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点屠龙技:“如何在大组织里推动并落地算法动态定价系统并获得显著的业务收益。”
下面👇涉及到很多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不感兴趣可以直接看到组织推动部分。
先要判断业务阶段是否适合做动态定价:
1.订单密度不够不适合做动态定价。密度不是指订单量,而是指某个类型的订单是否足够多。比如在早上7点前后15min在某个小区方圆500m下单的订单;或者在每个月第一周下单的抽纸订单。
2.没有充分定价权的业务不适合做动态定价。最充分的定价权是平台可以把价格“从0定到∞”,有限定价权往往是作为分销商的限价约束等。
3.极致的低毛利业务,其实也不太适合做动态定价,说白了动态定价是靠高降价弹性去赚订单,靠低涨价弹性去赚利润,最后达到GMV&毛利&单量 三高的业务目标。除非能够从供应商那里扣出来折扣空间,美团外卖和拼多多都是靠流量压榨供应商的折扣空间。
如果以上判断都过了,我们推测这是一个靠运营人工经验硬撑到相当大体量规模的业务。那么一般需要做这样的组织推动:
1.把运营&业务的一号位拉到项目组,一定要这个人挂项目负责人。可以啥事不干,但一定要挂。第一步先做一套基于价格弹性的运营工具,做最粗粒度的策略,大概率能做出30%涨幅的收益,这在成熟体量业务里基本上是年度明星项目了,撑得了整个项目组的人年终大包。
2.运营工具运转1年之后,还是要拉运营&业务一号位,这个时候看时机是否成熟,如果一号位大力支持,可以直接开始做运营策略算法化,一定要挂这个名头,但可以纯算法驱动,定期和策略运营开会。如果阻力比较大,应该做一套自动化策略诊断&产出工具,提升运营的策略产出效率,这又是20%的收益,再加运营团队减人降成本的收益。
屠龙技就是,整个行业内能用上这套东西的公司,不超过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