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SiliconLuo
1k关注2k被关注21夸夸
学了3年临床,跑路到了物理系,最后又读了神经科学;
关注AI,科学社会学,web3。
擅长组织设计,搭建过一个自运转了6年时间的自治组织;
置顶
SiliconLuo
2年前
Hi,这里是Silicon,一个「经历-技能-兴趣」多元有趣的人,我喜欢走不寻常的路,所以也请不要拿某个标签来看我哦!🤫

简单自我介绍🙋
1)森田疗法和唯物辩证主义是我生活中的良药和挫折的解药
2)希望自己可以做鸣人,有理想,有勇气,敢于向大家诉说热爱,信念,与勇气,并不断修炼自己,建立与大家的羁绊。
3)坚定的认为不同的领域背后存在相通的流动性能力;同时也意识到每个领域也有自己的非流动性能力(or经验),自己定位是把前者做到极致。
4)对于科研,希望自己的底层长板是:概念的提出+数学模型能力;对于商业,则希望是对商业逻辑的理解,项目节奏感,以及体系化的团队操盘能力。
5)人生偶像:Elon Musk,用第一性原理,结合广泛而深刻的科学和科技理解,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费曼,有趣而好奇心的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不做书房里的nerd,做幽默的世界观察和理解家。
6)讨厌装逼,内心抗拒像包装简历那样讲述自己,崇尚真诚的沟通。(虽然很多场景下,也挺难做到这点的)

更多关于我:(有点杂)😈
7)15年到18年在医学院学临床,18年-20年降级转专业跑路到了物理系并最后毕业。目前在上海读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生,目前正在研究人是如何做Bayesian Inference的
8)学术上长期希望解答:「概念的来源和形成机制是什么」 这个问题
9)本科的时候操盘做成个2个很cool的校园内项目。他们可能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塑造了我自己最底层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比如中等规模团队操盘,项目节奏感,Leadership等。
10)短暂的在某家基金做过行业研究,做了脑机接口的行业分析,写了一份很完整深刻的内部分析,也顺带研究了微流控等其他生物科技行业。
11)靠着比特币和以太坊白皮书入门了web3,后来和伙伴一起发起了一个创作者经济的DAO,叫做0xCreator DAO,目前已上线一款产品,专注做链上付费内容发布,picnic.ink,欢迎体验。
12)在做小红书矩阵号业务,需要批量拿线索的老板可以链接我,偏好CPA
13)之前因为兴趣,和伙伴一起写过一篇clubhouse的文章,上了36kr:www.36kr.com

WeChat:siliconluo(欢迎戳我!)
1952
SiliconLuo
1天前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DS官网卡死不回答我问题啦!

自己在本地搭建DeepSeek-R1,并且不需要担心设备配置问题(用的是云端API)

原理:
1)Chatbox提供本地对话客户端
2)@硅基流动 提供DeepSeek-R1的云端模型API(这里提一句,SiliconCloud的R1模型是部署在国产推理芯片上的,牛牛牛)

亮点:
1)不需要担心本地配置
2)原汁原味最高配置的R1模型本身,不是蒸馏的小参数量模型
(本地Ollama折腾过小参数的模型,还是有点笨笨的)

操作方法:
1)打开硅基流动官网(cloud.siliconflow.cn),简单注册登录后,在左侧菜单栏进入「API密钥」(这里有可能需要你实名认证),申请一个密钥
2)打开Chatbox官网(chatboxai.app),下载本地客户端
3)配置Chatbox,按照我的参数配置即可(敲重点!)

名称:(随便起)
API域名:api.siliconflow.cn
API路径:/v1/chat/completions
API密钥:(这里复制你自己的密钥)
模型:deepseek-ai/DeepSeek-R1(要严格输入,不要错)

5)硅基流动会给每个人赠送使用额度,如果用完了,可以去主页上充值即可。便宜的

另外似乎还有一些细节,可参考链接by@orange.ai m.okjike.com
311
SiliconLuo
2天前
很早就把大模型融入到了工作流里

之前也熟悉各种Prompt套路,本质来说,其实LLM还是停留在初级的信息变换&简单推理上,核心思想还是需要人提出。

但是用了DS后,我是第一次感受到,我在Prompt只需要提供一个种子,DS可以自己涌现出很多新东西,让我都感觉大受启发的。(如Claude等也有,但是比较微小,DS是整个思想层面给我启发。。。)

真的要变革了。。比想象中还要快,应用层的机会的确的确要来了

而且DS想问题比我快多了,打字也比我快,信息面还比我广。大半夜的,我真的开始想,人类后面应该会完败AI吧,按照这个趋势。。。。
00
SiliconLuo
10天前
想组一个agent和模型思维链能力相关的paper阅读小组

模式和学术小组一致,大家一起发➕领paper,然后自己读,轮流做pre➕讨论

范围:学术论文,不研究算法层细节,主要研究agent架构➕相关表现层面性质特点(如思维链涌现等)

要求:有paper sourcing和阅读理解分享能力

如果有兴趣可以➕我微信(siliconluo),初期打算组3-5人发车即可🙋
02
SiliconLuo
12天前
@铅笔鸭 畅快的聊了两小时,信息量太大啦,很多都很有共鸣,一些之前在想的问题和离散想法,鸭鸭老师一提感觉就狠狠畅通了

这里做一个聊天速记,credit to @铅笔鸭 老师

-----------

和鸭鸭的一些聊天笔记(信息量很大,这里做个速记)

1)AI应用产品到最后都是内容产品,传统的交互更多是有作业可以抄的,核心的机会点在于如何更好的提供内容。这里则可以推演出3个结论

2)运营和产品一定要有一个人把控,或者团队内要超级拉齐审美和思想。因为全域来看,是产品的内容外溢到公域平台,用户先被公域内容吸引过来,再进入产品深度长期享受内容。这应该是个连续过程,落地到很多细节动作都可以被推导出来可以怎么做

3)结构性的场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结构性场景的话(如泛陪伴类产品),那么整个核心变量只剩下模型基础能力 + 流量成本优势。这两者都不是创业团队的优势项,核心壁垒都在大厂(模型厂家 + 上一台流量平台)

4)一定要对用户有同理心,只有有同理心,你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在早期很多Prompt测试是无法被完全客观工具去刻画和验证的

5)内容生产互动过程中,最关键的元问题是,什么内容对话逻辑是模型自己可以搞定的,什么一定需要你提前定义好结构性的策略。这个问题再往后深挖,可以有3个核心变量(2个先验,一个后验),一个是场景自身的特征结构,这个是通用大模型不太能完全处理好的,需要一些指令结构(对应解构用户需求),再给大模型;二个大模型的基础通用能力,这个越往后面,结构性需求约少,这里可以echo一些所谓的prompt通用技巧是否被持续需要的讨论;最后则是后验的测试迭代,看看体感如何。

6)从上述小点推演,一个产品创业团队,一定要避开没有结构场景的idea,这个会直接被流量方或者大模型厂商直接吃掉。(哪怕你做了,你也只是挣了一个流量钱,因为你比大厂更懂这波用户,所以你有更低的流量成本,但是没有壁垒)

一定要做:1)有结构性的场景 2)你足够懂的用户群体和场景 3)有持续付费能力和用户和场景

7)传统互联网算的是注意力资产的财务账,因此崇尚频次,停留时长;AI产品应该算内容供给服务的帐,因此应该算客单x复购x流量成本的账单

垂直小众产品,可能在传统互联网早期不是好生意;但是到现在,可能是好切入点,且未来有机会构建自己的场景数据壁垒,且有通用复制的可能性

@铅笔鸭 太深刻啦!
48
SiliconLuo
14天前
看大逻辑,不要看小逻辑

对应的,保持边界感,这样则不会伤级高潜小机会

对应的,作为个体:寻求边界争议 + 部分高级边界争议 + 去人多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00
SiliconLuo
15天前
不断的修正自己对流量和产品的关系理解:

1. 从财务模型来说,产品是核心,产品决定流量打法
2. 从测试迭代来说,流量是核心,首先把自己曝光在足够的流量面前,去一个个尝试转化接触,才能持续判断和迭代产品
3. 从测试本身来说,产品是核心,无论好坏,首先需要一个产品本身,你才有的东西和客户聊,然后去迭代。产品是获取信息的种子
4. 从放大量来说,流量成本和流量获取上限决定了产品能卖出的上限。当然这之前,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在先。(事实上是对称关系)
5. 从最终逻辑来说,对用户理解是所有事情起点(或者一半起点),把自己曝光到流量面前,不断互动建模了解用户,才能得到好的产品。

供给和产品,也是类似关系。以及看供给和流量,谁是胜负手。
00
SiliconLuo
15天前
敢于遵从自己的逻辑,并为其买单,是成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13
SiliconLuo
18天前
在给一个项目认证红书企业号

小红书的审核政策到底有多无脑?:

专业号账号名称必须是公司名或者商标名

哪家SMB会在一开始就搞商标?哪家公司账号会在公域用公司名称?(大家都知道起公司名字和产品名完全是两个心态)

要么降低企业入驻概率,要么降低素材转化率

还是最近两个月的新规则,作为一个还在商业化上升的平台,太sb了太sb了太sb了
90
SiliconLuo
19天前
小红书和TikTok refugee让我们复习了一些基本社区app的运营知识:

当一个app没有建立品牌,但是人群疯狂融入时,如何激发创作互动欲并启动对应飞轮

1)小红书对素人友好的去中心化算法很重要,一上来就能获得关注互动,反馈必然是强的
2)之前积累的良好社区互动感和相关梗(meme),能成为用户自发链接以及涌现出新机制(like cat tax)的土壤。 高评论权重的设定非常重要
3)官方少干预,少提供模板,牺牲一些短期的增长速度,能更健康的形成生态氛围。
4)单纯有算法不够,人群的选择依然重要,小红书的原有基本盘,决定了能承接这波流量(比如很多博主会作教程类视频),如果这波人进入快手呢?
5)算法 vs 社区,虽然红书有算法,但是我认为社区属性(well 这里有很多概念问题),还是给这件事的发生带来了很多机会。如果绝对算法带来信息茧房的话,两边的交融可能并不容易发生。(我刷ins就是这样,reals很少出现英文的视频,即使我努力想看看英语的,奈何我的停留时长出卖了我)

(一些不成熟想法不一定对)
22
SiliconLuo
21天前
太抽象了太抽象了太抽象了

小红书的tiktokrefugee

毛文超应该做梦都要笑醒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