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虹口孙工
288关注2k被关注0夸夸
INTJ,技术负责人,前TikTok/B站/Uber/亚麻
关注业务,长期主义
热爱后摇,音乐剧,传统文学,打羽毛球
虹口孙工
20天前
昨天我干到11点多就停了,哥们半夜2点多还在给我发消息。个别外国人啊没在中国老板的公司待过,还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虹口孙工: 就我们这新加坡PM,来上海的时候跟我说他们9点到,中午不午休,6点多干完就回家,结果天天8,9点slack上ping我。

40
虹口孙工
21天前
今天的瓜真刺激,也分享下个人拙见。我觉得关键问题是价值观:你的价值认同来自赚到了钱,还是交付了用户价值?

从赚钱来看艺雯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有独到能力的。虽然是忽悠小白的内容专业度,但是能靠敏锐的市场嗅觉找到某种意义上的pmf,总之是赚到钱了,并且能精准把握市场风向,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天赋和能力。先别管是怎么营销的以及有没有利用用户的焦虑心理。

从交付用户价值的角度我是极不认同的。首先不应该以客诉率作为单一指标衡量价值交付,举个例子我骗老太太买保险能做到零客诉。在她的产品框架下应该完成的价值交付是帮助用户获得专业知识,成功作为产品经理进入行业。但艺雯的内容实在专业深度不够,大概可以类比夜校学编程能进大厂写代码。

我还是很欣赏艺雯的能力,刚好切中了产品经理的职业技能学校不教而又有大量需求,并且目标人群没有专业鉴别力。

再说回价值观,我也并不认为这两者有高下之分。相反我觉得能心安理得以赚钱为导向的人都会过得很好,让我很羡慕。我也曾经设想过,但可惜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让我做不到。以及这么多年写代码和打游戏让我更加信奉菜是原罪。

希望做长期价值的人最终能收获成功。最后推荐一个小红书号策略产品夏师傅,干货很多但是没啥人看。

萧墨: 大姐从百度离职之后,跟一澜,zoey一起创业成立了四百击,主攻产品经理培训。但那是在2021年,互联网职场培训的尾巴。尾巴到什么程度呢?黄有璨都因为完不成kpi,从三节课离职。 就这种环境之下,靠着三个女人的自媒体账号,四百击硬是招了几千个学生,培训他们当产品经理。但是这互联网市场,哪吃得下这么多产品经理啊? 当时我在四百击当运营老师,有幸tiktok在大范围招人,我教出来几十个海外游子,进了tiktok当内容运营。 后来我被排的课越来越少,直到讲师群变得死寂。我就知道这一天还是来了,四百击需要转型了。 最开始的四百击学群响,做付费社群,但是客群不对,交付也不好,持续了一年多就解散了。 大姐的账号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在抖音上直播,卖什么小绿瓶保健品,几百块钱一瓶。 如果只关注大姐,会觉得四百击是突然转型,但其实四百击在2022年就开电商带货的业务线了。是的,2021年成立的公司,2022年就布局了后手,商业嗅觉还是很强的。 但是这次转型依旧不顺利,能买几百块钱营养品的人,不在抖音,也不在大姐的直播间。对着十几个人的直播间,大姐支撑不下去,去筹备婚礼了。 婚礼又让大姐停播了几个月,再回来,开始转型做家具买手了,毕竟同济建筑系是实打实的。 如果只看大姐时间线,这是一个屡战屡败的创业故事。但是如果把故事视角拉远,放在这三个女人身上,确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创业故事。 三个人一起创业,把死气沉沉的互联网培训业务做到细分市场第一名,然后布局电商带货,积累资源和势能。 关停培训业务之后,靠着带货业务,四百击在2023年做了三亿gmv。在2024年,大姐结婚了,一澜生了一对双胞胎,zoey也生了一个娃。 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之下,创业进入第五个年头,事业小成,有着一百多人的公司,姐妹还在身边,和爱的人结婚生子。 这比即刻上的大多数人,强太多太多了。

50
虹口孙工
21天前
收到了冬琪老师@于冬琪 的大作,开心~同样感谢@陶程 ,祝产品越做越棒!

“种草是真诚地帮助人,为向往的生活找到解决方案。”
非常喜欢这样鲜活、感性且深刻的产品表达。

想起之前在b站做实时弹幕时候一个同样非常喜欢的产品定义:有温度,陪伴和同在感。

做产品是需要共情、理想主义和诗意的。
20
虹口孙工
24天前
在网易云上看到的评论。从高中开始听Radiohead,现在听还是绷不住啊!!一直记得大学时候看到发了新专辑In Rainbows有多激动。

哦我亲爱的安娜,这可真说到了我的心趴上!
00
虹口孙工
24天前
小红书这样子早晚得完。

tiktok被禁不仅仅是针对一家企业,而是制定出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有了判例。在tiktok工作过,我非常清楚tiktok内部的数据隔离和隐私合规真的已经做到了极致,甚至到了严重拖慢内部效率的程度。

小红书这个样子,把高贵的美国人的用户数据传回中国,直接就得死。只是刀还没来得及挥到身上而已。tiktok这么多年一点点照着逐渐增加的不平等条约改,拆数据中心拆代码,定内部规范。就这样还能被ban,小红书在短期根本不可能补得完这么多课,再加上中国的合规审查。之前尝试泛化男性用户都搞出那么多问题,这一波进来可想而知在短期冲击后内容质量下降多少,原本的社区留存下降多少。

这根本不是泼天的富贵,这是刀递到了脖子上。
1321
虹口孙工
24天前
优秀的工程师是通过项目积累出来的。

今天面了一个Berkeley本科毕业然后在美国某中厂工作过几年的留学生,本来期待值拉满。结果换了好几个方向问啥啥不会,项目不行,沟通不行,算法也不行。归根结底就是项目太简单了,自己也不主动学。

我突然开始意识到赶上大厂业务蓬勃发展的那一代程序员那些从零到一以及高并发、复杂场景的经验在今天是很难培养的。在人均拧螺丝的状态下,积累扎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业务逼得不紧,决策能力和判断优先级的能力都很难练出来。

一瞬间理解了为什么国外很多公司喜欢找经验丰富的大龄程序员,而不是p7卡30,p8卡35这样魅年轻化招人。
21
虹口孙工
29天前
最近收获了老美工程师的工作体验。跟我合作的Staff Engineer能力特别强,有啥问题他负责跟我说明白并且设计实现,我负责翻译成产品听得懂的语言然后讨价还价,简直就是美国大厂里中国人和老美的合作方式。
00
虹口孙工
29天前
又到了绩效季,想起之前有个讨论是打绩效要不要merit base,这个问题还和之前老板吵过。

朴素逻辑是这不废话么,不然看关系?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培养团队往往需要短期往一个或几个人身上集中资源和成果,然后轮换,最终做到长期公平。不然的话,很容易大家一平摊,没人能拿到关键结果。

但一个不变的定律是,人往往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而把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一旦大家感知到了有偏差,又很难不往更多因素上联想。所以呢,这么搞又经常让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公平。

我比较习惯的方式就是按照merit base去打,过程公平最重要,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之前跟老板吵也是这个原因。但这也主要是靠团队有持续产出、业务有持续增长撑着,不然就会大家都混得很惨。

有本事、有时机就好好做事,没本事、没时机就好好做人。
00
虹口孙工
1月前
分享下今日励志故事,来自我第一份实习的老板,一个在波士顿生活了几十年的伊朗人。

老爷子一开始是个通信工程师,之前跟我们讲过年轻时候在飞行中的波音飞机上现场修bug故事,年轻时候经历了程序员非常稀缺会配备专门按摩师的年代。

后来在Verizon做了十几年创新产品,我在波士顿的时候他在一个IT硬件服务和咨询的公司带我们软件创新团队。我们都是学ECE的,面试时候还问了我一些射频电路的问题。

今天刚刚看到,他后来又做了2家start up,现在在一家LLM初创公司做founder&CTO。

老爷子一路过来,通信、硬件再转软件,60多的年纪再去学AI成为专家。这里面除了软件之外都是学起来极难,同时挑战智力和韧性的。这才是传奇的技术人生!
21
虹口孙工
1月前
邦布get,嗯呢嗯呢
20