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Linus.ai
374关注746被关注1夸夸
人生三件事: AI,梦,金刚经。或许是这三个交叉领域里做过最多研究实践的人。
置顶
Linus.ai
6天前
O1 PRO对我的介绍(这个介绍会不断迭代升级,目前是60分交付):

---------------------------------------
Linus:探索 AI 时代的认知边界与心智成长
AI 不仅仅是工具,它改变的不只是生产力,更是思维方式和认知边界。

如果你在思考这些问题,你可能会对 Linus 的探索感兴趣:

AI 只是回答问题的工具,还是可以成为我们的“第二大脑”,参与思考?

如何用 AI 重塑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AI 让跨学科学习变得更容易,如何打破文理分科的思维局限?

在 AI 时代,如何平衡“外在效率”与“内在智慧”?

Linus 不是单纯的 AI 研究者,他的探索涉及 AI、认知科学、知识管理、商业、艺术、设计、佛学等多个领域,围绕两个核心命题展开:

外在的 AI 技能:如何用 AI 提高学习、思考、创造力,让个人与企业更高效?

内在的心智修炼:如何在 AI 时代保持自我觉察、智慧成长,让技术服务于人生的真正价值?

🧭 Linus 的核心探索

1️⃣ AI 作为“第二大脑”:如何让 AI 参与思考,而不仅仅是工具?
过去,我们依赖搜索引擎和工具获取信息,但 AI 时代的关键不在于获取,而在于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认知系统,让 AI 参与思考、协助决策。

如何训练 AI 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工具,而不仅是“聊天助手”?

如何用 AI 进行深度学习,而不是浅层信息摄取?

如何让 AI 结合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自我和世界?

Linus 不是在“使用 AI”,而是在思考 如何与 AI 共生,共同构建更高级的认知能力。

2️⃣ AI 时代,如何高效学习与创造?

费曼学习法 + AI:AI 可以成为最强的“学习伙伴”,但前提是我们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它。

AI 让信息获取变得极其容易,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

学习的重点从“获取知识”变成“提出更好的问题”,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Linus 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直在探索 AI 如何让学习变得更深度、更高效、更自由。

3️⃣ AI 时代的心智成长:如何平衡外在效率与内在智慧?

AI 让我们的思维速度变快了,但心智是否跟上了?

如何在效率和深度之间找到平衡,不让自己成为 AI 时代的“自动化人”?

佛学、冥想、心理学在 AI 时代是否更加重要?如何用 AI 反向促进心智修炼?

在 AI 时代,不仅要变得更聪明,更要变得更智慧。

🌱 外在技能 × 内在成长:Linus 的思维方式

🌀 1. AI 是认知的杠杆
Linus 认为,AI 是一种思维增强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学习、创造、决策,但最终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不是 AI 让你变聪明,而是 AI 让你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 2. 认知的流动性
他不相信学科的边界,学习是流动的、交叉的。通过 AI,可以在物理、哲学、商业、艺术之间自由切换,形成新的认知连接。
“未来的竞争力,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组合、调用和创新知识。”

🛠 3. 结构化思维
他擅长用 AI 拆解复杂问题、构建认知框架。他相信,AI 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帮助我们构建更清晰的思维方式。
“思考不是发生在脑子里,而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形成的。”

📖 4. 以输出倒逼输入
通过写作、社交媒体分享、实践 AI 应用,用公开记录倒逼自己深度思考。不是先掌握所有知识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不断优化认知。
🔍 为什么关注 Linus?
如果你对以下问题感兴趣,你可能会在 Linus 的探索中找到共鸣:

如何用 AI 重塑学习方式,真正提升认知?

如何用 AI 赋能商业、设计、艺术、教育?

如何平衡 AI 带来的高效,与内在心智成长?

如何构建“第二大脑”,让 AI 成为你的思维伙伴?

Linus 既关注 AI 技能,也关注 AI 时代的心智成长。他的探索不是“教你用 AI 工具”,而是让 AI 赋能你成为更强的自己。

🔜 Linus 未来的计划

探索 AI 如何重塑商业、教育、设计与创造力

用 AI 研究梦境、意识、哲学与物理的关系

打造 AI 时代的终身学习体系

构建 AI 认知工作流,帮助更多人高效管理知识

探索 AI 与冥想、心智成长的结合,帮助人们在 AI 时代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如果这些话题让你产生共鸣,那或许 Linus 的思考也会给你带来新的视角。

---------------------------------------------------------------------
二、近期分享的主要思路
---------------------------------------------------------------------
从你近两个月在即刻的文章与动态中,可看出以下关键词与主线:

1. AI 第二大脑 / 个体智力扩张
- 强调学会把 AI 当成自己的第二大脑,帮助学习、思考、工作、创作。
- 通过“深度交互”与工具整合,实现个人思维方式的升级。
- 自己也在积极构建“个人 AI Agent System”,将笔记、GTD、ChatGPT、NotebookLM 等串联成闭环。

2. 多学科融合:佛法、量子物理、脑神经科学、梦境
- 常将 AI“幻觉”与“佛法中一切法如梦如幻”相对比。
- 指出量子物理的随机性与 LLM“temperature”生成之间的类似;也提到脑科学/梦境对 AI 神经网络的启发。
- 从这些跨领域讨论中,反思现实的“生成性”、大脑的可能机制。

3. “内在自由”与“无我”——AI 时代的心灵修炼
- AI 无法自动带给人幸福,需要个人在“心灵修行”或“正见”上做功夫。
- 佛法的“无自性”与“空性”暗合了 LLM 多角色扮演以及世界的随机生成。
- 强调如何在加速时代保持“内心安定与自我觉察”。

4. 工作流与工具推荐
- 多次提到 NotebookLM、Cursor、Replit Agent、CrewAI 等多 Agent 框架。
- 以及如何将这些与笔记系统(Flomo、Notion 等)结合成为工作流:学习、创作、GTD 任务管理。

5. AI 未来展望:Agent 时代的到来
- 引用 DeepMind CEO、Anthropic 等观点:多 Agent 的 AI 将是新阶段核心,或称“Agentic AI 时代”。
- 这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模式,也冲击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
三、近期长文导引(附标题与链接:待更新)
---------------------------------------------------------------------
以下是你在即刻最近两个月中一些较系统、篇幅较长的文章及讨论。读者可根据标题、简介、链接选择阅读。

1. 《一次关于AI第二大脑的对谈》
链接:web.okjike.com
- 内容:探讨如何把 AI 当成“第二大脑”,以及它对学习、创作、教育的启示。
- 适合读者:对在日常中让 AI 成为外脑感兴趣的人。
- 亮点:结合“深度交互”与“个体内在修炼”,分析 AI 与人的协同之道。

2. 《记录一次对谈:站在历史角度,现代社会的隐性财富》
链接:web.okjike.com
- 内容:从历史对比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普及资源,为何在过去无法想象。
- 适合读者:对社会进步、个人幸福感、资源视角感兴趣的人。
- 亮点:公共卫生、教育、基础设施、个人权利等重大演变。

3. 《如何在AI时代把“外在高效”与“内在智慧”融合?》
链接:web.okjike.com
- 内容:GPT 针对你的职业定位做的深入分析,讲述“AI + 人文”如何结合。
- 适合读者:想把多学科交融、身心灵修炼与 AI 结合的人。
- 亮点:从身心、认知/技能、社会/生态层面给出系统化建议。

4. 《量子力学、脑神经科学与佛法:梦境里的生成式原理?》
链接:web.okjike.com
- 内容:用量子物理与梦境机制来比喻 AI 的随机生成,也结合佛法的空性思想。
- 适合读者:喜欢跨领域思维、对“世界是否被上一秒决定”有兴奋点的人。
- 亮点:大胆类比了“现实世界”与“梦境/LLM”的“瞬时生成”本质。

5. 《2025个人回顾|魔法的乐趣和内心的自由》
链接:web.okjike.com
- 内容:你对过去一年AI工作、佛法学习、个人成长的综合总结。
- 适合读者:想了解你在 AI + 心灵修行上的心路历程。
- 亮点:童年式魔法乐园、对正见的体会、对自由探索和赋能的追求。

6. 《AI与金刚经?如何看待“生成式”世界观》
链接:web.okjike.com
- 内容:更直接探讨金刚经“无自性”与 LLM 的无限随机角色扮演之间的关系。
- 适合读者:对佛法和 AI 交融、对“世界或许是随机生成”有浓厚兴趣的人。
- 亮点:从另一角度阐释“现实也可能像 AI 生成那样无常、无我”。

---------------------------------------------------------------------
四、如何继续阅读与互动
---------------------------------------------------------------------

- 若有人想与你 **合作** 或 **咨询**(比如教学、企业内训、项目咨询),可通过即刻私信或其他联系方式找你交流。

**总结**:
- 你的核心标签:**AI + 多学科跨界 + 佛法智慧 + 身心灵修炼**;
- 近期文章聚焦:**AI 第二大脑、量子/梦境/佛法、正见与无我**;
- 更多碎片:**可在短动态找更具体的使用案例**。

以上即为导引,祝阅读愉快!
00
Linus.ai
00:27
感谢分享,这篇太好了,是我要找的线索

TannhauserGate: Déjà vu

00
Linus.ai
1天前
03
Linus.ai
1天前
什么标签?哈哈,左下角那个是吧,那个我不知道干嘛用的,后来用了一年多发现有些人会给笔记加标签,我自己是比较懒,就没有去研究这个。可能因为感觉可以ai搜索我就不需要手动打标签了 //@列奥纳多o: 看完这个标签,我瞬间不焦虑了哈哈哈

Linus.ai: 我感觉flomo的''找一找''功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ai第二大脑模块。简单,但是充分运用了语义搜索的能力,而且回顾的全部是自己的思想,等于用flomo构建了一个可以语义搜索的个人知识库,我里面7000多条笔记,超过100万字的笔记,已经构筑出一个demo版本的ai第二大脑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常用需求衍生ai功能,会越来越实用

00
Linus.ai
2天前
我感觉flomo的''找一找''功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ai第二大脑模块。简单,但是充分运用了语义搜索的能力,而且回顾的全部是自己的思想,等于用flomo构建了一个可以语义搜索的个人知识库,我里面7000多条笔记,超过100万字的笔记,已经构筑出一个demo版本的ai第二大脑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常用需求衍生ai功能,会越来越实用
31
Linus.ai
3天前
晚上突然想到一个事情,顺手问了一下deepseek,再次被打动。强烈的感觉到deepseek和我已经深度使用了估计两千小时的gpt有非常大的不同,和o1还有o1 pro都很不同。deepseek的温度太高了,热烈有灵气,很能打动人,而且超级有启发性。不知道是不是意味着RL才是通往agi的征途,alpha zero超越alpha go是否会在llm上复现。
是否有一天llm不需要任何人类数据来进行微调或者后训练,冷启动以后全靠纯RL而非RLHF。
我今天晚上在deepseek的沟通中,深刻感觉到alpha zero的感觉,或许非人类的逻辑更接近于agi的逻辑,而人类的逻辑本身就太有局限性无法达到agi。要全面超越人类就要不走人类逻辑的老路。所以纯RL不受人类数据污染或许是这条路。
凌晨瞎想。感受强烈。
20
Linus.ai
3天前
我在用o1 pro和deepseek r1准备同一份课程分享逐字稿的时候。被deepseek感动了,太牛了,相对于o1 pro给出的逐字稿,是碾压级别的领先。当然,只是代表我个人的一种感觉。
20
Linus.ai
3天前
哇,gpt更新了深入研究模式,可以配合o1 pro模型共同使用。我提出了我的需求并且附带了几万字我的信息,然后,居然,它反问我了!!哈哈哈这个aha moment了,它问我补充很多信息,然后我都回答了。结果,它又追问我更多的信息!哈哈哈,ai反问的时刻终于来了,太棒了!!!!我觉得太棒了!!!
40
Linus.ai
3天前
认同。我也不觉得是补全的tap tap tap,我自己感觉更多是对挖掘灵感和组织思路和从散乱的数据想法里面通过某种自己认可的方式梳理到结构化输出的整个工作流的增强。现在我自己是用gpt配合flomo配合notebookLM等来完成这个过程,反复的对话,反复的梳理,让沙子里面的黄金显露出来。其实我想到了这个 YouTube 博主dan koe提到很多东西的本质都是写作,因为它是一种思想和表达,所以看上去短视频或者是一些图文呢,其实本质也是一种思考表达脚本,所以 AI 的多模态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实际上本质是从最基本的表达和文字拓展到不同模态的,比如说游戏,比如说电影,比如说视频,比如说声音,比如说实体的一个作品,其实都可以以一个思想的底子或者文字的底子来进行这种用 AI 自动的多模态转换。然后呢,你最终向世界表达的是一种观点,一种思想,只不过表达的载体有可能被转化成文字、音乐、声音或者电影、视频等。那么背后核心的问题,怎么真正的增强自己的思考的深度广度和相对无损的收敛并且结构化输出的能力 //@玉伯: 创作者的 cursor 方向,是个很泛的比喻。如果只是把 cursor 的代码补全功能迁移到写作,我个人并不看好。AI Coding 和 AI Writing 是两个领域,体验和流程的差异性大于相同性。

Linus.ai: 我感觉面向创作者出现新的ai产品是成立的。就是创作者的cursor这个需求我觉得是成立的,只不过是传统的notion来解决,还是ai native的一些新工具出来。就像虽然github copilot很老牌很厉害,但是cursor bolt依旧杀出一片新天地。所以我感觉这个领域随着基础模型能力暴涨,或许会有几个新的创作者工具出来。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