭热点做的一个幻兽帕鲁分销站很快有大流量且迅速盈利,我也因此拿到哥飞社群建站比赛的奖,和哥飞在直播间连麦分享我的建站思路。我发现我的一些原创的建站、推广、商业化技巧,大家也很喜欢,并且在 Twitter 上有着几万曝光及很多人的正面评价,在即刻上也精选并最终收录进了即刻镇小报,我感觉我可以切换下策略,分享一些自己原创的东西了。

其实随着关注人数越来越多,我对社媒的观点也逐渐转变了,之前我把这个当成一个推广渠道,关注人数多代表了更大曝光,意味着可以赚钱。但是,当发现很多人在评论区互动讨论、表达感谢及赞美、甚至是抬杠,当发现系统提示一个个头像各异、昵称千奇百怪的人关注、转发、点赞时,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这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麻烦,都是世界的过客,百年后也终将走向死亡,关注背后其实是把天南海北的人,通过纽带连接了起来。我之所以有如此矫情的感受,其实是和我个人经历分不开的,像开头我说的那样,我本来就是个敏感、喜欢抽象哲学思考的人,我也因此饱受抑郁情绪困扰、长期怀疑人为什么活着,而康德的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的关注人数越来越多,但我反而不敢推广产品了——我必须要确保推广的产品背后是一个互惠双赢的生意。我的发帖频率也越来越低,文字越来越长了,也不局限于技术分享了。因为每个人都并非单一身份,都是复杂的个体,我个人经历也是很庞杂的:学过哲学物理,抑郁过,小公司带过团队然后又裸辞跨专业考研,成年后因为奇怪的哲学思考崩溃过——一度怀疑世界是不真实的,又在崩溃后广泛阅读重塑思维框架变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大厂算法岗做过内容理解和推荐系统,自学价值投资广泛研究各种上市公司和小生意,又转独立开发尝试做自己的产品。如果一味为了赚钱的话,我也不会这样饱受烦恼了,我其实更在意的是感受到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更广泛参与到世界运行中。怎么做呢?选那些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可以跨越时间的重要话题,以完整的逻辑将其阐述并发表在社交媒体上,以符合平台规则的方式获得大量曝光,若有很小的比例,能够对别人产生正向影响,编码进其大脑并改变其行为,那这种影响就是深远的有意义的,我称之为“面向大脑的编程”。我力求对每个话题,尽量一篇帖子搞定,之后不用再写,这其实是把我个人大脑中的东西进行数字化,仿佛在网络中创建了一个自己的数字分身,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吧。而具体的表现就是,我的帖子越来越长,更新频率也变低,虽然这样并不是涨粉效率最大化的方案。这时的我,更多是把社交媒体变成创建个人数字分身的手段,当成人脉工具和个人名片。这个阶段的关注增长是飞速的,让我通过几篇爆帖,Twitter 关注从 1000+ 迅速到了现在的 8000,甚至有一篇帖子涨粉 2000+ 。这很显然并不是可以持续高频更新下去的,本身也没有多少商业价值,我每篇帖子动辄几千字,目的也是尽快加速结束这一阶段。

但上述模式也遇到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来自于平台的,一篇长文写作会耗费很多心血,Twitter 上一般会有很大曝光,但是有强时效性,一般发布 2 天后便没有长尾分发了,可偏偏我写的内容都是可以跨越时间的;而即刻在有着时效性的同时,更强调社交关系,优先展示的是按照时间线排序刚刚发布的内容,以及小圈子的内容,曝光更低。另一个是版权问题,我意识到我的长内容更适合公众号后,尝试在微信搜一搜上搜索我的内容,发现被很多人未注明出处盗取了。对于第一点,我的做法是在 Twitter 上把长文放到个人亮点中,而在即刻上,则是专门建了个索引帖(见附图,感谢@ChatV 的优秀参考),并且发布新帖子的时候会在尾部加上索引帖以及相关帖子的链接,来增加曝光,由于我的发布策略是把社媒平台当做记事本,并且是建立个自己的数字分身,因此我把索引帖起名为“安小竹的自留地”。对于第二点版权问题,我首先是进行了盗用的侵权投诉,大多数很快就删除下架了,然后是建了个同名公众号“安小竹的自留地”,把自己的长内容标记为原创,一篇篇慢慢放过去,这样可以有着长文的更好阅读体验,且能够享受微信的版权保护和长尾流量。

至于之后,我自然会继续以低频长篇的形式来更新 Twitter 、即刻和公众号,但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上。产品推广有很多渠道,是和目标用户相关的,适合 SEO 、用户社群推广的,我会在社媒外部去做,而如果是需要社媒推广的、真正有用互惠的,或者是可以作为我个人名片的产品,我再在账号上去发布。

总之,我感觉公开表达其实也是一个公开讨论学习的过程,有些内容写出来本身便是对个人思路的梳理,并且把大脑清空后能够更加专注去做当下的事情,即便不是出于商业化的目的,还是值得去做一下的。

┄┄┄┄┄┄┄┄┄┄┄┄┄┄┄┄┄
⭕ 相关推荐

👉 内容被别人公众号盗取怎么办:m.okjike.com
👉 200+推文涨粉8000:我的推特增长策略:m.okjike.com
🐢 安小竹的自留地:m.okjike.com
2052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浴室沉思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