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千古壹号
383关注6k被关注22夸夸
热爱阅读、分享、写作。写代码、聊产品、工具控。
对优质信息敏感,喜欢探索小而美的事物。
小报童专栏周更,GitHub前端持续更新。
置顶
千古壹号
2年前
推荐几个我常看的中文优质阅读源(2023年版)。既然是经常看的,说明数量不会太多,投入时间很多,深度阅读为主。贵在精品。

- 电子书渠道:得到App、微信读书

- 书籍:《读库》系列,包括纸质书和读库App。《详谈》系列。

读库Mook是张立宪(人称老六)主编;从2006年开始,每两个月出一期;此外,每年会额外出一期00系列。从2022年开始,可以在读库App看电子版内容了。这是我作为读者今年最让我激动的一件事。

- 专栏:得到专栏、小报童专栏

- 社区:即刻、小红书。我买了三年的即刻会员,有不少人称即刻是中文图文社区的最后一片净土。同时,我最近开始在小红书搜生活方面的内容,知乎想做的事情小红书做到了。严格来说这两个算信息源,不算阅读源。

- 数码、软件、生活类文章:少数派。我在少数派上也买了几个效率工具的专栏。

少数派的首页文章和精选文章都是编辑精挑细选的。想要在少数派写文章,得先申请成为 Matrix 作者,门槛较高。文章的整体质量是很高的,评论区的讨论氛围也很浓厚。

- 新闻:财新。国内大陆地区现在能看的正经新闻,也就财新最可信了。此外,每周一期的财新周刊,会有当下热门话题的深度报道。

财新有大量的调查记者,无论是新冠疫情、经济话题、还是国外最近的战争,永远都是财新冲在最前面,深入一线,做了大量的纪实报道。相比之下,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拥有的是大量的自媒体小编,在电脑面前舞文弄墨。

财新的所有新闻都是付费的。最低级的会员是年费500多,偶尔会在淘宝做活动打折。会员分了很多等级,我是最低的等级“财新通”。但我越来越发现,我想看的许多内容只有“数据通”才能看,这一点让我挺反感的。

- 文学:小鸟文学

- 视频:一席(免费)、混沌学园(付费)。严格来说它俩是视频,不是阅读源,但我一般会看一席的文字稿,效率更高。

- 人文:看理想

- 杂志:第一财经(得到App有电子版)、三联生活周刊(在中读App订阅)

- 报纸:《啲叻DEALERS》月刊, 是一份关注青年独立创造和生活选择的月刊报纸;采访艺术家或者一些有趣的人,内容主题很多元。

- 还有几个付费 newsletter:赵赛坡的「Dailyio Pro」、郝海龙的「林中来信」、丁一的「DEX设计周刊」、少楠的「产品沉思录」。

- 还有一些微信群、TG频道,会帮我过滤筛选信息。

现在大家很流行建一个群,然后相互分享优质信息一起共读。但大部分人进群只想着默默白嫖,这种心态共建群,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我建议你在公开平台写作,多输出自己的原创内容,哪怕是在即刻写一篇几百字的帖子,都很有价值。写作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可以很快速地与素不相识的人建立信任感和达成共识。

如果你写的是长文为主,强烈建议你搭建一个“独立博客”的网站。在内容审查风声鹤唳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博客适合作为自留地。而且,独立博客上有着大量的长尾优质文章,你可以通过RSS订阅或者搜索引擎去偶遇宝藏。

- - -

是的,以上主要都是文字为主。当然,我也偶尔看视频、听播客,但主要都是从上面的渠道里看别人推荐的视频和播客。

有一点:我几乎不看“以算法推荐为驱动”的内容产品。我并没有说B站、知乎、微博、抖音等平台不好,任何一个大平台,你能把它们用好,也是很不错的,只是我自己用的比较少。我的选择是:要搜索,不要算法推荐。要订阅,不要猪食推送。我相信:人比算法更了解人。

你发现没有,我看的这些阅读源,大部分都是付费的。钱花的值就是挖到宝,花的不值就是当韭菜。

- - -

最后一条与我有关:
我在 @少楠Plidezus @Lightory 的产品「小报童」每日输出一些原创内容,并推荐小而美的优质信息。已经更新200天了,感兴趣的即友可以订阅:xiaobot.net
61114
千古壹号
10天前
电饭煲应该设计一个功能:怎么防止别人 把米和水放进去之后忘了煮米饭。

有时候,几个菜都做熟了,准备盛饭,结果发现米饭没煮,因为忘了按开关键。不得不去楼下餐馆买米饭……
122
千古壹号
2月前
比35岁危机更严峻的是,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招实习生。

早些年,互联网泡沫比较大,各个大厂跑马圈地,招兵买马,而且薪资涨幅也非常可观,跳槽更是能涨不少。

伴随着经济下行、潮水退去,随之而来的是疯狂的裁员潮、35岁即失业的危机。这个时候,企业的管理者们傻眼了,没想到裁员的n+1成本这么高。不是因为 n太大,而是因为薪资base太高。早年涨薪有多爽,现在给补偿就有多痛。经济上行带来的涨幅,需要在经济下行期承受苦果。

裁掉高成本老员工的同时,必然也需要引入低成本的新员工。实习生就是最佳人选。

实习生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好用、好聚好散无负担、作为人才储备。

先说说便宜是怎么回事。实习生一天只需要200左右,有经验的资深老员工一天将近2000。整整十倍的成本差距。实习生不是有多能干,而是性价比高。

再说说好用是怎么回事。很多被大厂裁员的老员工,在找工作时发现,自己的能力并没有那么强,这个时候他们幡然醒悟:以前所谓的“能力强”,只是借助了平台光环和平台的生产资料而已,一旦离开平台,就如同巨婴。再加上,现在有GPT加持,一些单点聚焦的脑力工作,AI也能做,然后再由人工做整合即可。

企业的管理者也醒悟了:很多脑力劳动,实习生也能干。试想一下,你的英语成绩最好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高考结束后。你的数学功底最好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在大学期间学习了一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数据结构的时候。而例如工程师这个岗位的底层能力就是数学和逻辑思维。

实习生最缺少的是经验。一旦缺少经验,就很容易重复踩坑、效率低下、没有方向。如果事情全让实习生干,最后就会成为一群草台班子,这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一些企业管理者摸索出了一种绝妙的组织架构是:一个高级人员带多个实习生或者初级人员。把具体的活儿交给实习生/初级人员干,高级人员负责把关、统筹、协调、方案评估、总结 SOP。

类比一下:高校的科研成果是如何产出的?就是由优秀的导师带领优秀的学生做出来的。这种 1+ n 的模式是可行的。

说说好聚好散是怎么回事。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只要这个人毕业了,企业想裁掉他是需要很高成本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刚毕业的应届生不能轻易裁,因为政府有一定的限制;况且,企业也不忍心裁掉初出茅庐的人,这对应届生来说伤害太大了。而社招进来的人,裁员时的n+1 金额也太大。

实习生在工作时,仍然是在校生,还没毕业。企业如果不想留用实习生的话,几乎没有任何压力,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企业越早解除合同,越是不会耽误学生。只要这个学生还没毕业,他就还有时间和机会去找下一份工作;当前实习还可以作为下一份实习的筹码。双方只要有一方不满意,可以随时走人,试错成本低。

最后说说人才储备是怎么回事。众所周知,实习生是不占用 HC 名额的。一方面,如果其他人离职,实习生可以迅速补位;另一方面,可以让多名实习生进行赛马,谁表现好就留用谁,珍贵的 HC 名额只留给优秀的人,优中选优。如果最终没有名额,那就一律不留用。

实习生留用并转正后,再把时间拉长来看。如果幸运的话,表现最出色的那个人会被企业管理者作为金种子选手重点培养。经过三到五年的经验积累后,逐渐成为高级人员,继续带领其他实习生或者初级人员。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正苗红,比其他外包人员更有归属感和进取心。

而大多数人,在老板眼里只是螺丝钉,类似于服务器资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替代性很强。不裁员时,你在老板眼里是心腹;裁员时,你在老板眼里是心腹大患。

作为求职者,需要警醒并提早应对,找到并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相对而言的不可替代性。

以上特点是从企业管理者视角出发的。如果这样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会让学生更容易找工作吗?那肯定不是。只要企业在用人上的目标是降本增效(类似于电商领域的消费降级),求职者的竞争就会愈演愈烈。

随之产生的蝴蝶效应是:面临失业危机的年龄门槛不是35岁,而是越来越小。简直细思极恐。
4838
千古壹号
2月前
千古壹号
2月前
想在 Mac 上单独控制某个软件的音量。有推荐的软件吗?
32
千古壹号
2月前
朱石生已经63岁了,还在不停地给读库供稿。很多社会岗位有35岁年龄危机,但作家和自媒体作者没有,可以将写作这件事一以贯之。

---
朱石生身份:读库“医学大神”系列作者、读库“人类与病”系列作者,《读库1605》中《天花旧事》、《读库1701》中《话说晏阳初》、《读库2001》中《看不见的病毒战争》及《读库2005》中《基因时代的疫苗研发》等文作者。六零后,从医十七年,后移居加拿大,转行IT业十五年,现开始专职写作。
00
千古壹号
2月前
在一家裁缝店门口坐了会儿,老板娘生意好到爆,帮别人处理各种衣服,已经下午两点了她午饭还没吃。

突然她收到一个快递员的电话。双方在电话里掰扯了十分钟,原因是快递员找不到裁缝店在哪儿。扯半天都是无效沟通,老板娘说“我对面有一家永和快餐”,快递员说“我就在永和门口”,然后双方谁也没看到谁。

最后的结果是:双方互加微信,老板娘给快递员发定位,终于解决了问题。
31
千古壹号
2月前
这人一看就是骗子。当然,Starknet 空投到我
GitHub账号的钱可能是真的。
104
千古壹号
2月前
这篇科普文章揭秘刘谦在春晚的扑克牌魔术,完美踩中热点,一道充满趣味性的数学题来了。这道数学题被称为“约瑟夫问题”。

- 识数鸡带你速通春晚魔术:mp.weixin.qq.com
37
千古壹号
3月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